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2
㊃08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6.012曲唑酮对伴或不伴抑郁的失眠症患者睡眠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裴晓媛,徐亚辉ә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睡眠医学科,河南新乡453002摘要:目的研究曲唑酮对伴或不伴抑郁的失眠症患者睡眠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㊂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接收的69例失眠症患者按是否抑郁分为伴抑郁组(39例)㊁不伴抑郁组(30例),两组均予以曲唑酮治疗㊂比较两组疗效㊁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多导睡眠指标监测[睡眠总时间(T S T)㊁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 E M)㊁睡眠效率(S E)㊁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3~4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 R E M3~4期)]㊁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 S Q I)量表评价]㊁情绪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 AM D)量表及汉密尔顿焦虑(H AMA)量表评价]㊁失眠程度[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 S I)量表评价]㊁认知功能[采用MA T R I C 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 C C B)评价]㊁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 Q O L)量表评价]㊂结果治疗后伴抑郁组总有效率(84.62%)与不伴抑郁组总有效率(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前,伴抑郁组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4期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4期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4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前,伴抑郁组P S Q I㊁H AM D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两组H 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 S Q I㊁H 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P S Q I㊁H AMA㊁H AM D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前,伴抑郁组I S I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I S I评分明显降低(P< 0.05),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I S I㊁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伴抑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82%)与不伴抑郁组(16.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曲唑酮治疗伴抑郁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疗效相同,均能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㊁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㊁生活质量,且用药较安全㊂关键词:抑郁;失眠症;曲唑酮;睡眠质量;情绪状态中图法分类号:R7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6-0780-05E f f e c t s o f t r a z o d o n e o n s l e e p,m o o d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n s o m n i a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o r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P E I X i a o y u a n,X U Y a h u i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l e e p M e d i c i n e,S e c o n d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X i n x i a n g M 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X i n x i a n g,H e n a n45300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r a z o d o n e o n s l e e p,m o o d a n d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s o m n i a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o r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M e t h o d s S i x t y-n i n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s o m n i a a d m i t t e d a n d t r e a t e d i n t h i s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 a r y2020t o D e c e m b e r2022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 o m-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39c a s e s)a n d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30c a s e s)a c c o r d i n g t o w h e t h e r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i p r e s s i o n.B o t h g r o u p s w e r e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r a z o d o n e.T h e t r e a t m e n t e f f e c t s,a d v e r s e r e-a c t i o n s,p o l y s o m n o g r a p h y i n d e x m o n i t o r i n g[t o t a l s l e e p t i m e(T S T),R a p i d e y e m o v e m e n t s l e e p s t a g e 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t o t a l s l e e p t i m e(R E M),s l e e p e f f i c i e n c y(S E),a n d n o n r a p i d e y e m o v e m e n t s l e e p s t a g e3-4a s a p e r c e n t a g e o f t o t a l s l e e p t i m e(N R E M3-4)],s l e e p q u a l i t y[e v a l u a t i o n b y P i t t s b u r g h S l e e p Q u a l i t y I n d e x S c a l e(P S Q I)],e m o t i o n a l s t a t e[H a m i l t o n D e p r e s s i o n S c a l e(H AM D)a n d H a m i l t o n A n x i e t y S c a l e(H A-MA)],i n s o m n i a d e g r e e[I n s o m n i a S e v e r i t y I n d e x S c a l e(I S I)],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MA T R IC S C o n s e n s u s C o g n i t i o n K i t(M C C B)],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S c a l e(WHO Q O L)]b e-f o r e a n d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R e s u l t s T 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作者简介:裴晓媛,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睡眠医学方面的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173167851@q q.c o m㊂c a n td i f f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o t a l ef f e c t i v e r a t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n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a n d w i t h-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84.62%v s.90.00%,P>0.05).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th e T S T,R E M,S E,a n d N R E M s t a g e s3-4i n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P<0.05);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T S T,R E M,S E,a n d N R E M s t a g e s3-4i n b o t h g r o u p s i n-c r e a s e d c o m p a r e d t o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P<0.05),b u t t h e r e w a s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05).T h e P S Q I a n d H AMA s c o r e s b e f o r e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P<0.05),t h e H A-MA s c o r e h a d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05);t h e P S Q I,H AMA s c o r e s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P<0.05),b u t t h e P S Q I,H AMA a n d H AM D s c o r e s h a d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P>0.05).T h e I S I s c o r e s b e f o r e t r e a t-m e n t i n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w a s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P<0.05);t h e I S I s c o r e a f t e r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e c r e a s e d(P<0.05),t h e M C C B a n d WHO Q O L s c o r e s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i n c r e a s e d(P<0.05),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n o t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T h e o v e r a l l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h a d n o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t h e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a n d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12.82% v s.16.67%,P>0.05).C o n c l u s i o n T r a z o d o n e h a s t h e s a m e e f f i c a c y i n t r e a t i n g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n s o m n i a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 o r w i t h o u t c o m p l i c a t i n g d e p r e s s i o n,w h i c h c o u l d i m p r o v e t h e s l e e p q u a l i t y,r e l i e v e a n x i e t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 e m o t i o n,i m p r o v e t h e c o g n i t i v e f u n c t i o n a n d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m o r e o v e r t h e m e d i c a t i o n i s s a f e.K e y w o r d s:d e p r e s s i o n;i n s o m n i a;t r a z o d o n e;s l e e p q u a l i t y;e m o t i o n a l s t a t e失眠症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其不仅影响人们的情绪㊁认知功能,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引发消化道功能障碍㊁血糖及血压升高等[1]㊂研究显示,失眠障碍诱因与生理心理㊁躯体疾病㊁环境㊁应激事件等因素有关,与健康人群相比,失眠症患者多伴有焦虑㊁抑郁等情绪,抑郁与失眠有双向复杂关系,抑郁越严重,越容易出现失眠症状[2]㊂现研究表明,小剂量曲唑酮能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觉醒次数,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可作为治疗失眠及噩梦的有效药物[3]㊂曲唑酮为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具有中枢镇静及微弱肌肉松弛作用,可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效果[4]㊂本研究选取69例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曲唑酮的临床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改善患者睡眠㊁情绪和认知功能提供科学依据㊂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收的69例失眠症患者按是否抑郁分为伴抑郁组(39例)㊁不伴抑郁组(30例)㊂伴抑郁组中男11例,女28例;年龄30~57岁,平均(45.69ʃ4.27)岁;病程4~15个月,平均(8.32ʃ1.07)个月;体质量指数(B M I)为20~28k g/m2,平均(23.03ʃ1.01)k g/m2;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及以下10例,大专及以上10例;已婚20例,未婚10例,丧偶3例,离异6例;公职人员5例,退休5例,普通职员5例,农民7例,个体7例,自由职业3例,无业6例,学生1例㊂不伴抑郁组中男7例,女23例;年龄31~56岁,平均(46.03ʃ4.35)岁;病程4.5~14.5个月,平均(8.67ʃ1.13)个月;B M I为19~27k g/m2,平均(22.98ʃ1.04) k g/m2;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下8例,大专及以上5例;已婚21例,未婚6例,丧偶0例,离异3例;公职人员3例,退休5例,普通职员4例,农民6例,个体5例,自由职业2例,无业4例,学生1例㊂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㊂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X Y E-F Y L L-(科研)-2022-42-3]㊂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纳入标准:汉族;经临床诊断为失眠症;存在睡眠障碍,每周ȡ3次,持续时间>1个月;年龄30~<60岁;入院前3个月未接受失眠或抑郁治疗;伴抑郁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5](H AM D)评分ȡ8分㊂排除标准:伴有睡眠呼吸暂停㊁过度嗜睡障碍㊁不宁腿综合征等其他睡眠有关疾病;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抑郁;有乙醇或药物依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存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存在重要脏器(心㊁肝㊁肾等)等严重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沟通障碍,依从性差或不能坚持治疗㊂1.2方法两组均给予曲唑酮(台湾海默尼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C20171014)治疗,起始量50m g,每晚服用1次,使用1周后依病情㊁不良反应控制适量增减,控制在50~150m g,共治疗4周,治疗期间不采取其他治疗措施㊂㊃18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1.3疗效评估标准治愈:治疗后症状消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6](P S Q I)减分率>75%;显效: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50%<P S Q I减分率ɤ75%;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25%<P S Q I减分率ɤ50%;无效:未达上述3项标准㊂减分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ˑ100%㊂总有效率= 1-无效率㊂1.4观察指标1.4.1多导睡眠指标监测于治疗前后用多导睡眠监测仪(湖南万脉医疗公司,型号:S F-A9P S G)监测两组睡眠总时间(T S T)㊁快速眼动睡眠阶段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 E M)㊁睡眠效率(S E)㊁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3~4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 R E M3~4期)㊂1.4.2睡眠质量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P S Q I量表评价两组睡眠质量,包含睡眠质量㊁睡眠时间㊁睡眠效率㊁入睡时间㊁睡眠障碍㊁日间功能障碍㊁催眠药物7个项目,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7分可评价为存在失眠㊂P S Q I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905,重测信度为0.853㊂1.4.3情绪状态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H AM D量表评价两组抑郁状态,共24个条目,总分为86分,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以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5]评价两组焦虑症状,共14个条目,共56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14分可评价为存在焦虑症状㊂量表经过预调查,H AM D 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920,重测信度为0.862;H AMA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897,重测信度为0.836㊂1.4.4失眠程度于治疗前后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 S I)量表[6]评价两组失眠程度,共7个条目,分值为0~28分,分值越低表明失眠程度越轻㊂I S I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914,重测信度为0.871㊂1.4.5认知功能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MA T R I C 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 C C B)[7]评价两组认知功能,包含处理速度㊁注意/警觉㊁工作记忆㊁言语学习记忆㊁视觉学习记忆㊁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㊁社会认知7个领域,得分越高表明认知功能越好㊂M C-C B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929,重测信度为0.889㊂1.4.6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 Q O L)量表[8]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包含生理健康㊁独立能力㊁心理状态㊁社会关系㊁精神信仰㊁周围环境6个领域㊁共24个方面,每个方面4个条目,每条目评分1~5分,总得分转换为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㊂WHO Q O L 量表经过预调查,评分总体C r o n b a c h'sα系数0.925,重测信度为0.891㊂1.5统计学处理用S P S 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㊂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㊁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伴抑郁组总有效率(84.62%)与不伴抑郁组总有效率(9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1㊂2.2两组多导睡眠指标监测比较治疗前,伴抑郁组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4期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 4期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T S T㊁R E M㊁S E㊁N R E M3~4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2㊂2.3两组睡眠质量㊁情绪状态比较治疗前,伴抑郁组P S Q I㊁H AM D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两组H A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 S Q I㊁H AMA评分明显降低(P< 0.05),但两组之间P S Q I㊁H AMA㊁H AM D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3㊂2.4两组失眠程度㊁认知功能㊁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伴抑郁组I S I评分高于不伴抑郁组(P<0.05), 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低于不伴抑郁组(P<0.05);治疗后,两组I S I评分明显降低(P<0.05),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I S I㊁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见表4㊂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伴抑郁组393(7.69)13(33.33)17(43.59)6(15.38)33(84.62)不伴抑郁组305(16.67)9(30.00)13(43.33)3(10.00)27(90.00)χ20.089P0.766㊃28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2.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伴抑郁组出现乏力2例,头疼1例,胃肠道反应1例,嗜睡1例,总发生率为12.82%;不伴抑郁组不良反应出现乏力1例,头晕1例,胃肠道反应1例,嗜睡2例,总发生率为16.67%㊂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㊂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1,P =0.916)㊂表2 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指标监测比较(x ʃs )组别nT S T (m i n )治疗前治疗后R E M (%)治疗前治疗后S E (%)治疗前治疗后N R E M 3~4期(%)治疗前治疗后伴抑郁组39290.96ʃ30.01359.68ʃ25.36a14.12ʃ2.1220.50ʃ2.51a 60.13ʃ6.5477.35ʃ5.20a16.06ʃ1.6222.59ʃ2.54a不伴抑郁组30311.01ʃ28.89361.52ʃ24.74a 16.25ʃ2.5021.01ʃ2.96a68.79ʃ6.6278.40ʃ6.03a 17.73ʃ1.7523.12ʃ2.25a t-2.810-0.302-5.932-0.602-5.415-0.776-5.763-1.582P0.0070.764<0.0010.549<0.0010.441<0.0010.118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㊂表3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㊁情绪状态比较(x ʃs ,分)组别nP S Q I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H AM D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H AMA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伴抑郁组3915.35ʃ2.966.96ʃ1.22a 13.31ʃ2.415.31ʃ1.84a7.61ʃ1.924.84ʃ1.54a 不伴抑郁组3012.48ʃ2.056.75ʃ1.07a5.20ʃ0.825.23ʃ1.007.55ʃ1.254.43ʃ1.42at 4.5360.74717.6370.2150.1491.134P<0.0010.458<0.0010.8310.8820.261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㊂表4 两组治疗前后失眠程度㊁认知功能㊁生活质量比较(x ʃs ,分)组别nI S I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M C C B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WH O Q O L 评分治疗前治疗后伴抑郁组3922.64ʃ3.365.73ʃ1.52a 52.63ʃ8.3363.60ʃ11.44a 54.51ʃ16.1164.59ʃ10.06a 不伴抑郁组3019.34ʃ2.595.58ʃ1.47a61.78ʃ8.9464.12ʃ12.52a62.51ʃ11.2365.26ʃ10.98at 4.4540.412-4.382-0.180-2.319-0.264P<0.0010.682<0.0010.8580.0230.793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 <0.05㊂3 讨 论失眠对人们工作㊁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易出现焦虑㊁抑郁等情绪㊂随着年龄增长,失眠与大脑功能退化有关,同时心理紧张㊁焦虑不安㊁恐惧也会导致睡眠障碍[9]㊂失眠症患者多伴有焦虑㊁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等,可见失眠是睡眠生理紊乱及心理障碍的过程[10]㊂有研究发现,失眠人群患焦虑㊁抑郁的风险高于无失眠人群,且焦虑㊁抑郁会加重失眠症状,进一步加重抑郁㊁焦虑程度,形成恶性循环[11]㊂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小剂量使用可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表明,曲唑酮可治疗广泛性焦虑,其通过选择性拮抗5-羟色胺(5-H T )可起到抗抑郁作用,同时还具有镇静中枢的作用,发挥镇静㊁助眠功效[12]㊂‘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13]指出,曲唑酮对抑郁所致的失眠症状改善效果较好,可正向调节失眠症状㊂本研究基于此采用曲唑酮治疗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 S T ㊁R E M ㊁S E ㊁N R E M 3~4期均升高,P S Q I㊁H AMA 评分均降低,但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㊁H AM D评分及总有效率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曲唑酮均能提高两组睡眠质量㊁缓解焦虑情绪㊂在伴抑郁组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较低,P S Q I ㊁H AM D 评分较高的前提下通过缓解患者焦虑㊁抑郁情绪,使两组改善睡眠有同等效应㊂原因在于曲唑酮可抑制5-H T 2A 受体,拮抗5-H T 2C 受体,并阻断突触前5-H T 再摄取,同时有微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用,且不作用于多巴胺㊁组胺㊁乙酰胆碱等,可达到抗抑郁效果;小剂量使用可拮抗肾上腺素α1受体㊁组胺H 1,能镇静中枢及轻微松弛肌肉,起到改善睡眠作用,同时此药可显著延长抑郁患者整体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㊁㊃38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 ,M a r c h 2024,V o l .21,N o .6抑郁情绪[14-15]㊂失眠是由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往往与多种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共同出现,失眠可减缓抑郁症患者恢复,抑郁可导致失眠加重,二者相互影响,给患者心理及生理造成一定伤害[16]㊂有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抑郁可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降低㊂近年来发现认知功能损害是抑郁症的核心特征[17]㊂仝太山等[18]研究报道,在M C C B记忆测试项目上,单抑郁组和双抑郁组得分均低于正常组㊂本研究采用I S I㊁M C C B㊁WHO Q O L量表对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 S I评分明显降低,M C C B㊁WHO Q O L评分明显升高,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曲唑酮通过改善伴或不伴抑郁失眠症患者的失眠程度,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通过抗抑郁作用对伴抑郁组具有同等效应㊂有报道称,曲唑酮对失眠有较好疗效,同时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19-20]㊂另外有研究表明,曲唑酮作为新型抗抑郁药物,不具有成瘾性,可长期使用[21]㊂本研究发现,伴抑郁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82%)与不伴抑郁组(16.67%)相比,无明显差异,因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经密切关注患者反应并及时调整用量可自行缓解,表明曲唑酮用药较安全㊁可靠㊂综上所述,曲唑酮治疗抑郁或不伴抑郁失眠症具有同等疗效,能改善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从而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用药较安全㊂本研究因时间及选取范围有限,纳入样本量较少,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其安全性㊁疗效还需联合多中心收集更多病例长期观察及做进一步研究来证实㊂参考文献[1]吴艳,刘炳林.失眠症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考虑[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22,38(3):285-288. [2]王荟荧,高维,翟微微,等.安眠药依赖性失眠症中医临证思考[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2):1500-1502.[3]黄攀登,董利平,傅银银,等.曲唑酮联合百乐眠通过P I3K-A K T信号通路改善老年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症状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3,22(3):266-270.[4]曹婉,李东晓,裴昌贞,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曲唑酮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6):165-168.[5]王金凤,方金瑞,谢宇平,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的预后研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1,45(5):249-253.[6]江伟,宋万灯,章福彬,等.老年慢性失眠患者血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22-125.[7]黄锦,朱丞.帕利哌酮缓释片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性症状㊁认知功能和催乳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0):1688-1690.[8]何涛,陈英华,周永英,等. 和调督任安神法 治疗失眠症伴焦虑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23,39(9):14-18.[9]黄子津,韩侨,卢奕安,等.失眠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失眠伴抑郁病人失眠和抑郁症状效果的M e t a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1):80-85.[10]陈品琪,张丽清,向婷,等.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在抑郁障碍伴失眠症状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462-4467.[11]朱冬冬,王桢淑.箱庭疗法联合氟西汀对轻中度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1,31(18):60-63.[12]肖莉,王志强,岳雅,等.曲唑酮联合氟西汀分散片治疗卒中后抑郁合并失眠的疗效[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40(6):1428-1432.[13]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曲唑酮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7):468-478.[14]MO R I N C M,C H E N S J,I V E R S H,e t a l.E f f e c t o f p s y-c h o l o g i c a l a nd me d i c a t i o n t h e r a p i e sf o r i n s o m n i a o n d a y-t i m e f u n c t i o n s: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MA N e t w O p e n,2023,6(12):e2349638.[15]郭彦芳,郭文杰,贺晓,等.盐酸曲唑酮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睡眠障碍的疗效[J].微循环学杂志,2022,32(3):43-47.[16]Y I N X,L I W,L I A N G T T,e t a l.E f f e c t o f e l e c t r o a c u-p u n c t u r e o n i n s o m n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d e p r e s s i o n:a r a n-d o m i ze d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MA N e t w O p e n,2022,5(7):e2220563.[17]杨菊丽,李玉华,赵黎萍.角调音乐疗法对抑郁症失眠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1,32(7):949-952.[18]仝太山,孙宗琼,蔡炜,等.慢性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代谢物磁共振波谱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1,47(7):390-394.[19]K R Y S T A L A D,P R A T H E R A A,A S H B R O O K L H.T h e a s s e s s m e n t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 i n s o m n i a:a n u p d a t e [J].W o r l d P s y c h i a t r y,2019,18(3):337-352. [20]方静,李嘉磊,莫敏,等.阿普唑仑重度依赖性失眠的曲唑酮替代治疗1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6): 433.[21]包黎,张静,刘伟.曲唑酮联合文拉法辛治疗重度抑郁症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药房,2021,32(16):2008-2011.(收稿日期:2023-06-12修回日期:2024-01-17)㊃487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3月第21卷第6期 L a b M e d C l i n,M a r c h2024,V o l.21,N o.6。
[9]王涛.注射用硝普钠治疗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6):146-147.[10]周永江,曹灵红.硝普钠辅助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疗效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 13(6):131-133,134.[11]高波,仲志焕,郭学君,等.参附注射液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6): 1796-1798.[12]王秋菊.硝普钠联合应用多巴胺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19-20.[13]赵玉琴.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肺水肿效果评价[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1):72-74.[14]王玉贤.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91-92.[15]吴英春,梁安珊,张献波.左西孟旦、米力农和硝普钠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73-75.[16]王智.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CRP、BNP及LVEF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7,17(5):391-392,397.佐匹克隆对睡眠障碍患者睡眠状况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陈静晶,牟家玉,刘轶丹(庄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400)摘要:目的探究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116例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所用药物不同分为两组,各58例。
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局。
结果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对照组的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睡眠障碍患者治疗中使用佐匹克隆,能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药物与临床◇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黄宇1,贺王伟2,黄峥嵘2(1.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建福州 350122;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厦门 36100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70224)通信作者:黄峥嵘,男,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604860552@qq.com摘要:目的 观察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00例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治疗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
两组均为睡前30min给药,疗程4周。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两种药品在延长患者总睡眠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0.3)h比(0.9±0.7)h,P>0.05]。
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的入睡时间评分低于盐酸曲唑酮[(0.5±0.2)分比(1.3±0.4)分,P<0.05]。
问卷自评量表(self ratingscaleofsleep,SRS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不良反应量表(TESS)低于对照组[(9.45±4.37)分比(12.56±4.62)分,P<0.05]。
结论 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在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上疗效一致。
但佐匹克隆药物不良反应更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睡眠障碍;佐匹克隆;曲唑酮;治疗结果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8.06.037AclinicalcomparativeanalysisofzopicloneandtrazodonehydrochlorideinthetreatmentofsleepdisordersHUANGYu1,HEWangwei2,HUANGZhengrong2(1.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Fujian 350122,China;2.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amenUniversity,Xiamen,Fujian 361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observeclinicaleffectandsafetyofZopicloneandTrazodoneHydrochlorideinthetreatmentofsleepdisor ders.Methods Atotalof100patientswithsleepdisorderswererandomlyassign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50casesineachgroup.ThetreatmentgroupreceivedZopiclonefortreatment,andthecontrolgroupreceivedTrazodoneHydrochloridefortreat ment.Thedrugswerebothgiven30minbeforebedtimefor4weeks.Theclinicaleffectsofthe2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 Aftertreatmen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2drugsinprolongingthetotalsleepdurationofthepatients[(0.9±0.3)hoursvs(0.9±0.7)hours,P>0.05].ThesleepingtimescoreofsleepingdisordertreatedwithZopiclonewaslowerthanthatofTrazodoneHydrochloride[(0.5±0.2)scoresvs(1.3±0.4)scores,P<0.05].Theself ratingscaleofsleep(SRSS)scorewaslowerthanthatbeforetreatmentinthesamegroup(P<0.05),bu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wogroupsaftertreatment.Thetreatmentgrouphadlower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hanthecontrolgroup[(9.45±4.37)scoresvs(12.56±4.62)scores,P<0.05].Conclusions ThecurativeeffectsofZopicloneandTrazodoneHydrochlorideinthetreatmentofsleepdisordersareconsistent.ButtheadversereactionsofZopicloneareslighteranditiseasilyacceptedbypatients.Keywords:Sleepdisorders;Zopiclone;Trazodone;Treatmentoutcome 睡眠是人体生理节律的重要环节之一,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钱海彦【摘要】目的研究在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特定时段我院收诊的9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给药不同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两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变化和服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变化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6%,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基于佐匹克隆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8(009)020【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佐匹克隆;盐酸曲唑酮;睡眠;障碍;临床;应用【作者】钱海彦【作者单位】赤峰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睡眠障碍性疾病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
通过睡眠,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
睡眠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并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1-3]。
失眠是21世纪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亦属于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于严重负面情绪、饮食习惯不科学所导致;大量资料证明,如若人体长期处于睡眠不足或睡眠障碍状态,会激活神经内分泌应激系统,引起机体内环境调节紊乱。
并且睡眠质量也严重影响着患者躯体疾病;例如长期睡眠障碍会导致神经衰弱,产生抑郁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
有学者指出,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亦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盐酸曲唑酮效果更好;为对比两种药物临床疗效,本文特选取9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组分别给予佐匹克隆和盐酸曲唑酮治疗,现做报道如下。
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64例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
对照组采用盐酸曲唑酮治疗,观察组采用佐匹克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SQI评分为(5.31±0.8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5±1.39)分(P<0.05)。
结论相对于盐酸曲唑酮,采用佐匹克隆治疗睡眠障碍,可以减轻患者的睡眠障碍。
【关键词】佐匹克隆;盐酸曲唑酮;睡眠障碍;PSQI前言睡眠障碍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常与躯体疾病有关,发生睡眠障碍时,患者的各个器官得不到正常的休息调整,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就可能会造成长期失眠,引起健忘、衰老加快、免疫力下降等。
针对失眠障碍,以往临床常使用盐酸曲唑酮、佐匹克隆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治疗。
但盐酸曲唑酮属于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属于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两者的催眠机制差异较大,其疗效也有多不同。
基于此,本文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64例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失眠防治指南》[1]中关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②出现非常明显的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等症状。
排除标准:①近1个月内服用过镇静催眠药物;②合并脑部肿瘤。
对照组男14例,女18例;年龄为33~74岁,平均(56.39±4.85)岁;病程为3~15个月,平均(7.21±1.07)个月。
观察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为33~76岁,平均(56.51±4.93)岁;病程为3~13个月,平均(7.10±1.02)个月。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徐钧锋【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目的:探讨佐匹克隆与右佐匹克隆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2例失眠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
治疗组患者予3mg d-1右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对照组予 d-17.5~15.0mg佐匹克隆片,睡前服用。
通过睡眠障碍量表(SD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与不良反应量表(TESS)检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分别在用药后8d和15d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用药15d后有效率为82.61%,通过TESS评定,两组在药物不良反应上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右佐匹克隆片对失眠症患者具有安全性高、见效快和疗效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页数】2页(P297-298)【作者】徐钧锋【作者单位】河北省荣军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053【相关文献】1.唑吡坦与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2.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胡吉号3.眠安宁颗粒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甲状腺激素T3、T4、TSH水平的影响 [J], 邓作斌;袁裕波;何著发4.文拉法辛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伴失眠症状疗效研究 [J], 林自恒; 林秀洁; 黄礼传; 胡耀华; 占家铣5.右佐匹克隆联合心身睡眠治疗系统治疗慢性失眠症疗效评价 [J], 徐亚辉;张晓洋;梁雪阳;张瑞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作用(上)作者:廖继武潘集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3年第11期编者按失眠是一常见疾病,常被漏诊,可引起明显的临床后果及沉重的经济负担。
尽管许多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可供失眠患者选用,但较少患者得到了足够的治疗,睡眠维持(保持熟睡)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迄今为止,现有的镇静催眠药物都有局限性、导致失眠的治疗不充分。
本刊选登了Adv Ther杂志的一篇关于右佐匹克隆的概述及其治疗失眠作用的文章,此文将分3期连载以飨读者。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高花费的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终生患病率约为33%。
睡眠紊乱的潜在病因包括许多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状态、药物、不规律的睡眠一觉醒周期、昼夜生物节律障碍、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失眠至少影响了10%经历睡眠紊乱的患者,与发生精神障碍(如:抑郁和焦虑障碍)和躯体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消化性溃疡、慢性疼痛及肥胖)的风险更高有关。
另外,与失眠相关的后果包括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表现不佳以及意外事故的风险增加。
女性、老年人及有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共病者患失眠的风险特别高。
睡眠结构是用来定义发起和重复快速眼动及非快速眼动状态这整个睡眠过程的术语。
睡眠结构的改变可导致睡眠紊乱。
与失眠相关的睡眠紊乱包括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延长)、难以保持熟睡状态【睡眠维持困难和(或)无恢复性的睡眠】,可导致明显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受损。
基于症状的持续时间,失眠常可被进一步分为短暂性失眠(1~3晚)、短期失眠(>3晚但尽管睡眠紊乱的发病率很高且有相关的消极后果,但失眠仍然常常被漏诊,从而导致治疗不足。
除了考虑为睡眠紊乱制定治疗策略外,失眠的治疗还应涉及处理任何潜在的或共病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
已证明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对失眠有效、可作为那些因害怕与镇静催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不愿使用药物治疗患者的首选。
非药物治疗方法要求对临床医师进行各种技术的培训、其对白天功能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证据有限、其对睡眠参数的改善延迟,这些都限制了非药物治疗方法在失眠中的应用。
2544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2023年11月第10卷第11期November.2023,Vol.10,No.11右佐匹克隆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失眠症的效果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杨结忠(福建省安溪县城厢卫生院,安溪,362400)摘要 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奥氮平对于难治性失眠症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间福建省安溪县城厢卫生院收治的难治性失眠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
观察组在采用右佐匹克隆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右佐匹克隆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总有效率、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血清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率、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1d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血清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5)。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5)。
结论:在难治性失眠症患者采取右佐匹克隆治疗的前提下,联合奥氮平能够增强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负面心理,调节其脑神经功能,减少复发情况。
此外,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奥氮平;难治性失眠症;睡眠质量EffectofDzopicloneCombinedwithOlanzapineinRefractoryInsomniaandItsEffectonSleepQualityYANGJiezhong(ChengxiangHealthCenter,AnxiCounty,FujianProvince,Anxi3624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treatmenteffectofdexzopiclone+olanzapineforrefractoryinsomnia Methods:Atotalof98patientswithrefractoryinsomnia,admittedtoChengxiangHealthCenterinAnxiCounty,FujianProvincefromDecember2020toDecember2022,wereselectedasresearchsubjects,andrandomly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with49casesineachgroup Theobservationgroupwascombinedwitholanzapine;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dexzaplonealone,comparingthetotalresponserate,sleepqualityscore,psychologicalstatescore,changeinserologicalindex,adversereactionrateandrecurrencerate Results:Thetotalrespons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 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 05) Onedaybeforetreatment,thesleepqualityscore,psychologicalstatusscoreandserologicalindexwerecomparedinthe2groups(P>0 05) After1monthoftreatment,thesleepqualityscoreof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psychologicalstatescore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serologicalindexlevel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 05) Therateofadversereactions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therecurrenceratewithin6monthsoffollow upwas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P<0 05) Conclusion:Onthepremiseofrightzopiclonetreatmentforpa tientswithrefractoryinsomnia,combinedwitholanzapinecanenhancetheefficacy,improvethequalityofsleepandnegativepsy chology,regulatetheirbrainnervefunction,andreducerecurrence Inaddition,thecombinationhasfeweradversereactionsandhasahightherapeuticsafety.Keywords Dexzopiclone;Olanzapine;Refractoryinsomnia;Sleepquality中图分类号:R256 23;R338 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3.11.013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状态维持时间短、睡眠质量低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论著·临床论坛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生理障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病致病因素为躯体、环境、神经精神因素等,长期失眠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
盐酸曲唑酮属于四环类抗抑郁药,具有镇静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类失眠[1]。
右佐匹克隆属于新型、快速、短效镇静催眠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失眠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失眠症患者72例,失眠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失眠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酒精、药物依赖史;②因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失眠;③就诊前1个月使用过抗精神病、抗抑郁或镇静催眠药物;④合并严重肝脏损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不愿意配合治疗、观察及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采取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
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3~65岁,平均(46.34±7.20)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8.24±2.09)年。
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45.41±6.09)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8.17±2.4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起始剂量50mg/d,分次服用,每隔1周增加50mg/d,最高剂量≤100mg/d。
观察组采用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右佐匹克隆入睡前2~3mg,主诉入睡困难的老年患者起始剂量1mg。
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
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注意睡眠卫生,改掉睡前饮用咖啡的习惯,同时开展心理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反应。
曲唑酮应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曲唑酮应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80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曲唑酮组)、对照组(地西泮组)各4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 05),且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0. 05)。
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症状及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失眠症;曲哇酮;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89-01失眠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人数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失眠症会使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神经衰弱、胃肠疾病等,特别是与多种精神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不仅影响到了老年人的健康,还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主要方法为药物疗法。
但是,为此病患者应用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药物进行治疗易使其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曲唑酮是一类新型的抗抑郁药,具有抗抑郁、抗焦虑、镇静及催眠的作用。
为了探究用曲唑酮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本文就这8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曲唑酮治疗老年失眠的效果做出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老年失眠症患者80例,这些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40 例,治疗组给予曲唑酮,对照组应用地西泮。
治疗组年龄61~76岁,女性23例,男性17例,平均病程为2.1年;对照组年龄62~77岁,女性24例,男性16例,平均病程为2.2年。
右佐匹克隆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右佐匹克隆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实施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佐匹克隆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后的SD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佐匹克隆在临床上治疗失眠症患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失眠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15-02失眠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睡眠障碍,近年来此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态势,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及药物比较多,但是效果不尽相同[1]。
2014年1月~8月我们对我院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3例实施右佐匹克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8月我院收治的符合失眠症临床诊断标准的失眠症患者86 例,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为(64.6±3.3)岁;病程为4年~8年,平均病程为(6.4±1.2)年。
排除由于精神分裂症等致使的失眠症者、药物过敏者、继发性精神病的失眠患者。
入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的治疗方法:使用右佐匹克隆(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09H002076)治疗,每日晚上睡前口服,起始口服剂量为 2mg/d,服用一周后逐渐加量至 3mg/d。
对照组则采用佐匹克隆(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92H001748)治疗,每日晚上睡前口服,起始口服剂量为7.5 mg/d,服用一周后逐渐加量至15 mg/d。
观察右佐匹克隆合并心理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失眠症患者采用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实施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的观察组及实施右佐匹克隆单用治疗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状况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在失眠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失眠症;心理状况;心理治疗【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90-02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经神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失眠症患者中随机抽样13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将13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65例。
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例为27:38,最低年龄为21岁,最高年龄为64岁,中位年龄为(45.43±4.26)岁;最短病程为2个月,最长病程为14个月,平均病程为(6.23±3.24)个月。
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0:25,最低年龄为22岁,最高年龄为67岁,中位年龄为(47.53±5.26)岁;最低病程为1个月,最长病程为16个月,平均病程为(6.35±4.05)个月。
组间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后P>0.05,可做进一步研究与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予以右佐匹克隆联合心理治疗。
右佐匹克隆Sig3mg,qn,po,qd。
同时,予以患者心理治疗。
医护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后,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想法和顾虑,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帮助患者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和正视失眠症,逐步帮助患者改善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睡眠干预方案,逐渐调整和改善患者的睡眠习惯和质量。
睡眠障碍患者应用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的临床对比研究【摘要】目的研究在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特定时段我院收诊的9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依据给药不同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两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变化和服药后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变化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 6.6%,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基于佐匹克隆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佐匹克隆;盐酸曲唑酮;睡眠;障碍;临床;应用引言睡眠是人体生理节律的重要环节之一,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很多人在精神上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
全世界约1/3人群饱受着睡眠障碍的侵扰,根据美国社会研究调查显示,每7人当中就有1人患有慢性睡眠障碍。
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容易觉醒、醒后不容易入睡、白天疲乏、头晕、困倦、无法正常工作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目前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也过早的加入睡眠障碍的人群中。
长期的睡眠障碍不仅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生长发育停滞、高血压、肿瘤等躯体类疾病,还会导致精神心理疾病,甚至引起严重的社会危害。
临床上治疗睡眠障碍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
佐匹克隆属于新型的非苯二氮类药物,目前已经广泛的运用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总时间,减少夜间觉醒次数等作用;盐酸曲唑酮属于四环类抗抑郁药物,在抗抑郁的同时具有镇静作用,因此也可以用于治疗睡眠障碍。
本文就佐匹克隆与盐酸曲唑酮对比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评价。
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分析蔡效红;袁利明;徐保锋【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16(14)6【摘要】目的:分析曲唑酮和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9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8例,A组给予曲唑酮治疗,B组给予佐匹克隆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SRSS评分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曲唑酮和佐匹克隆在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上临床疗效相当,但曲唑酮的不良反应更低,药物依从性更好。
【总页数】2页(P85-85,86)【作者】蔡效红;袁利明;徐保锋【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洛阳471013;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洛阳471013;河南省洛阳荣康医院,河南洛阳471013【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 [J], 倪书耀2.曲唑酮治疗原发性失眠症100例临床分析 [J], 朱祖福;韩伯军;孔玉3.曲唑酮与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对照观察 [J], 邹显巍4.舍曲林联合曲唑酮治疗焦虑性失眠的临床分析 [J], 程晓燕;邓雪华;熊江红;姜淑珍5.佐匹克隆和盐酸曲唑酮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对比 [J], 胡建荣; 李东晓; 杨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生理障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病致病因素为躯体、环境、神经精神因素等,长期失眠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及身体健康。
盐酸曲唑酮属于四环类抗抑郁药,具有镇静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类失眠[1]。
右佐匹克隆属于新型、快速、短效镇静催眠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失眠症。
本研究旨在探讨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失眠症患者72例,失眠每周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失眠症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酒精、药物依赖史;②因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失眠;③就诊前1个月使用过抗精神病、抗抑郁或镇静催眠药物;④合并严重肝脏损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⑤不愿意配合治疗、观察及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
采取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
观察组男14例,女22例;年龄23~65岁,平均(46.34±7.20)岁;病程3个月~9年,平均(8.24±2.09)年。
对照组男15例,女21例;年龄25~67岁,平均(45.41±6.09)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8.17±2.41)年。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起始剂量50mg/d,分次服用,每隔1周增加50mg/d,最高剂量≤100mg/d。
观察组采用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右佐匹克隆入睡前2~3mg,主诉入睡困难的老年患者起始剂量1mg。
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
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注意睡眠卫生,改掉睡前饮用咖啡的习惯,同时开展心理治疗,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反应。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采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价两组睡眠障碍程度[2],计算减分率评定临床疗效。
①痊愈:SDRS减分率>80%;②显著进步:SDRS减分率50%~80%;③进步:SDRS减分率30%~49%;④无效:SDRS减分率<30%。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中断、脱落病例,亦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要求终止治疗病例。
两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恶心、口干、口苦、全身乏力等,症状轻微,暂停药物后得到缓解,未见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异常。
讨论失眠症在门诊患者中十分常见,对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对失眠症的疗效分析倪书耀652200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石林天奇医院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6.021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用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与可行性。
方法:收治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盐酸曲唑酮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曲唑酮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出现轻微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
结论:盐酸曲唑酮与右佐匹克隆联合治疗失眠症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失眠症;盐酸曲唑酮;右佐匹克隆;临床疗效Clinical effect analysis of trazodone hydrochloride combined with eszopic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Ni ShuyaoShilin Tianqi Hospital,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Yunnan Shilin652200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feasibility of trazodone combined with eszopic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Methods:72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zodone hydrochlorid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zodone hydrochloride combined with eszopiclone,and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wo groups showed mild dizziness,nausea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Conclusion:Trazodone combined with eszopic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had exact clinical effect and high safety.Key words Insomnia;Trazodone hydrochloride;Eszopiclone;Clinical effect(下转第37页)群,>35岁患者少见,且一般没有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患者冬、春季较多,有文献报道秋、冬季较多[1],但也有报道无季节区别[2]。
IM 主要表现为三联征,即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研究报道成人IM 患者的三联征比例较高(≥60%),本研究中三联征比例亦较高,1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对症处理后反复发热,行骨髓检查诊断为淋巴瘤,提示入院后反复发热患者即使IM 诊断明确,亦需要行骨髓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本身疾病。
有文献报道,与儿童患者比较,成人发生眼睑浮肿比例低,且本研究患者未见眼睑水肿。
本研究中患者肝功能损害比例(84.4%)与国外文献报道一致,多为轻、中度损害,以ALT 及AST 升高为主,且ALT>1000U/L 少见,一般无胆红素升高,尽管肝功能损害比例较高,但是肝功能恢复亦较快,提示EBV 所致的肝炎多为自限性的,预后一般较好。
LDH 值可反映IM 患儿病情严重程度[3],但本研究中成人患者LDH 升高与转氨酶升高水平一致,与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本研究发现EBV-CA-IgM 阳性患者可合并单纯疱疹病毒IgM 抗体阳性。
IM 是由EBV 感染引起,而肺炎支原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弓形虫、CMV、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临床特征与EBV 所致相似,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4],提示怀疑IM 者除查EBV 抗体外,还需要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及其他病毒抗体(Torch 检查等),警惕合并感染,合并感染患者病情较重。
IM 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检查非常重要,本组研究中62.5%患者出现WBC 升高,WBC 最高达27.34×109个/L,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35%者28例,>50%者23例,国外诊断标准包括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及淋巴细胞比例>50%。
淋巴细胞>35%鉴别IM 和扁桃体炎的特异性100%、敏感性90%。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28例淋巴细胞比例>35%;病程早期和恢复期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较低,病程7~14d 检出率和比例最高。
因此,异型淋巴细胞比值<10%者高度怀疑IM,应1周后复查,同时检测EBV DNA、EBV 抗体。
EBV DNA 可反映体内病毒感染复制情况,且研究发现EBV 病毒量与IM 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EBV-CA-IgM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近期EBV 感染的可靠标志。
EBV-DNA 法有较高的防止误诊、漏诊的价值,有更快速、更简便、更准确的特性,不受体液免疫功能影响[5-7]。
IM 通常为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死亡率低(<1%),但其首发症状及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及漏诊,且成人IM 有重症倾向,EBV感染可诱发其他疾病或几种疾病合并存在。
因此早期诊断、早期评估病情及早期治疗IM 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孙建军,卢洪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2):205-207.[2]王爽,熊域皎,刘彦伶,等.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9例临床特点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12):1822-1824.[3]李向元.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J].西部医学,2013,38(5):737-739.[4]樊继斌.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195-196.[5]吴雪梅.EB 病毒DNA 监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的重要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280-2281.[6]梁少媛,唐敏贤,陈广道.EB 病毒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病毒量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278-280.[7]Balfour hh JR,0dumade OA,Schmeling DO,et a1.Behavioral,virologic,and immunologic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cquisition and severity of primary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J].J Infect Dis,2013,207(1):80-88.失眠恐惧或忧虑是形成本症的主要心理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等属于睡眠障碍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