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研究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29
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与特点叶文振*提要:本文在综述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回顾和评价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学科意义,揭示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女性学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是女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从女性学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女性学研究方法明显地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除了韩贺南、张建[1] 和刘霓[2]在她们编著的女性学教科书中开设专章叙述研究方法以外,其余的一般不涉及或者很少涉及女性学的研究方法[3]。
其实,如果把现有的女性学教科书中例举的研究方法一一清点一下,好像比较少是我们女性学自己独创的,许多都是其他学科的泊来品。
这种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上的依赖不仅淡化了女性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学科的发展后劲[4],因此,女性学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学科成熟和发展还任重而道远。
本文首先简单综述国内学者对女性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成果,接着梳理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最后总结女性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希望能对我国女性学研究方法的加快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女性学研究方法的成果综述我们的综述首先从北京大学魏国英教授主编的“新时期以来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女性学原理性教材”的《女性学概论》开始。
在书中,魏教授是以一节的容量来叙述女性学研究方法的。
她首先指出,既然女性学是社会科学,“它的最直接的指导思想即方法论原则就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按照唯物史观的思维模式来分析女性,就是“从女性与社会的联系和制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中,寻求关于女性的一切问题的答案。
” 或者说,“考察女性特征的变动、女性存在形态的演变、女性价值的进步与发展,都要从分析当时的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及经济关系入手。
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5]。
否则,“脱离一定的历史范围,忽略或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很难得到准确的认识”[6]。
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共3篇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1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研究近年来,当代艺术界不断涌现出实力强大的女性艺术家,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路,持续推进着女性主义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艺术的历史背景、研究范畴、元素特征、实践表现等方面,对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理论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的浪潮,女性们开始反思和反抗男性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女性主义理论随之应运而生。
女性主义者们认为,女性的人类价值受到了伤害,需要通过艺术来传达女性的声音和角度。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艺术开始崛起。
这种艺术形式将艺术与社会政治相联结,通过表达对性别歧视的不满和对被边缘化和压抑的女性的关心,赋予了女性更广泛建构身份的空间。
当然,这种关心并不是针对一直被压抑的女性,还要面对其他对照强劲的力量,如种族、阶级等。
而这些都是女性主义艺术注重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范畴女性主义艺术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等。
其共同特点是在艺术中赋予女性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表达女性观点。
视觉艺术是女性主义艺术的重要领域,其中尤以雕塑、摄影、绘画最为明显。
在这些艺术形式中,女性艺术家强调人的身体和感官体验,探讨与身体相关的文化意义。
对于身体的关怀,是女性艺术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美国当代女性主义艺术中,艺术家们喜欢用自己的身体来表达女性的生命力和力量,如Yoko Ono的《Cut Piece》、Marina Abramovic 的《Rest Energy》等。
艺术家们通过在舞台上的持续呈现,尤其是在被关注的视野内重复和扭曲自己的身体,将艺术转化为表达和探究女性性别的工具和手段。
三、元素特征女性主义艺术中常常存在一种批判和颠覆,这是其元素中的常见特征。
批判:女性主义艺术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对男性中心主义价值观和文化刻板印象的批判。
通过对这种价值观的挑战和颠覆,女性艺术家们探讨身份、权力、性别、阶级等问题,并关注压迫和隔离中的个体和集体的切身利益。
女性主义论文的研究方案1. 引言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和政治运动,致力于探索和争取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主义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发展,涵盖了广泛的议题,包括但不限于家庭、劳动、教育、政治、文化和社会认同等。
为了深入研究和理解女性主义的核心原理和实践应用,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女性主义论文的研究方案。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女性主义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探讨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核心原理、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对女性主义各个方面的研究,旨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变革,促进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实现。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3.1 文献综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包括学术论文、书籍、报告和研究项目等,可以了解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
文献综述将提供对当前女性主义研究的总体了解,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
3.2 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和分发调查问卷,可以获取广泛的意见和观点,了解公众对于女性主义的认知和态度。
调查问卷将采用随机抽样和目标群体抽样的方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揭示社会对女性主义的态度和看法,并为女性主义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支持和借鉴。
3.3 访谈和观察通过与女性主义倡导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访谈,可以深入了解女性主义的实践应用和影响力,以及他们在推动性别平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观察女性主义组织、活动和倡导行动,可以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实地经验,进一步加深对女性主义的理解和分析。
4.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4.1 女性主义的定义和核心原理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定义和核心原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女性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平等、女性权益、男性特权、父权制度、种族和阶级的交叉影响等议题。
4.2 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女性主义从兴起到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和社会运动的过程。
文学作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维护女性利益的媒介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诸多方面都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中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本身的意义,但是女性的地位却受到男权以及社会伦理的牵制,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
由于女性对于家庭,丈夫都过于依赖,使得女性往往受家庭、婚姻、生活的牵绊而没有自己所谓的自由。
标签:女性主义;自由;平等1 引言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维护女性利益的媒介在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诸多方面都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中女性作为一个整体,具有本身的意义,但是女性的地位却受到男权以及社会伦理的牵制,并没有自己的话语权。
由于女性对于家庭,丈夫都过于依赖,使得女性往往受家庭、婚姻、生活的牵绊而没有自己所谓的自由。
在西方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女性最大的意义便是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女性的价值也只有在家庭中得到展现,而女性的反抗也从未离开过家庭生活的层面。
2 文学作品女性主义思想研究西方的文学作品在进入20世纪以后才从男性的角度审视女性的观念转变为由中性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的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才冲破了家庭、婚姻的束缚,由此才开始展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反抗。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有一部闻名于世的著作《简?爱》。
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英国的女子虽然是孤儿,虽然经受了无尽的苦痛和折磨,却依然顽强的斗争,不断的追求自由和自尊。
并且在最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的故事。
很多人都认为这部作品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写照。
虽然这些这是猜测,一切都无从知晓,然而小说却展现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并且也赞扬了一个摆脱一切偏见,敢于反抗斗争,敢于大胆追求幸福,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
作品中展现的女主人公是一个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女性,但是她却从不向命运屈服。
她独立自由,性格刚强。
她蔑视权贵的蛮横,讨厌她们的炫耀,她的一言一行都彰显了一个不屈的坚韧品格。
论女性主义研究的方式论意义一、引言在中国,随着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事业的进展,女性主义研究对中国性别研究的阻碍力日趋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论著慢慢增多。
许多学者借用女性主义者所提倡的概念来分析中国社会的问题,或作为意识形态因素来推动争取妇女权利的尽力。
但咱们不难发觉这些研究向两个方面进展:一是注重研究中国实际存在的问题,如妇女地位、妇女权益爱惜等。
这种研究或许会借用一些女性主义者所提倡的概念,但整体来讲,他们以为女权理论要紧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现状和价值观,关于分析中国妇女的地位意义不大。
二是介绍各派女性主义理论的观点,诸如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主义马克思主义、生态主义女性主义,等等。
①但是,如何把理论介绍和实践研究这两方面统一路来是咱们所面临的问题。
要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就要探讨女性主义理论的方式论意义,并用这些方式去分析实际问题。
事实上,尽管人们在性别研究中承认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价值,但由于对这些理论的明白得常常流于表面,因此其关于分析中国社会的作用和意义往往被低估了。
由此,本文由三部份组成:第一,本文将对女性主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作个概览,以令人们深切地明白得女性主义理论的方式论;第二,本文将评估女性主义在研究性别标准和社会体制方面的理论奉献;最后,本文讨论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中国妇女问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这些研究,本文将把握女性主义论争的核心,帮忙人们明白得女性主义研究对探讨中国社会妇女、家庭、儿童等现实问题的价值。
二、女性主义的研究核心女性主义的研究能够从多个角度和领域进行。
它能够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妇女群体的社会地位,也能够从文化角度研究性别标准的内容和形成背景;在实践问题中,它能够从社会效劳角度研究养老和儿童照顾问题,从社会工作领域研究性侵犯、家庭暴力等问题,也能够从社会政策领域研究母亲津贴和儿童津贴等等。
面对如此广漠的研究领域和如此多样的研究方向,咱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西方女性主义研究的主线和核心,进而明白得女性主义的整体视野和基调呢?咱们该如何把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统一路来,使理论研究对分析实践问题有利,并把实践问题的分析引申进理论研究中去呢?为此,咱们将从女性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入手来进行分析。
新闻传播学女性主义研究一、研究背景及方法本文主要考察了1997—2017年间发表于我国10本重要核心期刊中关于新闻传播学界女性主义研究共380篇期刊论文,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对论文进行量化描述和解释性分析,研究样本的获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1997—2017年为时间区间,以“性别”“女性”“女性主义”“女权”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对以下9本期刊进行搜索,共有学术性论文320篇。
这9本刊物均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7)中新闻传播类的来源期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9本新闻传播学界核心期刊:《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记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编辑之友》《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当代传播》《编辑学报》。
第二,以“媒介”“传媒”“媒体”“传播”“新闻”为关键词搜索1997—2017年间的《妇女研究论丛》,剔除新闻资讯,共获得学术论文60篇,该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唯一的女性研究刊物。
二、研究论文发表数量及刊物分析通过以上统计方法,在知网中得到在1997—2017年新闻传播学界9本核心期刊中关于女性主义话题的文章一共320篇,《妇女研究论丛》中有关新闻传播的文章一共60篇。
在1999年之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很少,在1999年之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女性主义的研究呈波动增长趋势。
2008年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对女性主义的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近年来,这个领域的研究缓慢发展。
经统计,可以从数据中得出《现代传播》《妇女研究论丛》《新闻界》《当代传播》《编辑之友》这5个核心期刊在1997—2017年间对女性主义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较多。
其中,《现代传播》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发表关于女性主义研究的论文最多,主要原因是中国传媒大学设立了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为其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平台。
三、论文发表研究者情况分析对在这10本核心杂志中发表超过3篇论文的四、论文发表的核心理论及议题在对女性主义传播者的研究中,各学者研究的方向大致分为女性新闻工作者研究和新闻传播学女性人才培养研究两个,对女性传播者主题的关注及研究仍然很少。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初探前言女性主义是一种社会政治运动,旨在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是女性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关注媒介如何影响性别角色和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反映和塑造社会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初步探索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方法。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发展历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女性主义运动兴起,开始质疑传统媒体对女性角色的描绘和对女性权利的反映。
这个时期,研究者关注女性如何在媒体中被描绘,并试图揭示这种描绘背后的价值观和偏见。
到了70年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在研究中包括个人经验和生活体验,以及分析和批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影响。
80年代是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最活跃的时期,研究者开始进一步关注媒介反映和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价值观,并重点分析了成见、刻板印象、性别歧视以及暴力等问题。
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日益深入和多元化。
2010年代是多元化的年代,研究者不仅关注女性,同时也关注包括LGBTQ群体、残疾人群体、移民和少数民族在内的少数群体的呼声。
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主要观点重视女性议题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力图描绘女性在媒体中的形象和地位,关注女性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研究者认为,媒体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同时也是对我们认识现实的引导。
因此,媒介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会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批判现有问题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对传统媒体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批判,认为这些现象对女性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往往使用男性为主角来推销某些产品,或者使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卖点。
这种性别歧视的行为不仅反映了社会仍然存在的性别差异,同时也影响了女性自我认同的建构和认知。
加强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关注女性如何感受并反思媒体对自己的影响。
女性主义研究者认为,女性需要加强媒介素养,提高防范性别歧视的能力,并扩大对女性主义思想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女性的权利意识和自尊心。
语言与女性主义研究方法――Talking and Listening from Women’s Standpoint: Feminist Strategies for Interviewingand Analysis读书笔记女性学02硕黄凤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不断推动,学术界中的女性主义研究获得了发展。
早期女权主义学者在从没有把妇女当作研究主体和知识创造者的学科领域中,寻找失去了的或者处于被忽略地位的妇女。
在这个过程中,妇女相应地被视为屈从的、被统治的群体,她们是受害者,因此,她们的经验也被视作是有问题的。
之后,女权主义学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以妇女为中心的阶段”。
学者们开始从女性的角度研究女性,妇女的语言和经验被视作知识的主要来源。
她们要将女性置于研究的中心,视为研究的主体、理论思考的中心和积极的知识创造者。
这就意味着女性主义研究向学术传统发起了挑战。
要承认在学术传统中“失声”的女性经验和著作,就必须对传统知识的假定、理论、概念和知识根基进行女性主义的检验。
本文的作者Devault 认为对传统知识系统的挑战使女性主义学者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即她们必须在学术传统与学术革新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她认为,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研究方法上进行革新:在传统的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女性主义独特的视角对其进行拓展。
她首先提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个中心发现:语言本身反映的是男性经验,它的分类与女性的生活是不合协的。
“语言除了具有反映及再制男性宰制女性的不平等权力关系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父权社会的语言,本质上是男性的语言。
”1 [1] 她的目标是将女性主义语言学关于女性与语言的关系的方法论讨论作为社会研究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访谈方法中谈话的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在介绍访谈方法中如何处理语言的问题之前,首先说明了为什么语言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语言是女性主义研究者早期的研究论题,很多研究都表明,语言形式是排斥女性的,词汇和语法使女性“失声”,经验的名称不适用于女性。
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近年来,女性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通过对女性的经历、权益和社会地位进行深入剖析,女性研究探索了性别不平等的根源,并为推动性别平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女性学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对女性话题的理解和关注。
一、历史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是女性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女性在历史时期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和权利限制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女性的处境和挑战。
例如,可以研究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女性在文化传统中的地位等。
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材料和资料收集,我们可以还原女性的历史面貌,进而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
二、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女性学研究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对相关书籍、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的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女性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女性研究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仅以“女性主义文献”为例,其中包括各类经典著作、学术期刊以及独立出版物。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围,从而更好地进行女性学研究。
三、田野调查法田野调查法是女性学研究中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深入访谈、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从而对女性的生活状态、经验和观念进行细致的描绘和分析。
例如,可以对于不同城市女性的职业选择和平等权利的实现程度进行田野调查,以了解不同地区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
通过田野调查,可以对女性问题进行更为全面和具体的研究,为制定性别平等政策和推进社会变革提供科学依据。
四、跨学科研究法女性学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综合利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理解性别问题,准确把握女性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比如,可以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女性的社会角色和家庭地位,通过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女性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