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 格式:docx
- 大小:8.50 KB
- 文档页数:2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表现与解读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常见于心脏疾病患者,其心电图特征和解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窦性心律不齐的定义、心电图表现、病因与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产生的窦性激动节律不规则,表现为心率不规则或节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窦性心律不齐型和窦性心律不齐伴房室传导阻滞型两种。
窦性心律不齐型是指窦性激动的频率和节律均不规则,而窦性心律不齐伴房室传导阻滞型则是指窦性激动的频率和节律不规则,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
在心电图上,窦性心律不齐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窦性心律不齐型的心电图特点是R-R间期的长短不一,即心率不规则。
其次,窦性心律不齐伴房室传导阻滞型的心电图特点是R-R间期的长短不一,并伴有P波消失或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比例不一致,即节律不齐。
此外,窦性心律不齐伴房室传导阻滞型的心电图还可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如PR间期延长或QRS波群宽大畸形等。
窦性心律不齐的病因与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病变、药物影响、自主神经调节失常等。
心脏病变是窦性心律不齐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
药物影响也是导致窦性心律不齐的重要原因,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此外,自主神经调节失常也可引起窦性心律不齐,如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或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等。
窦性心律不齐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窦性心律不齐可作为心脏病变的早期指标之一,如冠心病、心肌病等。
其次,窦性心律不齐的出现可提示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抗心律失常药物引起的窦房结功能抑制。
此外,窦性心律不齐还可与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相结合,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如窦性心动过速伴心房颤动的心电图表现。
综上所述,窦性心律不齐是一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其心电图特征和解读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窦性心律不齐的定义、心电图表现、病因与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心脏病变和药物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窦性⼼律是什么意思?⼼电图怎么看?
基本每个做过体检的⼈,都有⼼电图这⼀项。
但⾯对这张忽⾼忽低的报告,真是⼀
筹莫展。
说实话,⼼脏的电信号⾮常复杂,⾮⼼脏专科的医⽣,有时也难以彻底搞清楚。
如果对⼼电图有疑问,最好找⼼内科的医⽣去解读。
⾝上贴那么多“电线”,是电击吗?
⼼脏的跳动,本⾝是存在电信号的。
体检时,机器把这些电信号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电图。
因此,⼼电图检查不是对⼼脏放电,不会对⾝体造成损害,也不必紧张。
窦性⼼律是病吗?
很多报告上,第⼀句话就是“窦性⼼律”,很多⼈不解,这是怎么回事。
⾸先这要先恭喜你,正常⼼律就是窦性⼼律。
“窦性”指的是⼼脏的⼀个解剖结构“窦房结”,“窦性⼼律”就是指挥⼼脏跳动信号,是由窦房结发起的,这是正常⼼跳的起源。
⼼电图上哪些描述要特别注意?
⼀般来说,“窦性⼼律”、“窦性⼼律不齐”等这些字眼意味着相对正常的⼼电图。
出现“传导阻滞”、“⼼肌梗死”、“⼼动过速”、“⼼动过缓”等结果时,就要重视,及时去⼼内科就诊,病情严重的时候,还要配合医⽣进⾏抢救。
有⼼脏病,⼼电图都能查出来吗?
如果把⼼脏⽐作⼀个房⼦,那么:
⼼电图:看电路是不是正常;
⼼脏彩超:看房⼦是⼏室⼏厅、房⼦的墙还好不好;
冠脉造影:看房⼦的⽔管有没有堵,有没有漏
因此,⼼电图不是万能的,有些问题,还需要依靠其他检查⼿段,才能发现。
心电图一、窦性心律及心电图特点基本概念正常心脏激动起源于窦房结,按一定顺序和时间依次下传至心房、房室结、左右束支及心室,激发相应部位产生激动(图1-1和1-2心脏自律传导系统),最后冲动抵达心外膜,完成一次心动周期。
心脏在每一心动周期内产生的微弱电流经组织传导到体表各部位,在体表连接一个具有放大和记录电流的仪器(即心电图机),把产生的电流变化描记下来,呈现具有特种波组(含P、QRS、T)的连续曲线,我们将这种曲线称做心电图。
若激动的产生和传导异常,则可引起心脏频率和节律的改变,此即为心律失常。
心脏的解剖图图1—2 心脏自律传导系统P、QRS、T的简图1.P波:方向: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时限:<0.11s。
形态:呈锥形,顶端钝圆、光滑,可有小切迹,但峰距<0.04s。
电压:<0.25mV。
QRS波:随年龄、性别、导联不同标准不同。
ST段:形态:呈水平线或略向上倾斜,低于等电位线0.05 mV或呈弓背抬高有临床意义。
T波:形态:呈弧形,顶端钝圆、光滑,电压<同导R波的1/4。
2.P-R间期0.12s~0.20s。
3.P-P间距匀齐,同导联P-P间距差值<0.16s。
4.频率:60~100次/min。
二、心电监护所见异常需要及时报告期前收缩(早搏):☐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脏的任何部位,☐提早发生的一次短暂的心搏,常常干扰窦性心律。
☐早搏本身不产生症状,早搏后正常搏动泵出过多的血液可以令人感到一次心悸。
室性期前收缩☐提前出现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QRS时限>0.12s;☐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代偿间隙完全;☐期前收缩的QRS波前无P波,窦性P波可巧合于期前收缩波的任意位置。
见下图和心电图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以波浪式的连续的QRS波峰变化为特征;☐其表现为振幅不等地在等电位线上上下下扭动;☐室性波形宽大,不具有QRS及T波的特征;☐其心率在180-250次/min之间变化。
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分析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的是窦房结在正常范围内产生心搏,但其节律不规则。
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与临床表现对于心电图(ECG)的解读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窦性心律不齐的分类及其临床表现。
窦性心律不齐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窦性心动过缓两种类型。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心搏频率超过正常范围,一般大于10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缓则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心搏频率低于正常范围,一般小于6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临床表现各有特点。
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年轻人和运动员,其心搏频率较快,但节律规则。
临床上可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率加快,但心律规则,无明显的心脏杂音和心律不齐。
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正常,P-P间期规则,但P-R间期可能有轻度变异。
窦性心动过缓则常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其心搏频率较慢,但节律规则。
临床上可表现为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率减慢,但心律规则,可有心脏杂音和心律不齐。
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正常,P-P间期规则,但P-R 间期可能延长。
除了窦性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还可分为窦性心率不齐和窦性节律不齐两种类型。
窦性心率不齐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心搏频率在正常范围内,但其间隔不规则。
窦性节律不齐则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心搏频率和间隔均不规则。
窦性心率不齐和节律不齐的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
窦性心率不齐常见于年轻人和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其心搏频率和间隔均不规则。
临床上可表现为心悸、紧张、焦虑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率不规则,但心律规则,无明显的心脏杂音。
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正常,但P-P间期不规则。
窦性节律不齐常见于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其心搏频率和间隔均不规则。
临床上可表现为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
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心率不规则,但心律规则,可有心脏杂音和心律不齐。
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正常,但P-P间期和P-R间期均不规则。
定义: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超过了100次/min以上。
窦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症状体征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症状与心率增快影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有关,与基础心脏状态亦有关,当心率轻度增快时,心排血量增大,心脏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当心率过快时,患者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烦躁等症状,甚至可出现胸痛。
症状的个体差异也较大。
通常从休息状态下心率70次/min左右增加至2.5倍左右(180次/min),心脏的工作效率最大;当超过180次/min时,则心脏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这是因为心率>180次/min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有冠心病者更加明显),舒张末期缩短,心室充盈减少,每搏心排出量减少等所致。
体征:心率增快至100~150次/min,少数人可达160~180次/min。
生理性者大多为一过性;系器质性心脏病所致者,则心动过速持续较久。
心尖搏动有力,心音增强,颈动脉搏动明显。
用药治疗1.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应主要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辅以对症治疗。
由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等。
窦性心动过速的纠正,常作为左心衰竭控制的指标之一。
2.非心力衰竭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用洋地黄不能使心率减慢。
注意:洋地黄过量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以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增高为主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选用β受体阻滞药、镇静药等。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在无明确的心功能不全时,窦性心率持续>110次/min时,为减慢心率,可临时试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药(如口服阿替洛尔6.25~12.5mg)或钙拮抗药(如口服硫氮卓酮15~30mg),需要时可8~12h服1次。
继发于左心衰竭的窦性心动过速,应主要处理心力衰竭。
饮食保健食疗: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脏传导失常等,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畏寒、浮肿、喘促等。
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概念】窦性频率超过1∞扶/分钟(儿童大于该年龄组心率上=限)的心动过速,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发生机制】窦房结起搏细施4相上升速度加速,抵达闽电位时刻缩短,心辜加速,形成窦性心动过遮。
【心电图诊断j④心动过速的频率在loo一180次/分钟;②心动过速的P波为窦性:③心动过速开始频率慢慢加速,终止时频率减慢。
快、慢心卒之间无明显界限;④P—R间期》0.12s;⑤引发心动过遮的原圜去除以后,心率降至芷常。
【临床意_更】引发窦性心动过建的原西有运动、兴奋、发烧、甲亢、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等。
一样蜜性心动过速本身不需要特殊医治。
痘踊跃医治愿发痍病。
窦性心动过缓【概念】窦房结自律性降低gl起的心动过缓,称为窭性心动过缓。
【发生机制j獒房结起搏细胞自律性降低,即4相自动除极化上升速度减慢,抵达阈电位时闻延长,周期变长,心率减慢,显现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诊断】①一系列P渡为窦性,即I、Ⅱ、“F、砘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 髓倒置。
⑦P溲频率<∞次/分钟。
③P—R问期≥0 12s。
④常伴有窭性心律不齐、房性遣搏、交壤性逸搏等。
【临床意义】频率在40一印次/分钟之间的窦性心动过缓,多见于运动员、健康人。
低于35次/分钟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那么提示病窦综合征。
窦性心律不齐e概念j窦性P—P周期不同>0 12s。
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学上将囊性心律不齐分为唠吸性、非呼吸性、游走性等多种类型,以呼吸性赛性心律不齐最多觅c 【发生机制】窦痔结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迷走丰申经张力升高,窦性频率减慢。
【心电图诊断l①吸气时P—P周期缩短。
心率加速;呼气对P—P周期延长-心率减慢,暂停呼吸P—P周期临时变得匀齐。
②P—P周期不同>O.12s。
③I、Ⅱ、U、k导2i世纪临床心电圈教学图谱联P渡直市,aVR导联P渡倒置。
【桩席意义】呼吸性塞件心律不齐是常见的电生理现象,是健康的荦要畅.志之一。
快速读懂心电图简化记忆----强化记忆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7,房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 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8,室性期前收缩: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后壁看Ⅱ,Ⅲ,aVF快速目测判断心电图的经验白话心电图只为帮助考生克服对心电图学习的畏难情绪,迅速通过考试,所以难免有所简化。
本篇内容与学术无关。
内容正在更新中1、正常心电图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房性期前收缩---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是节律不一致。
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室性期前收缩---特点: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及意义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
P波: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由窦房结发出,P U直立,PavR倒置,窦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时的P波振幅稍高。
在U -川导联中更
明显。
这是因为窦性心动过速时,激动多发生于窦房结的头部,此部位系心房前结间束的起始部位,窦性激动多沿着前结间束下传所致。
(2) P-R 间期:在0.12 〜0.20s
(3) P-P间期:常受自主神经的影响,可有轻度不规则,但P-P间期间差异应
(4) QRS波:形态、时限正常、心房率与心室率相等。
(5) 频率:成人P波频率100〜160次/min,多在130次/min左右,个别可达160〜180/min。
婴幼儿的心率较成人略高,不同年龄窦性心动过速
的诊断标准不同,如1岁以内应>140次/min,1〜6岁应>120次/min,6岁
以上与成人相同,应大于100次/min,通常不超过160次/min。
个别婴幼
儿的窦性心动过速频率可达230次/min左右。
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及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有关,当交感神经兴奋影响窦房结起搏细胞时,4相上升速度加快,到达阈电位时间
缩短,心率则加快。
1. 生理因素生理性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适应”现象。
影响心率的因素很多,如正常人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咖啡;吸烟、饮
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
体位改变如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卧位时心率则减慢。
生理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2. 病理因素
(1)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时,心率往往加快,这是机体维持心脏排血量的代偿性机制之一。
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加快在一定范围内是具有代偿意义的。
(2)甲状腺功能亢进: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窦性心动过速。
(3)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程中,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
较高,这是由于在发病的初期,全身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疼痛、紧张、血容量不足或并发感染、发热等因素有关。
如持续出现窦性心
动过速则是梗死面积大、心排血量减低、左心衰竭或坏死、心肌愈合修复
较差的反映。
(4)休克:窦性心动过速的程度常作为休克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5)急性心肌炎:此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是由于心肌急性炎症而导致心功能受损所致。
(6)贫血、发热、感染、缺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手术后:均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体温每升高1C,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2〜15次。
此
外,在应用拟交感类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用迷走神经阻滞药物(如阿托品),解除了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也均可发生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