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PG01-2010_原材料检验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4
原材料检验规程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 制定检验计划,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检验计划,明确检验的时间、地点、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内容。
2. 确定检验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企业内部标准,确定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和标准。
3. 准备检验设备,确保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对于需要校准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校准。
三、检验过程。
1. 取样,根据检验计划,从原材料中取样,并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2. 样品标识,对取得的样品进行标识,包括样品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信息。
3. 检验项目,根据检验标准,对样品进行各项检验,包括外观检验、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4.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数值、检验结论等内容。
四、检验后的处理。
1. 合格品处理,对于合格的原材料,及时进行标识并妥善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做好不合格品的记录和追溯工作。
3. 检验报告,对检验结果进行整理,形成检验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人员。
五、质量控制。
1. 定期复检,对于重要原材料,要进行定期复检,确保原材料质量的稳定性。
2. 检验数据分析,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3. 不良事件处理,对于因原材料问题引起的质量问题,要及时进行不良事件处理,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六、结论。
建立科学、严谨的原材料检验规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的检验,才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质量和安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原材料及塑胶料检验规程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检验规程文件编号:编制:技术科审核:批准:发布日期:二O O三年一月实施日期:二O O三年一月检验规程;目录目录第一章原材料检验第一节检验制度第二节总则第三节圆铜线的检验第四节聚氯乙烯的检验第五节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理第六节相关质量记录及表格第二章过程检验第三章成品检验第一节总则第二节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三节电线电缆电气性能试验第四章包装技术条件第一节检验制度1.凡进厂的聚氯乙烯、聚乙烯、圆铜丝,辅料经检验或验证方可入库。
2.辅助材料如填充料、绕包带、钢带、铜带等,入库时应由检验人员进行验证,核对型号、规格、数量是否与产品合格证符合。
3.检验方法按国家现行标准或供需签订的技术协议实施。
4.主要原材料进厂应有供方的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检验人员按检验规程检验或验证。
铜丝采用抽样试验,塑料采用验证方法。
5.检验员填写检验结果通知单交仓库。
合格的原材料按手续入库;不合格的由仓库通知供销科联系供方处理。
6.质检人员应督促仓库做好不合格原材料的处置工作,并作好记录。
第二节总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电线电缆用聚氯乙烯、聚乙烯、铜丝及辅料的进厂抽样检验、定期抽样或验证。
2.检验批的确定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天进厂、同一个规格定为一个检验批。
3.试验与判断3.1样本应根据检验规程的试验项目进行试验或验证,将试验结果与标准比较。
3.2当任何一项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应进行第二次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检测,如仍出现不合格时,应判断为不合格批。
3.3由于本厂的测试设备有限,部分工艺试验项目须送检测机构检验或送“兄弟”单位检验。
第三节圆铜线的检验1.抽样规定1.1本试验方法引用标准:G B3953-83电工圆铜线;G B4904-85裸电线试验方法;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1.2 装盘铜丝:100盘以下抽取3盘;100盘及以上抽取5盘。
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1. 引言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能满足客户的期望,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规程,旨在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2. 质量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制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标准是确保原材料和包装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
质量检验标准应包括以下方面:•外观检验:包括颜色、形状、表面质量等方面的评估。
•尺寸检验:包括尺寸、厚度等尺寸参数的测量。
•物理性能检验:包括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硬度等物理性能参数的测量。
•化学成分检验: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化学成分分析。
•其他特殊要求:根据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特殊要求。
3. 质量检验流程为了确保原材料和包装材料的质量,制定并执行一套完整的质量检验流程是必要的。
质量检验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接收和接受进货材料1.接收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时,应立即核对货物清单与实际进货物品是否一致。
2.对于每批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应查看供应商提供的相关文件,包括质量证明书、化学成分分析报告等。
3.对进货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并与样品或标准进行对比。
步骤二:样品准备和分析1.从每批进货材料中,随机选取足够数量的样品作为检验样品。
2.样品的准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3.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尺寸测量等相应的检验项目。
步骤三:质量检验记录和报告1.对于每个样品的质量检验结果,应结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2.检验报告应包括样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并由质量检验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签字确认。
3.检验报告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并定期进行归档。
步骤四:质量问题处理和纠正措施1.如果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包括停止使用相关材料、通知供应商等。
1.目的:规范塑料原材料的检验和试验要求,确保塑料原材料的进货质量。
2.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外购的塑料原材料的全性能实验和常规检验。
3.内容:
3.1规范制定参照依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之《塑料制品检验》、《汽车塑料应用手册》之《塑料检验方法标准》、等
有关资料及规范
3.2公司进口的各类塑料原材料一直质量稳定,但进货时也须按检验规范第1、2、3、4、5、6条进行检测,必要时
需进行相关冷热性能及机械性能试验。
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3.3国产塑料原材料(或替代进口料)检测,材料送样批准时由供应商提供材料试样(或公司试验产品试件),进行
全性能检验,批准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项检验,塑料原材料检验第1、2、3项由外检进行,性能试验由试验室或委外进行。
7、8条试验每季进行一次,全性能试验一年进行一次。
无法进行或定量检测的项目,可取进口塑料原材料试样为对比样件,进行比对效果检验。
3.4 具体规范内容见下表:
塑料原材料检验规范
4. 相关技术文件。
电器原件、材料(含关键元器件、材料)进厂检验规程1、总则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3C/CQC认证产品中采购的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入库前的进厂检验。
1。
1 范围本细则规定了低压电器元件、绝缘支撑件、铜、铝母排、外购壳体、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用0。
4kV 等级电容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用控制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用复合开关、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用10kV等级电力变压器、10kV等级高压开关柜用真空断路器,负荷开关或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冷轧钢板的进厂检验内容.使进厂电器元件(外购、外协)质量得到控制,杜绝不合格品进厂入库,流入装配车间。
1.2 引用标准GB/T14048。
1—2006《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T14048。
2-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T14048。
3-2002《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T14048.4—2003《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机电式接触器和电动机起动器》GB/T14048。
5—2008《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控制电路和开关元件第一部分机电式控制电路电器》GB5585。
2—2005 《电工用铜、铝及其合金母线第二部分:铜母线》JB8734.2—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2部分:固定布线用电缆电线》GB5023.2-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第2部分:试验方法》GB13539.1-2002 《低压熔断器的基本要求》JB/T10316—2002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备用母线架》GB/T20641—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空壳体的一般要求》GB/T12747.1—2004《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1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和定额—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GB/T12747。
2-2004《标称电压1 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2部分:老化试验、自愈性试验和破坏试验》GB/T9663—1999 《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GB3804-2004 《3.6KV-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GB/T6451-2008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708—2008 《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2 一般检验规则2.1 电器元件进厂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及装箱单、对已发放生产许可证的电气元件合格证或铭牌上是否有产许可证号或标志,对计量仪器应有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标志“MC".2。
原材料采购检测规范(2010版)-原材料采购检验标准版:XXXX5.3供应商必须提供每批光纤的单盘技术指标数据,并与货物同时发送原材料采购及检验规范版本:XXXX年5.3供应商必须提供每批光纤的单盘技术指标数据,并与货物同时发送原材料采购检验规范版本:XXXX5.3供应商必须提供每批光纤的单盘技术指标数据,并与货物同时发送原材料采购和检验标准版:在XXXX,每个厂家随机抽取一批进行高温弯曲性能测试和低温弯曲性能测试。
4.5如果规则的进货检验中所有样品均合格,则该批为合格。
第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检验时,应加倍取样,如仍有不合格项目,应退回产品。
5.供应商必须随货物提供产品检验数据或产品质量证明文件≥ 1100兆帕≤ 40d无毛刺、无裂纹、无弯曲、手感光滑、直弹无毛刺、无裂纹、无弯曲、手感光滑、直弹2% ≤ 0.10毫米无裂纹原材料采购检验规范版本:XXXX是一个检验周期4.2抽样规则4.2.1进货验收检验从每批进货中随机抽取3袋,从3袋中抽取样品4.2.2定期检验:从新采购的库存材料中随机抽取2公斤进行检验4.3判定规则4.3.1如果进货检验中所有样品均合格,则判定该批合格;第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检验时,应加倍取样,如仍有不合格项目,应退回产品。
4.3.2如果定期检验中检验的所有样品均合格,则判定该批合格,否则判定该批不合格5.备注:每批供货必须附有产品检验报告或产品质量保证书单位g/cm3 g/10分钟Mpa% Mpa% MPa N指数1.25-1.357-15≥50≥100≥2100≥70≤0.1≥35≥600无白化和裂纹原材料采购和检验规范版本:XXXX是一个检验周期4.2抽样规则4.2.1进货验收检验从每批进货中随机抽取1袋,从1袋中抽取样品4.2.2定期检验:从新采购的库存中随机抽取2公斤,送去检验4.3判定规则4.3.1如果进货检验中所有样品均合格,则判定该批合格;第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对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检验时,应加倍取样,如仍有不合格项目,应退回产品。
原材料进货检验规程原辅材料名称: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 编号:原材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ABS)1引用标准GB15593 输血(液)器具用软聚氯乙烯塑料YY/T0114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乙烯专用料YY/T0242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用聚丙烯专用料GB12672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二部分:生物学试验方法GB/T14233.1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一部分:化学分析方法2检验项目及试验方法2.1包装2.1.1标志:每袋包装上应有清晰的标志,应印有生产厂名称、厂址、产品名称、商标、产品牌号、批号、生产日期、标准号。
2.1.2包装材料:拆包检验,包装应为内衬塑料袋的复合包装(或具有相同包装效果的包装)。
2.2粒料外观2.2.1聚氯乙烯(PVC):应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透明粒状物,塑化应均匀,无外来杂质。
2.2.2聚乙烯(PE):应为本色颗粒。
2.2.3聚丙烯(PP):应为本色颗粒。
2.2.4ABS塑料:应为乳白色颗粒,干燥,颗粒应均匀,无斑点和外来杂质,无气泡及机械杂质。
2.3工艺适应性:取适量原料按产品工艺要求进行试验,粒料塑化成型应良好,产品符合要求。
2.4化学性能:粒料若用于生产与药液接触产品须检该产品相应化学性能。
2.5毒性、溶血按GB/T14233.2-2005规定的相应方法进行试验,应无毒性、溶血反应。
3检验规则每批进货原料随机抽取3~5kg进行检验。
目测2.1、2.2、2.3条应符合规定。
其中2.5条毒性、溶血委托检验,正常情况下,在原材料牌号不变及供应商考核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一般为每一年进行一次(聚乙烯除外)。
光缆原材料采购及检测规范前言1、为指导供应部按生产所需采购合格物资以及公司质检部门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判定,特制订本规范。
2、本规范内容可以作为签订物资采购协议或合同的附件,如果供方有产品标准,也可按其标准签订采购协议或合同,但其标准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中相应的条款的规定。
G.652类单模光纤技术规范1.外观:表面光滑、不起皮、不剥落、色泽光亮。
2.包装:采用标准塑料交货盘,外包挡潮塑料纸。
光纤盘一侧贴有标签,标签上注明产品型号、批号、主要参数及制造厂家。
光纤内端盘留长度不少于3米。
3.主要技术指标:光纤技术指标按GB/T9771.1-2008《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执行。
特殊要求的根据光缆供货合同和质量计划要求执行。
4.检验规则4.1 检验项目:产品进厂检验项目包括:衰减常数,模场直径,截止波长,几何参数。
4.2抽样方案进厂验收检验从每批进货量中随机按照5%抽取,不得少于4盘。
4.3判定规则,则判该批合格;第一次试验结果有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不合格时,应逐盘检查,不合格的则应剔除。
5.备注:5.1有色光纤允许1310nm衰减系数大于原本色纤衰减系数但不超过0.01dB/km,1550nm衰减系数大于原本色纤衰减系数但不超过0.01dB/km。
5.2光纤进货日期比光纤生产日期不得超出半年。
5.3供货商必须提供每批光纤的单盘技术指标数据,并随货同时发出。
G.655(B4)类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技术规范1.外观:表面光滑、不起皮、不剥落、色泽光亮。
2.包装:采用标准塑料交货盘,外包挡潮塑料纸。
光纤盘一侧贴有标签,标签上注明产品型号、批号、主要参数及制造厂家。
光纤内端盘留长度不少于3米。
3.主要技术指标:光纤技术指标按GB/T 9771.5-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第5 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执行。
特殊要求的根据光缆供货合同和质量计划要求执行。
关于《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风险评定原则》征求意见的函食药监安函[2012]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为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贯彻实施,规范检查认证行为,国家局组织起草了《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风险评定原则》(征求意见稿)。
现将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同时在国家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将书面意见于2012年7月27日前反馈药品安全监管司生产监管处。
联系人:温庆辉郭清伍电话:010-,传真:010-电子信箱:*************.cn附件:《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风险评定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九日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风险评定原则(征求意见稿)本原则规定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企业现场检查中发现的缺陷项目,应根据其风险进行分类,列举了部分缺陷项目及其分类情况,旨在统一检查标准,规范检查认证行为。
本原则适用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飞行检查。
一、缺陷项目的分类缺陷项目分为“严重缺陷项目”、“主要缺陷项目”和“一般缺陷项目”,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
(一)严重缺陷项目严重缺陷项目是指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产品可能对使用者造成危害的缺陷项目。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缺陷项目:1、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或存在健康风险;2、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易造成产品不合格;3、文件、数据、记录等不真实;4、存在多项主要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能有效3/ 20运行。
(二)主要缺陷项目主要缺陷项目是指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的缺陷项目。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主要缺陷项目:1、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2、不能按要求放行产品,或质量受权人不能履行其放行职责;3、存在多项一般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完善。
(三)一般缺陷项目一般缺陷项目是指偏离药品GMP要求,但尚未达到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程度的缺陷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