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六下4.1《寻找雨具的缺点》ppt课件1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8
《寻找雨具的缺点》说课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寻找雨具的缺点》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课文。
对学生来说,大风雷雨天,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去上学衣服在不同程度上被淋湿的现象极为平常。
这一课就是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使之较为真实、贴切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探究源自生活的需求,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方法是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分3个层面:引入、缺点大搜索、交流与整理。
第一个层面,鉴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知识面的情况。
观看了各种雨具图片,主要是为后面的专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做教学铺垫。
第二个层面,尽量让学生去搜集、讨论,并做好笔记,想一想自己的改进办法。
在第三个层面中,由于同学们搜集到的问题很多、很杂,要求学生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便于归类,一目了然。
同学们有所收获。
虽然这么做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指导方法上有待改进。
向能者学习,力争达到既定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014年5月16日
1。
寻找雨具的缺点说课引导探究体验科学——《寻找雨具的缺点》说课社潭小学:吴文学一、教材概述《《寻找雨具的缺点》是大象版教材,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小节第一课时(第64—67页)的内容。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必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本单元是《雨具的改进》,而本课是本单元的切入口,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
二、设计思路1、通过学生发现、交流与整理,采用师生共同探究的方式开展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分三个层次展开,通过“发现——发现——再发现”将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三、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渠道搜集资料,为探究活动做前期准备和积累。
1.2.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不仅要求我们仔细、善于思考,还要具备刻苦钻研、不怕失败的精神。
3、能够小组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他人的成功案例,从中获得科学探究的灵感和启发。
四、材料准备学生观察材料:雨伞、雨衣、雨披。
教师准备的材料:多媒体课件、“雨具缺点”整理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课件)下雨的场面。
谈话:大风雷雨天,学生们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来上学,但是大多数同学的衣服还是不同程度的淋湿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各种雨具图片之后提问:“针对图片中的雨具你能提出多少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有解决办法吗,” 那各种雨具的缺点在哪里呢,(相机板书课题)二、探求新知((一)缺点大搜索谈话:雨伞、雨衣、雨披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防雨工具。
认真找一找我们使用过的雨具有哪些缺点,活动内容:1、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雨具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把自己的改进思路、探究设想记录下来。
2、征集别人对生活中使用的雨具的看法和想法,并做好记录。
活动提示:1、观察要认真细致,可以从面料、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2、为了掌握更多的情况,我们还可以采访同学和身边的人。
3、记录要真实具体。
(二)表达与交流1、分组交流,各小组发表意见。
《寻找雨具的缺点》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雨具的面料、结构和功能及其使用中存在的缺点。
2、通过书籍、网络、采访等途径搜集、整理资料。
3、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享资源;体会到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由于所需物品较多,学生准备的难度大;同时由于学生自身阅历不足,难以发现问题的所在,可能不能达到预定效果教学准备:搜集雨具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若无此条件的,直接展示图片也可),便于师生、生生之间自主观察交流。
尽可能涉及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雨具,但主要围绕雨伞、雨衣和雨披来搜集相关图片。
准备一些雨具备用。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采访等途径搜集雨具的相关资料,且要求每位学生自带一种雨具。
提示他们搜集资料的途径:①报刊、书籍;②网络、电视;③采访;④运用自身感官进行观察。
学生搜集资料的范围:①雨具的面料;②雨具的结构;③雨具的功能;④雨具在以上三方面存在的缺点。
【意图:关于雨具的资料包罗万象,如雨具的历史、制作工艺、颜色、价格、布料、大小等等。
若学生有兴趣有时间,当然搜集了解的越多越好。
但就本课而言,应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有所取舍。
将学生搜集的范围限定在面料、结构及功能方面,重点放在寻找雨具的缺点方面,以便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本课要研究的问题上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使搜集活动更有针对性,避免因盲目而失去兴趣。
】指导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①对要点进行记录;②对雨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分类,如面料、结构、功能、缺点等;③将相同类别的资料记录在同一张小卡片上(小卡片最好由教师提供,其好处是便于操作,能促使学生简明扼要地记录资料),并向学生们说明上课时会进行比赛,看谁记录的卡片多,记录简明扼要,分类清晰。
【意图: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他们在课前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整理资料。
因为资料搜集的翔实与否,是本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表彰个人在于鼓励学生独自搜集资料,表彰小组在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实现资源共享和合作探究,两者不可偏废,因为学生个人能力的训练和小组的合作都很重要。
《寻找雨具的缺点》说课稿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寻找雨具的缺点》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开篇课文。
对学生说,大风雷雨天,打着雨伞或穿着雨衣去上学衣服在不同程度上被淋湿的现象极为平常。
这一课就是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从中发现问题;使之较为真实、贴切地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提出问题;引发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探究自生活的需求,做生活的有心人。
学习方法是观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分3个层面:引入、缺点大搜索、交流与整理。
第一个层面,鉴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知识面的情况。
观看了各种雨具图片,主要是为后面的专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做教学铺垫。
第二个层面,尽量让学生去搜集、讨论,并做好笔记,想一想自己的改进办法。
在第三个层面中,由于同学们搜集到的问题很多、很杂,要求学生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便于归类,一目了然。
同学们有所收获。
虽然这么做了,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指导方法上有待改进。
向能者学习,力争达到既定目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014年5月16日。
寻找雨具的缺点-大象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雨具的功能和种类,引导学生寻找雨具的缺点,从而促进学生对科技的探究和思考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雨具的种类及其功能。
2.寻找雨具的缺点与改进。
难点1.学生对雨具选材、设计的思考。
2.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白板、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介绍昨天雨天上学的情景,让学生体验雨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雨具的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20分钟)A. 雨具的种类及其功能1.雨伞:常用于遮雨,便于行走。
2.雨衣:可全身穿戴,对付大雨更有效。
3.雨靴:防止雨水湿润鞋子。
B. 寻找雨具的缺点1.雨伞:遮盖范围小,容易翻折。
2.雨衣:穿着不方便,透气性差。
3.雨靴:容易滑倒,穿脱不方便。
3. 组织探究(30分钟)A. 小组探究学生分成小组,寻找雨具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B.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和分享,全班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改进现有的雨具。
4. 总结归纳(10分钟)通过学生的分享,总结出现有的缺点和问题,并带领学生讨论如何改进和设计新的雨具。
5. 课堂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雨具的问题,写出改进建议,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的探究,学生不仅对雨具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在今后的生活和科技探究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