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1.45 MB
- 文档页数:50
胰腺常见囊性肿瘤MR诊断要点根据来源胰腺囊性病变可分为两类:1、胰腺原发性囊性病变,包括胰腺假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多种黏液性囊肿性病变(黏液性非肿瘤性囊肿、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性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淋巴上皮肿瘤。
2、实性肿瘤囊变,包括胰腺癌囊变、胰腺假乳头状肿瘤、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一、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最常见的囊性病变。
多见于胰腺炎及外伤后。
一般为单房性囊性病变,T1WI信号不定,T2WI高信号,增强囊壁可强化,囊壁肉芽组织有新生血管。
常伴胰腺炎MR表现。
需与胰腺囊性瘤鉴别:胰腺假性囊肿内无血管,囊肿内部无强化,且短期随访可有大小的变化。
二、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又称姥姥瘤临床病理:老年女性多见,胰腺头体尾均可发生,分为浆液性微囊型腺瘤和浆液性少囊型多发。
病理,微囊型多见,由多发的小囊构成,直径小于1cm,小囊的数目多超过6个,囊壁薄,切面呈蜂窝状改变。
另外极少部分由少数(<6个)较大的囊构成,称寡囊型,此型少见。
MR表现:胰腺内与胰管不通的成串的小囊性变,边界清楚,有分叶,壁薄,囊壁厚度小于2mm。
肿瘤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蜂窝状高信号,为其特征表现。
囊腔之间为纤细的分隔,动态增强分隔呈轻中度强化,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
少数为寡囊型,诊断较困难。
胰腺单发分叶状肿物,有一堆小囊(水泡)构成的蜂窝状结构。
典型特征T2WI蜂窝状高信号。
讨论:浆液性囊腺瘤极少发生恶变,是良性肿瘤,较小且无症状可随访观察。
鉴别诊断:1、粘液性囊腺瘤或黏液性囊腺癌:微囊型易区别,寡囊型不宜区别。
粘液性囊性瘤以年轻女性多见,壁厚,可伴钙化。
当分隔不规则增厚、壁结节及实性成分增多是提示恶性。
2、假性囊肿:为单房的囊性水样信号,囊壁薄,无强化,可伴慢性胰腺炎的改变。
二、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又称妈妈瘤临床病理:中青年女性多见,平均40岁,多位于胰腺体尾,头部少见。
病理,起源于胰腺导管高柱状上皮细胞,有卵巢基质,占胰腺外分泌肿瘤的2-5%,胰腺囊性病变的10%,分良性、交界性、恶性。
IPMN(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体检查:IPMN 通常表现为胰腺导管内的囊性肿物,囊壁较薄,有时可见乳头状突起。
2. 显微镜检查:在显微镜下,IPMN 的主要特征是导管内出现乳头状增生,并分泌黏液。
这些乳头状结构通常具有纤维血管轴心,表面被覆上皮细胞。
3. 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来源和分化程度。
常用的标志物包括MUC1、MUC2、CK7、CK20 等。
4. 分级标准:根据肿瘤的形态和生物学行为,IPMN 可以分为低级别、中级别和高级别。
分级标准主要依据乳头结构的形态、上皮细胞的异型性、有无浸润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IPMN 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病理诊断是IPMN 诊断的金标准,但有时也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胰腺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鉴别诊断及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囊性肿瘤和假性囊肿,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呈日益提高的趋势[1] 。
在胰腺囊肿中,胰腺囊性肿瘤仅占10%-15%,但却有较为复杂的种类,并且呈不同程度分化,包括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做好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3 年 1 月至2011 年 1 月收治的囊性肿瘤患者14 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 例,男8 例,女6 例,年龄19-71 岁,平均50.2 岁。
病程 1 个月-21 年。
上腹部扪及肿物 3 例,上腹饱胀或隐痛不适10 例,无体征、症状时被发现1 例。
合并肝、肾囊肿3 例,即往有腹部外伤史 2 例。
5 例肿瘤位于胰头部, 2 例为全胰,7 例位于胰体尾部。
1.2 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B 超检查,均有胰腺囊性占位性病变显示,为单囊或多囊,包膜完整,囊内多数有分隔。
12 例为CT检查,均有胰腺囊性肿块显示,边界较为清楚,有分隔在囊肿内,囊壁厚薄不均,呈多房性7 例,囊壁有钙化 4 例。
5 例血糖升高,9例血清癌胚原(CEA)检查均正常,患者血尿淀粉酶均呈正常表现。
1.3 组织病理学检查14 例囊性肿瘤患者中,多发囊性5 例,单发囊性9例。
瘤体直径最大10cm最小3cm, 4例为浆液性囊腺瘤,8例为胰腺粘液性囊腺瘤, 2 例粘液性囊腺癌。
2 结果本组14 例患者中,在术前对胰腺囊性肿瘤诊断的为8 例,误诊为胰腺假性囊肿6 例,临床误诊率为42.9%。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2例良性肿瘤中行胰体尾和脾切除4例,胰头部囊性肿瘤切除3 例,囊性肿瘤局部切除术5 例。
胰腺粘液性囊性癌患者2 例,行脾切除和胰体尾切除术。
3 讨论临床上胰腺囊性肿瘤较少见,囊腺瘤与囊腺癌之比为 1.5:1 。
胰腺囊性肿瘤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
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由于其治疗原则与其他胰腺囊肿性疾病不同,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有特殊意义。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可有上腹部疼痛及压迫症状。
可触及腹部肿块。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部分囊腺癌病人可有CEA、CA19-9等升高。
2)影像学检查
(1)B超:可以定位,确定其实性或囊性。
(2)CT:可以显示囊肿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3)ERCP或MRCP:用于了解囊肿与胆道、主胰管的关系。
3.鉴别诊断须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相鉴别。
三、分型
1. 浆液性囊腺瘤。
EUS在胆胰肿瘤诊治中的应用金震东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一、EUS诊断胆胰疾病适应证几乎所有的胆胰疾病均可用EUS检查,但通常更适用于下列疾病:1. 肝门部胆管癌该区域的其他疾病以前无法获得病理诊断,研究表明,在诊断不明的肝门部胆管疾病进行EUS-FNA,约20%的患者可以改变原有的治疗计划。
2. 胰腺癌EUS被认为是诊断小胰癌和胰腺癌进展度的最佳方法,但是随着高档CT的应用,胰腺癌的最佳影像检查建议为EUS或CT,如需行病理检查则应首选EUS-FNA。
3. 胰腺囊性肿瘤EUS对其检出率达100%,但是对于良恶性囊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却不高,因此,建议对其行EUS-FNA,并抽取囊液行肿瘤标记物检查。
4. 胆管狭窄有专家建议ERCP-IDUS应作为胆总管狭窄的常规检查,尤其是在胆道支架置入术前行IDUS,有助于支架的选择及预后判断。
5. 胰腺内分泌肿瘤6. EUS-FNA还是切割针活检(EUS-TNB)?在目前的条件下,EUS-TNB多限于胰腺体尾较大实质性占位和较大消化道粘膜下肿瘤,且建议应EUS-TNB联合EUS-FNA。
二、EUS对壶腹部肿瘤的诊断EUS可以详细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结构,除了早期发现疾病,也可确定肿瘤的程度和范围,以避免后内镜术后并发症。
可对选定的壶腹部腺瘤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因此,准确的术前肿瘤分期是不可或缺的。
虽然IDUS有时会高估壶腹部腺瘤的肿瘤分期为,它仍然可以提供有益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施行内镜下乳头切除术。
Ito等报告33例腺癌(14pT1,11pT2,8pT3 - 4)和7例腺瘤。
EUS及IDUS在判断腺瘤和pT1分期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62%和86%,对于pT2分期为45%和64%,对于pT3-4分期为88%和75%。
EUS及IDUS对肿瘤分期的总体判断率为63 %和78%(P = .14) 。
EUS对于胆管浸润和胰管浸润的诊断准确率为88%和90%。
IDUS可以用于胆管胰管同时受侵的准确率为90%。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要点王亚军;孙家邦;李非【摘要】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erous cystic neoplasm ( SCN ) , mucinous cystic neoplasm (MCN) and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tumor (IPMN). SCN is mostly benign, rarely malignant, and mostly microcystadenoma. Classic appearance of SCN is honeycomb-like structure. MCN has obvious malignant tendency, mostly larger and separated cyst. The characteristic of IPMN is connection with the pancreatic duct which is usually dilatation. Imaging features of the cyst is the main evidence to identify the type of the cystic tumor. It should also be differentiated from 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 and pseudocyst. All the cystic tumors of pancreas, including those already got a clear diagnosis and small lesion without obvious symptoms or smaller IPMN of branch-type, should be treated with surgery. The majority can get long-term survival with 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Specific surgical approach should be based on tumor location, histological typ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in pancreatic duct, the surgeon experience and the systemic situation of the patients.%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5页(P79-83)【关键词】胰腺;囊性肿瘤;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诊断;治疗【作者】王亚军;孙家邦;李非【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外科,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胰腺囊性肿瘤并不常见,但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增多,在过去的10年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临床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胰腺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平扫呈低密度灶,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期可见假包膜。
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界不清;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缓慢向肿瘤中心渐入的延迟强化。
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一般在动脉期多发,呈「牛眼征」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继续为环形强化;通常与肝内胆管癌需要用pet-ct、胃肠镜做鉴别诊断。
肝、胃间质瘤:胃肠比较容易出现间质瘤,肝往往为转移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肿物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向周围浸润。
肝脓肿:CT 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及延迟期界限不清,伴发热,消炎后好转。
脉管癌栓:肝细胞肝癌容易发生脉管癌栓,ct 平扫显示为沿门脉走形区增宽;动脉期可见门脉走形区内不规则强化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
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胆囊增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壁毛糙、动脉期壁不规则增厚、或可见动脉期不规则强化肿物影。
十二指肠乳头癌:动脉期十二指肠可见不规则强化肿物影,临床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黄疸等表现。
胰腺癌:胰腺是富血供器官、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因此表现为低信号肿物。
胰腺囊腺瘤:常常表现为壁可见强化的囊性肿物,容易与囊肿混淆。
脾血管内皮瘤:少见,低度恶性,动脉期强化明显,中央低信号区为瘢痕;静脉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但仍然强化。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沈彬; 谢道海; 黄周【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年(卷),期】2018(000)022【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7年8月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0例MCN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行MSCT动态增强检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观察并比较患者肿瘤位置、形态、直径、囊壁厚度、囊腔数量等情况。
结果不同囊壁厚度、实性结节、淋巴结肿大,MCA、MCC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10例胰腺MCA中,病灶平均直径2.0~10.1 cm。
7例胰腺MCC直径为(7.03±2.71)cm。
切开后囊内见黏液成分,合并出血1例,囊壁见乳头状突起5例,囊内见分隔14例。
结论 MCN有一定的MSCT特征。
MSCT表现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对于胰腺MCN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2页(P43-44)【作者】沈彬; 谢道海; 黄周【作者单位】[1]张家港广和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江苏张家港215633; [2]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江苏苏州21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相关文献】1.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思维: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 [J], 赵德利;张金玲;王国坤;姜慧杰;梁宗辉2.CT在胰腺浆液性寡囊性腺瘤与非浸润性黏液性囊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J], 卢宝兰;杨心悦;杨艳红;肖晓娟;王影;余深平3.MSCT与MRI对胰腺囊性肿瘤钙化、囊性成分的观察价值 [J], 赵年4.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J], 刘阳;朱丽;陈伟男;李建春;王力;王立刚;范小明;彭成忠5.内镜超声检查对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瘤的诊断价值 [J], 马砥;湛先保;李兆申;金震东;邹多武;陈洁;王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共振在胰腺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张蕊;彭晓刚;赵雪峰;崔丽华;卢敬红【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磁共振(MRI)形态学特征,以探讨MRI在囊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5年4月间在本院行胰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32~64岁,其中浆液性囊腺瘤(SCN)16例,黏液性囊腺瘤(MCN)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4例.结果:SCN多呈分叶状,囊小而多且有中心瘢痕,动态增强扫描后间隔明显强化呈高信号;MCN体积较大,平均直径76.0 mm,壁结节及不规则增厚间隔明显强化,8例位于胰腺体、尾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均为囊实性,囊性成分为主4例,实性成分为主2例,且周边均可见环形低信号的完整包膜.实性成分呈稍低T1稍高T2信号,囊性成分呈低T1高T2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病变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与邻近胰腺实质比较呈高信号,囊性部分无强化呈低信号.IPMN主胰管型为3例,MRI示胰管扩张,直径最粗约5.0 mm,胰管内可见乳头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结节影,增强后呈持续强化;分支胰管型1例,位于胰体部,呈多囊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呈高信号,MRCP示4例病变均与胰管相通,并可出现胰管远端或全程扩张,而SCN及MCN仅有胰管近端扩张.结论:高场MRI通过分辨胰腺囊性病变中囊灶、囊壁及间隔等不同形态学特征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6(027)002【总页数】4页(P110-113)【关键词】胰腺肿瘤;磁共振成像【作者】张蕊;彭晓刚;赵雪峰;崔丽华;卢敬红【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磁共振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9;R445.2随着HRCT的普及、磁共振(MRI)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近15年间胰腺囊性肿瘤的检出率增加了17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