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常见囊性肿瘤的CT诊断 (2)
- 格式:pptx
- 大小:5.00 MB
- 文档页数:2
胰腺囊肿的影像诊断1.先天性囊肿为先天性胰腺导管发育异常所致,约占所有胰腺囊肿的10~15%,临床上多无症状。
〔病理〕为先天性原始胰导管的内皮细胞发育异常,这种细胞仍然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形成一个衬有完整内皮的囊肿,又称为真性囊肿。
囊肿可自显微镜下大小到超过10cm不等,囊肿内壁光滑,被覆以扁平或低柱状上皮,囊内含浆液、粘液或偶尔因感染出血而形成的混浊液体。
囊肿内不含有实性组织成分、间隔和类似肿瘤的赘生物。
可以是单纯发生在胰腺,亦可同时见于肝、肾的多囊病。
本病如合并视网膜血管瘤、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和肾先天性囊肿则称为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Von Hippel-Lindou Disease)。
〔影像学诊断〕大多数先天性囊肿为偶然发现。
多数体积较小,亦有报告直径可达13cm。
囊肿的特征为不与胰管的分支交通。
CT显示胰腺内水样密度肿物,CT值一般在0-20Hu,壁薄光滑,囊内无间隔及软组织结节。
静脉注射对比剂后无增强改变,但有时可较清楚地显示囊肿的薄壁,胰腺其余部分正常。
MRI上符合单纯囊肿的表现。
根据这些影像学的特点一般多能作出诊断。
囊肿可以是单个或多发,多发囊肿通常见于视网膜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瘤病(Von Hippel-Lindou Disease)。
如合并肝、肾多囊病,可见肝、肾内相应囊肿。
2.潴留性囊肿通常指胰腺导管阻塞而引起的胰腺远端导管扩张成囊性改变,主要见于胰腺肿瘤病人。
〔病理〕胰腺肿瘤阻塞了胰导管而致胰液潴留积聚,使胰腺远端导管扩张成囊样改变,囊壁被覆上皮为一般导管上皮。
极度扩张的潴留性囊肿有时可使囊壁上皮不完整。
囊内容物为含有各种胰酶的胰液,可以合并炎症和出血。
囊壁外周常有纤维组织包绕。
〔影像学诊断〕潴留性囊肿位于被阻塞的胰腺导管远端,大多数直径仅为1-3cm。
其特征为囊肿与胰腺导管相连,囊肿内密度多较均匀,囊壁通常较单纯的真性囊肿为厚。
囊肿的近端常可见到增大的胰腺实性肿块。
CT 和MRI可很好显示潴留囊肿和近端的实性肿块,注射对比剂后增强扫描常可鉴别实性肿块与正常的胰腺组织。
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诊断1 .胰腺癌囊性变胰腺癌是胰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导管腺癌为主要类型。
典型的胰导管腺癌是一个少血供无包膜的实性肿瘤,呈浸润生长。
少数病例以囊性改变为主要表现。
(病理)胰腺癌囊性变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的出血、坏死及液化,同时伴有肿瘤部位胰腺腺体组织的脂肪坏死。
由于胰腺癌是一少血供的肿瘤,囊性变常常出现在肿瘤的中心区域,且越是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的肿瘤越易发生。
在肿瘤组织大体切面上,囊变区常呈深棕或红棕色,而实性肿瘤部分则呈灰白色。
镜下可见坏死不完全的异型性肿瘤细胞。
(影像学诊断)胰腺癌囊性变在CT和MRI的表现上首先是具有胰腺癌的特征,包括胰腺本身肿大和局部肿块的形成,肿块远端的腺体萎缩和胆道的梗阻扩张等等。
囊性变常位于肿块的中心或偏中心,根据肿瘤坏死液化程度的不同,囊变区的密度不同,一般CT值可在10~30Hu之间。
残留的肿瘤在增强扫描时有轻度强化,并常可见到胰周脂肪间隙消失以及周围血管受侵和局部淋巴结的转移。
2 .浆液性囊腺瘤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女性多见,男女比例在1:1.5~1.9,发生年龄在中年以后,以50-60岁好发。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可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等,有时可扪及肿块。
过去认为本病为一无恶性倾向的完全良性过程,但近10多年来已有个别恶性浆液性囊腺癌的报告,是否是浆液性囊腺瘤发展而来尚不清楚。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认为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浆液性囊腺瘤,不论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如何,均应对肿瘤进行定期检测。
(病理)浆液性囊腺瘤可以发生于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仍以胰腺的体尾部较多见。
囊腺瘤起源于胰腺腺泡的中心细胞,生长缓慢,其最大径线可为2~25cm,平均10cm,由多个小囊构成,内衬以富含糖原的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
根据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小囊型、大囊型和混合型,其中以小囊型占绝大多数,因此有时也将浆液性囊腺瘤称为微囊型腺瘤,其切面上肿块呈分叶状,由许多小囊组成,小囊直径在2cm以下,囊腔更小者可呈蜂窝状,部分囊内有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有时可见到中央瘢痕,偶有钙化,液体多清亮。
胰腺囊性肿瘤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胰腺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
虽然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由于其治疗原则与其他胰腺囊肿性疾病不同,因此在鉴别诊断方面有特殊意义。
二、诊断
1.临床表现早期多无明显症状。
可有上腹部疼痛及压迫症状。
可触及腹部肿块。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部分囊腺癌病人可有CEA、CA19-9等升高。
2)影像学检查
(1)B超:可以定位,确定其实性或囊性。
(2)CT:可以显示囊肿的大小、形状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
(3)ERCP或MRCP:用于了解囊肿与胆道、主胰管的关系。
3.鉴别诊断须与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等相鉴别。
三、分型
1. 浆液性囊腺瘤。
胰腺囊性疾病的CT诊断
汤小俐;邵式颖;郭丹;沈比先;邹俊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2000(016)012
【摘要】目的介绍不同疾病导致的胰腺囊性疾病的CT表现及相关临床手术病理回顾,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
方法胰腺常规CT扫描,10mm层厚及层间距,对较小病灶2~5mm薄层扫描,平扫加强化。
结果 4例胰腺假性囊肿,2例胰腺多发性脓肿,1例囊腺瘤,1例坏死性胰腺癌,1例胰腺寄生虫性囊肿。
结论胰腺囊性疾病是一组含囊病变的总称。
以发病率统计最常见是胰腺假性囊肿,其次为囊性肿瘤,胰腺脓肿、寄生虫性囊肿少见。
【总页数】2页(P1079-1080)
【作者】汤小俐;邵式颖;郭丹;沈比先;邹俊
【作者单位】深圳蛇口联合医院CT室,广东深圳 518067;深圳蛇口联合医院CT 室,广东深圳 518067;深圳蛇口联合医院CT室,广东深圳 518067;深圳南山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深圳 518052;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实习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R576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效果及胰腺囊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 [J], 朱宏刚
2.肾脏多囊性疾病的CT诊断 [J], 周恩利;李凤英
3.肾脏多囊性疾病的CT诊断 [J], 周恩利;李凤英
4.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 [J], 沈彬; 谢道海; 黄周
5.多层CT诊断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临床价值 [J], 胡苗苗;李梅;黄菊;吴世勇;郑银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常胰腺及9种胰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知多少人体的胰腺主要分为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这两大部分。
它们都能够较好地促进人体对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
然而,部分人由于生活习惯不健康,逐渐出了胰腺组织病变,被胰腺炎,胰腺癌症等疾病侵袭。
这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虽然胰腺部位的医学检查方式也很多,比如B超、血尿淀粉酶、CT磁共振等,都可以确定患者的胰腺疾病。
而就准确率来讲,最好应用CT检查。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正常胰腺及9种胰腺常见疾病的CT诊断知识吧!一、正常胰腺CT诊断正常胰腺在CT检查中一般呈弓形或带状,边缘光滑或者呈小分叶形。
经常是凸面向前,横跨在人体腰部1、2椎体前面。
一般自头部至尾部逐渐变细。
而且大多是胰头位置相对偏低,胰尾位置偏高。
同时在胰头下方位置存在向内延伸的楔形状钩突。
正常胰腺的胰头通常是被十二指肠圈包绕起来的,外侧紧贴十二脂肠降段,下侧紧邻十二指肠水平段。
并且实质密度比较均匀,比人体肝实质要低。
有些老年人胰腺因为长期受脂肪浸润,出现了一些分散的小灶性脂肪密度。
并且在增强扫描之后,密度均匀也将随之增高。
此外,识别胰腺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脾静脉随着人体胰腺体尾端后缘部位行走。
且在高分辨CT下,主胰管直径通常能够达到5mm,呈现出细线状低密度影像。
而那些比较肥胖的人群,他们的胰腺有的可能呈现出羽毛状结构。
同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缓慢发生萎缩。
二、胰腺炎的CT诊断胰腺炎是人体胰腺部位经常出现的一种疾病。
依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胰腺炎又可分为急性胰腺炎与慢性胰腺炎这两种。
不同类型的胰腺炎,其CT表现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一般起病比较突然,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并伴有发烧、恶心以及呕吐等常见胃肠道疾病症状。
同时患者腹肌紧张,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尿淀粉酶也随之升高。
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部分轻型患者,在CT下,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阳性表现。
但伴有多种胰弥漫性增大症状。
胰密度变得稍低,部分患者的胰腺轮廓出现模糊,有的还存在少量渗液现象。
1胰腺常见囊性病变的CT/MRI 诊断杨正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宁波市放射学学术年会2014年11月21~22日2胰腺囊性病变•以往认为少见•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现常见 •偶然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CT 检查发现率2%~5% –MRI 检查发现率10~25–我院腹部增强CT 发现率 4.3%(13/300) –我院腹部MRI 发现率15.6%(47/300)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 Koen de Jong, et al.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2Sahani et al. AJR 2013; 200:343–3543男,54岁,健康查体 偶尔发现的胰腺囊性病变4胰腺囊性病变•常见–假性囊肿 –IPMN –MCN –SCA –SPN 囊变 –潴留囊肿•少罕见–导管腺癌囊变 –神经内分泌肿瘤囊变 –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5胰腺囊性病变•囊性肿瘤–IPMN –MCN –SCA –SPN–实性肿瘤囊变•非肿瘤性囊肿–真性囊肿 –淋巴管瘤 –淋巴上皮囊肿 –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潴留囊肿6 胰腺囊性病变•不同的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同种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处理方式不同 •MDCT 和MRI 发挥重要作用–发现囊性病变–不同类型囊性病变的鉴别 –评估囊性病变风险度1.European experts consensus statement on cystic tumours of the pancreas ,Digestive and LiverDisease2.International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2 for the management of IPMN and MCN of the pancreas ,Pancreatology 12 (2012) 1833.James J. Farrell,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13;144:13037 胰腺囊性病变国际指南20128胰腺常见囊性病变•胰腺假性囊肿(PCP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肿瘤(IPMN ) •粘液性囊腺肿瘤(MCN ) •浆液性囊腺瘤(SCA )•实性肿瘤囊变(假乳头状肿瘤)(SPN )91、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 (PPc )•非肿瘤性囊性病变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或慢性胰腺炎 •可发生于胰内或胰周的任何部位 •胰液外溢消化自身组织•囊液中可含有组织碎屑、出血、及蛋白 •周围被肉芽组织及纤维包膜包裹(假包膜) •临床多有相关病史,常有症状10胰腺假性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房囊肿 •囊液CT 低密度•囊液T1WI 低信号,T2WI 明显高信号 •组织碎屑,软组织信号但无强化 •出血或蛋白在T1WI 上呈高信号 •囊壁较厚,延迟强化•急性胰腺炎或慢性胰腺炎的其他表现11男,47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3个月后T2WI12男,50岁,急性胰腺炎后假囊肿形成6个月CTT2WIT1WI+CT1WI13 男,56岁,慢性胰腺炎伴假囊肿142、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 )•良性,几乎不发生恶变•好发于中老年(40-80岁,平均55岁左右) •女性多见,男女比例1:6-1:9 •常单发•无症状者一般无需手术15 病理学类型•微囊型–90%以上–肿块分叶,大量微小囊构成蜂窝状结构 –每个小囊直径小于2cm ,通常为数毫米 –囊液清亮,水样–囊间有纤维间隔,有时有中央瘢痕,常有钙化 –部分病灶周边区域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 大囊型–薄壁单囊–囊腔直径常大于3厘米 –可有纤细纤维分隔16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的病理学表现17影像学表现•微囊型表现–边界清楚的分叶状病变–由大量直径小于2厘米(常为毫米级)的囊构成 –蜂窝状结构–部分病例周围可有直径大于2cm 的大囊–有时CT 看似实性肿块,平扫20~40HU ,主体有明确强化 –增强后CT 隐约可见的小囊影可提示诊断 –T1WI 上为低信号–T2WI 上清楚显示大量小囊组成的蜂窝状结构 –囊间可见纤维间隔或中央瘢痕,延时强化18微囊型SCA :女,74岁,CT :126535动脉期 45HU 门脉期 51HU 平衡期56HU19女性,72岁,胰体尾部巨大微囊型浆液性囊腺瘤CT 号:14939720T2WI 对于微囊的结构显示最好CT:137905MRI: 33865男性,7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