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检验规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7
原、辅料检验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检验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原、辅料的质量符合公司的要求,以保障最终产品的质量稳定。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从供应商采购的原、辅料。
二、质检责任1. 供应商质检责任:供应商应当负责对原、辅料进行质量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要求,同时提供相应的质量证明文件。
2. 公司质检责任:公司质检部门应当对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合格。
三、检验方法与频率1. 抽样方法:采用等级抽样方法,根据供应产品的特点,确定适当的抽样方案。
2. 检验频率:按照供应商的稳定性、原料的重要性和质量历史记录等因素,确定相应的检验频率。
四、检验项目与标准1. 外观检验:检查原、辅料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检验结果。
2. 化学成分检验:对原、辅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3. 物理性能检验:测试原、辅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如强度、硬度等,确保其符合要求。
4. 包装检验:检查原、辅料的包装是否完好,并符合运输要求。
五、不合格品处理1. 一次不合格:发现原、辅料一次不合格时,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返工或更换。
2. 二次不合格:若原、辅料经过供应商的改进后仍然不合格,公司将在供应商的信用记录中做出相应的记录,并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如更换供应商或采取法律手段。
六、质量记录与报告1. 检验记录:对每次原、辅料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样品编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
2. 检验报告:定期进行原、辅料的质量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应的质检报告,并对不合格品进行深入分析。
七、培训与评估1. 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原、辅料的质量检验培训,确保其对相关标准和检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2. 评估:对公司质检部门和供应商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定期评估,以确保其符合公司的要求。
八、改善与持续改进1. 不断改进:定期对原、辅料的质检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以适应公司的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变化。
2. 持续改进:通过有效的质检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不断提高原、辅料的质量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稳定的质量保障。
检验规范
1、目的
强化原物料、半成品、成品鞋品质控制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物资材料采购,材料入库检验、半成品品质检验、成品鞋品质检验
3、职责
a)仓管员对进货的材料物资要有品质观念,做好货物帐目、数量、品质的查验与签收;
b)品管部要按检验规范严格把关,做好以下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鞋的检验和记录,并提
出检验报告。
1—23
ATM/1-11 检验规范第3版第0次修改
1-25
1-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828。
1—2003结合本行业的特点,确定我厂的抽样检验执行标准及质量接受限按下表操作:
分发号:
1—27。
原材料检验基准及原材料检验报告登记表
一、引言
原材料检验是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原材料的检验可以确保生产的产
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质量要求。
本文档旨在规范原材料检验的基准及原材料检验报告的登记表,以便监控过程中的质量变化,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二、原材料检验基准
1.原材料的外观检验:
–检查原材料的色泽、形状、异物等情况,确保无明显损坏或污染。
2.原材料的化学成分检验:
–根据产品要求检测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确保符合生产要求。
3.原材料的物理性能检验:
–测试原材料的硬度、密度、粘度等物理性能,确保符合产品制造要求。
4.原材料的微生物检验:
–对易受微生物污染的原材料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安全卫生。
三、原材料检验报告登记表
项目名称检验内容检验结果备注
外观色泽、形状、异物合格 / 不合格
化学成分元素含量符合 / 不符合标准
物理性能硬度、密度、粘度符合 / 不符合要求
微生物总菌数、霉菌、大肠菌群合格 / 不合格
注:检验结果如有不合格项,应记录具体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四、结论
通过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原材料检验基准及原材料检验报告登记表的建立将有助于规范检验流程,为产品质量管控提供有效支持。
希望本文档对您的生产工作有所帮助。
以上为原材料检验基准及原材料检验报告登记表的文档,请遵循相关程序执行。
工程施工材料检验模板要求一、检验目的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检验模板。
二、适用范围本检验模板适用于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涉及材料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钢筋、砖瓦、石材、玻璃、涂料等。
三、检验内容1. 采样: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足够数量的样品进行检验。
2. 相关数据:记录材料的采购合同、运输单据、生产日期、生产厂家、规格,如有相关检验报告也一并记录。
3. 外观检查:对材料的色泽、表面平整度、裂纹等进行检查。
4. 尺寸及规格检查:对材料的尺寸、厚度、宽度等规格进行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5. 强度检验:对材料的强度进行检验,包括拉力、抗压强度等。
6. 化学成分检验:对特定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检验,如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钢筋中的成分等。
7. 水分含量检验:对材料的水分含量进行检验,以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8. 控制检验: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行抽检,确保质量稳定。
四、检验要求1. 检验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证书,对检验方法和标准有深入了解。
2. 检验前应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准确性。
3. 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并留档,以备查验。
4. 若发现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检验报告1. 每次检验应出具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结论等。
2. 检验报告应由检验人员签字盖章,并由相关部门审核确认。
3. 未通过检验的材料应在检验报告中明确标注,并注明处理意见。
六、相关记录1. 检验记录:记录每次检验的内容、时间、结果等信息。
2. 问题记录:记录每次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
七、监督检查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
八、其他事项1. 若有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应优先应用。
2. 对于特殊材料或工程,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以上即为工程施工材料检验模板,希望各相关部门能按照此模板进行检验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采购物品检验规范(焊条)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所有焊条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适用与本公司所有焊条的采购与入库验收.1、焊条检验规范2.1技术要求2.1.1焊条型号:碳钢焊条J422 (E4303)、J506;不锈钢焊条。
2。
1。
2焊条表面不应有裂纹、气泡、锈蚀及剥落缺陷。
2。
1。
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本公司采购的焊条必须附有证明该批产品符合标准要求的出厂合格证,并且合格证上的规格、级别与实物相符。
调研时有品牌要求的,要核对所采购的产品是否是该品牌的,采购部要在入库单上注明品牌要求,否则不予办理入库手续。
2。
2检验方法对2。
1。
1、2.1。
2、2.1。
3项目目测检验.对入厂的焊条,验证供应商提供的该批焊条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对长期供货的供应商可半年一次提供一次质量保证书.2.3抽样方法及判定依据按1%的比例进行:有1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不合格时,判定为整批不合格.2、焊丝检验规范:3。
1技术要求3。
1。
1焊丝型号:H08,φ1.23。
1.2外观:表面光滑平整,不应有毛刺、划痕、锈蚀和氧化等。
3。
1。
3焊条质量保证书或合格证齐全,出厂日期在保质期内。
规格型号标识与实物相符,包装完好。
3.2检验方法3。
2.1对3.1。
1、3。
1。
2、3。
1。
3项目目测检验。
对入厂的焊条,验证供应商提供的该批焊条的质量保证书、合格证,对长期供货的供应商可半年一次提供一次质量保证书.3.2。
2对3.1.4用游标卡尺测量。
3.3抽样方法及判定依据每批按1%的比例进行:有1件不合格,加倍抽取,加倍抽取不合格时,判定为整批不合格。
潍坊中云机器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2012—8—30采购物品检验规范(原材料)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所有原材料的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使用与本公司所有原材料的采购与入库验收。
1钢板检验要求1.1技术要求1.1。
原材、成品、半成品的检查、验收制度模版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制度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份模板,包括标准操作程序和相关措施。
一、目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检查和验收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降低产品不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该检查和验收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货和生产过程。
三、定义1. 原材料:指用于生产过程中直接加工和转化为成品的物质。
2. 成品:指完成加工和装配的最终产品。
3. 半成品:指在生产过程中已经完成部分加工和转化,但仍需进一步处理才能成为最终产品。
四、检查和验收程序1. 原材料检查和验收程序4.1.1 进货前检查:对每批原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重量测量等,并检查随货提供的检验证书和合格证书。
4.1.2 规格和要求比对: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与规格和要求比对,包括成分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4.1.3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供货商,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4.1.4 验收:验收合格的原材料进行入库,并标示清晰的批次信息和关键参数。
2. 成品检查和验收程序4.2.1 检查样品:从每批成品中随机选取样品,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重量测量等。
4.2.2 功能性测试:对成品进行功能性测试,确保其符合产品规格和要求。
4.2.3 抽样检验:通过抽样检验方法,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化学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2.4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生产负责人,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4.2.5 验收:验收合格的成品进行包装和发货,确保产品不受损坏。
3. 半成品检查和验收程序4.3.1 过程检查:在生产过程中对半成品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各个工序符合规格和要求。
4.3.2 抽样检验:通过抽样检验方法,对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4.3.3 检查报告: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并报告相关部门和生产负责人,如发现不合格项需要及时反馈和处理。
常州市捷阜电子有限公司检验文件汇编版本号:2011年A版实施日期: 2011年8月15日目录1、原辅材料进货检验规范——-——--—-—--——-——- JF/JS-JY—01A2、过程检验规范—-——-—--—--——-——————-—-——- JF/JS-JY—02A3、成品检验规范—-————-——-—-—-———--—-—----JF/JS-JY-03A4、成品抽样检验规范 --———-——-——--————----- JF/JS-JY—04A5、原辅材料重检检验规范———--—---—-———-----—JF/JS-JY-05A原辅材料进货检验规范JF/JS—JY—01A过程检验规范JF/JS—JY-02A1、作业内容:1。
1下表中所列出的每一道工序批量生产前,都应由过程检验人员进行首件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1。
2产品正常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至少巡回检查一次.1。
3抽样数:首检检查1件或1件以上,巡回检验至少2件或2件以上。
2、过程检验人员依据下表所列项目和要求进行检查并填写“生产工序流转卡”。
成品检验规范JF/JS—JY—03A成品抽样检验规范JF/JS-JY—04A1、主题内容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以合格质量水平为质量指标的一次抽样方案及抽样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本公司所有的出厂产品的抽样程序的允收标准.3、引用标准GB2828。
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GB2828.1—2003 一般检查水平Ⅱ4、术语和符号4.1样本大小(n):样本中所包含的样本单位数,称为样本大小。
4.2合格质量水平(AQL):在抽样检查中,认为可以接受的连续提交检查批的过程平均上限值,称为合格质量水平。
4.3合格判定数(Ac):作出批合格判断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合格判定数。
4.4不合格判定数(Re):作出批不合格判断样本中所不允许的最小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称为不合格判定数.正常检查:当过程平均接近合格质量水平时所进行的检查,称为正常检查.4.5样本大小字码:根据提交检查批的批量与检查水平确定的样本大小字母代码,称为样本大小字码。
原材料检验报告标准模板
1. 引言
本报告旨在提供原材料检验的标准模板,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
此模板适用于各种原材料的检验报告。
2. 检验对象
在此部分列出要检验的原材料的详细信息,包括名称、型号、
批号等。
3. 检验方法
描述用于检验原材料的方法和步骤。
确保方法可重复和可验证,并提供所有必要的实验条件。
4. 检验项目
列出每个检验项目的详细细节,如项目名称、测试方法、结果
要求等。
此处应包括所有与原材料质量相关的项目。
5. 检验结果
在此部分说明每个检验项目的测试结果。
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并按照事先定义的标准进行评估。
6. 结论
总结原材料检验的结果,并确保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应提供进一步的解释和处理建议。
7. 附录
在此部分提供与原材料检验相关的支持信息,如仪器设备清单、校准证书等。
8. 参考文献
如有使用其他文献进行原材料检验的,请在此列出所有参考文献。
9. 免责声明
提供免责声明,明确指出检验结果仅基于提供的样品和所使用
的方法。
参考以上模板,根据具体情况编写您的原材料检验报告。
确保在编写过程中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并与内部或外部专业人员共同审查以确保准确性和完整性。
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验是为检验生产用物料质量是否合乎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一、来料检验方法: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直尺、百分表、塞规和平台等量具验证;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二、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三、来料检验的程序:1)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由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2)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3)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4)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采购与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规定的程序执行。
6)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由品质工程师确认并给出参考意见,提交经理作出处理;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品质部经理与工程部、生产部审核后再作出处理;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并进行相应标识,将移入不合格品库(区)隔离,采购部按处理意见办理相关事宜;保证不合格的零件、成品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7)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品质部文员每日收取,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后,整理成册存档备查,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8)检验时,如来料检验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品质工程师或经理会同验收来判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9)回馈来料检验情况,并将来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记录,每月汇总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月报内.10)来料检验员根据来料的实际检验情况,对检验规范提出改善意见.11)来料检验员定期校正检验仪器、量规,保养试验设备,以保证来料检验结构的正确性。
工程原材料检测方案模板一、背景与目的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工程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成为工程建设领域的关注焦点。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可靠性和持久性,对原材料的合格性进行必要的检测,以避免因原材料质量不佳而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
因此,本检测方案旨在对工程原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以确保原材料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
二、检测范围本检测方案适用于以下工程原材料的检测:1. 水泥2. 骨料3. 石粉4. 砂浆5. 混凝土6. 钢筋7. 钢材8. 土壤9. 沥青10. 粘结剂11. 防水材料三、检测内容1. 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表面质地等。
2. 成分分析:对原材料的成分进行分析,包括主要成分、杂质含量等。
3. 物理性能测试:对原材料的物理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4. 化学性能测试:对原材料的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PH值、溶解度、腐蚀性等。
5. 热性能测试:对原材料的热性能进行测试,包括燃烧性能、导热系数等。
四、检测方法1. 外观检验:采用肉眼观察和摸索的方式进行外观检验,记录外观特征。
2. 成分分析:采用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方法进行成分分析,测定主要成分和杂质含量。
3. 物理性能测试:采用密度计、吸水率计、压力试验机等设备进行物理性能测试。
4. 化学性能测试:采用PH试纸、化学试剂等进行化学性能测试。
5. 热性能测试:采用热失重法、热导率计等设备进行热性能测试。
五、检测标准1. 对于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测试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若没有国家相关标准,则可以参考国际标准进行检测,确保测试结果符合国际标准要求。
3. 检测过程中应注意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检测过程安全可靠。
六、检测仪器设备1. 化学分析仪2. 光谱分析仪3. 密度计4. 吸水率计5. 压力试验机6. PH试纸7. 热失重仪8. 热导率计七、检测过程1. 样品采集:从工程现场或原材料供应商处采集原材料样品。
为保证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 维护其企业信誉, 向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 本公司原材料采购和检验必须遵守下列规范:
1. 职责
1.1原材料采购和检验人员应努力精通本岗位业务知识, 熟悉和掌握所购材料的技术标准和使用要求。
1.2所购材料必须从本公司评审认可的生产厂和经销商处采购, 不得擅自采购于其它部门及类似的中间商。
1.3从钢厂采购的材料必须以批为单位, 同批材料为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热处理规范的材料所组成, 在运输和装卸过程时应标识清楚不得混乱。
1.4所购材料必须明确其生产厂家, 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是否齐全, 与实际材料是否符合。
材料入公司即填写验收入库单通知检验室验收。
1.5检验室接到报检通知单后, 应根据检验规程及时检验, 验收合格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1.6检验抽样数量: 外观和几何尺寸30%, 成分分析同一炉批号抽1件, 机械性能同同一炉批号抽2件。
2.元钢的检验
2.1引用文件
GB699-99优质碳素结构钢钢号和一般技术条件
GB1220- 不锈钢棒
GB702- 热扎钢棒尺寸、外型、重量及允许偏差
ASTM A182- 高温用端子或轧制合金钢和不锈钢法兰、锻制管件、阀门和部件。
ASTM A105- 管道元件用碳钢锻件。
ASTM A276不锈钢棒材和型材。
NB/T47008-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NB/T47010-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锻件。
GB1527—97铜及铜合金拉制铜管。
2.2质量文件
核实所提供的原始质量证明文件是否齐全( 如果材质证明为复印件必须加盖经销单位的红色印章) , 内容是否真实, 炉号、批号与实际材料是否相符。
2.3表面质量:
2.3.1不得有裂缝、结疤、夹杂、折迭、发纹、凹坑、鳞层、分层、缩孔。
2.3.2表面局部缺陷应清除, 宽度不得小于清除深度的5倍, 深度不得大于下列数值, 直径小于80的材料为该尺寸公差的一半。
2.3.3直径大于50mm, 允许有15mm的毛刺存在; 直经≤50 mm,允许有10mm毛刺存在。
2.3.4用于冷切削加工的用钢, 表面质量局部缺陷深度不大于该尺寸负偏
差(≤100mm的钢材)。
2.3.5表面缺陷用肉眼检查, 必要时可用锉刀、砂轮及酸洗。
2.4几何形状
不得有椭圆度、弯曲度、扭转、脱方、脱矩( 详见表一)
表: 一单位: mm
2.5化学性能
无特殊要求碳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 合金钢只需分析碳、硫的含量, 其它合金元素由看谱镜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分析结果与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是否一致, 核实质保书内容是否真实, 与实物中的钢印、标牌及标色是否相符。
有特殊要求时对其它元素进行化学分析( 技术参数详见表: 二)
表: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