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应用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579.67 KB
- 文档页数:2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72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按照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提供术后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3个月与6个月时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提供系统的康复训练可有效帮助患者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膝关节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功能前言: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创伤,如若治疗不当将会造成膝关节功能的严重障碍。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常用的微创技术,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术后往往由于患者的不规范运动,而使得前交叉韧带再次松弛或拉长,极大影响了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1-2]。
因此,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提供康复训练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针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资料选取在我院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72例(2017年2月-2019年2月),按照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确定为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且均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18-58(27.45±3.23)岁;运动损伤:21例;车祸损伤:10例,其他损伤:5例。
【观察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19-60(28.03±3.52)岁;运动损伤:20例;车祸损伤:9例,其他损伤:7例。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包括患肢监测、心理疏导、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内容。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训练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下面是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的相关参考内容。
1. 早期阶段:
- 冷敷和冰袋敷在患处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 进行膝关节主动活动,如伸展和屈曲。
- 屈曲活动范围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增加。
- 进行肌力练习,包括股四头肌和半腱肌等肌群。
2. 中期阶段:
- 加强肌力训练,包括活动范围的增加和逐渐增加负重。
- 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和单腿半蹲。
- 开始进行闭链训练,如踏步运动和登山训练。
- 进行有氧运动,如自行车或踏步机训练。
- 逐渐恢复运动感知和神经肌肉控制。
3. 后期阶段:
- 加强力量训练,包括比较重的负重和复杂的运动模式。
- 进行跳跃和跑步训练,逐渐重返日常生活和运动活动。
- 实施功能性训练,如蹲起、蹲下和侧向运动。
- 进行运动专项训练,如重返比赛前的训练。
- 加强核心稳定性训练,以提高整体身体平衡和动作控制。
4. 其他注意事项:
- 遵守医师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和指导。
- 避免无必要的冲击和扭转动作。
- 在运动中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如膝盖支架。
- 避免过度用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频率。
- 定期进行复查和评估,以监测康复进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训练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定制。
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最好在专业的物理治疗师或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康复恢复。
如何看待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重建术后康复治疗[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 r6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346-01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骨科微创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但是随着交叉韧带重建技术的不断普及,由此带来一个全新的课题: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康复的问题。
1 acl重建术后康复的观点康复方法繁多,报道不一,尚无大家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康复训练方法。
目前有保守与激进两种观点。
保守的观点大部分来自骨科医生;激进的观点大部分来自康复医生。
而争论的焦点是:康复训练的时机与训练方法。
两种观点的碰撞[1] [2]1.1 保守方: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8周,患者可以即刻开始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3-4天后可以非负重情况下下床,但关节的主被动运动严格限制,直到重建组织和骨隧道建立有效连接后方可酌情进行主被动活动,这个时间最短也要到6-8周,完全负重要到4-6个月后。
1.2 激进方:术后只用支架保护,即刻开始等长收缩和踝泵运动,术后第一天下床,开始负重,术后第四天关节主被动活动达到0-60°,1-2周被动活动达到90°,4周达到120°,5周-3个月为强化训练期,4-6个月全面恢复日常运动,7月-1年恢复剧烈运动。
由此可以看出它们共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如何解决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移植的韧带和肌体良好的长入与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及运动能力”这个矛盾。
2 acl重建术后的康复评估对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来说容易忽视的几个问题是:交叉韧带的解剖关系及生物力学性能;了解acl重建手术术式的选择;acl重建后移植物对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2.1 结构决定功能。
acl超微结构较复杂,其基本构成单位是胶原纤维,胶原纤维成束状排列,走行方向一致,但相邻纤维走行不同,呈相互交错排列。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6T16:39:50.2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作者:项卫卫伦韦丹何华宾付睿军郑天胜何澄[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341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训练,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的Lysholm 评分(膝关节评分)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半年的Lysholm 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膝关节恢复程度,提高患者术后Lysholm 评分,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关键词:Lysholm 评分;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训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最为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是因为前交叉韧带发生撕裂导致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容易导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受损,导致患者膝关节障碍[1]。
常规的术后膝关节训练无法让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到最佳,在患者出院后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2]。
因此,根据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情况制定一种高效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就成为了关键。
本研究探讨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应用康复训炼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受伤原因:车祸伤19例,坠落伤8例,运动伤53例。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计划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手术,术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康复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
术后第一周,患者需要进行休息和冰敷治疗。
在这一阶段,患者需要避免承重活动,保持膝关节的稳定。
冰敷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肿胀,促进伤口愈合。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的柔韧度。
术后第二周至第六周,患者需要进行逐渐增加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站立和行走。
物理治疗师会制定针对个体情况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理疗,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关节的稳定。
术后第七周至第十二周,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中等强度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适度的跑步和跳跃训练,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功能训练,如下蹲和蹲起训练,以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功能。
术后第十二周后,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高强度的康复训练。
在这一阶段,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激烈的运动训练,如慢跑、篮球和足球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运动技能训练,以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再次受伤。
除了以上的康复训练,患者还需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避免承重活动,避免突然转身和扭伤膝关节。
此外,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和物理治疗师的建议,定期复诊,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复健康,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运用【摘要】目的:探究患者膝关节受损严重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后采取早期康复(快速康复)的效果。
方法:抽签法将我院40例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快速康复)。
结果:经不同康复治疗实施后,观察组的住院指标;患肢肌力表现指标;Lysholm评分指标;VAS疼痛指标;康复疗效指标表现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相比常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实施效果更好,有较大研究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快速康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住院指标;患肢肌力表现指标;Lysholm评分指标;VAS疼痛指标;康复疗效指标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时应用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运动创伤治疗中有效的方案之一。
运动创伤疾病有以下特点,患者膝关节功能受到严重损伤[1],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且疾病治疗还会因治疗时间延误和治疗方案不当等导致患者有后遗症和并发症等异常情况出现[2]。
所以在住院期间开展早期快速康复治疗,保障治疗效果,促使患肢更快的恢复到受伤前情形。
本文主要将治疗过程中早期康复(快速康复)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年限:2019年2月-2021年7月。
选取疾病: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选取例数:40例。
分组方法:抽签法。
对照组(20例):本组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7例;患者年龄最大为51岁,最小为22岁,平均(27.84±3.14)岁。
观察组(20例):本组男性患者有14例,女性患者有6例;患者年龄最大为47岁,最小为20岁,平均(27.68±4.06)岁。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具有同质性(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快速康复)治疗。
医生保证术前疾病相关知识口头宣讲,可制定手册辅助了解。
另外医生要关注患者疼痛反应,做好止痛,保持患者身心放松。
文章编号:1005-619X (2021)01-0033-03DOI 编码:10.13517/m.2021.01.011作者单位:125100战略支援部队兴城特勤疗养中心疗养六科通信作者:费英俊[4]黄华东,孙振,邓晗,等.中医体质辨识在飞行员疗养中的应用[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5):484-485,492.[5]阮琳,许媛,杨叶菲.个体化健康管理模式在血脂异常飞行员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疗养医学,2018,27(1):22-24.[6]刘茂均.矿泉浴加常规疗养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改善的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679-681.[7]王晶,周波,伊宁,等.亚健康军人在疲劳状态下实施矿泉浴的效果分析[J ].中国疗养医学,2020,29(6):613-614.[8]欧阳汤鹏,徐先荣,翟丽红.军事飞行员感觉整合试验检测方法及参考值[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0,41(1):8-11.[9]潘志强,张宁平,严睿,等.军队疗养院高血压专病疗养的观察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20,30(1):45-47.[10]刘茂均.矿泉浴加常规疗养对飞行人员睡眠质量改善的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17,26(7):679-681.(收稿日期:2020-09-01)膝三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意义黄超刘君韩鹏费英俊张倩贾佳【摘要】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实施膝三针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Lysholm 、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为基础性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47例,接受膝三针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干预,对比两种不同锻炼方式恢复效果。
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 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5d 、30d 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 评分(75.41±3.39)分、(87.69±5.18)分高于对照组的(65.28±4.27)分、(78.78±5.69)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01)。
系统康复锻炼指导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康复锻炼指导在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康复锻炼指导,采用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以及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比较两组患者患膝术前、术后不同时段膝关节功能。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6月和12月随访,观察组各阶段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HSS评分和Lyshol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伸屈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系统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手术疗效的巩固、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后叉韧带损伤;重建术;系统康复锻炼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系运动和康复医学领域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性疾病,若治疗不当易导致关节软骨和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失稳,甚至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1],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活动。
关节镜下前后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作为目前改善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的首选方法[2],可准确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手术持续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术后不规范的功能锻炼将导致重建后的韧带被拉长或松弛甚至断裂,使韧带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直接影响手术效果[3],而有效的系统康复训练可进一步巩固手术疗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有效恢复。
针对我院骨科2013年05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前交后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患者,我们对照研究了系统康复锻炼指导在ACL重建术后的应用效果,结果满意。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05月—2015年04月收治的80例膝关节前交后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患者。
情绪反应和宫缩疼痛往往导致体内神经激素生理水平的改变,引起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使胎盘和脐带血管收缩甚至痉挛;子宫血流的减少,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血液供应,从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增加新生儿窒息率和剖宫产的发生率[5]。
有关研究显示,加强对产前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积极的产前心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的比率,有利于产妇的产后恢复[6]。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首次妊娠的初产妇实施产前的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孕产妇的心理状况、提高自然分娩所占的比例、减轻产妇的经济负担。
总之,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焦虑、抑郁的负面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减少剖宫产和阴道助产例数,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参考文献[1] 王书霞.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J].家庭护士,2006,4(4):16-18.[2] 高玲玲,张美芬.分娩教育对初产妇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209-210.[3] 赵立红.产妇分娩方式的变化与新生儿转归的关系[J].当代医学,2010,16(12):49-50.[4] 翟晓珍,郑淑萍.心理护理对分娩的影响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01-102.[5] 雷友金,杨昌媚.分娩期心理干预对分娩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93-2195.[6] 王琴.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2011,4(3):35-36.探讨康复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应用效果何淑贞 周雪明 赖春妹[摘要] 目的 探讨系统化康复训练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
方法 针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0名患者的病例情况为依据分为2组,按系统化康复训练的22例定位为康复组,由专业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个性化与渐进式;未按系统化康复训练的18例患者设置为参照组。
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 经过对40例患者的术后观察得出的结果如下,术后4周屈膝≥90°,康复组100%,参照组为77.8%;术后6周屈膝≥120°,康复组81.8%,参照组55.5%;术后8周屈膝≥120°,康复组90.9%,参照组66.7%;术后6个月屈膝≥160°,康复组95.4%,参照组61.1%。
在相等条件下康复组恢复状况优于参照组(P <0.01)。
在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中康复组为86.3%,参照组为66.7%,康复组优于参照组(P <0.01)。
结论 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够让患者更快的恢复,并且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上效果更好,并发症少的特点。
[关键词] 系统化康复训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康复护理;关节镜[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patient before surgery ligament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Methods Directed at the joints of the former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40 case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is divided into 2 groups based on the health education position to recover 22 cases, professional guidance by the patients recovered fully including personalized training and; not well trained in 18 patients to refer to group. more of 2 groups and patients back to the knee to knee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situation.Results For 40 of the patient will se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after four weeks to 90 degrees ≥, rehabilitative group. with reference to 100% group for 77.8%;after six weeks to provide ≥120, rehabilitative group 81.8%, refer to group 55.5%;eight weeks after the submission ≥120 degrees, rehabilitative group 90.9%, the group of 66.7%;after six months to ≥160 degrees, rehabilitative group. with reference to 95.4% group 61.1%equal conditions. in rehabilitative group is preferable to refer to group (P <0.01). in six months after her knee out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rehabilitative group for 86.3%, the group of 66.7%, rehabilitative group is preferable to refer to group (P <0.01).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to let the more rapid recovery and functions on her knee out to effect better, the fewer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Knee; Ago ligament; The recover nursing; Joint mirror作者单位:523018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 (何淑贞 周雪明 赖春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多因竞技性比赛、军事训练或者是交通事故等原因产生。
关节镜手术在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重建这类手术中是一种比较安全实用的新技术,他具有诊断率高、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受术后少痛苦等优点[1]。
关节镜术后系统化的康复训练是保证和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功能康复的重要部分。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骨科在对40例关节镜手术病人依据康复原理系统化的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且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8年6月~2010年3月期间,我院共收治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例40例。
其中男性32例,女性8例。
年龄在15~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5岁。
所有的病患都有外伤史,其中有车祸伤的18例,运动损伤12例,坠落伤10例。
左膝28,右膝12例。
按照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20例,合并膝关节内其他结构损伤(包括有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内侧副韧带以及外侧副韧带伤等)20例。
急性损伤为25例,陈旧性损伤15例。
现随机将其分为康复组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28.088和参照组两组。
因两组病患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没有特殊化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都获得随访2~8个月。
1.2 方法参照组按照骨科常规治疗方法和护理来操作,在手术后由病人自我恢复性锻炼为主。
而康复组的病例按照医院设计的康复锻炼方式进行治疗。
1.2.1 第一阶段(术后1~2周)①指导病人进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等长收缩锻炼,可以有效的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力,为后续的训练做基础。
方法是将患肢平放床上,练习四头肌和缝匠肌等长收缩,维持在5~10s,然后放松,重复训练每20遍为一组,每天5~10组。
第4天每天开始增加5组直到30组为止。
②主动与被动屈伸锻炼:术后第四天开始被动关节器锻炼(CPM)。
目的是在早期的被动活动中,髌骨增加伸膝训练防止髌上囊粘连,利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每天训练2~3次,每次15分钟。
一般状况下术后一周的被动屈膝可以达到90°。
③支具应用:防止膝关节内外翻及过度的前后移动,保证侧方稳定度。
支具伸直位固定一周后可以指导病人被动屈膝活动。
1.2.2 第二阶段(术后3~12周)强化患肢肌力锻炼和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
每日股四头肌收缩练习500次,直腿抬高200次,并逐步增加抬起的角度和力度并维持更长的时间。
在术后2~4周持双拐负重下地活动,并逐步增加负重,从30%增加到完全负重状态。
在主动屈伸活动训练由小到大,在床边自然下垂并慢慢伸直练习,6周后可以主动屈伸0~90度,在7~10周时增加半蹲屈伸膝练习,增加弯曲角度,每天练习3次每次30次。
术后8~10周增加下蹲屈曲练习。
10~12周医务人员要指导功率自行车抗阻力练习。
每次15分钟,一天3次。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对比[n(%)]组别例数术后4周屈膝≥90°6周≥120°8周≥120°6个月屈膝≥160°康复组2222(100)18(81.8)20(90.9)21(95.4)参照组1814(77.8)10(55.5)12(66.7)11(61.1)x27.327.367.3210.75P 值<0.01<0.01<0.01<0.011.2.3 第三阶段(术后13周~6个月)强化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练习。
医务人员可以指导病人进行半蹲、慢跑、自行车和各种器械的恢复性锻炼,但是要注意剧烈运动和急停急转的动作发生和频率。
1.2.4 出院随访根据病人情况,要求病人在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 9个月、12个月分别门诊复查并且从随访复诊重对其进行功能评分。
1.3 评价方法通过膝关节功能评估,采用Lysholm和gillquist评分标准。
统计方法,所有结果都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x 2检验,P <0.01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40例患者都接受过随访,平均时间6个月。
根据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可以发现康复组在实施了康复练习的效果明显要比参照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