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7留取丹心照汗青
- 格式:ppt
- 大小:689.51 KB
- 文档页数:40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作者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小编带来的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零丁洋原文赏析及翻译篇1过零丁洋朝代:宋代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协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风中纷飞的柳絮,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映照史册。
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留下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人教版语文八下第25课翻译)我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我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留取丹心照汗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表达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2)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文中的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有关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课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提问:你们对文天祥有什么了解?他的作品《过零丁洋》是谁推荐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留取丹心照汗青》,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文天祥的小短文。
2. 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写一篇分析文章。
3. 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对课文中所提到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工具与资源1. 课文文本:《留取丹心照汗青》2. 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3. 参考资料:有关文天祥的背景资料、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4. 教学卡片:关键词语、句子的卡片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关注文天祥及其作品《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赏析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是: 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接着追述其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作者度过了四年。
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
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已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
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时间:40分钟满分:42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吓.唬/恫吓.逾.越/坚贞不渝.血.泊/一针见血.B.烙.印/联络.押解./浑身解.数骄.阳/矫.揉造作C.擎.天/掣.肘着.意/着.重指出稽.首/滑稽.可笑D.剔.牙/警惕.蒙.骗/蒙.头转向钥.匙/北门锁钥.解析:读音分别为:A项,xià/hè,yú,xuè/xiě;B项,lào/luî,jiè/xiè,jiāo/ji ǎo;C项,qínɡ/chè,zhuï,qǐ/jī;D项,tī/tì,mēnɡ,yào/yuè。
答案:B2.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①一个死去七百年________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________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
②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________、________了。
A.依然还酝酿构思B.仍然犹然构思酝酿C.犹然依然酝酿构思D.还仍然构思酝酿解析:“犹然”与“过去”呼应,“依然”与“将”呼应;先“酝酿”才能“构思”。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为了耗蚀文天祥的锐气,________他的精神,还规定不准带一仆一役,日常做饭、烧茶、洗衣,乃至打扫园林,都要他自己动手。
②文天祥的战友王炎午,在文天祥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________他舍生取义,保全大节。
③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________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的发展才是持久的、牢靠的发展,________是既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
A.消磨敦促只有/也才B.消灭督促只有/也才C.消磨督促只有/而且D.消灭敦促不仅/而且解析:①消磨: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
第二单元7留取丹心照汗青7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爱国当苏武被流放到寒冷凄凉的北海,大漠的冷风吹裂了他的双手,大漠的霜雪染白了他的双鬓,他依然手持节毛尽落的旄节,眼睛跨越千山万水,寻找着回家的方向。
叛将卫律的威胁不能让他容色稍变,匈奴千金封侯的许诺不能让他动摇片刻,因为他心中装着两个字——祖国。
为了这两个字,他把“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信条铭记心间;为了这两个字,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一个爱国者的尊严!当岳飞怀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凌云壮志被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再难以倾力保家卫国。
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蜚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他成了民族魂。
岳飞的声音依然回响在大地山河间,“精忠报国”的铮铮铁骨站成一尊不朽的雕像,沸腾的血液澎湃出一曲流传千古的爱国之歌。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美字体赏美文英雄不死,浩气长存英雄不死,浩气长存!心灵驿站文天祥,南宋亡国时的丞相,历史赋予了他责任,也考验他的胆识与器量,他注定是南宋王朝的殉葬人;但他站在这段历史的转折点上,他的思考,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让同时代的人为他唏嘘赞叹,也让后世的人久久思量:人应该怎样面对义利生死?国家、民族、气节应该占有怎样的分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正气歌》等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
文天祥在被俘之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坚守着最基本的人格底线,用他的行动阐释着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气节,显示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奏响了响彻天地的正气歌。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正义、气节、精神财富等话题中。
2.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文天祥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
无一丝一毫的张皇,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
7 留取丹心照汗——文天祥千秋祭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滂.沱傍.晚磅.秤膀.肿B.俨.如衍.文梦魇.奄.忽C.诘.难拮.据佶.屈桔.梗D.发髭.龇.牙眼眦.訾.议解析:B A项,“滂”“膀”读pānɡ,其余读bànɡ;B项,全读yǎn;C项,“佶”读jí,其余读jié;D 项,“髭”“龇”读zī,“眦”读zì,“訾”读z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侏儒弥漫擎天柱迫不急待毋庸质疑B.聒噪严峻撒手锏凭心而论黄钟大吕C.作揖戏谑下马威趾高气扬苍海桑田D.弊病戕灭倒胃口恼羞成怒黯然失色解析:D A项,“急”应为“及”,“质”应为“置”;B项,“凭”应为“平”;C项,“苍”应为“沧”。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玉器厂展品室陈列着鸟兽、花卉、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②制造新疆爆恐案的罪犯终于,被逮捕归案。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A.琳琅满目作茧自缚目不暇接B.琳琅满目玩火自焚应接不暇C.美不胜收作茧自缚目不暇接D.美不胜收玩火自焚应接不暇解析:D ①句的“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意在强调玉雕的美而不是说数量,当选“美不胜收”。
而“琳琅满目”说明东西很多很全。
“作茧自缚”比喻自己使自己陷入困境;“玩火自焚”玩弄火者,自身遭焚,比喻作恶多端的人终无好下场,所以②句应为“玩火自焚”。
③句的“扑面而来”说话人是被动接受,选“应接不暇”更恰当;“目不暇接”是主动去看,东西多,眼睛顾不过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铃声响起,他急忙拿起听筒,电话那端传来一个操普通话的中年男子的声音说:“你被录取了。
”B.来自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西北大学和加州大学等机构的天文学家利用先进的伽马射线探测卫星获得的这一发现不仅将改变人类对银河的认识,还将促进人类重新探索宇宙中所有星系产生的奥秘。
登飞来峰古诗原文解释《登飞来峰》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和相关参考内容的解释。
原文: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佞幄。
四支白鹭千寻雪,一片青螺万顷风。
捧觞绿藻长葱岸,横船问道邵平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释及参考内容:1.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佞幄。
这两句描述了景色婉约而悲凉的意境。
薄雾和浓云使天空昼夜无光,给人愁绪和沉闷感。
瑞脑和金兽分别指代龙和凤,在佞幄上消失,暗示着祥云和吉兽离去。
2. 四支白鹭千寻雪,一片青螺万顷风。
这两句以描绘江水和风光的方式,展示了自然美的壮丽景色。
白鹭翱翔于江上,像千寻飘落的雪花;螺蛳荡漾的江水中,波光粼粼,如同万顷风起之势。
3. 捧觞绿藻长葱岸,横船问道邵平津。
这两句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行动。
捧觞指的是举杯祝酒,绿藻和长葱岸是指江水清澈绿藻丛生的景色。
横船是领航的船只,问道邵平津表示询问前方水道的情景。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两句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的感慨。
落木和长江滚滚符合秋天的景象,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替。
5.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两句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万里悲秋是表达出长时间离乡客居所带来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百年多病指的是诗人的身体不适,独登台表示诗人独自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状态。
6.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两句描写诗人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
艰难苦恨指的是诗人所承受的困苦和苦恼,繁霜鬓是对于衰老的隐喻。
潦倒和停浊酒杯则表达了诗人失意和厌倦的状态。
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人生自古谁无死是对于人死不可避免的现实的认知。
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对于力求保留真实自我的期望。
参考内容:- 《登飞来峰》是杜牧创作的山水田园诗之一,主要描绘了秋天的山水景色和诗人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