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机械运动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29
学生姓名: 上课时段: 上课日期: 阮老师编辑第1节 机械运动〖要点整理〗一.机械运动1.概念:物理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最简单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
二.参照物1.概念: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做标准来比较,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注意(1)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3)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结果一般不同。
3.运动和静止相对性(1)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2)没有绝对的静止。
三.机械运动的分类1.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
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
2.根据速度大小的变化特点,可分为: 匀速运动:运动快慢不变变速运动:运动快慢改变3.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4.速度和平均速度⑴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⑵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⑶匀速运动的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路程/时间 v=s/t注意: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代入计算过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
速度单位:主单位:米/秒,记作:m/s,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读作:千米每时两个单位的换算:1米/秒 =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1千米/时”表示:物体在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1千米。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1m/s=h km 3600110001=3.6km/h ; 1km/h=s m 36001000=1/3.6m/s⑷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 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第1节机械运动(第1课时)【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知道对物体的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物体运动状态与参照物选择有关。
2.科学思维: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3.探究实践:通过视频、活动等形式,学习辩证地看待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4.态度责任:接受辩证教育,养成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四章第1节《机械运动》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参照物。
教材先介绍机械运动的定义,再引出参照物的选择,再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首次接触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本课时为后续机械运动的分类及匀速直线运动等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所以,本课时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学思路】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有哪些形式? 人们如何描述运动?图片展示两种体育运动:扣篮:在整个过程中,篮球和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跳马: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图片展示常见物体的运动:这些运动物体都有着共同特点:它们的空间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叫作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
看视频,举例。
如浩瀚太空中的天体运动、风驰电掣的列车运行、街道上车来人往、导致地表变迁的地壳板块运动、大气和江河水的流动等。
过度: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日常生活中,我这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参照物。
视频:图片解释:不同时刻对公路上的公共汽车和轿车所拍摄的两幅照片: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生活中,我们常选择地面或固定于地面的物体(如房屋、树、山等)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年级初二 学 科 科学 版 本 华东师大版 课程标题第一章 第1节 机械运动 编稿老师卫冬 一校张琦锋 二校 林卉 审核 刘媛媛一、学习目标1. 能举出常见的机械运动实例,并能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
2. 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能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4. 知道可用速度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5.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6.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7. 知道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8. 能用公式v = s / t 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1. 机械运动和参照物2.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4.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3. 平均速度的概念三、考点分析本讲内容是系统学习科学中物理分科知识的起点,本讲课程涉及如下考点:考试内容(知识细目)考试要求 体现的题型 分值 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参照物有关a 选择、填空题 0~3分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a 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a 匀速直线运动a 选择、填空、 计算题 0~5分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a 速度的单位a 平均速度的概念a 能用公式v = s / t 进行简单的计算 b1. 运动的描述和参照物:(1)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科学中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改变。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我们在描述物体位置是否改变时,总是有意无意地相对于其他物体而言,这个事先被选定作为标准的物体,在科学中称为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做机械运动情况的描述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速度与平均速度(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路线是直线的机械运动。
(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一节 动与静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三节 快与慢第四节 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换算关系:m 101k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 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④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⑤正确记录测量结果⎩⎨⎧位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录无意义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 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时间的测量:(1)用停表或手表测量一段时间。
(2)采用数脉搏跳动次数的方法估测一段时间。
5、测量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第1课机械运动分层练习1.神舟十七号于2021年10月26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B.火箭发射塔C.火箭D.地球【答案】C【解析】A.如果以地面上的指挥人员作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以火箭发射塔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C.以火箭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他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以地球为参照物,江新林感觉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
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
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
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答案】C【解析】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A不符合题意;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B不符合题意;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西行驶,故C符合题意;D.两车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向东行驶,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地铁开动后,在地下轨道上飞驰,小金在座位上;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站台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1)小金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小金是静止的,故①错误,②正确;(2)小金相对于站台位置不断变化,若选站台为参照物,小金是运动的,故③错误,④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②④。
第五讲:运动和力第一节——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2、判断机械运动的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的依据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有没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我们就说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3、机械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二、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作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该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该物体就是静止的。
注意:(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一般未做说明的,均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作出判断。
四、速度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作速度。
2、意义:速度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反之速度越小。
3、公式:根据速度的定义,可得速度=路程/时间,可以表示为s v t=(其中速度用v 表示,路程用s 表示,时间用t 表示)。
4、单位:国际单位为m/s(读作米每秒),交通运输中常用km/h(读作千米每时),两者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 。
根据速度的定义,某物体的速度为10m/s ,表示该物体在1s 内通过的路程为10m 。
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课题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理解机械运动的含义2、会在具体的物理情景中对参照物做选择3、理解匀速运动及平均速度的概念4、知道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5、会应用速度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教学内容机械运动专题课前预习1、机械运动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运动形式,其特征是物体的__________随时间发生变化。
2、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_______)作为标准;选取的_______不同,判断的结果就可能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分为_____运动和_____运动;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比较相同时间(或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短;②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或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多少。
通常采用第①种方法计算物体运动速度。
5、匀速(变速)直线运动:路程用___字母表示,时间用___字母表示,速度用___字母表示。
公式(平均)速度(v)=__________两个变形公式:①s=_________、②t=_________答案:1.空间位置;2.参照物,参照物;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变速;5.S,t,v,v=S/t课堂精讲一、机械运动(举例)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运动。
是最简单的运动。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参照物:为了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就是参照物。
2、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同一个运动,当选择参照物不同,所得出的对运动的描述是不同的。
怎样选择参照物: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为了研究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简单的参照物①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最方便的是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②研究正在行驶的船舱里的人的运动时,以仓内的物体为参照物;③研究地球和各行星对太阳的运动时,最好选择太阳为参照物。
3、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自然界中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