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157.60 KB
- 文档页数:3
2023中国紧张型头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一版)紧张型头痛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主要表现为双侧轻中度压迫样或紧筵样头痛,通常不伴有恶心或呕吐,日常活动后不加重。
我国紧张型头痛发病率高,正确诊断率及规范治疗率较低,其中慢性紧张型头痛造成的疾病负担较重。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紧张型头痛疾病的认识、管理与规范化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专家结合国内外临床实践,并反复讨论后制订本指南,内容包括紧张型头痛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的全球患病率为11%~45% [1 l, 是仅次千龋齿的全球第二高发疾病,也是我国最常见(占45.3%)的原发性头痛[2]。
根据2018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紧张型头痛是导致漫性疾病及损伤的第二位原因[3]。
紧张型头痛随着发作频率增加,常合并精神心理障碍,其中以焦虑抑郁最为突出,进而进—步加重其疾病负担。
我国紧张型头痛的年患病率为10.8%,东部高千西部[4l,男女比例约为1 1.81,在40~49岁达到高峰[2]。
目前,部分从事头痛相关诊疗的医师对于紧张型头痛认识不足,诊断和治疗尚不规范。
基千目前国内紧张型头痛诊疗现状,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会批准,头痛协作组各位专家及各位同道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近年来国内外多部指南共识,结合我国国情撰写了本指南,旨在指导神经内科及其他学科临床医生,开展对成人紧张型头痛患者的全程管理,进行规范化诊疗,降低紧张型头痛的疾病负担,减少医疗资源消耗,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推荐强度及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指南制订方法和国际头痛学会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标准(表1)。
表1本指南使用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Table 1 Th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 and the levels of evidence used in this guideline 情五宴(分4员1级柔遍,IV彶般芬)l汲摆存:ll千至少2求A圾证疤n圾准存墓于“2级或2玩氏反证房Ill圾摆存:ll子至少1项B圾证痉哎2顷C级汪疫rv圾烹存:江瑁矛氐戳蕾不充分汪(分4汲,凡及最马,卫及最任)磁迁:多石罔总的翘扒劝熙试验的系阮吵酝多个摄矶对炰试拉戚垒玩样干鱼足哆的妄质鱼墟巩汀芘试拉钺证:嘉干至少1个贮石阳,的挝讥对拦试验屯证:晶于烹筵丘分馅但如"更方的对序试洽或女计灵汗的认列研究致病例对煦研究D级证免:基于无伺鹉灯拧的系列隅例分析或专冢烹见分类参照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3rd edition, ICHD-3) [ 5 ],可将紧张型头痛分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infrequent episodic tension-type headache)、频发性紧张型头痛(frequent episodic tension-type headache)、慢性紧张型头痛(chronic tension-type headache)及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4类(表2)。
紧张性头痛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诱因:情绪低落、焦躁、失眠、记忆力下降、长期伏案工作。
2.头痛:性质、持续时限、部位,是否牵扯至颜面、枕项。
3.诊疗情况:发生、发展过程及诊断治疗经过。
【物理检查】
1.全面系统全身检查排除躯体不适的诱因。
2.专科检查:了解精神状态,注意颞肌、咀嚼肌、颈项肌、肩胛岗上肌紧张度、压痛。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
2.器械检查:必要时颈椎正侧斜位拍片检查。
【诊断原则】
1.中年女性多见,常伴忧郁症、焦虑症,长期伏案工作史。
2.头痛呈持续性,头面部、颈、肩部疼痛以胀痛为主,受情绪波动、工作压力、睡眠状况影响。
3.检查可发现头面部、颈、肩部肌肉压痛或肌肉痉挛。
【鉴别诊断】
1.其他血管性头痛。
2.颈椎病。
3.眼、耳鼻喉科疾患所致的头痛。
凡诊断不明确者应做相应检查。
【治疗原则】
1.针对忧郁症、焦虑症给予抗忧郁、焦虑治疗。
2.给予安定剂、镇痛剂对症治疗。
【疗效标准】
1.治愈:原发病控制,症状消失。
2.好转:原发病好转,症状控制。
3.无变化:原发病与症状均无改善。
【出院标准】
通常门诊治疗,伴有强烈精神诱因、临床症状严重者入院治疗,控制症状后出院,门诊随诊治疗。
关于紧张型头痛的诊断与治疗的探讨本文主要介绍了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
标签:紧张型头痛;临床表现;治疗1临床表现本病多在20岁左右起病,女性多见。
疼痛位于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表现为胀痛,头部压迫感或紧箍感,头痛呈发作性或持续性,病程数日甚至数年不等。
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有时出现头发牵拉性痛。
头颈背肌僵硬感。
大多数病人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
2诊断根据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所订的诊断标准,可将紧张型头痛分为四类。
2.1偶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本亚型在临床较多见,诊断标准为:A.平均每月发作少于1天,但至少每年发作10次以上(每年少于12天),并符合诊断标准B~D;B.头痛持续30分钟至7天;C.头痛至少具备下列特点中的二项:(1)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箍样(非搏动性);(2)轻度或中度头痛;(3)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时头痛不加重。
D.需具备下列两项:(1)无恶心和呕吐(厌食可出现)(2)畏光或畏声缺如,或是只有一项。
E.不能归于其他疾病。
根据触诊时病人是否伴有颅周肌肉压痛又进一步分为:2.1.1有颅周肌肉压痛的偶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2.1.2无颅周肌肉压痛的偶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2.2频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根据触诊时病人是否伴有颅周肌肉压痛又进一步分为:2.2.1有颅周肌肉压痛的频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2.2.2无颅周肌肉压痛的频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2.3慢性紧张型头痛本亚型是长时间由频发阵发性紧张型头痛演变而来。
诊断标准为:A.平均每月发作15天,且在3个月以上(每年≥180天),并符合诊断标准B~D;B.头痛持续数小时或持续不断;C.头痛至少具备下列特点中的两项:(1)双侧头痛;(2)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箍样(非搏动性);(3)轻度到中度头痛;(4)日常活动如步行或上楼梯时头痛不加重。
D.需具备下列两项:(1)畏光、畏声或轻度恶心中不超过一项;(2)无中或重度恶心,亦无呕吐。
E.不能归于其他疾病。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组成员(以姓氏拼音顺序排序):程众、邓本强、狄晴、丁美萍、方燕南、胡兴越、李鹏、李焰生、刘鸣、罗本燕、吕传真、梅元武、苗玲、乔向阳、任惠、沈介明、万新华、王景周、徐恩、于生元、赵钢、赵忠新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
紧张型头痛诊疗专家共识组
紧张型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表现为慢性头部紧束样或压迫性疼痛,通常为双侧头痛,起病时可能与心理应激有关,转为慢性形式后常没有明显的心理因素。
关于其命名过去一直比较混乱,曾将其称为肌肉收缩性头痛(muscle-contraction headache)、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心因性肌源性头痛(psychomyogenic headache)、应激性头痛〔stress headache)、日常性头痛(ordinary headache)、原发性头痛(essential headache)、特发性头痛(idiopathic headache)、心因性头痛(psvchogenic headache)。
直到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才将其确定为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并制定了统一的分类与诊断标准。
该标准推出后受到大多数国家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然而,目前我国紧张型头痛的诊疗状况却较为混乱,其诊断常被忽略,即使诊断也常欠规范,经常被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等。
治疗措施也较为混乱,止痛药物过量使用的问题较严重。
为了促进我国紧张型头痛的规范诊断与治疗,部分长期从事头痛科研与临床工作的同仁们于2006年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达成可紧张型头痛的诊疗共识。
一、分 类
经过16年的临床检验,国际头痛学会于2004年对紧张型头痛的分类与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制定了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 2nd Edition,ICHD-II)”。
ICHD-II将紧张型头痛4个类型:(1)偶发性紧张型头痛,(2)频发性紧张型头痛,(3)慢性紧张型头痛,(4)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包括很可能的偶发性紧张型头痛、很可能的频发性紧张型头痛和很可能的慢性紧张型头痛。
前3个类型主要按照头痛发生的频率进行分类,每个类型又按触诊时有无颅周压痛增强分为2个亚型:即伴有颅周压痛和不伴有颅周压痛的紧张型头痛。
二、诊断
紧张型头痛为原发性头痛,因此在诊断时应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需
要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排除继发性头痛。
然后应按照ICHD-II所列的诊断标准与其他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等相鉴别。
鼓励患者记录头痛日记,对于病史较长、不易与继发性头痛相混淆的患者不提倡进行过多的辅助检查。
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归纳ICHD-II中有关各型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中的共同点
与不同点以资鉴别(表1)。
通信作者:于生元,1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很可能的紧张型头痛分为3个亚型,分述其诊断标准如下:(1)很可能的偶发性紧张型头痛:① 偶发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中A-D项仅一项不满足;②发作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2)很可能的频发性紧张型头痛:①频发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中A-D项仅一项不满足;②发作不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3)很可能的慢性紧张型头痛:①头痛平均每月发作≥15 d(每年≥180 d),3个月以上,符合慢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的B-C项;② 符合以下2条:畏光、畏声或轻度恶心三项中不超过一项,无中到重度恶心和呕吐;③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但药物过量者符合药物过量性头痛任一亚型的诊断标准
三、治疗
1.非药物治疗:目前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理因素、中枢痛觉超敏、颅周肌肉收缩和肌筋膜炎、神经递质因素等。
因此对紧张型头痛患者,首先应建立起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尽可能采用非药物治疗,如松弛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及针灸等治疗。
2.药物治疗:(1)对症治疗: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特别是偶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适合对症治疗。
治疗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单一用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酞氨基酚等,也表l ICHD-Ⅱ中关于各型紧张型头痛的诊断标准
项目
偶发性紧张型头痛 频发性紧张型头痛 慢性紧张型头痛 频率
A.每月发作<ld,至少发作 A.每月发作≥ld,但<15d 但至少发作10次以上) A 一每月发作≥15d 10次以上(每年<12d) (每年≥12d 但<180d),至少3个月以上 (每年180≥d),3个月以上持续时
间
B.30min 至7d B.30min 至7d B.数小时或呈持续性不缓解头痛性
质
C.至少符合下列特点中的2条:(1)双侧头痛;(2)性质为压迫性或紧箍样(非搏动性);(3)轻至中度头痛; (4)日常活动,如行走或爬楼梯不加重头痛 其他
D.符合以下2条:(1)无恶心和呕吐,但可以有厌食;(2)畏光或畏声(两项中不超过一项)
E. 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可应用复合制剂。
必须注意切勿滥用镇痛药物,因为其本身也可引起药物性头痛。
遇到下列情况应考虑到药物过量的可能:①治疗开始后头痛缓解,此后头痛持续性加重;②停用药物后头痛减轻;③阿司匹林剂量>45g/周;④吗啡制剂用量>2次/周。
(2)预防治疗:对于频发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用预防性治疗,主要方法有:①抗抑郁药物:主要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也可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②肌肉松弛剂:盐酸乙呱立松、巴氯芬等;③部分抗癫病药物:丙戊酸;④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适用于口服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顽固性头痛患者。
此外,中药目前广泛应用于治疗紧张型头痛,但需要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