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小圣施威降大圣
- 格式:doc
- 大小:164.16 KB
- 文档页数:2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讨论、想象、感受孙悟空机敏、坚毅的品质和无畏的反抗精神,激发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学习难点】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所了解,并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知识链接】1.《西游记》中经典故事:(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等(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2.《西游记》主要人物及评价(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2)猪八戒:高老庄(表现了猪八戒的好色、贪婪)、大战黄风怪(表现了猪八戒的懦弱、利己)(3)唐僧: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唐僧的不辨忠奸)、最终成佛(表现了唐僧的坚韧和不屈)(4)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现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终成佛(表现了沙和尚的坚韧)【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1.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关于“小圣”,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二、【合作探究】:(20分钟)1.课文中的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 “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三、【达标检测】:(5分钟)1.《西游记》,作者是____(朝代)____,是长篇___小说,全书共回。
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_ _的事件。
《小圣施威降大圣》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掣”、“鹚”、“翎”、“嗛”等。
3.了解《西游记》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吴承恩的生平经历以及故事的大致情节。
4.引导学生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描写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5.学习大圣敢作敢为、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孙悟空和二郎神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的神话元素和奇幻情节,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营造浓厚的古典文学氛围。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引导学生回答《西游记》。
教师介绍《西游记》的文学地位和主要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小圣施威降大圣》。
二、写作背景《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这部作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社会现实、文化氛围以及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密切相关。
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长,通俗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同时,佛道思想在社会中广泛传播,民众对神仙鬼怪的故事充满了兴趣。
吴承恩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认识,对人民的苦难寄予了同情。
在《西游记》中,他通过孙悟空等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
三、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二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的妙趣横生.
2.总结“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
一.预习检查,补充下表。
兵器兵法变化
大圣
二郎真君
看法
二. 设问导读
1.课文中描述的打斗经过,紧张中透着诙谐,使用的语言给人妙趣横生的感觉,细心品味并举例加以评析。
2..课文主要刻画了“大圣”和“真君”两个人物形象,请问:、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三.小组互助.解决疑难
四.展示自我
五.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六课堂小结:
七.巩固提高
1.《西游记》,作者是(朝代)__ __,是长篇__ __ 小说,全书共__ __回。
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2.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是__ __。
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__ ___ _ __。
3。
课文中展现了孙悟空与二郎神的打斗变化,选项中都是孙悟空变化的一组是()
A、麻雀雀鹰鱼儿
B、麻雀鱼鹰花鸨
C、水蛇灰鹤鱼儿
D、麻雀花鸨水蛇
4、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变成一座庙宇时,二郎神认出的原因是()
A、孙悟空的气味
B、旗杆(猴子的尾巴)立错了位置
C、孙悟空的眼睛
D、孙悟空的腿。
第21课趣读二圣斗法神驰想象世界——《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1.欣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奇的文学想象。
2.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3.欣赏奇思妙想,体会文学阅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1.欣赏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神奇的文学想象。
(重点)2.在默读中把握作者思路,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3.欣赏奇思妙想,体会文学阅读的乐趣。
(难点)【任务群】任务一:识记重点字词,积累文学常识任务二:梳理赌斗过程,分析人物形象任务三:欣赏奇思妙想,体验文学趣味任务四:探究思想意义,把握艺术特点【学习过程】《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已经有些时日,我校拟准备召开“西游故事分享会”,请你以“小圣施威降大圣”为蓝本,完成相应任务,为故事分享做准备。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识记重点字词,积累文学常识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大声朗读下列词语。
掣.()淬.()规模..()寻觅.()吆.喝()踪.迹()庙.宇()通.神()提.防()拽.()高擎.()钳.()愕.()金箍.棒()大鹚.老()嗛.()猢狲..()鹳.()..()青鹞.()鹭鸶鳜.鱼()鲂.鱼()撺.出()花鸨.()樗.()蓼汀..()..()躘踵2.请根据释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指神妖做法时变成的形象。
()(2)抽,拿。
()(3)只管,只顾。
()(4)一定。
()(5)指公文、书信、契约等。
文中指祭祀用的文章。
()(6)愿望,宿愿。
()(7)行动所留的痕迹。
()(8)小心防备。
()3.根据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所得补全下列空缺。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回目为《,》。
《西游记》是一部充满主义的我国古代小说, 体,全书共回,吴承恩编撰。
此书描写的是、、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它不同于一般的古代小说,其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堪称文林独秀,因而流传极广,征服了亿万读者。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之作,和《》《》《》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第26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吴承恩及其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和丰富想像力,激发对传统经典的喜爱之情。
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了解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难点速读,培养概括能力,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课型文言文精读课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备习1、作者相关资料查找。
吴承恩(约1504—1582),明朝人。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某某阳山(今某某某某)人。
他在民间传说、话本、戏剧的基础上,创作了举吐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充满了奇情幻想。
于是观音举荐二郎神征剿悟空。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选文故事就从此开始。
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后,住在天庭大圣府无所事事,不断惹出事端,玉帝只好派他去掌管蟠桃园。
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得知自己未被邀请很气愤。
于是他变做赤脚天仙来到了蟠桃盛会,将仙酒仙肴吃得杯盘狼藉。
醉酒后的孙悟空又迷迷糊糊地来到了太上老君住处,偷吃了仙丹。
悟空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赶忙逃回花果山躲避。
2、熟读课文并正音。
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提.防()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复习备习检查(交流)情境导入出示检测学案。
学生互问互答,检测备习情况。
适时做必要的点拨纠错,强调重点字词。
出示有关资料;补充说明。
(板书课题)独立思考;对子间互问互答;进行报告。
字词答案不一致,强调动手查字典的重要性。
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全文内容。
21.《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了解吴承恩及其小说相关的文学常识。
2.了解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真君的过程,体会神话故事情节离奇曲折的特点。
3.品味赏析文章语言,感受幽默机智的表达。
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掣.棒(chè)拽.满(zhuài)大鹚.老(cí)翎.毛(líng)淬.入(cuì)青鹞.(yào)鹭.鸶.(lù sī)老鹳.(guàn)鳜.鱼(guì)花鸨.(bǎo)木木樗樗.(chū)蓼汀..(liǎo tīng)窗棂.(líng)愕.然(è)哪吒..(né zhā)铁钳.(qián)擎.(qíng)捣.(dǎo)寻觅.(mì)踪迹.(jì)旗竿.(gān,“竿”应为“杆”)提.防(dī)钉.住(dìng)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经典的故事情节及本文的背景,并记录下来。
作家: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作品:《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背景: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捉拿悟空,未能成功。
观音举荐二郎神征剿悟空,本文故事就从此开始。
3.结合书下注释,读通读懂课文,想一想: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地变做什么?并完成下表。
人物打斗过程大圣麻雀儿→大鷀老→鱼儿→水蛇→花鸨→土地庙儿→二郎神爷爷小圣饿鹰儿→大海鹤→鱼鹰儿→灰鹤→现原身并用弹弓打4.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根据下面的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小说由小圣与大圣的激战起笔,由于众猴惊散,大圣(无心恋战,迅速逃离战场)。
接下来,写二郎神与大圣(多次斗法,各显神通),结果(难分胜负)。
《小圣施威降大圣》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通过梳理二圣法相变化,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二圣变法之妙。
2.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学习想象的写作方法,体会神话小说想象亦真亦幻的特点。
3.探究“降”之原因,分析人物之趣。
【前置学习】1.音形识记掣.棒()金箍.棒()大鹚.老()嗛.()青鹞.()鹭鸶..()老鹳.()鳜.鱼()鲂.鱼()淬()木木樗樗..()愕.然()蓼汀..()幌.一幌()鸨.鸟()翎.毛()2、了解西游记和作者吴承恩《西游记》是以唐代高僧玄奘到印度求法取经这一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原始素材的。
本书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
本书主要描述师徒四人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吴承恩(1510——1582)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闭门著述,贫老以终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了解文章写作背景课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学习任务】任务一:理“降”之情节。
1、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小圣;_______________ 大圣:_______________2、在本文中孙悟空分别变做了什么?二郎神相应的变做什么?完成下面表格。
26.《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有关文学常识,掌握基础生字词。
2.默读课文,复述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经过。
3.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学习重点:1、2学习难点:3课时一一、自主预学,感受新知要求:自主朗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并完成以下问题。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字、词典为其注音、释义。
2.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掣()鹚()翎()嗛()淬()青鹞()鹭鸶()鹳()鳜鱼()鲂鱼()撺()花鸨()木木樗樗()蓼汀()躘踵()窗棂()愕然()擎()哪吒()幌()3、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本文背景资料。
吴承恩,字_____,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____代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品《____》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4、课文标题中的“小圣”和“大圣”各指的是谁?5、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
课时二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三、检查预习,任务导向要求:互相检查要迅速有效,并及时更正。
复述故事情节可以结合抢答问题来思考,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补充。
1、组内对学,互相检查预学1、2两题。
2、复述故事我能行:请用简练的语言复述孙悟空与二郎神打斗的经过(学法指导:在文中找出大圣和二郎神变化的动物,按顺序来复述)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要求:迅速默读课文,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组长先回答问题,小组其他人认真倾听,然后组长组织按次序发言。
1、在文中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情节,读一读。
然后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它,组内交流。
(学法指导:品味语言可以从修辞方法,描写手法方面分析)如:我最喜欢“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着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做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因为它运用了动作描写,用“捏”、“藏”、“变”、“飞”、“钉”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的随机应变和神通广大。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梳理小圣和大圣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引人入胜。
2.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小圣和大圣的人物形象。
3.感受《西游记》的语言风格,体验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学习重点】1.梳理小圣和大圣斗法的经过,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引人入胜。
2.通过故事情节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分析小圣和大圣的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感受《西游记》的语言风格,体验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是86版电视版《西游记》主题曲。
这部86版的《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观看人数达60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看了4遍,可谓是妇孺皆知,驰名中外。
其实这部电视是根据我国古代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来的。
提起《西游记》,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孙悟空,尤其是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那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览后续。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吴承恩(约1500一约1582),明朝人,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吴承恩自幼敏而多慧,因文采出众而享有盛名,但参加科举后多次名落孙山,直到嘉靖二十九年(1550 年),才补为岁贡生,年逾六十岁才升为县丞,可依旧仕途不顺,终辞官归乡。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充满了奇情幻想。
2.故事背景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原标题为“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前五回故事梗概:花果山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觅得水帘洞被群猴拥戴为王。
数年后,石猴拜菩提老祖为师,获名孙悟空,学得长生之道、七十二般变化及筋斗云,又向龙王讨得金箍棒,后大闹天宫。
玉帝令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去捉拿悟空,悟空两度打败众天神。
于是,观音推荐小圣二郎神擒拿孙悟空,本课故事即从这里开始。
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案第二+六课小圣施威降大圣导学目标.学习快速阅读课文,参照注释并根据上下文读懂文意。
.理解小说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品析诙谐生动的语言。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易写错的字掣棒鹚老嗛青鹞鹭鸶鲂鱼木木樗樗罐踵幌人老鹤鱼花鸨重点词语释义罐踵:踉踉跄跄,要跌倒的样子。
弄喧:弄玄虚,耍花招。
渺无迹踪:渺远得不见踪影痕迹。
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
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治国的政治理想。
.写作背景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后,住在天庭大圣府无所事事,不断惹出事端,玉帝只好派他去掌管蟠桃园。
王母娘娘要举办蟠桃盛会,悟空得知自己未被邀请很气愤。
于是他变做赤脚天仙来到了蟠桃盛会,将仙酒仙肴吃得杯盘狼藉。
醉酒后的孙悟空又迷迷糊糊地来到了太上老君住处,偷吃了仙丹。
悟空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赶忙逃回花果山躲避。
果然,玉帝得知立即派遣托塔李天王点齐十万天兵天将前去捉拿悟空。
悟空将天兵天将打得落花流水。
南海观世音菩萨携木吒前来参加蟠桃盛会,见到现场一片狼藉。
玉帝将悟空大闹天宫之事告诉观音,观音派木吒前去了解战况。
结果木吒被打败。
于是观音举荐二郎神征剿悟空。
二郎神本领高强,与悟空大战三百回合未分胜负。
于是二人开始比试变化的本领,选文故事就从此开始。
三、素材积累关于《西游记》中的诗词名句西游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水帘洞: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
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
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
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粤靠案见肴渣。
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
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
晚风古意:岩前古庙枕寒流,落目荒烟锁废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