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臂指数(ABI):
- 格式:pdf
- 大小:925.05 KB
- 文档页数:4
踝臂指数、心踝指数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陈安琪;张金盈【摘要】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心踝血管指数(CAVI)与冠心病(CHD)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0例疑诊 CHD 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分为CHD 组和非 CHD 组。
CHD 组按照 SYNTAX 评分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进行评定,分为轻、中、重组。
测量所有受检者的 ABI 及 CAVI 值。
比较各组 ABI、CAVI 值的差异。
结果与非 CHD 组比较,CHD 组 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轻度病变组比较,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P <0.05);与中度病变组比较,重度病变组ABI 数值较低,CAVI 数值较高(P <0.05)。
结论ABI、CAVI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其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6(025)003【总页数】2页(P439-440)【关键词】踝臂血压指数;心踝血管指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者】陈安琪;张金盈【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 450052【正文语种】中文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结果,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1]。
在这个过程中,动脉僵硬度的作用最为重要,它的改变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基础[2]。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与心踝血管指数(cardio-ankle vascular index,CAVI)被作为评估动脉僵硬度的指标,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BI为下肢踝部收缩压与上肢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冠脉慢血流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变化及意义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30例冠脉慢血流患者(慢血流组)和55例血管正常组者(血管正常组)进行PWV、ABI检测,分析冠脉慢血流患者的PWV、ABI变化特征,并与血管正常组比较。
结果:与血管正常组比较,冠脉慢血流组PWV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值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WV、ABI与冠脉慢血流病有一定相关,提示冠脉慢血流可能系冠脉早期动脉硬化的表现。
标签: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冠状动脉慢血流随着医学的进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普及,冠状动脉(下称冠脉)慢血流现象的病例逐渐增多,目前为止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仍是盲区。
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是指冠脉造影未发现冠脉病变而远端血流灌注延迟的现象。
此现象于1972年被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冠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检出率约为1%~4%[1-2],但也有观察发现在疑似心血管病患者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高达7%。
慢血流现象并非粥样硬化性管腔狭窄而限制血液流动,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一种新的发病机制,其能否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目前尚无确切的定论。
基于此笔者对冠脉造影显示慢血流的患者进行动脉硬化的相关指标检测,从而了解其相关性,并进而为临床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本研究通过对85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慢血流及血管正常患者进行PWV、ABI的测定,以探讨两者的变化与冠脉慢血流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于本院心内科疑诊冠心病的患者110例,男85例,女25例;年龄19~56岁,平均(55±5)岁。
冠脉造影检测患者血流,按结果分组:慢血流者30例(慢血流组),男25例,女5例;年龄19~54岁,平均(40.32±12.11)岁;均有心绞痛症状,症状持续时间由数分钟到10 min不等,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1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有糖尿病,5例有高脂血症,13例有吸烟史,5例有冠心病家族史。
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 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ABI是目前诊断LEAD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LEAD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ABI测定意义1.1判断从心脏到踝部之间是否存在严重循环阻塞性疾病;1.2对阻塞严重程度提供初步评估的依据;1.3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患者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疼痛,则ABI可以正常或踝部动脉压力与症状不符;1.4可用于预测肢体存活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生存率;1.5可用于检测无症状肢体的血管病变。
2ABI的诊断标准2.11988年Fowkes FGR制定的一个详细的ABI诊断标准2.1.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9~1.1是正常;2.1.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7~0.89是轻中度动脉度动脉硬化狭窄;2.1.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小于0.7提示中重度狭窄。
2.21993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推荐ABI<0.90作为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界值标准其判断标准为:2.2.10.9<ABI<1.3为正常;2.2.2ABI≤0.9为有动脉阻塞的可能性;2.2.3ABI≤0.8为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高;2.2.40.5≤ABI<0.8为至少有一处动脉阻塞;2.2.5ABI<0.5为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2.2.6ABI≥1.3为血管有疑似钙化。
2.3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ABI的诊断标准:2.3.1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2.3.2ABI;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2.3.3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2.3.4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2.3.5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踝臂指数(ABI)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摘要】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病变(PAD)的发病情况,踝臂指数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可较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的病情。
【关键词】踝臂指数下肢动脉病变1 ABI与PAD概述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ABI所基于的原理是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其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国内应用现已较多[1]。
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广义上是指除冠状动脉和颅内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的闭塞性疾病。
通常所说的PAD多指下肢动脉疾病,是导致糖尿病足部溃疡和糖尿病下肢截肢,特别是高位截肢和再次截肢的主要原因。
使用ABI检测下肢动脉疾病,目前已得到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等组织的认同,2003年,ADA专门就PAD问题发表了指导性文章,推荐下列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ABI的测量:(1)5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2)小于50岁,同时有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的患者;(3)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如ABI正常,应定期进行复查。
2 ABI与PAD相关性ABI检测是一项良好的无创检查,安全、价格低,是诊断早期PAD的重要检查。
杨进刚等[2]赞同以ABI<0.90为标准,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95%,可重复性较好。
Norman等[3]在FDS研究中发现,在1294例患者中,PAD的发病率为13.6%,并且以每年3.7%的速度增加。
管珩等[4]进行整体抽样入选大于50岁、并伴有1项以上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在1397例患者中,PAD的平均检出率为19.47%,在年龄大于7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生率高达31.9%;血糖控制欠佳者发生PAD的危险性是血糖控制达标者的2.44倍。
abi指数小于0.9
ABI指数是指踝臂指数,是用来评估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指标。
ABI指数小于0.9通常表示患者可能存在动脉硬化或其他下肢血管
疾病。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出现跛行、疼痛、溃疡等
症状。
从医学角度来看,ABI指数小于0.9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
检查以确定具体的病因和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
血管内介入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方法。
除了医学方面,从预防角度来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控制体重、定期锻炼等,有
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生。
另外,患有ABI指数小
于0.9的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症状变化,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恶化。
总的来说,ABI指数小于0.9提示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疾病,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动脉硬化检测数据应用检测草位I 检测日Uh 2016年02月26日08时5,分42砂武汉康司令健康管理中心动脉硬化检测报告单ID:065 性别:男性身高:“1cm体重指数(BMI) : 28.9诊断结论:中度动脉硬化。
建议:针对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对心脏、脑、颈动脉、血脂等状况做进一步专科检查 ,配合相应药物干预,改善饮食结构,戒烟酒,注意休息,适量运动,对动脉弹性变化实施动态监测。
•・医生釜名:右上臂血压收缩舒张117 70平均脉压92 47右脚踝血压收缩舒张17191半均脉压12280左上官血压收缩舒张11866平均脉压8452左脚踝血压收缩舒张13377平均脉压10356脉搏波传导速度趙势图心功能心字(HR)74外周PB力(SVR)1 ・ 23 —u •/<毎搏心愉出・(SV)82.24 -毎分心■出*(8)6. 04在心(ET)0. 43 S趾臂指数右TBI:左TBI:健康人群參考值SV>50mLC0>4L/minSVR <1.5mmHg. s/mLTBIM0.6▼动脉硬化指数(ASI): 174 t58%iFtt »»iMMH•O "0变硬▼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IE*T50%小动脉顺应性拒数(C2): 3正第T25%100QwiWIOO踝習指数(ABI)四肢血压200 400 600 W0 1000 1200 1400 1600 1300 2000 2200 2400 2100 2W0 JOOO 3200 MOO 3400 3800 5右趾左趾收缩收缩逐渐变谀<r«(»■左ABI: 1.13 ▼右ABI:1.45 亍"阻基度变大100△。
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期刊名称】《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8(031)002【总页数】3页(P154-156)【作者】张硕祺;王健健;刘佩芳;王丽华【作者单位】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外周动脉疾病(PAD)包括一系列由脑部、内脏器官和肢体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导致的非冠状动脉综合征,即指除冠状动脉之外的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的狭窄、闭塞或瘤样扩张。
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综合征。
PAD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据报道[1-2]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PAD的患病率高达40%以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患PAD大大增加了患者卒中复发和死亡的风险。
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密切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PAD与缺血性卒中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血管和四肢供血不足,从而引发脑血管病、PAD。
因此监测缺血性卒中患者PAD的发病率有助于了解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并对治疗及预防起指导作用。
踝臂指数(ABI)、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监测PAD的可靠工具。
本综述主要探讨ABI、BAPWV在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1 ABI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1.1 ABI概述 ABI是踝部动脉(通常取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
ABI的正常范围为1.0~1.4。
ABI通常作为PAD的诊断工具,可以很好的反映肢体远端的缺血情况。
Guo等[3]研究表明ABI≤0.9是诊断PAD的标准。
另外荟萃分析[4]表明ABI≤0.9诊断外周动脉≥50%的狭窄率敏感度达75%而特异度达86%。
踝臂指数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踝臂指数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至2009年均行ABI、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查的我院就诊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俩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47例为A组,正常下肢动脉组103例为B 组。
结果 B组103例的ABI均大于0.9,A组47例的ABI均小于0.9,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组与下肢动脉正常组的AB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BI可用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非侵袭性筛选指标及估计下肢PAD病变程度。
【关键词】踝臂指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1],由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可使下肢组织表现为慢性或急性缺血表现。
动脉造影是诊断LEAD的“金标准”,但因具有创伤性及造影剂肾毒性,使其的应用受到限制;踝臂指数(ABI)是踝部动脉收缩压和臂部动脉收缩压之比值,ABI测量是诊断LEAD的有效、无创的手段;目前普遍认为,多普勒超声测定及ABI是LEAD最准确的无创诊断方法[2]。
现结合我院47例下肢PAD患者的ABI临床资料,对ABI在下肢PAD诊断及病变程度预测方面的应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150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1例,约占67.3﹪,女性49例,约占32.6﹪;平均年龄为64±12岁;其中青少年患者6例(14-19岁),中青年患者20例(24-45岁),老年患者21例(60-76岁);合并有冠心病者21例,糖尿病合并症者17例。
1.2方法ABI测量方法采用AHA公布的测算方法。
应用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150人上下肢的卧位血压;对踝部血压进行测量时,选用普通测量上肢血压的袖带,进行两次重复测量,并且两次血压差值当小于10mmHg;ABI的计算选用AHA推荐的方法,单侧ABI的计算为该侧踝动脉收缩压与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最后选取左右两侧ABI的低值作为该检查者的ABI数据。
浅谈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踝臂指数( 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或踝肱压力指数,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ABI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国内应用尚不多。
现对ABI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主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踝臂指数;临床应用1ABI的测量ABI测算方法不够统一,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倚,AHA公布了他们推荐的测算方法: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并取其平均值,若两侧血压差值大于10mmHg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缩压;最后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收缩压,所得的值即这一侧的ABI。
双侧下肢的ABI均需测量,选择较低的ABI值用于预测临床疾病风险。
ABI测量可以用听诊器、光传感器或带血管探头的多普勒(Doppler)超声探测仪等多种仪器测量,但以Doppler法最为简便和准确,是测量ABI的金标准。
Doppler测量血压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休息至少5min,选择宽度为所缚肢体直径1.5倍的袖带缚于所测肢体(测踝部动脉收缩压时,袖带缚于小腿远端靠近踝关节处),Doppler探头置于动脉搏动处,调整探头直到清晰闻及动脉音,不断打气,在动脉音消失后再将水银面提高20~30mmHg,然后以2~4mmHg/s的下降速度放气,再次听到动脉音时的血压即为收缩压。
2ABI判定标准及影响因素目前临床和科研上进行测量的主要是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值应大于 1.0;0.8~0.9为可疑下肢动脉狭窄;0.5~0.8为中度缺血,可能发生间歇性跛行;0.8为正常,<0.8为严重动脉狭窄。
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疾病,但因为血管僵硬而检测不可靠的患者(通常是糖尿病史多年或高龄),进行趾臂指数(TBI)检查。
3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荟萃3.1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其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因其早期无症状,临床表现不如心脑血管病变突出,而易被医务人员和病人所忽视,从而丧失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
踝臂指数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与诊断价值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球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系统性疾病,它不仅发生在冠状动脉、脑动脉,也常发生在下肢等外周大动脉。
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种主要类型。
PAD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等危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PAD是未来发生诸如心肌梗死、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目前在诸多评估外周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查方法中,裸臂指数(ABI)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ABI是指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诊断外周血管疾病的简单、迅速和无创伤的方法,是目前用于诊断PAD常用的有效的无创方法之一。
最近,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推荐ABI≤0.90作为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界值标准。
然而,指南推荐的ABI的诊断阈值是基于欧美国家人群诊断试验循证证据得出的结论,而亚洲人群尤其是我国人群ABI的诊断阈值尚无报道。
在我国具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关于PAD的相关危险因素、患病率、治疗率以及ABI与动脉粥样性疾病的关系亦没有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ABI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关系,并明确ABI这种简单易行的无创方法是否能作为对产生动脉粥样疾病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的手段。
同时本研究通过以无创的ABI测量方法与诊断PAD金标准的有创DSA检查相比较,分析以ABI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探索中国人群ABI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阈值,为我国ABI诊断PAD的诊断切点提供依据。
实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PAD的发病率、PAD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PAD患者接受治疗的情况进行评价。
(2)与诊断PAD金标准的有创数字减影技术(DSA)对比,评价无创的ABI检测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运动后踝臂指数对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谭琪敏;雷小艳;龙艳【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测定踝臂指数(ABI)对其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诊断意义和价值。
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按适量运动后测定ABI的不同分为PAD组(66例)和非PAD组(24例),对运动后2组患者ABI与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的准确率及各项临床指标(年龄、BMI、血压、BUN、HbAlc、Cr、FCP、TC、UA、 TG、HDL-L)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有动脉狭窄,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63例有动脉狭窄,诊断正确率为95.45%;非PAD组经ABI测定均提示动脉正常,经血管造影及彩超检查证实9例有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为62.5%。
2组ABI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57,P=0.032)。
PAD组的临床各项指标均高于非PAD组,其中年龄、SBP、DBP、HbAlc、TC、UA及TG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运动后ABI测定是一种诊断糖尿病患者有无下肢外周动脉病变的可靠手段,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常规检查方法。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post-exercise ankle-brachial index (ABI) in diabetic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Methods According to post-exercise ABI, 90 diabete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PAD group(n=66)and non-PAD group (n=24). The accuracy of ABI and clinical indicators (age, BMI, blood pressure, BUN, HbAlc, Cr, FCP, TC, UA, TG and HDL-L) werer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exercise. Results In PDA group, ABI showed that all patients had artery stenosis, which was confirmed by angiography and ultrasonography in 63 patients. In non-PAD group, ABI showed normal arteries in all patients, but angiography andultrasonography showed artery stenosis in 9 patients. The correct diagnostic rate in PDA group (95.4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n-PAD group (62.5%) (P<0.05). In addition, clinical indicators in PA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PAD group after exercise. Among them, differences in the age, SBP, DBP, HbAlc, TC, UA and TG were obvio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The detemination of post-exercise ABI is a reliable means and can be used as a routin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lower extremity PA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踝臂指数;糖尿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作者】谭琪敏;雷小艳;龙艳【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永宁街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 511365;广州市增城永宁街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 511365;广州市增城永宁街永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州 5113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患者下肢末梢神经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造成下肢缺血和坏死,最终导致糖尿病足和肢端坏疽等病变,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踝臂指数的研究进展【Keys】踝臂指数研究进展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主要疾病,占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
动脉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贯穿其中的病理基础,最终发生器质性的动脉硬化,导致靶器官的缺血或出血性损害。
但动脉硬化是一个漫长的、弥漫性的、进行性的过程,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血管病变,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从而提前干预,防患于未然。
美国心脏协会(AHA)和ATP-Ⅲ在指南中强调,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者是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应做好一级预防,并建议使用无创、简便、可诊室应用的筛查方法[1]。
近年来,血管病变的检测技术迅速发展,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踝臂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等。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为踝部动脉收缩压和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ABI基于的原理是外周动脉狭窄达到临界水平并导致狭窄远端灌注压的降低程度大致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2]。
近年来,国外多项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ABI检测是诊断外周动脉病(PAD)的有效、无创的手段;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
本文就踝臂指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ABI测算方法及正常值AHA公布的测算方法: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并取其平均值,若两侧血压差值大于10 mmHg(1 mmHg=0.133 kPa)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压;最后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收缩压,所得的值即这一侧的ABI[3]。
双侧下肢的ABI均需测量,取较低的ABI值用于预测心血管风险。
ABI测量可以用听诊器、光传感器或带血管探头的多普勒(Doppler)超声探测仪等多种仪器测量,但以Doppler法最为简便和准确,是测量ABI的金标准[4]。
通常认为ABI≥1为正常,研究中常取<0.9为异常,数值为0.6~0.9时,预示着轻度异常,若<0.6则意味着明显异常[4]。
ABI是判断下肢动脉是否硬化及硬化后狭窄、阻塞程度的指标。
众所周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残和致死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有年年升高的倾向,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动脉硬化是一种无自觉症状的疾病;早期检测发现无自觉症状动脉硬化日显重要,而且也很必要。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改善愈后,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成为医学观注的热点。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及管腔闭塞性情况,可进行有效的评价。
动脉硬化检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动脉脉搏波波普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为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无创的检测手段。
此项检测技术对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判断;心血管疾病患者支架、造影、用药后的康复、疗效评估;心脑血管药物疗效的评估;确诊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指导新药的研制开发等血管病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很大的意义。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积极干预,改善予后,提供了技术依据,该项检测具有无创、耐受性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动脉硬化检测仪性能先进,可进行踝肱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动脉硬化的参数)、踝臂指数(ABI评估动脉阻塞的参数)、趾臂指数(TBI)等多项指标的进行测定;一、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了检测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动脉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等。
1、动脉波传导速度(PWV):是指脉搏波在动脉内的传导速度,能很好的反映大动脉的弹性,是评价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
正常值<1400cm/s,大于该值提示动脉硬度增高,它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2、踝臂指数(ABI):是足踝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能反映下肢动脉狭窄和阻塞的程度,正常值0.9<ABI <1.3。
四肢多普勒检查的适应理论上禁忌症适应症:
糖尿病患者下肢循环环障碍发生率高,对病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其足部不受至至付目关的伤害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足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因为糖尿前几天下肢病变早期不易确诊,一旦下肢血管症状,神经病变已较明显。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以及预防足坏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踝肱指数(ABI)
指数的评估标准ABI~1.0-1.3正常
ABI=0.8-1.0轻度血管病变
ABI=0.5-0.8中度血管病变
ABI~0.5严重动脉血管病变
ABI>1.3需测足趾血压
足趾血压指数(TPI)>0.7正常
TPI=0.65-0.7临界值
TPI~0.65病变
禁忌症
1、双上肢外伤、溃烂、截肢者
2、双下肢外伤、溃烂、截肢者
1/ 1。
不同性别人群踝臂指数的分布情况下肢外周動脉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已逐渐成为全球问题,Fowkes FG等[1]研究显示:以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0.9为诊断标准,在过去十年中发达国家PAD的患病率增加了13.1%,发展中国家增加了28.7%。
Hasimu B等[2]研究表明,在有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群中,PAD患病率为25.4%。
PAD能够反映全身血管的病变情况,PAD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增加[3~5]。
不同性别人群的PAD的患病率也不尽相同,发达国家男性PAD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在发展中国家却是女性高于男性[1]。
王勇[6]等分析我国自然人群的PAD的患病情况,结果显示男性PAD患病率低于女性。
胡大一教授等发现PAD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7],为此本研究依据开滦体检中心查体资料研究人群踝臂指数的分布情况。
标签:群踝臂指数;性别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于开滦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参加体检者。
1.2 一般资料的收集问卷调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面对面逐一询问调查表内容并认真填写,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职业状况、行为习惯(睡眠、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及膳食)、疾病史与家族史。
体格检查获取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资料。
生化指标检测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等。
1.3 ABI测定检测开始时受测者保持安静,去枕平卧,将四肢血压袖带缚于上臂及下肢踝部,上臂袖带气囊标志处对准肱动脉,下肢袖带气囊标志位于下肢内侧,分别测量左右侧踝部胫后动脉及臂部肱动脉收缩压,ABI为踝部收缩压的最高值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最高值之比。
1.4资料处理与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差(x ± 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N(%)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踝臂指数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肖世南;宋玉玲;薛峰;韩凯;张海成;赵晓玲;严峰;杨燕云;张晓琴;孙小琴【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09(30)6【摘要】@@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 常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 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 的诊断,近年研究显示踝臂指数(ABI)降低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也具有很高的价值[1].本研究对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同时测量踝臂指数,探讨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总页数】1页(P463-463)【作者】肖世南;宋玉玲;薛峰;韩凯;张海成;赵晓玲;严峰;杨燕云;张晓琴;孙小琴【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解放军第一医院心肾科,甘肃,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研究 [J], 颜雯;邱华文;张伟勇;廖欢;李涛;钟文清;杨美兰2.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踝臂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J], 逯春鹏;胡大一;杨进刚;王昆;刘云宝;陈秋萍3.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与冠脉病变的关系 [J], 唐振媚;蒋小菊;庞振瑶4.踝臂指数、心踝指数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 [J], 陈安琪;张金盈5.踝臂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 汤凤英;桑更生;竟雪莹;何强先;祖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