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鲁人版《《史记》选读》第4单元第7课《孙膑》教案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16.61 KB
- 文档页数:3
7孙膑孙膑人物事略师从鬼谷子孙膑自幼聪慧,却不幸幼年丧父,二哥孙虎也因兵乱走失。
于是他立志拜师学艺,造福百姓。
当时楚国有位学者,姓王名栩,精通兵法,武艺高强,隐居在鬼谷山中收徒传艺,世人尊称“鬼谷先生”,孙膑就学艺于鬼谷先生。
与孙膑一起学艺的还有庞涓、苏秦、张仪,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因才遭妒庞涓是孙膑的同学,孙膑勤奋好学,为人忠厚,与师兄弟们相处和善;而庞涓却心胸狭窄,骄傲自大,嫉贤妒能。
庞涓比孙膑先下山,做了魏惠王的大将军。
他自认为才能不及孙膑,就悄悄派人召孙膑到他那里共事,等孙膑到了以后,便设计陷害孙膑,削去了他的两只膝盖骨(古代称为膑刑),想使孙膑的才能不得显现于世。
这也是“孙膑”这一名字的由来。
逃魏奔齐孙膑被削去了膝盖骨后,成了残疾人,而且是受人贱视的“刑徒”。
有一天,他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都城大梁,就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陈说自己的遭遇、行军布阵的策略以及政治主张。
齐国的使臣大为感动,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带回齐国。
赛马显才孙膑刚到齐国时,齐威王即位不久,齐国王公贵族常以赛马为乐。
有一次,孙膑去看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孙膑出主意说:“将军先用下等马和威王的上等马赛,再用上等马和他的中等马赛,用中等马和他的下等马赛。
”田忌照做了,结果一负两胜。
以往比赛,田忌都输给了齐威王,这次齐威王对田忌突然赢了自己感到奇怪,就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田忌借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召见孙膑,跟他淡论兵法和治国之道,威王衷心信服,“遂以为师”。
回归田园、著书立说齐宣王拜田忌为右丞相,孙膑为左丞相,不料一些朝中权贵大臣不断向宣王进谗言,宣王起了疑心。
孙膑知道后,劝田忌一同弃官隐居。
孙膑则回到自己的老家,在那里写成了《孙膑兵法》。
这部兵法著作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战略思想,是一部享誉世间的兵家宝书。
兵家代表——孙膑孙膑,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生于阿、鄄之间;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感受我国古代优秀文化。
3.学习《史记》的选材艺术,认识传记文学既体现“实录”精神又显示文学色彩的文史交融的特点。
4.进一步积累文言常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1和3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检查预习略。
二、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
三、整体感知1.播放相关视频。
2.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粗知课文大意。
4.课文大意。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为魏将后加害孙膑,后孙膑将齐,设计打败庞涓。
课文通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五、研讨探究1.孙膑和庞涓的人物形象提示:孙膑,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
庞涓,心胸狭窄,残忍,骄傲自大。
2.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才能?这体现了司马迁人物传记在选材上的什么特点?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
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3.马陵道智取庞涓的故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不要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善用计谋,正确分析形势。
4.有人认为,司马迁对孙膑有着特殊的感情,为其作传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提示:⑴经历相似。
孙膑受膑刑后积极展现自己,著述《兵法》。
司马迁忍受奇耻大辱发奋著《史记》。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人发愤之所为作也。
”⑵都有抱负。
司马迁歌颂孙膑的本领才干,高度评价他们的历史功绩,充分肯定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赞颂了一种不怕挫折、忍辱奋斗、终于报仇雪耻、功成名遂的英雄气概,一种重建自己高尚人格的大义行为。
《孙膑》教案一、教学目标:1.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2.鉴赏评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从对文章的探求、学习中取得启迪。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一、预习情况交流,解决预习时的疑难问题。
一、请同窗们自由朗诵课文,注意文中重要的读音和实词虚词,然后别离请三名同窗介绍自己所梳理的课文中的重要的读音、实词虚词和句子翻译。
并请不同同窗订正。
二、质疑:由老师通过预习检查,集中学生的疑问加以投影展示,全部同窗讨论解决。
二、整体感知课文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哪几件事?请用四个字归纳事。
(选取两到三名同窗回答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孙膑三、分析人物形象:1、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看到了一个如何的孙膑?(注意结合事件分析人物)(从性格和智慧两个方面分析)(孙膑轻信于人的性格特点,是学生分析中相对较难的部份,要注意引导)四、质疑:请同窗们就文章中的人物或文本中的其他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观点或质疑,与同窗们讨论。
(讨论中尽可能引导学生熟悉《史记》文史并重以史为主的特点。
) 五、深切探讨一、有人说《史记》等文言高作是几百年前乃至几千年前的高作,此刻已通过时了。
通过《孙膑》一文的学习,你有何收获或启迪呢?结合你的收获或启迪来讲说你是不是同意这种说法。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1、你是如何看待读史的?请同窗们写下来,二百字左右。
(五分钟后,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对“读史”的观点)教师点评:在当前社会中许多前人的战法、战术思想被普遍的应用到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而且发挥着庞大的作用。
第一次海湾战争时,一名美国记者从战场发还消息称:“虽然中国在这里没有派驻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中国人却亲临前线,操纵着作战行动,他就是2500连年前的孙子。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公开宣称“中国古代前贤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
”美国的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商业管理学院都开设孙子兵法的课程,要求学生熟背《孙子兵法》。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培根在《谈念书》一书中说:“读史令人明智。
学生用书[P 72~P 73]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欲隐勿见B .孙膑以刑徒阴见C .老弱罢于内D .马陵道陕解析:选B 。
A 项,“见”同“现”,出现。
C 项,“罢”通“疲”,疲惫。
D 项,“陕”通“狭”,狭窄。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马有上、中、下辈.辈:辈次,等级 B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进:推荐 C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斫:砍 D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 穷:穷困 解析:选D 。
穷:穷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B .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劳苦而.功高如此 C .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则.与一生彘肩 D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 解析:选C 。
于是。
A.和;给。
B.表转折;表并列。
D.如;如果。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齐威王欲将.孙膑 A .沛公欲王.关中 B .素善.留侯张良 C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D .必蹶.上将军 解析:选D 。
都是使动用法。
A.称王,名词用作动词;B.交好,形容词用作动词;C.轻锐的部队,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5~8题。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阴.使召孙膑 阴:暗中,暗地里 B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射:骑射 C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悍勇:强悍勇猛 D .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趣:趋向,奔赴 解析:选B 。
射:赌注。
6.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庞涓恐其贤于.己赵急,请救于.齐B.⎩⎪⎨⎪⎧ 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C.⎩⎪⎨⎪⎧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木欣欣以.向荣 D.⎩⎪⎨⎪⎧窃载与.之齐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析:选D 。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了解马陵之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 “读史明智”从中提取必要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注:孙膑被庞涓施以膑脚之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三晋之兵:本文中指魏军。
三晋:指魏、赵、韩。
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二、梳理积累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三、检查预习1、乃阴使召孙膑2、疾之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4、马有上、中、下辈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6、及临质7、老弱罢于内8、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0、乃斫大树白而书之11、乃钻火烛之翻译: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四、鉴赏园地:(合作探究,讨论文本,分小组讨论)1、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孙膑》教学设计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师:现代生活中有很多我们熟知的兵法计策,比如说诸葛亮曾经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之兵,周瑜打黄盖的时候曾经用过“苦肉计”,历史故事中曾经多次出现的“反间计”,这些都来自古代的兵法——三十六计。
你们还知道哪些兵法计策?(生答)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古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孙膑,一起去欣赏一下他给我们展现的“战场艺术”和“人生艺术。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熟读文本,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现象。
2、研读文本,分析本文的语言,从而把握文中所体现的“战场艺术”和“人生艺术”。
三、学案反馈,落实基础1、指出学案中大家出错比较多的地方,给学生纠正出错较多的字音,字形。
2、给学生拓展比较重要的字词。
四、诵读课文,质疑问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这篇课文中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写在下面。
五、研读课文,问题探究思考:1、本文用哪些事例来表现孙膑的卓越才能,请用四个字的词语进行概括。
明确: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2、在这几个故事中孙膑都运用了哪些计策来展现“战场艺术”使自己决胜赛场和战场的,请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最终“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这个计策是三十六计的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①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②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③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围魏救赵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最终“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围魏救赵”本身就是三十六计之一。
马陵之战这个故事中孙膑采用的是“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这一“减灶法”诱敌深入。
这个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第一计——瞒天过海。
3、我们学习古文的目的之一就是借鉴古代先贤的人生艺术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生活。
《孙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了解马陵之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 “读史明智”从中提取必要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及内容一、导入新课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注:孙膑被庞涓施以膑脚之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三晋之兵:本文中指魏军。
三晋:指魏、赵、韩。
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二、梳理积累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三、检查预习1、乃阴使召孙膑2、疾之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4、马有上、中、下辈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6、及临质7、老弱罢于内8、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10、乃斫大树白而书之11、乃钻火烛之翻译: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四、鉴赏园地:(合作探究,讨论文本,分小组讨论)1、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孙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积累重点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我国古代谋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了解马陵之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 “读史明智”从中提取必要的人生感悟。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由“孙膑”之“膑”刑导入课文
膑:夏商五刑之一,又称刖刑,是断足或砍去犯人膝盖骨的刑罚。
膑辟:古代断足的酷刑;膑脚:砍去膝盖骨及以下的酷刑;膑罚: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注:孙膑被庞涓施以膑脚之刑,后世就用“膑”做他的名字。
)
黥:古代的一种刑罚,刺面后涂上墨,又称“墨刑”。
三晋之兵:本文中指魏军。
三晋:指魏、赵、韩。
晋是春秋时一个强大的诸侯国,后来它的三家大夫分晋,成了魏、赵、韩三国。
(注:《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
二、梳理积累
互助讨论学习。
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先组内交流、讨论、
解决课前预习时遇到的文言词句方面的问题。
小组还有没弄明白的问题,再提出来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三、检查预习
1、乃阴使召孙膑
2、疾之
3、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4、马有上、中、下辈
5、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6、及临质
7、老弱罢于内
8、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9、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10、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11、乃钻火烛之
翻译:
1、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4、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四、鉴赏园地:(合作探究,讨论文本,分小组讨论)
1、文章围绕传主孙膑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用四字词语加以概括。
提示:
⑴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⑵在掌握丰富素材的基础上,选取与人物性格密切相关的材料,既体现人物的主题风貌,又表现其性格的丰富性。
具有生活化的特征,不避小事俗事。
材料的安排详略得当。
2.通过这些事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膑?(注意从性格和智慧两个方面分析)
提示:
孙膑,为谋士:足智多谋,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神机妙算,用兵如神。
为人:忍辱负重,坚韧奋斗,轻信他人,不怕挫折,自强不息。
3.细读文本,从马陵之战的叙述文字中,找出表现战前谋划和显示战略部署的
重要语句,并进行评点。
提示:
战前谋划:充分了解敌我形势,知己知彼,因势利导
战略部署:进兵减灶,制造假象,险隘设伏,请君入瓮
深入探讨:
马陵之战是战国初期齐、魏两国争霸中原的决定性战役,也是魏国继桂陵战役后失败最为惨重的战争。
经此一役,魏国国力日渐衰退,从而结束了自己盛极一时的历史。
由于整个三晋势力元气已伤,无力恢复,因而失去阻止秦军东进,屏蔽中原的可靠力量,为秦国势力侵入中原举行了奠基礼。
——慕中岳、武国卿《中国战争史》魏、赵、韩之互斗而俱遭挫败,遂造成西方秦国东出中原之机会。
——吴如嵩《中国军事通史》五、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孙膑》,你有何收获或启示呢?
送给小花们的话:
人生不可测,在任何时候,都要抱有希望。
——董卿
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他的武器是他的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做一个战士》
人的一生,总是在寻找一种平衡,忠贞的人,永远会得到忠贞;勇敢的人,最后也是用勇敢来结束。
——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