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42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6.23 KB
- 文档页数:2
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救治分析刘刚【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arrhythmia induced by aconitine poisoning.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68 patients with aconitine poisoning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9 to February 2012. All patients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cluding antiarrhythmic therap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arly gastric lavage, hemoperfusion, and catharsis. Results Twenty-two of the 68 patients were mild cases and showed improvements within 24 h. Forty-six severe cases had a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f 2.7 d; 43 (93.5%) of them were cured and discharged, and 3 (6.5%) died.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arrhythmia induced by aconitine poisoning,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arrhythmia is the key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Lidocaine is the drug of choice, and the dose should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目的:对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的救治方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42例临床分析作者单位:665000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通讯作者:谭填英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抢救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体征及中毒机制,并总结出乌头碱中毒对心脏的损害特点和抢救措施。
结果急性乌头碱中毒中致心律失常42例,以各种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常见,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每例可出现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全部患者治愈出院,住院天数2~12 d。
结论心律失常是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显著特征,也是多见、最危险的因素及救治重点,及时使用阿托品和利多卡因,必要时使用电复律,是最为合理、安全、有效的救治方法。
标签:急性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救治乌头碱属于毛莨菪科,是附子、川乌、草乌、一枝蒿、山虎等乌头类植物所含的有毒成份,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痛、外用和进补等[1]。
该类药常因炮制不当、误服或自杀导致中毒,轻者口舌及四肢麻木、头昏、恶心、呕吐、心慌、心悸,严重者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42例,现分析总结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救治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1~85岁,平均48岁。
饮用自制草乌、附片、一枝蒿炮制酒中毒或饮用中药偏方中毒32例,占76.2%;附片煎服中毒7例,占16.6%;川乌煎服中毒3例,占7.1%。
有心悸、胸闷伴低血压者11例,占26.2%;≥2种心律失常者31例,占73.8%;其中最常见频发室性早搏38例,占92.8%;室上性心律失常25例,占59.5%;缓慢性心律失常19例,占45.2%;4种以上心律失常3例,占7.1%。
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33例,占78.5%;流涎4例,占9.5%。
首发症状均先有唇舌发麻,头昏及四肢麻木,伴牙关发紧、四肢紧束感者29例,占69%;阵发性抽搐者17例,占40.5%;意识障碍者6例,占14.2%。
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以减少病死率,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43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5.56%。
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
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迅速有效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并注意补液,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成功率。
乌头类(Aconitum L),属乌头属,毛莨科,种类繁多,多生长在北温带。
在我国东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大部分有剧毒,因其块根内含有致毒成分-乌头碱。
川乌、草乌、附子、一枝蒿等均属于乌头碱类,此为一种剧毒的双脂型生物碱。
中医学上认为川乌、草乌可温中散寒、祛风止痛,常用其治疗风寒湿痹等病症;附子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等药用,使用恰当,可救危逆,我国民间也常有人拿它用作食补药材[1-2]。
因其毒性很大,0.2 mg即可引起毒性作用,3~4 mg 即可导致死亡[3-4],因此,炮制不当、煎药时间不足,误服、饮用过量等均易中毒。
乌头碱对神经系统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可作用于心脏,引发一系列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救治不及时,极易导致死亡[5-6]。
本文為了总结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分析探讨更有效的临床急救措施,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
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发病的诊断标准:有明确乌头碱类药物服用病史;药渣鉴定含有乌头碱类;有口舌及四肢麻木、头晕、头痛、意识恍惚、抽搐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胸闷、气短、心律失常、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等循环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流涎等消化系统症状;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证据;舌苔焦黄的中医舌象[7]。
院前抢救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37例分析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为临床急症,抢救棘手,许多偏远农村的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因休克、心室颤动而死亡。
常规抗心律失常效果欠佳,不能及时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防治猝死。
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利用120电话在第一时间指导家属及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并在过去临床观察的基础上[1],组织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院前急救的37例患者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及阿托品联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7例,均地处偏远山区,120急救人员到达现场需要1~3 h,全组患者均证实为乌头碱中毒,其中男31例,女6例,年龄23~67岁,平均36岁。
中毒原因为13例口服草乌药酒,22例食用草乌炖肉,2例嚼服生草乌,服药后10~30 min出现症状,0.5~2 h加重而拨120电话急救。
1.2 临床表现37例患者发病后均诉口唇、舌尖、四肢麻木,舌僵,恶心、呕吐,并逐渐出现心悸、气促,皮肤湿冷,血压下降,11例血压为0~90/60 mm Hg,其余26例血压在90/60~120/70 mm Hg之间;31例出现神志恍忽,9例出现短暂抽搐。
1.3 心电图表现到达现场后全组病倒均给予心电图记录,均有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其中,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1例,持续单源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例,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例,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中1例发作室颤。
2 急救措施及治疗方法2.1 急救评估与指导对37例患者,接听120电话时即进行初步评估及指导,询问患者服药量,服药时间,现在病情,详细地址,联系方式以及距离最近的卫生院或诊所,对患者中毒情况进行评估后指导现场人员及乡村医务人员进行急救处理。
在赶赴过程中,院前急救人员与现场保持联系,随时询问患者情况,根据病情指导现场人员采取相应有效急救措施。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43例临床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抢救办法。
方法分析4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患者均表现为2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共发生心律失常94例次,经科学、规范、个体化纠正心律失常,治愈41例,死亡2例,治愈率95%。
结论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具有“多变性”、“速变性”和“致命性”的特点,科学、规范和个体化处理心律失常是成功抢救乌头碱中毒的关键。
【关键词】乌头碱中毒心律失常临床诊治乌头碱是存在于草乌、川乌、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辛温,有大毒,多经炮制后入药,长于搜风祛寒、温阳逐湿,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偏头痛等。
临床常见炮制不符合标准的乌头、附子或服用过量、服法不当等所致中毒者[1]。
乌头碱中毒剂量0.2mg,致死量2.4mg。
主要是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并直接作用于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室颤而死亡,对神经系统,使其先兴奋后抑制,导致血管运动中枢受抑制,引起血压下降。
重度中毒者由于延髓呼吸中枢麻痹,发生中枢性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可出现呼吸衰竭和心跳骤停[2]。
我县民间有服食草乌、附片、附子等习惯,我县每年在秋冬季,都会有自服乌头碱急诊病人入院。
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共收治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28例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0-79岁,平均46.8岁。
均经口服中毒,服生草乌28例,服草乌泡酒2例,服附片13例。
1.2中毒时间:患者在用药后10min~4h出现中毒症状,用药后后30min~5h入院抢救。
1.3临床表现:一般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的中毒表现。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系统:头晕、唇舌及四肢麻木,伴牙关发紧、四肢紧束感者,严重者伴视物模糊、抽搐、意识障碍。
循环系统: 心悸、胸闷,严重者有休克表现。
4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心电图及临床检验分析刘明艳【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7【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病例的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特点。
方法对4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实验室检查及救治要点。
结果43例患者均发生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
恶性心律失常均出现在临床重度中毒患者中。
其中2例重度中毒患者行急诊床旁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均出现心肌酶谱升高,血清 K+、Mg2+浓度降低。
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谱、电解质恢复正常,均治愈出院。
结论乌头碱中毒所致心肌损害程度与血浆毒性成分浓度呈正相关,心电图表现多样化,严重者出现致命性的严重心律失常。
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及时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重度中毒患者采用床旁血液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迅速纠正心律失常,提高抢救成功率。
【总页数】3页(P2296-2297,2300)【作者】刘明艳【作者单位】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内江 641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乌头碱中毒致心电图动态变化1例 [J], 王俏俏2.急性乌头碱中毒63例的心电图表现和临床分析 [J], 宋昆;李长罗;何芳3.急性乌头碱中毒心电图分析 [J], 曲晓燕;刘秀云;万春霞;王美娟;杨英4.乌头碱中毒致心电图异常11例报告 [J], 许宗托;李琪5.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J], 徐华敏;张爱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中毒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护理措施乌头类生物碱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生物碱,含有乌头类生物碱成药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肿瘤等疾病中应用。
乌头类生物碱治疗安全窗窄,加工处理不当、过量服用易致急性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
作用机制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过肾脏及唾液排出,具有吸收快,中毒极为迅速,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
主要作用无神经系统,使之先兴奋后抑制,甚至麻痹;感觉神经、横纹肌、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可麻痹,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兴奋迷走神经中枢,致使心律失常及心动过缓等临床症状。
中毒临床表现急性中毒表现主要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三大症候群。
首发症状为口周及面部麻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慌心悸等表现,严重中毒者可表现出昏迷、心律失常以及循环、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①神经系统。
轻度中毒患者表现为口周及面部的感觉异常和麻木,可出现头晕耳鸣,出汗;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身发麻,肢体僵硬、烦躁、视物模糊、头痛、抽搐,甚至出现昏迷。
②心血管系统。
常见心悸和胸闷,出现血压下降和休克时表现为面色苍白、肢端湿冷、大汗淋漓,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造成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
③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④其他。
轻度出现气促,咳嗽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
4、诊断依据(1)服用或接触乌头类中草药及其制品病史;(2)有紊乱性心律失常表现;(3)毒物检测。
乌头类生物碱中毒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可达80%以上,且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可出现一种或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多种类型心律失常同时存在,中毒过程中转变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乌头碱AC在血检测时间窗24h,超过7d后在尿液中测出。
护理措施1、配合抢救。
从院前急救、转运、院内抢救等救治流程,全力配合抢救,及时准确实施医疗救护,转运到急诊室后立即跟进洗胃、导泄、吸附等消化道洗消等救护措施。
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跟进CPR,出现呼吸衰竭立即辅助呼吸,维持呼吸功能,确保呼吸道通畅。
乌头碱中毒性心律失常28例分析中药草乌、川乌、雪上一枝蒿、附片等常用于治疗各种关节炎。
常由于偏方应用不当导致中毒,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现将2004年以来我科收治的28例乌头碱中毒所致心律失常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28例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42~78岁,平均54.5岁,因饮用草乌、川乌泡酒中毒18例,食用草乌、川乌炖肉而中毒10例。
发病时间为用药后15min~5h。
2 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2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视物模糊、口舌及四肢麻木,痛觉减弱;(2)循环系统28例均有心悸、胸闷,伴低血压者2例,心电图和心电监护,每例均有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Ⅰ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一型)、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3)消化系统28例均有上腹烧灼感、恶心、呕吐,流涎者5例,腹痛、腹泻6例。
饮用药酒的中毒症状出现早,病情重;食用炖肉中毒的症状出现晚,病情轻。
3 治疗方法28例患者入院即予吸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洗胃,洗胃后灌入药用炭50g以吸附毒物,随后再灌入硫酸镁30g导泻(已经腹泻者未用)。
有窦性心动过缓、Ⅰ房室传导阻滞、Ⅱ房室传导阻滞(一型)者12例,给予阿托品0.5~1mg静脉注射,必要时0.5~1mg静脉注射30分钟一次,至心律恢复正常。
16例频发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用利多卡因,首剂50~100mg静注,无效时10~15min后再注射1~3次,有效者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仍然无效者5例,予胺碘酮150mg静注1~2次后室性心律失常终止,继以胺碘酮0.5~1mg/min静脉滴注,同时给予补液、利尿、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经上述治疗,28例患者心律失常均在4h消失,其他症状1~2d消失。
4 讨论中药草乌、川乌、雪上一枝蒿、附片等乌头类植物其有毒成分为乌头碱,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2~4mg可致死,症状出现时间在5h内,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除,用白酒浸泡以及短时间炖煮的乌头碱并不能破坏其有毒的生物碱,相反乙醇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毒物吸收的作用。
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33例临床分析
王培信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6(022)003
【摘要】草乌、川乌、雪上一枝蒿等毛莨科植物,常被用来治疗跌打损伤、腰背酸痛及关节风痛等疾病。
民间常用泡酒内服或者直接冲黄酒内服。
其主要剧毒成分乌头碱如在体内积蓄过多或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中毒症状。
乌头碱可直接损害心肌。
引起心律失常,严重心律失常息者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休克等,进而发生阿-斯综合征,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呼吸心跳停止等。
现将我院1981年3月-2005年3月收治的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33例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183-183)
【作者】王培信
【作者单位】诸暨市中医院,浙江,诸暨3118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4
【相关文献】
1.急性乌头碱中毒引起严重心律失常10例 [J], 李佩武;郭盛锦;周道启
2.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2例 [J], 陈柱蓉;岑带标;林桦
3.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乌头碱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J], 杨齐;陈静
4.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一例 [J], 吴美龙
5.乌头碱中毒引起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一例 [J], 王炳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在我国民间,人们常用草乌、川乌等植物泡酒饮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痛、腰扭伤等疾病,乌头碱是一种存在于草乌、川乌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如果应用不当,口服仅0.2mg 就能使人中毒,超过3mg 就会危及生命[1]。
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全身有束紧感,四肢以及口舌麻木,增高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而导致心率失常,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4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整群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7.28±3.04)岁,所有患者均是饮用药酒或服用中药(含乌头碱)后导致中毒,4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先出现口唇、四肢麻木、大汗,伴头晕、恶心或呕吐症状,之后出现心悸、胸闷、乏力,11例患者出现休克,4例患者有反复晕厥伴抽搐症状。
ECG 及心电监护显示严重的室性心率失常,包括频发室早、多源室早、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
心电图表现为:频发多形性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多形性室速,4例为反复心室纤颤。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抢救室后均给予吸氧、洗胃处理,给予硫酸镁注射液(国药准字H41022235,规格为每支1g)DOI:10.16662/ki.1674-0742.2016.04.131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诊治段宇珠,陈安宝,杨建华,杨春燕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云南昆明650000[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的诊治效果,以期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对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1例急性乌头碱中毒致恶性室性心率失常患者的诊治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 HI NAHE A L T H I NDUS T RY乌头碱是草乌、川乌、附子等乌头类植物中含有的有毒成分,在临床中主要用于治疗腰痛、外伤、关节痛等[1]。
这类药物经常会由于使用不恰当而导致患者中毒的发生,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系统症状。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急性乌头碱中毒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乌头碱中毒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36.12±2.03)岁;中毒原因主要表现为:12例饮用药酒后中毒,4例患者因服用含有乌头碱的药物时煎煮不当导致,6例患者因超剂量用药导致;中毒时间在饮酒后5~30min 不等,中毒时间为(18.24±3.06)min ;经中药治疗15~150min 后出现中毒症状的患者共8例,平均中毒时间为(55.32±1.24)min 。
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闷、四肢麻木、心悸等症状,部分患者表现为大汗、呕吐、神智恍惚、眼前黑蒙、晕厥等,详细临床体征如表1所示。
经临床检查发现,12例患者有室性早搏症状,占总患者人数的40.0%,8例患者室性异位心律,占总患者人数的26.7%,多形性心动过速或R-ont 现象患者3例,占10.0%,非持续性心动过速患者3例,占10.0%,室性心动过速患者1例,占3.3%,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2例,占6.7%,室颤患者1例,占3.3%。
1.2方法1.2.1诊断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实用内科学》[2]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研究中涉及的30例患者中毒前均具有饮酒史或含有乌头碱中药治疗史,需结合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和ECG 水平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