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34.85 KB
- 文档页数:12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改革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初期,得到了生态与政治规章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西方社会之中。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的早期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于1909年,这在当时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但实际上它只局限于当时的英国政府的义务实施范围,也就是营救性的保险制度,所以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仅限于赔偿伤残、失业以及老年福利等基本的营救性领域。
随着人们对社会福利研究的不断发展,20世纪上半叶英国实施了第一个社会保障系统,它以受害雇员支付伤残费给为基础,它也包括了房屋改建、失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养老金系统等,这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重要地位获得了明确的识别。
随着20世纪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与发展日益发展,许多国家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法案,德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德国社会保障法,凡是合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都可以从社会保障中得到赔偿,从而保护了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
此外,一些欧洲国家,如法国和荷兰等,也制定了社会保险制度,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抗''争史的历程中,欧洲也受到了联合国的影响,联合国于1945年成立,根据《世界人权宣言》,承认了所有劳动者和游民的基本社会权利,其中包括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公正的薪酬以及合理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其中将社会保障纳入Doctrine of Basic Social Rights,确保了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的合法性及其地位。
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各国政府都给予了社会保障制度一定的倡导,将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范围有限的扩大到特定的社会阶层,如低收入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等,这样一来,促进了社会保障对社会阶层的更加广泛的帮助,使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方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英国一、概述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社会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提供全面的福利服务和社会保障措施,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社会福利,并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英国作为一个典型的福利国家,实行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将对英国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二、社会保障体系1.医疗保障1.1 国民医疗服务(NHS)- NHS成立背景和目标- NHS的组织结构- NHS的服务范围和内容1.2 私人医疗保险- 私人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费用- 私人医疗保险与NHS的关系2.养老保障2.1 国家养老金- 国家养老金的申领条件和金额- 养老金的调整和支付方式2.2 企业和个人养老金- 企业养老金计划- 个人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账户养老金) - 养老金制度的补充和调整机制3.失业保障3.1 失业救济金- 失业救济金的申领条件和金额- 失业救济金的期限和调整机制3.2 就业服务和培训计划- 就业服务机构的职责和功能- 就业培训计划的内容和支持措施4.住房保障4.1 公共住房- 公共住房的申请和分配规则- 公共住房的租金和维修责任4.2 住房救济金- 住房救济金的申领条件和金额- 住房救济金的支付方式和期限5.保健与教育保障5.1 儿童保健和教育- 儿童保健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免费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资助5.2 残疾人保障- 残疾人福利服务和津贴- 残疾人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三、法律名词及注释1.国民医疗服务(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英国的国家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措施。
2.养老金(Pensions):提供给退休人员或符合特定条件的个人的经济补贴,以保障其生活需求。
3.失业救济金(Unemployment Benefit):失业人员可以领取的一种经济救济金,用于支持其生活开支。
4.住房救济金(Housing Benefit):面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种经济救助措施,用于支付住房租金和维修费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是人类社会不断协调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简史▪(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时期(1601—1882年)▪1、标志▪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历史上第一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伊丽莎白《济贫法》(旧《济贫法》)。
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
▪▪2、背景▪英国的圈地运动和工业化。
▪3、保障特点▪旧《济贫法》:就业保障(强迫劳动)+财政补贴(福利救济)▪新《济贫法》: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二)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时期(1883—1934年)▪1、标志▪德国俾斯麦政府于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2、背景▪工业化和德国工人运动▪3、特点▪针对工人实行的强制性的社会保险制度。
▪▪问题:为什么会在德国首先建立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1、经济上:欧洲工业革命完成,德意志统一后超过英、法。
▪2、政治上:▪a、德国的工人运动:一方面工人受资本家的压迫很重;另一方面,德国盛产哲学家,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工人运动。
▪b、铁血宰相开拓海外殖民地,攘外必先安内。
▪3、理论上:新历史主义的理论。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935—1947年)▪1、标志▪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2、背景▪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3、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为什么美国出台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1、经济上: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经济衰退,失业增加,社会危机剧增。
▪2、政治上:罗斯福新政。
危机→政府干预+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社会总需求。
▪a、举办公共工程b、扩大社会保障开支c、拉动消费d、促进就业▪3、理论上: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年)▪1、标志▪ 1948年英国第一个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
(一)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是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源地,又是亚当·斯密、庇古、凯恩斯的故乡,是古典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福利国家的发源地,加之基督教在英国具有长远的历史和影响,所以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独具特色,而且对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该书的论点为英国后来实行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41年6月,英国政府设立“社会保险及有关事业部门联合委员会”,聘请牛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W. H。
Beveridge)负责调查、研究和改进社会福利制度。
1942年11月,贝弗里奇提出的报告成为政府社会立法的白皮书。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对每一位公民要建立全面的保健服务、家庭津贴、失业津贴、寡妇年金、较高的退休年金标准、生育津贴、丧葬补助等七个方面的社会保险,并提出了普遍性、政府统一管理、全面保障的原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党政府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先后通过了一系列立法,实行了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家庭津贴和全民医疗保险法案。
以1946年通过的《社会保障法》为标志,初步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也是当今世界历史最悠久、最发达和最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之一。
1965年,英国对1946年出台的《社会保障法》作了大量的补充和修改,1975年对原社会保障金的缴纳体制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英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结构.1.英国社会保障项目的分类:英国现行的社会保障项目繁多,有40多种,按资金来源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
1社会保险,即由国民保险项目提供的各种保障待遇,包括失业保险金、疾病保险金、生育补助、退休金、伤残保险金、鳏寡保险金及儿童特殊补助等七个方面。
英国实行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它和国家保健实行双重制度.疾病补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项目,医疗保险的主要项目是发放疾病和生育补助金;国民健康服务是一项综合的医疗服务事业。
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二次大战后,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新的《扶贫法》,承认社会救济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政府有责任实施救济,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
新的《扶贫法》首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社会救济进行了界定,使社会救济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在法律的影响下。
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自己的社会救济体系。
挪威于1845年颁布了《扶贫法》,法国则颁布了一些扶贫法。
西方国家的社会救济制度逐渐形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战时期,英国受到战争的影响,伤、残、病、死、穷等问题特别突出。
英国首相邱吉尔委托剑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教授研究社会保障计划。
1942年,贝弗里奇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事务》(俗称《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提出建立全社会的国民保险制度,国家对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的一切安全保障。
1944年英国开始制定社会保障计划,到1948年,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完成。
艾德礼首相宣布英国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使社会保障性待遇首先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以确立,较为完整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与轮廓得到开创性的界定。
此后各国均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的政策,社会保障进入了全面发展和完善时期。
英国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1.体系完整,覆盖面广,项目分类合理英国社会保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分为三类:保险、援助和津贴。
总体而言,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教育、医疗和收入分配制度密切相关。
就社会保障本身看,三类分工明确:社会保险与社会成员的就业联在一起,其收益与其缴费完成情况结合,未缴费者无权享受,缴费多者多享受,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应关系;社会救助属社会的无条件帮助,直接与受益人的收入水平联系,而与保险缴费无关,救助完全体现了道德要求,也是人权保障的具体内容;专项津贴应当属于社会关爱范畴,是国民对于特殊人民的优待,体现了社会的精神文明。
简述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近代以来,西方社会以不断创新的保障制度支持社会发展,西方国家的保障制度大致可分为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和随后发展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
早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指的是传统的伦理责任体系及其支持的地方性的社会福利服务。
它主要通过宗教组织、个人感情以及家庭关系来确保社会保障,从而形成以廉价劳动力、社会慷慨和宗教仁慈为基础的社会资源分配体系。
到19世纪末,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开始改变传统的社会关系,开始向国家主义和公共政策的方向发展。
这一历史过程极大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社会结构,使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和政治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一步发展了起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还着力保护贫困和弱势群体,实施大规模的社会重型投资,以促进全民参与经济发展,使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
在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开始于1834年的施特福德(Shetfield)改革,该改革主要提出了地方政府应负责农村贫困的改善,并负责提供养老福利、就业机会、社会救济、学校教育等。
当时,英国也启动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经济上发动了资本主义革命,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福利的结构变化。
20世纪30年代,英国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普及性的保险制度,确定了由国家负责财政补贴,促进受全国政策扶持,向不同收入水平人群提供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今天,西方主要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形成,主要由社会保障、基本养老金和社会救济等三大支柱构成,西方国家也开始注重健康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医疗保健政策及教育投入,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善社会保障水平,减少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性。
总体而言,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经历了由伦理责任到国家主义和社会政治资源共享的发展历程,从而增强了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能力,带动了西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完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里程碑和发展阶段:
1.1601年,英国女王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现代社会保障
制度的萌芽。
2.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
3.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一词
由此产生,它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4.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已推行到全世界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建立健全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中,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英国的工业革命与社会福利:历史上的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工业革命是现代工业化的起点,而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工业革命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形态,也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农业是主要经济活动,社会组成以农村为主,生产方式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制造业和矿业等新型产业不断兴起,工人们从农村搬到城市,成为工厂的雇佣劳动者。
这种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劳动力过剩、过度拥挤的城市和恶劣的工作条件等。
在早期工业革命中,英国政府对工人的福利保障并不足够,工人们面临着贫困、疾病和劳动条件恶劣等问题。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对工人权益的关注,英国开始制定一系列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最早的福利制度之一是《恶法》(Poor Law),于1601年颁布。
该法案规定了穷困和失业者可能获得的最低救济水平,但该救济水平非常低且条件苛刻,以鼓励穷人自负盈亏。
然而,随着城市贫困的迅速增加,1842年通过的《工厂法》开始着手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并规定了一些限制劳动时间的规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政府意识到福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在1908年通过的《夏威夷报码报福利法案》中,英国开始实施国家养老金制度,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养老金。
这一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了一定的福利保障,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此外,英国还逐步建立了国民医疗保健制度,以确保人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
国家医疗保险法案于1911年通过,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健康保险制度。
该制度规定,所有在工薪阶层中的劳动者必须缴纳一定的医疗保险费,以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
这项制度为英国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健康保障,成为世界上最早实施的国家医疗保健制度之一。
此外,英国政府还通过了一系列改革,如失业保险法、劳动法和教育改革等,以促进社会福利的提高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篇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端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初期,但正规系统地建设则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之初。
经济危机和战争凸显了对社会保障的迫切需求,危机和战争也昭示了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干预作用的重要性,同时,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也需要社会保障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指导下,以贝弗里奇社会保障计划为蓝本,战后英国颁布了《国民保险部组织法》(1944年)、《国民救济法》(1945年)、《家属津贴法》(1945年)、《国民保险法》(1946年)、《工业伤害法》(1946年)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
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英国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津贴三大部分。
社会保险制度是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其支出占整个社会保障开支的70%左右。
社会保险的种类齐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各大险种,覆盖了社会成员年老、疾病、失业、职业伤害等各种情况造成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风险。
养老保险是社
会保险的主体,占社会保险收支的最大份额。
养老保险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分为第一支柱:基本保险,由国家主办并承担主要责任,又分为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前者与就业无关,参保者人人有份儿,待遇水平相同,后者与缴费年限挂钩。
第二支柱为职业年金计划,企业或单位为主承办,国家负责规范和监督,分待遇确定型(db)和缴费确定型(dc)两种类型。
第三支柱为个人购买的养老基金及商业性养老保险计划。
英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一种筹资和服务相统一的全民
保健计划,公共医疗服务机构为全体国民提供基本上是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经费90%来源于财政,10%由个人负担。
医疗服务管理机构分为三级,即国家保健局、地方保健局和地区保健局,地区保健局负责提供具体的管理服务。
病人就医
首先到家庭医生的办公室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家庭医生认为有必要的,推荐到综合或专科医院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家庭医生再为其提供护理和调养服务。
私人医疗机构也提供部分服务,但所占份量很小,仅通过特需和优质服务发挥补充性作用。
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都采取现收现付方式,就业人员单位及其本人缴纳失业、工伤和生育(后两种保险个人不缴纳)保险费,发生失业、工伤和生育事件,生活生命健康出现风险时,领取相应待遇。
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针对生活水平低于社会最低标准
的贫困家庭而建立的一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获得救助的家庭需要经
过家庭经济调查(means-test),证明其收入来源确实不足,确有需要。
社会救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者、贫困的老年人、失业者等。
社会津贴制度主要是针对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建立的
补贴制度。
津贴的种类繁多,区分细致,既有针对特殊人群的生活津贴,也有覆盖人群范围较为广泛的教育、住房津贴。
具体包括残疾人津贴、疾病照顾津贴、工伤津贴、法定产妇津贴、法定疾病津贴、住房补贴、儿童津贴、无劳动能力者生活津贴等,涵盖了各类人群的各类特殊需要。
三、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果、问题和调整措施
英国实施覆盖全民、囊括各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了社会各类成员享有基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权益,提高了绝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水平,减少了整个社会的贫困面和贫困程度;调节了收入分配差距,缓和、融洽了社会关系,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
正是在这种全方位高水平的社会制度支持下,战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保持了几十年的稳定发展。
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不断调整改革的过程。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世界石油危机爆发,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人口老化趋势也在逐步加剧。
在这种形势下,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暴露出了消极的一面。
这就是:高福利需要高税收支撑,而高税收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同时,高补贴也导致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创
新精神减弱,影响经济发展长期动力的保持和发挥;高水平和全面的保障也使政府的财政负担过重,影响了其他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
针对上述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重新出现的新保守主义经济自由化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对其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1978年撒切尔政府在位时期,英国颁布了新的养老保险法案。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是通过多种办法,适当降低待遇和低津贴水平,减少支出
规模;二是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适当减少政府的责任,增加个人的义务,鼓励私营部门提供养老保险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增加养老保险体系的层次,分离基本养老保险中的国民养老金和就业关联养老金,建立个人帐户养老金制度;引导个人选择加入个人帐户制度,并提供税收优惠;鼓励职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支持积累性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等。
上个世纪90年代末,针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部分老
年人收入下降较快,贫困现象增加,低收入者参保负担重,以及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1997年,英国又出台了养老保险的修正和补充条例,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改革。
医疗和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完善。
为适应欧盟一体化进程推进的要求,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开始按照“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调整和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此轮调整和改革的具体指导思想是:实施更加有效的社会保
障制度,强调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提出“不承担义务就没有权利”的口号;强调变消极福利为积极福利,通过促进就业获得和增加保障,强调教育和职业培训的重要性;变“社会福利国家”为“社会投资国家”,强调国家、社会组织和
个人都应投资参与社会福利的供给;加强对高龄老年人、残
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服务和保护,促进社会团结。
目前,这些思想正在逐步落实到对社会保障政策进行调整的行动中。
篇二: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英国社会保险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国家之一。
二次大战后,英国颁布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框架。
1834年,英国政府颁布《新济贫法》,承认社会救济是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实施救济、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责任。
《新济贫法》把社会救济第一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使社会救济成为一项社会制度。
在该法的影响下。
欧洲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建立起本国的社会救济制度。
挪威于1845年颁布《济贫法》,法国则发布了一些济贫法令,社会救济制度在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战时期,英国受到战争的影响,伤、残、病、死、穷等问题特别突出。
英国首相邱吉尔委托剑桥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教授研究社会保障计划。
1942年,贝弗里奇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事务》(俗称《贝弗里奇报告》)。
《报告》提出建立全社会的国民保险制度,国家对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从生到死的一切安全保障。
194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