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牡蛎临床应用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91.56 KB
- 文档页数: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心得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听起来有点长,但其实它在咱们的生活中可真是个好帮手!这汤方不仅味道不错,还能解决不少问题,真是好东西啊!记得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忐忑,想着这是什么神奇的汤呢?可是,经过一番了解,哎呀,真是对它刮目相看!2. 汤方的组成2.1 材料大揭秘先来说说这汤里的主角们。
桂枝,听名字就觉得很温暖,它是个温和的好伙伴,能帮助身体散寒解表。
再来是甘草,简直就是“调和之王”,它能让汤的味道更好,而且还能缓和其他药材的功效,真是个“润滑剂”!接着是龙骨,虽然名字听着有点严肃,但它其实能安神定志,适合那些心里七上八下的朋友们。
最后还有牡蛎,这小家伙可厉害了,能补肾安神,真是个大忙人。
2.2 功效解析说到功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可不简单!这汤方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病症,比如焦虑、失眠等,简直是现代生活的“救星”。
想象一下,工作压力山大,一躺上床就开始脑海中开大会,心里乱得像麻花一样,这时来一碗汤,浑身放松,心里也渐渐宁静下来,真是太幸福了!3. 临床运用心得3.1 经验分享我在临床上用这个汤的经历,可以说是几次三番,效果都挺不错。
有一次,一个小姑娘来找我,愁眉苦脸的,她说晚上睡不着,白天又没精神。
听完她的诉说,我决定让她试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结果,过了几天她就回来了,满脸的笑容,跟我说:“我晚上能睡着了,白天也精神多了!”那时候我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这汤真是个小奇迹。
3.2 适用注意当然,这汤也不是人人都能喝的。
比如说,有些人本身就比较寒凉,那喝了可能会让身体不舒服。
所以,在使用之前,一定要仔细评估,看看自己是不是适合这个汤。
总之,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才是明智之举啊!4. 结语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不仅仅是一碗汤,更是对健康的承诺。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有这样一个小助手,真是让人倍感温暖。
所以,大家有机会不妨尝试一下哦,让我们一起为健康加油!希望大家都能像这汤一样,温暖而又强大,轻松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
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
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标签:龙骨;牡蛎;临床应用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肾、大肠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
龙骨牡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
尚有各种微量元素和7种氨基酸[1]。
二者均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之功,临床上经常配伍应用。
1治汗证1.1治自汗——重镇平肝潜浮阳何某,女,37岁,2014年12月14日就诊。
患者最近出现汗出量多,自觉有热上冲,便秘,心烦、胃脘不适、偶有腹胀,鼻干、眼涩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
证属肝脾郁热,肝火上炎。
治以调和肝脾、固表止汗。
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8g,生龙骨40g,生牡蛎40g,黄连3g,黄芩8g,黄柏8g,防风10g,白术8g,白芍15g,生山楂15g,防风8g,黄芪8g,麦冬15g,生姜3片,大枣6枚。
患者服用两周复诊,出汗症状减轻,腹胀得到缓解,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5剂而诸症悉平,继续加减投此剂以巩固,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1.2治盗汗——收敛元气而敛阴李某,男,3岁,2014年10月5日就诊。
患儿每晚入睡后汗出,汗出淋漓,醒后汗止,面色白,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气阴两虚。
因小儿拒绝服药,则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取龙骨,牡蛎(锻制)各适量研成细末,并加入滑石粉,装入空爽身粉铁盒中,盖上盖子,上下混匀,取粉扑蘸上药粉于身处[2],每日数次,7日为一疗程,其患者使用3周后症状消失。
体会:自汗、盗汗的发生,多与肺,心,肝,肾四脏功能密切相关。
在案例中患者属于阴虚,肝阴不足而自汗,盗汗。
龙骨牡蛎配合,收敛元气而止汗,又可潜阳敛阴而止汗,且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无论自汗、盗汗,还是脱汗均可用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概况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中药方剂之一,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主要由柴胡、龙骨、牡蛎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降低肝脾气虚、舒肝理气、安神安眠等多种功效。
下面将从药物组成、临床应用和副作用等方面简单介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药物组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炙甘草、龙骨、牡蛎等药组成。
其中,柴胡是主药,黄芩和半夏为副药,人参、炙甘草、生姜为辅药,龙骨和牡蛎为使药。
这些中药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舒肝理气、安神宁心等。
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临床应用中,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热毒壅滞、消化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
1、治疗肝气郁结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于肝气郁结引起的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上腹胀和烦闷等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柴胡主要舒肝解郁,龙骨、牡蛎安神宁心,共同作用能够调节人体体内因不良情绪引发的肝气郁结,进而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
2、治疗脾胃虚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也具有较好疗效。
该方剂中的柴胡、黄芩、半夏等中药能够清热解毒,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脾胃虚弱,缓解脘腹胀满、食欲不振、便溏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3、治疗热毒积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清热解毒,消除体内热毒,对于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扁桃体炎、结膜炎、急性肠炎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可以调节肝脾功能,增强体内抗病能力。
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虽然是一种中药方剂,但由于其化学成分成分较多,因此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孕妇禁用,因柴胡具有一定的增强子宫收缩及流产作用。
2、有肝病、肾病等严重疾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过量使用有可能导致中毒现象发生,如头晕、乏力、恶心等。
若发生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4、慢性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自行改变剂量或治疗时间。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期 -9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治郁证临证体会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syndrome withthe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王新环*(郑州市管城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7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2-0091-证型:G【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邪陷少阳,少阳枢机不利,阳热内郁,扰乱心神。
本方可治少阳枢机不利,是柴胡证中和解法的代表方剂之一,具有和解泄热,重镇安神之效。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准确把握其病机,临证将本方应用于癫痫、焦虑症、头痛、心悸、失眠等,常可获得显著疗效,得到众多后世医家较高评价。
本文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郁证中的临证体会作简要介绍。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郁证;临证体会【Abstract】The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from Shanghan Lun, the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of the disease is Xiexian Shaoyang, Shaoyang cardinal disadvantageous, Yangre stagnation, disrupting the mind. The decoction could cure Shaoyang cardinal disadvantageous,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rescription for Chaihu syndrome and solution, played roles of Hejie Xiere and Zhongzhen Anshen. According to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principles, the pathogenesis was accurately understood; and the decoction was applied in treating epilepsy, anxiety, headache, palpitation, insomnia and other syndromes, often can obtain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s, and gained later higher evalu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for treating depression syndrome with the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Keywords】The C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Depression syndrome; Clinical experien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2.046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刘祖发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经验1. 引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1] ”。
该方原为主治因伤寒太阳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三阳经均受邪,形成表里错杂,虚实互见之证,可和解少阳、镇惊安神。
刘祖发老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教授,在临床上常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疗内科的一些疑难病症,且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
本文兹举数例病案,将老师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进行总结。
2. 典型病例2.1. 重症肌无力案张某,女,64岁,2017年11月2日初诊于望。
患者自诉左侧眼睑下垂5年,复发加重半月。
患者5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呈进行性加重,睁眼困难。
于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服用溴吡斯的明及强的松片症状减轻,半年后停用强的松,继续服用溴吡斯的明。
半月前睁眼困难加重,不欲遵医嘱重新加用强的松,特来就诊。
现症见:左侧眼睑低垂,上抬无力,劳累后加重,无复视,无恶心呕吐,夜寐不安,入睡困难,烦躁易怒,时有情绪低落,甚至悲伤欲哭,口苦晨起明显,口干夜间为甚,饮食一般,大便正常。
1978年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经治痊愈。
6年前患抑郁症,服药一年症状缓解停药。
有腔隙性脑梗死病史。
现查血常规、生化指标、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颅脑磁共振额顶顶叶脑白质脱髓鞘,空泡蝶鞍;胸腺CT未发现异常。
查体:BP120/75 mmhg,形体偏廋,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干湿啰音,HR78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音正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诊断:睑废;重症肌无力证型:肝胆郁火,上扰心神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柴胡15 g 黄芩10 g 桂枝6 g 茯苓30 g法半夏10 g 党参10 g 甘草10 g 生姜10 g大枣15 g 生龙骨30 g 生牡蛎30 g 酒大黄6 g煅磁石30 g 浮小麦30 g 郁金10 g 酸枣仁30 g炒栀子10 g 淡豆豉10 g七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何庆勇:掌握桂枝龙骨牡蛎汤的运用技巧,灵活治疗多种疾病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龙骨、牡蛎各三两。
全方补中有涩,阳中有阴,共调阴阳俱损之诸症。
临床上何庆勇教授常运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脱发、噩梦频作、遗精、遗尿等,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今天华医世界小师妹将其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运用经验技巧及相关医案,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1.方证辨证左季云曾说过“对证而求方,因方而援案,因案而知所取舍。
”可知,临证第一步便是寻求方证对应,以证求方。
方证辨证是仲景学说的核心内涵,执简驭繁,即将患者的诸多症状、体征提取概括,并与经典原文相对应,选择适合的经方,所谓“有是证,用是方”。
临床上只要我们掌握了方证特点,合理运用经方,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关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何庆勇教授多年临床体会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是:噩梦频作,脱发,易疲劳,少腹拘急,梦遗失精,脉虚。
其核心方证是:噩梦,脱发,脉虚。
临床上只要见到此种症状体征的患者,无论西医诊断为遗精、遗尿、阳痿、失眠、焦虑状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多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2.遵循经方剂量经方是仲景留给我们的宝库,药虽少但是功效显著。
除了药物之外经方的剂量也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要点。
某种意义上来讲,剂量不准确的“经方”已经改变了仲景立方的原意。
我们不难发现经方中药味相同,但剂量不同的方子有很多,比如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麻各半汤和桂二麻一汤等等。
上述方子虽然药味一样,但是剂量的改变对于最终的临床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以经方临证应严格按照经方的剂量比例,采取相对剂量,尽可能保持经方的原貌。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记载:“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牡蛎各三两。
”据考证,汉代的1两相当于现代的13.8g,考虑到药物剂量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限制,我们临证中常采用经方的相对剂量,即桂枝:芍药:生姜:龙骨:牡蛎:大枣:甘草为3∶3∶3∶3∶3∶3∶2。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体会出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汉1合等于20ml)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方解小柴胡汤(去炙甘草)--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扶正祛邪;加桂枝--通达郁阳,助茯苓畅利三焦;加大黄--泄热和胃而止谵语;加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坠痰以止烦惊;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治法: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诸药合用,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安内解外,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古代医家关于柴胡龙骨牡蛎汤的临床运用:《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狂证,胸腹动甚,惊俱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
又治痫证,时时寒热交作,郁郁悲愁,多梦少寐,或恶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劳瘵者。
狂癫二证,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为目的。
癫痫,居常胸满上逆,每月二三发者,常服此方,则免屡之患。
”《方函口诀》:“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痫,大人癫痫。
又有一种中风,名为热癫痫者,用此方亦有效,又加铁砂,治妇人发狂。
”现代临床应用1)精神神经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癫痫、失眠、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头痛、焦虑症、面神经炎等。
2)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室性早搏等。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腹泻等。
4)耳鼻喉科疾病:如美尼尔氏综合征、耳鸣等。
5)妇科系统疾病:如绝经前后诸症、脏躁等。
6)男科系统疾病:如阳痿、遗精、早泄等。
病案举例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孙某,女,57岁,2014年07月22日初诊。
头痛十余年,屡服中、西药无效,伴乏力,汗出,心悸,烦躁不安,手足心热,失眠,舌红,苔白,脉弦。
形体肥胖,冠心病、心绞痛病史。
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医诊为头痛,乃气阴两虚,气血不和,肝胆郁热。
龙骨牡蛎在妇科临床应用体会作者:王树林王金亮侯红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R28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39-01龙骨性味甘平,入心肝经,功能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
牡蛎性味咸平,入肝肾经,功能平肝潜阳,软坚化结,二药功能相似,临症大多相须为用。
被古代多种本草书籍记为上品;实为众多药对中的一对珠玑。
龙牡在妇科应用广泛,经、带、崩漏、产后诸症多用之。
1 治月经过多崩漏月经过多、崩漏为妇科急症,其来势猛,出血多,治之急以固摄止崩,《内经》云“阴虚阳博,谓之崩”,阳不潜藏则决堤水泛。
故此症潜阳固摄尤为重要,药以龙牡取其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如张锡纯之安冲汤,用大剂龙牡相伍,既有收敛止血安冲之功,又无止血留瘀之弊。
2 善治带下妇人带下多为脾虚水湿不运,也有湿邪内侵或肾气不固之因,但带下者多奇经损伤。
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治疗之时固任束带为其原则,故临症之时多用龙牡取其收敛固涩之功,常用炒山药、炒芡实、白果仁、鹿角霜、莲子肉等配伍。
余在临症治带下病多在五味异功散基础上加龙骨牡蛎各12克,疗效可靠。
3 利水固胎治妊娠病《金匮》云“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妇人妊娠后多脾虚水湿不化而有腹痛、呕吐清涎,甚则胎动不安,故多用白术健脾祛湿,但方中用牡蛎取其降逆之性,引水湿下行。
清•陈修园云:“牡蛎水气所结,味咸性寒,寒以制热,咸以导龙入海。
”可见牡蛎有导水湿下行而达降逆固胎作用,保胎之法也常加入龙牡、寄生、杜仲、菟丝子之类。
另妊娠子痫、昏迷抽搐为危重症候,常取龙牡镇肝潜阳之功配天麻、钩藤、白芍、熟地、阿胶治之,使阳亢得平,痫症缓解。
4 产后汗出、烦躁妇人产后,气血大虚,自汗、盗汗不止,实乃阴血骤虚,阳气浮散之故,阴不敛阳则卫阳不固故汗出不止,临症常用龙牡收敛固涩以收浮散之阳气,多加用黄芪、焦白术、五味子等品,如《傅青主女科》产后止汗散,治产后汗出,效果显著。
浅谈《伤寒杂病论》中龙骨牡蛎的应用吴美玉;尹立智;徐强【摘要】目的通过《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区分龙骨和牡蛎的功效,摆脱一些中医师们时常龙骨牡蛎不分的情况.方法借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通过对比的方法得出龙骨和牡蛎的功效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结果在仲景方剂中两药皆有的方剂中皆有同一症状.结论两方皆具收敛之性、皆有镇惊作用,但龙骨甘平属土,入足厥阴肝经太阴脾经,敛养归于木土也,牡蛎咸平属水,入少阳经少阴经,升发春木之气且敛阳归于水且能软坚散结也.【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2页(P327-328)【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龙骨;牡蛎【作者】吴美玉;尹立智;徐强【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610000;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610000;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610000【正文语种】中文《伤寒杂病论》被誉为“方书之祖”,多个方剂中含有龙骨牡蛎,而两药配伍同用亦多达五次。
然而,对如此重要的药物及配伍机制尚显含混,有人笼统认为龙骨牡蛎均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以致临床上不少医者常将两味药相互混用,甚至每用龙骨必用牡蛎,美其名曰:相互增强其功效。
本文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中含龙骨牡蛎的方剂加以区分,更加深刻的认识龙骨牡蛎的作用。
两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中,《神农本草经》曰:“龙骨,味甘平……小儿热气惊痫……。
”甘平者,属土也。
“牡蛎,味咸平……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
”咸平者,属肾也。
龙骨者,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骨的化石。
骨者,肾也,入土已久而成土也,故味甘。
牡蛎者,生于海中的双壳类软体动物。
海者,水也,肾也;壳者骨也,肾也,因此牡蛎味咸属肾。
故两者本质区别是前者味甘属脾土,后者味咸属肾水。
从《神农本草经》的记载来看,两者的共同点是两者皆主惊症,一为惊痫一为惊恚怒气。
两药共用者五方,《伤寒论》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医学生
龙骨牡蛎临床应用体会
文字表述:关键词: 龙骨 牡蛎 临床应用
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二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二经。
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
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
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以治疗多种病证。
笔者多年来以龙骨、牡蛎为主药,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眩晕、心悸、带下、不寐等病,均取得较好疗效。
1 治眩晕,重镇平肝潜浮阳
刘某,女,68岁,农民,1995年8月28日诊。
自诉头昏头痛,头晕目眩,时轻时重已年余,加重一周。
刻下:头昏眩欲倒,步履不稳,行走飘浮,须扶拐而行,视物旋转,如坐舟车。
自感胸腹灼热,热往上冲至头部,则头痛眩晕加重,伴心烦易怒,潮热汗出,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诊为眩晕。
证属肝阴不足,肝火上炎。
治拟养阴柔肝,清泄肝火,重镇潜阳。
方选一贯煎与龙胆泻肝汤合方化裁加减。
药用:龙骨、牡蛎、夏枯草各30g,龙胆草、山栀子、黄芩各15g,沙参、麦冬、玉竹各20g,川牛膝、木通、生地黄、泽泻各12g,甘草6g。
2剂,水煎服,3次/d,以观后效。
1995年9月2日复诊,服药后眩晕减,头痛缓,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2剂而诸症悉平。
继投上方2剂以资巩固。
体会:眩晕之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本案患者平素阴虚,肝阴不足,肝火上炎,乃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候。
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重镇平肝,以潜浮阳,配以滋阴养液,清泄肝火之药,使肝有所养,肝阳得潜,肝火得泄,则眩晕自止。
2 治心悸,镇惊定悸助化源
谢某,男,44岁,农民,1994年12月14日诊。
自诉既往有“内痔出血”史2年余,经痔漏手术后,出血虽止,但从当年10月初以来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心跳心慌,活动后加重,伴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头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综合分析证舌脉,诊为心悸,证属心血亏虚,血不养心。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镇惊定悸。
方选人参养营汤与补中益气汤化裁治之。
药用:龙骨、牡蛎、党参、黄芪各30g,当归、白芍、熟地、大枣、桂枝、升麻各15g,柴胡、陈皮
各12g,甘草6g。
3剂,水煎服,3次/d。
服药后诸症逐渐痊愈。
随访2年未发。
体会:本案由于长期内痔出血,失血过多,营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心动失常,以致心悸怔忡。
如《丹溪心法・惊悸怔忡》篇指出:“怔忡者血虚、血少者多。
”故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镇惊定悸,与养血益气、升发清阳之药为伍,使化源充,气血足,则心有所养,心神得安而心悸诸症可平。
3 治带下,收敛固涩调冲带
王某,女,34岁,已婚,农民,1993年10月14日诊。
自诉半年前因下田栽秧后,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无臭味,绵绵不断,甚则如经来之状,腰骶酸软,少腹时痛,伴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倦怠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为带下病,证属脾虚湿盛,下注胞宫。
治宜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方拟完带汤加减。
药用党参、薏苡仁、芡实各20g,白芍、白术、茯苓、淮山药各15g,陈皮、苍术、柴胡各12g,甘草6g,龙骨、牡蛎各30g。
2剂,水煎服,3次/d。
服药后诸症均减,效不更方,再投上方2剂而诸症若失,带下量、色、质、气味无异常而告痊愈。
体会:带下为病,与脾、肾二脏功能失调及湿热(毒)、热毒关系至为密切。
本案患者素体脾虚,因下田栽秧感受外湿,湿邪内侵,内外合邪,流注下焦,伤及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发为带下。
方用完带汤健脾除湿,调理冲任,重用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以止带。
诸药合用,使脾气健、清阳升、湿邪除,任、带二脉得固而收全功。
4 治不寐,镇静安神藏心神
张某,女,32岁,农民,1992年3月10日诊。
自述7年来夜卧不宁,每晚只能入睡2小时左右,寐则多梦,稍惊则醒,醒后不能再入寐,白天则头昏眼花,倦怠乏力。
近一周来上述症状加重,伴面色少华,心跳心累,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为不寐,证属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心不藏神。
治宜益气养血,镇静安神。
方选八珍汤加减。
药用:龙骨、牡蛎、党参、黄芪各30g,茯苓、白术、白芍、当归、山药各15g,鸡血藤20g,熟地黄、五味子、麦芽各12g,甘草6g。
水煎服2剂后诸
症均减,每晚能入睡3小时~4小时,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
再投上方2剂后,每晚能入睡6小时~8小时,诸症随之消失告愈。
为巩固疗效,再继以上方出入3剂以善后。
体会:不寐临证,不外虚实两端。
虚证多阴血不足,责之心脾肝肾;实证多肝郁化火,食滞痰浊,胃腑不和。
本案之不寐多属心血亏虚,血不养心,心不藏神而致。
故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镇静安神,更与益气养血药同伍,使气充血足,心有所养,神有所藏,则心神自宁,睡眠安稳。
因药证合拍,使长达7年之久的不寐而获痊愈。
■
##如需查看完整(带图片的资料请登陆医学生家园站点)
龙骨牡蛎临床应用体会
当归六黄汤治疗汗症二例
药用卷柏的研究概况
二种沙参的功效与应用
平骨宁贴敷剂的临床应用
透红煎剂治疗产后关节痛66例
王叔和整理仲景著作情况初探
藏医药学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学思想初探
《万氏家传点点经》非万全著作
西汉时期流传过的房中养生著作
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