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语文ppt第二单元先秦散文讲课稿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一章史家之文研究第一节历史背景散体文的产生,始于文字记事。
从现有材料看来,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即为最早的散文。
此外,在传世的数千件商、周有铭彝器中,也可见到早期散文的萌芽。
铸器勒铭原为颂扬祖先功德,昭示子孙,永保政权代代相传。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
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礼记·祭统》)这些铭文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文字,可说是史家之文的源头。
总之,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周彝器铭文,都是散文萌芽时期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第一部兼记叙和论述的散文集是《尚书》。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其文字古奥艰涩,佶屈聱牙,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战国是古代散文第一次蓬勃发展的时期。
春秋以前,学在官府,无私人之学,亦无私家著述。
到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王纲解纽,王官之学散入民间。
于是私人之学兴起,私家著述亦相继出现,散文因此得到了飞跃发展。
这时散文的代表著作有孔子依鲁史修订而成的《春秋》,孔门弟子所纂辑的语录《论语》,以及史家之文《国语》和《左传》。
第二节概说《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其中保存有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的文章已具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篇章还适当地使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段,体现了初步的艺术技巧和一定程度的形象性。
但其文字古奥艰涩,语句拗口难读,体现了早期散文的风貌。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春秋》记事“简而有法”,语言凝练含蓄,不同于《尚书》语言的“佶屈聱牙”,意味着史家之文的发展和进步。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它虽以记言为主,但也注意写人;且能于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结构也有所创新。
其语言风格虽不尽一致,但大体平实畅达。
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发展。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优秀的散体文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