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保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39
现在,西方国家都建立起覆盖所有国民的社会福利制度。
看看这些国家的社会福利是怎样照顾全体人民、实现公平正义,再对比一下当下的中国,让人反思。
一、法国: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34.9%。
在法国,公民从娘胎到死亡受到400多种福利的保护。
法国社会福利的特点是不管国籍,只要在法国有合法居留身份,就可享受。
在法国留学,照样享受住房补贴和育儿补贴。
法国医疗保险全民享有,根据个人收入情况,公民每年仅交几百欧元的医保费,大致是一个星期的最低工资,失业者则免交此费。
家庭如果只有一人工作,可将配偶及子女纳入自己的保险中,交费不变。
病人每看一次医生只交1欧元的挂号费,其余所有费用在自己的保险账户上由社保机构划拨。
农民每种1公顷农田补贴400欧元(1欧元约合8.9元人民币),每养1头牲畜补贴300欧元,补贴农产品要求符合环保生产标准。
对无工作或低收入家庭,根据家庭人口数每月领取405.62欧元到851.81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则每增加一个孩子,每月加162.25欧元。
孩子从在娘胎里的第5个月起到满3岁,如果父母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领取156.31欧元的幼儿补贴。
如果父母为照顾孩子而停止工作或减少工时,则每月可领取320.67欧元到484.97欧元的育儿补助。
如果雇用保姆照看小于6岁的孩子,并且收入低于一定标准,每个孩子每月可享受65.46欧元到199.78欧元的补贴。
如果家庭有两个孩子,每月补助108.86欧元,以后每增加一个孩子增加139.47欧元。
孩子长到11岁时,每月补助再追加30.62欧元,16岁时每月再追加54.43欧元。
此项补助直到孩子找到工作为止。
法国国民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免费,如果家庭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孩子每个学期开学时可领取249.07欧元的补助。
从初中到大学,学生可获得每个学期54.9欧元到3456欧元的助学金。
残疾人根据残疾情况,每月可获得109.40欧元到1025.72欧元的补助。
德英两国医疗保障模式比较分析:俾斯麦模式和贝弗里奇模式丁纯2013-1-7 15:05:54 来源:《财经论丛》(杭州)2009年1期【英文标题】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edical Security Models of Germany and Great Britain: Model of Bismarck and Model of Beveridge【作者简介】丁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
(上海 200433)【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医疗保障体制(俾斯麦模式)和英国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贝弗里奇模式)的基本理念、筹资、偿付、服务提供规制的描述,勾勒出两大体制的核心特征,分析它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其改革进行了评判,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
Briefly describing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 well as the financing, reimbursement, and service arrangement of the German social health system(Bismarck model)and the British National Health Services(Beveridge model),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the two systems,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they are facing with and comments their reforms which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odel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to the health care system reform in China.【关键词】俾斯麦模式/贝弗里奇模式/全民医疗服务/社会医疗保障Bismarck model/Beveridge model/NHS/social health insurance1998年以来,我国医疗体制中以“看病贵、看病难”为核心的诸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标志着城市医疗改革的流产,其结果又重新回到了医疗保障模式的选择阶段。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比较社会保险制度是一项全球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福利。
然而,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存在差异,各国实施的社会保险制度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中的重点问题。
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由政府举办、强制实施、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必要的帮助和补偿。
社会保险制度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互济性和福利性的特点。
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如,一些国家实行单一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如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而另一些国家则实行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如美国、德国等。
在保险费率、保险期限、保险金申领等方面,各国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在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比较广,如法国、德国等;而另一些国家的覆盖面相对较窄,如印度、巴西等。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保率、缴费率、养老金替代率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险制度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如北欧国家、荷兰等;而另一些国家则面临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调整,如中国、美国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险制度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一些国家通过提高保险费率、削减福利等方式来缓解财政压力;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等方式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险制度的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公平感。
一些国家通过提高待遇水平来增加劳动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控制待遇水平来减轻财政负担。
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保障程度。
一些国家通过扩大保险覆盖面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而另一些国家则通过限制保险覆盖面来控制财政支出。
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制度在制度设计、实施情况和现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反映出各国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思路借鉴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以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这些国家的经验中借鉴和学习,为我国的社保制度提供改进和完善的思路。
一、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1. 医疗保障制度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较为完善,其核心目标在于保障公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提高民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例如,美国的医保体系已被许多国家借鉴,其中“奥巴马医保”计划已成为推进美国公共医疗保障改革的重要举措。
此外,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也都建立了全民医保制度,覆盖面广,受到民众的广泛好评。
2. 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以社保为主,但也有私人养老保险,例如美国的企业年金、个人养老账户等。
此外,许多国家对老年人还提供了免费医疗、住房、交通等福利。
3. 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是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解决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发达国家,失业保险通常由政府提供,其保障程度和财政投入都相对较高。
例如,瑞典是目前全球失业保险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4. 残疾人保障制度发达国家对残疾人保障的意识较为强烈,通常有专门的政府机构和倡导组织来推动残疾人保障事业。
例如,美国的美国残疾人法案、欧盟的残疾人权利公约等,都为残疾人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借鉴1. 强化政府的财政投入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财政投入。
因此,对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应当加强政府的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水平。
2. 加强社保与国家经济的协调配合社会保障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两者应当相互协调和配合。
发达国家的社保制度建设,在考虑社保福利内容和标准时,经常要结合国家的经济情况和民众的实际需求。
社保uk操作流程在英国,社会保险(Social Security)是由政府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旨在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社会保险包括国民保险(National Insurance)、养老金、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等多种福利项目。
在英国,社会保险的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首先,居民需要在英国国民保险局(National Insurance Office)注册国民保险号码(National Insurance Number)。
国民保险号码是英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类似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号码。
注册国民保险号码的方式包括通过电话、邮寄申请表格或亲自前往当地国民保险局办理。
注册国民保险号码后,居民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社会保险项目进行申请。
例如,对于工作的居民,他们需要缴纳国民保险费用,以获得养老金和失业救济等福利。
而对于无工作或低收入的居民,他们可以申请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项目。
在申请社会保险项目时,居民需要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如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
申请表格和相关信息可以在当地国民保险局或政府网站上获取。
一旦申请成功,居民将会收到社会保险卡(Social SecurityCard)或相关文件,上面会显示他们的国民保险号码和所享受的福利项目。
居民需要妥善保管这些文件,以便在需要时进行使用。
此外,居民还需要定期缴纳国民保险费用,以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险福利。
国民保险费用的缴纳方式包括直接从工资中扣除或自行缴纳。
总的来说,英国的社会保险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但需要居民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申请和缴纳。
通过社会保险制度,英国政府为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社保制度的国际比较和借鉴经验分析社保制度是各国政府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求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体系。
不同国家的社保制度存在差异,但都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为主要内容。
本文将对社保制度在国际上的比较和借鉴经验进行分析。
一、社保制度的国际比较1. 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社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在医疗保险方面存在不同的模式。
例如,英国的国民保健服务(NHS)是一种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由政府提供医疗服务并由纳税人共同负担费用。
相比之下,美国的医疗保险主要由私人保险公司提供,个人和雇主共同支付保费。
2.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社保制度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养老保险方面,德国的养老金制度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模式。
德国的养老金制度采用了一种“三支柱”模式,包括国家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基本养老金的支付,又鼓励个人进行额外的养老金储备。
3.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为失业人员提供经济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失业保险方面,瑞典的模式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
瑞典的失业保险制度不仅提供经济援助,还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咨询等服务,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4.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为工作中受伤的劳动者提供医疗和经济援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工伤保险方面,法国的模式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
法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支付保费,受伤劳动者可以获得医疗费用和工伤津贴等福利。
二、借鉴经验分析1. 综合考虑国情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社保制度经验时,需要综合考虑本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
不同国家的社保制度适应不同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能简单照搬他国的模式。
应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和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保制度。
2. 强化政府责任社保制度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管理。
政府应承担起社保制度的主导责任,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社保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社保制度的认知和参与度。
4英国养老保险4.1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英国是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源地,也是当今世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最全面的国家之一,其社会保障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纵观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4.1.1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萌芽时期(1908年以前)英国养老保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中叶。
据说早在1269年,国王亨利三世因仆人威廉年老体弱,便授予他每天4便士的养老金。
英国第一个积累型职业养老金计划———查塔姆基金建立于1590年,它的覆盖范围是皇家海军的海员。
17—18世纪退休职业年金给付扩展到其他公共服务部门。
退休海关官员和军队退休军官获得了养老金。
另外,英国东印度公司也为退休职工提供养老金。
主要为退休的演员和音乐人提供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协会也建立起来。
在19世纪,养老金给付覆盖整个民事服务部门,后来又扩展至新成立的铁路公司的雇员 。
4.1.2英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08—1948)第一阶段,实行免费性质养老金制度(1908-1925)。
1906年,上台执政的自由党宣布接受免费养老金制度原则。
1908年5月,受自由市场放任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英国议会正式推出的非供款型养老金法案,法案规定,英国实行定额养老金给付,所有养老金领取者(年龄在70岁以上)获得的养老金给付不同,不受以前工资差别的影响。
领取养老金还必须经过生活状况调查,只有年收入低于31英镑的老年人才有资格领取救济金,年收入低于21英镑者有资格申请全额养老金。
养老金通过全国的邮政网络发放,支付养老金所需的一切费用均来自于政府拨款,养老金计划的管理方式为集中管理。
1908年的养老金法是20世纪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部重要立法,它在英国建立起国家养老金制度,使一部分老年贫民有了比较有效的养老保障。
第二阶段,实行供款型养老金制度(1925-1979)。
1925年张伯伦内阁颁布《寡妇、孤儿和老年人纳款性养老金法案》,结束了长期以来非供款性质的英国养老金制度,首次确立了供款型养老金制度。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1、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社会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1)1881年德皇威廉一世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2)1883,1994,1889年德国相机通过关于建立医疗保险、事故保险以及伤残和老年保险的立法,1911年将上述三项保险合并为《帝国保险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法规。
(3)1927年通过《失业保险法》,作为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始正式实行。
(4)1969年制定《农民养老金法案》。
自此,一个由社会保险、社会照顾构成的社会保障网正式建立。
(5)1990年10月两德统一后,随着两德经济体制的接轨,西部的保险制度也被推广到东部。
(6)1992年1月1日起,德国统一实行新的养老金法。
(7)1994年,德国颁布《护理保险法》,保障老人和病残人员生病后的护理需求权利,填补了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块空白。
(8)1975年,德国将各种社会法规汇总,颁布《社会法典》。
该法典是当今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律基础。
德国已形成种类丰富、体系完备、法律健全、运行良好的社会保险制度。
2、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和社会照顾。
3、护理保险是德国第五大社保支柱,是1995年引入的义务险种。
德国法律规定了“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即所有医疗保险的投保人都要参加护理保险。
护理保险的费用主要通过雇主、雇员向医疗保险机构缴纳保险费来筹集,政府也会给以大力资助。
护理分在宅护理和住院护理两大类。
4、“适当面积住房”是指成人每人12平方米,子女每人4平方米。
决定住房补贴额度的是家庭收入、人口、住房费用的多少。
5、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随时调整,规模适度;资金自助;保障最低正当收入。
6、2002年,德国政府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个人在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参加其他养老保险计划。
7、联邦公众医疗保险协会(AOK)是德国最大的法定医疗保险机构。
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比较医疗保险是现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其核心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了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服务。
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区别,本文将就此向读者介绍国际上主要的医疗保险体系,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医疗保险体系概述1.美国医疗保险体系美国医疗保险是一种由政府、私人和非营利机构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社保计划等多种形式。
医疗保险提供者包括政府的Medicare和Medicaid、商业保险公司等私人机构。
2.英国医疗保险体系英国的医疗保险体系由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ational Health Service)和私人医疗保险两部分组成。
国家卫生服务体系是英国的基本医疗保险,由英国政府提供和管理。
私人医疗保险在英国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主要由富人群体购买。
3.中国医疗保险体系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由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大病保险等多个子体系组成。
城镇职工医保由国家和企业共同出资,保障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实行全民医保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共同出资;大病保险是对因重大疾病引发的医疗支出进行补偿。
二、不同医疗保险体系的异同1.保障范围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保障的范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以美国为例,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广泛,因而医疗服务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而英国的医疗保险虽然覆盖的面广,但却不能提供很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中国的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相对较窄,大多只针对初级的医疗服务。
2.基金来源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金来源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以美国为例,其医疗保险基金来自于企业和雇员的缴纳;而英国的医疗保险基金则来自于全国纳税人的缴纳;中国的医疗保险基金来源于职工缴费、政府投资以及其他渠道。
3.福利支出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医疗保险福利支出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以美国为例,其医疗保险福利支出相对较高,但需要自费或者购买高额保险才能获得更好的服务。
第十六单元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57讲中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主题概览1.中国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既保证赋役征发,又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古代建立起较为固定的救济制度,其中政府救济以救灾为主,民间救济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赈济。
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2.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西方出现自治市镇和社区组织,现代西方以社区自治为主。
近代西方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内容导航一 梳理必备知识二 突破关键能力三 链接高考热点四 课时精练落实梳理必备知识基础性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1.历代户籍制度演变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有户籍、宗室籍、宦籍和市籍等汉朝西汉时,百姓编户入籍后,便形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东汉末年,户籍散乱隋朝“大索貌阅”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元朝按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
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明朝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
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清朝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2.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①秦汉:县下设乡和里。
乡设三老,里设里正。
后代沿袭这种乡里制度,稍有变化。
②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③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