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语下《牛和鹅》教学设计4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第五单元《牛和鹅》。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学会运用一些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及其原因,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学会运用重要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这两种动物的了解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
3. 课堂讲解:a.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b. 分析课文中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句式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语法点。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法点的掌握。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牛和鹅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主要内容:课文生字、新词;作者观点和情感;观察事物的方法。
3. 重点句式和表达方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例句,分析句式和表达方式,并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2. 答案:a. 作者认为牛勤劳、善良,鹅高傲、凶猛。
原因是作者通过观察和亲身经历,体会到了牛的勤劳和善良,以及鹅的高傲和凶猛。
b. 示例:牛低着头,默默地耕耘着土地,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牛和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探讨等。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二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牛和鹅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积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牛和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两种动物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找出牛和鹅的特点。
3. 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加强词汇积累。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拟人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喜欢牛和鹅,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关爱动物。
6.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和鹅》2. 牛的特点:勤劳、善良、无私3. 鹅的特点:高傲、自私、懒惰4. 生字词:积累、掌握5. 句子解析:拟人修辞手法、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牛和鹅的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爱动物,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尊重和关爱生命。
组织一次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3. 拟人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牛和鹅》教学设计(精选15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牛和鹅》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课文,学会分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重点、难点:1、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围绕提纲梳理课文层次。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牛、鹅图片,启发谈话。
同学们,图上的这两只动物你们认识吗?你觉得哪一只更可爱,为什么?2、生回答后再次谈话。
实际上在很多熟悉它们的孩子中,都是不怕牛而更怕鹅。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任大霖先生的一篇文章《牛和鹅》,看看他在故事中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体会一下作者通过这两种动物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任大霖(1929~1995),浙江省萧山县人,读书时就曾发表、童话、儿歌。
工作后坚持业余创作,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出版了儿童集《红泥岭的故事》,中篇儿童小说《我们的田野》,短篇小说集《秧田发绿的时候》,儿童剧《桃子熟了》等。
1953年调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
此后又出版了散文集《童年时代的朋友》《山冈上的星》,短篇小说集《绣娟姑娘》以及作品选集《蟋蟀及其他》等。
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喀戎在挣扎》《哥哥廿四我十五》,以及《任大霖文选》等。
作品多次获奖。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师出示自读要求:(1)找出生字词拼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在不理解字词上做记号,和同桌讨论或解决。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抓住鹅追人的有趣情节,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狼狈不堪,初步感受儿童文学的特点。
3、懂得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会不同。
懂得用端正的心态,正确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抓住鹅追人的有趣情节,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狼狈不堪,初步感受儿童文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课题,引导观察:大屏幕上的课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大家能从课文中找到依据吗?(指生答)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检查预习。
出示“挣脱束缚、吁哩哩哩、胳臂”指生认读,指导词中多音字的读法。
2、初读课文,说说本文主要讲了关于鹅的什么事?3、学生浏览课文,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指导方法。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趣。
(一)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用“()”标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情节反复读一读,把有趣劲读出来。
2、想一想,从这些情节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二)讨论交流,体会鹅的有趣。
1、教师引导: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关于鹅的事,谁标出的是描写鹅的情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2、指生读自己画出的描写鹅的情节,教师相机指导。
(1)指生读“鹅听见了”一句,引导学生抓住“一摇一摆”等词语想象当时鹅的样子(或表演再现),引发思考:你眼前浮现了一只怎样的鹅?如果你是那只鹅,当时你在想什么?(引导学生用神气十足、目中无人等词语评价鹅的行为,初步体会鹅的有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总结读书方法(抓住词语,想象画面)。
(2)依法指生读“带头的老雄鹅”一句,指导学生抓住“啪嗒啪嗒、吭吭、一口”等词语体会鹅的胆大妄为,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方法(适当重读一些词语)。
(以上两个环节应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3、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小小的鹅为什么会这样目中无人,胆。
《牛和鹅》教学设计4篇《牛和鹅》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致的文本阅读,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学习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揣摩人物心情及心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后领略到换个角度看问题,所得的结果不一样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重点段落、句子分析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二、研读课本1、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疑问。
(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了?怕鹅的表现?)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
2、首先来解决作者为什么怕鹅,怕鹅的表现,这两个问题。
(阅读文章1—4自然段,边读边画,说说)3、后来作者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认真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什么事让作者改变了想法。
(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课件出示: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
这使鹅追的更快了。
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指名读这段话,学生自己读读,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主动展示读)4、我们害怕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课件出示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这一下,别的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里,逃命了。
(自己读读,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抓住重点词语谈体会,带着体会到的感情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展示读)5、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金奎数对作者说了什么?(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与同学合作,能够去分析课文。
3.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4.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
2. 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2.发现文中的描写的情境。
3.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教学难点1.能够深刻理解牛和鹅的情感变化。
2.发现课文中的描写的情境。
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首先,师生讨论描写内容的题目,引导学生预读课文,猜测题目,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们想象布满草丛的田野、飞奔的牛、追逐的鹅等场景,体验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及记忆文中的情节。
步骤二:朗读讲解(20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牛和鹅》,引导学生逐字跟读。
2.提问学生课文中生动的词汇“飞扬、鲜红、颤抖”等,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3.课文中有哪些生动的描写和想象的情境。
步骤三:小组合作(30分钟)1.班级分为若干组,每组2到3人。
2.教师为每组发放同一份阅读材料,让学生分别阅读。
3.学生读完后,在讨论组内互相交流,总结课文中牛和鹅各自的情感变化。
4.最后,让几组同学表演出牛鹅之间的互动情节,展现精彩的表演。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这篇文章,分析了牛和鹅的情感变化,加深体会。
2.教师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细节,去理解课文,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5. 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重点句子,熟记课文的情感变化。
2.找到3~5幅图片反映课文中具体场景,为下次课做准备。
3.通过观看动画、听录音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6. 总结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牛和鹅》是一个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形象描写的小学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深入了解和体验他们的情感变化。
通过这份教案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
牛和鹅优秀教学设计(7篇)《牛和鹅》教学设计篇一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作者是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侯的事,便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
从本文获得的启示学生可能分析不透,需要教师点拨,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别是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理解语言、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领悟到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和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这个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神话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5分)1. (板题)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听一个神话故事。
课件出示《牛鹅换眼》的故事。
之所以有了这个神话故事里的说法,于是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课件出示(指名一人读)2、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能不能用因为所以来表达。
3、是呀,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课件出示。
指导读,你读出了什么?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我们对这句话的确信吗?(深信不疑)我们对这种相信体现在哪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请同学们看今天的阅读导航。
二、阅读导航。
课件出示(20分)1. 认真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找出孩子们对待牛和鹅态度的词。
2.作者后来对牛的态度怎样?你从哪段看出来的?3.阅读5-11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把描写我、鹅和金奎叔语句分别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思考为什么鹅不怕我,却怕金奎叔?三、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一)抓住不同态度,感悟孩子们的心理(3、4自然段)1阅读导航1:(1)描写牛:关注孩子们的心理一点都不怕、动作拍、摸、触、刮、扳、骑这些词语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不能。
《牛和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写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新词,读准除生字外,一些易读错字的读音。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一处破折号的作用。
3、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
”从中受到教育,指导今后的行为。
教学重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准备
提前预习课文,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篇明意,导入新课
课前板书课题,并做好课件播放的准备,课始我们通过初读牛和鹅这篇课文,思考牛和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激发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文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请多名学生朗读,促使学生想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出示有关资料: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
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
请女生朗读,老师强调一下,这是从谁的角度得到的结果?(牛)同样(出示)请男生读这句话,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
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
所以鹅不怕人,这是从谁的角度来看的?(让学生了解是从鹅的角度来看的)。
所以人们都说,(点击)这句话学生齐读。
询问学生是否相信这句话? 指出作者任大霖和他的伙伴都很相信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课文纸走进课文,进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起温故知新的效果,同时通过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牛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大,鹅的角度看人人比它小这样的状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转折角度作铺垫。
)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老师语言过渡:牛是怕人的,鹅是不怕人的,作者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要求用直线画出作者及伙伴们对待牛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他们对待鹅的语句。
重点用小圆圈圈出他们对待牛和鹅不同态度的词语。
交流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关片断,比如学生先找对待牛的态度的片断,(出示)指名读后,让学生找出作者胆大的对待牛的一系列动作,点击这些词,再请学生感情朗读。
根据这些动作,体会我们不怕牛!(板书:不怕)
同样,(点击另一个片断)对待鹅的态度也在读中由学生找出(远远,才敢,绕个大圈子)这些词语,学生体会到鹅不怕人,我们却十分(板书:害怕)鹅!
说明一下,这部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们不多花笔墨,让给学生朗读的空间即可。
5~13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
(板书:“我”)对于强壮的牛,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却害怕极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从而改变了我对牛和鹅的看法,(板书箭头)请学生拿起课本认真用喜欢的方式读5~11自然段,学生合作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设计问题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概括主要意思)
(本环节旨于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学生概括能力)
然后老师作小结: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
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这两个片断,鹅是怎么对我们的,我们又是怎么的害怕?(点击)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悟,鹅的不可一世、不怕人(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鹅!(以为鹅要把我吃了)
接着学生练读,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甚至利用躯体表演,加深感受鹅的不可一世,我的狼狈不堪。
由此引出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金奎叔的一句话,直到现在我还记着,让学生用慧眼找出那句话来!
(点击):“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
”学生朗读,(点击)提问:“凭这点”是指凭哪一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回答。
老师再次引导:那我们该怎么办?是心甘情愿被欺负吗?(点击)金奎叔说“咱们不答应。
”好,来看看金奎叔面对这只鹅是怎样不答应的?
(点击)“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
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
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多名学生朗读,快速圈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让学生体味老雄鹅害怕的样子。
通过个人读,齐读读出鹅的害怕。
如果学生朗读不到位,我们还设置老师范读,根据学情来定。
金奎叔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说的(出示)指名读这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