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肱指数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57.57 KB
- 文档页数:4
踝肱指数(ABI):最有效最准确的外周动脉疾病早期诊断方法作者:Helen Saul德国Karlsbad-Langensteinbach医院的Curt Diehm教授在2007ESC年会电话会议上称,全科医疗护士进行五分钟的检查就能发现高危死亡患者。
踝肱指数(ABI)是目前最有效、最准确和最可行的PAD检出方法。
它快速、简便、无创,且经济有效。
在全科医疗中必须检测ABI,以发现高危患者。
对臂部和腿部的血压进行比较就可得到ABI。
德国ABI流行病学试验(getABI)显示,ABI 可以检出与有症状周围动脉疾病(PAD)同样危险的无症状PAD。
这项流行病学研究于2001年发起,目的是检验ABI的准确性,并量化为症状PAD的危险因素。
研究包括6880名非选择性患者,年龄65岁及以上,均来自德国344个初级保健诊所。
研究发现,ABI小于等于0.9(胫前或胫后动脉BP/肱动脉BP)识别PAD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50%。
Diehm 说,这比乳房造影用于乳腺癌或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效果还要好。
在总体研究人群中,ABI检测异常者占20.8%,但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这种无症状的PAD与有症状的PAD具有相同的危险性:两者的心血管风险没有显著差异。
PAD本身就是很强的独立的死亡预测因素:PAD的五年全因死亡率在有症状患者中为24%,在无症状或体征的患者中为19%。
目前关于PAD的AHA/ACC指南和TASC II均指出,抗血栓治疗仅用于有症状的患者。
Diehm说:“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些观点,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你患病,不管有没有症状,都会提前10年死亡。
所以,必须进行最佳的二级预防。
”Diehm认为,目前患者并没有得到充分治疗,仅有56%的患者接受了抗血小板治疗,23%的患者接受了他汀类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是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最佳治疗,但也只有25%的患者接受治疗。
他说,β受体阻滞剂并不是PAD的禁忌,而很多人仍这样认为。
一、背景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是一种非侵入性、简便易行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下肢动脉狭窄程度。
踝肱指数是踝部动脉收缩压与同侧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正常范围为0.9~1.3。
踝肱指数降低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可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为了提高对踝肱指数风险评估的认识,制定应急预案,本文将对踝肱指数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进行阐述。
二、踝肱指数风险评估1. 评估目的(1)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评估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2. 评估方法(1)患者准备:患者取坐位,暴露双下肢,放松肌肉;(2)测量踝部动脉收缩压(踝压)和肱动脉收缩压(肱压);(3)计算踝肱指数:踝肱指数=踝压/肱压;(4)根据踝肱指数评估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3. 评估标准(1)踝肱指数正常:0.9~1.3,无心脑血管事件风险;(2)踝肱指数降低:0.4~0.9,存在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踝肱指数严重降低:≤0.4,高度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三、应急预案1. 早期干预(1)对踝肱指数降低的患者,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控制血压等;(2)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3)定期复查踝肱指数,监测病情变化。
2. 介入治疗(1)对于踝肱指数严重降低的患者,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2)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血管再狭窄情况。
3. 术后并发症处理(1)血管再狭窄:根据病情选择再次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2)出血:给予止血、抗凝等治疗;(3)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溶栓等治疗。
4. 心脑血管事件预防(1)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2)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凝等药物;(3)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四、总结踝肱指数风险评估对于早期发现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评估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1 Volume 13 No.7 (Serial No.93)形成典型的印戒样细胞。
P AS/AB染色细胞内粘液阳性。
(5)未分化癌:8例,占本组病例9.4%(8/85)。
未分化癌细胞较少,核浆比例增大,有的似淋巴母细胞。
2.3 癌旁胃黏膜变化情况有肠上皮化生的26例,其中轻度5例,中度7例,重度4例。
有的与不典型增生共存。
2.4 淋巴结内癌组织转移情况有淋巴结标本47例,有淋巴结转移的34例。
3 讨论3.1胃癌的组织学发生根据组织学发生的不同,可以将胃癌分为两种类型,即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的特点是肿瘤有典型的肠化生背景,弥漫型胃癌类似于WHO分型的印戒细胞型[3]。
一直以来,关于组织来源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肠型胃癌由胃黏膜化生的肠上皮癌变而来,并需经过一系列序贯发生过程,包括非萎缩性胃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完全型肠上皮化生、不完全型肠上皮化生、发育异常,最后癌变,这一过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跟关系密切[4];另一种则认为高分化癌并非来自化生的肠上皮,其肠上皮特点是干细胞癌变向肠上皮方向分化的结果。
现多数人支持后一种观点,认为胃癌的组织学发生来源于胃腺颈部干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由颈部干细胞多向分化而来,它既可以向胃型上皮分化,也可以向肠型上皮分化。
在胃癌病例中,我们也常见癌旁的腺颈部上皮有明显的增生,并有异型性。
在本组病例中,癌旁组织有肠化生现象的有26例,仅占病例总数的31%。
故用第一种观点解释胃癌的发生是不可靠的。
故此,可推论肠型胃癌是由干细胞癌变后向肠型分化而来。
所以,我们也支持后一种观点。
但无论是肠型胃癌还是弥漫型胃癌,现在的研究均认为其发生均与感染性因素关系密切,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4]和EB病毒感染[5],而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能显著降低胃癌风险[6]。
因此,积极筛查胃幽门螺杆菌和EB病毒感染患者,早期采取抗感染治疗,对于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3.2 胃癌组织病理学的地区差别多数作者报告两型胃癌的地理分布有明显特点,即肠型癌多见于高发区,弥漫型癌多见于低发区。
踝臂指数(ABI)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LEAD) 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ABI是目前诊断LEAD最常用、最普遍的无创性辅助检查,低ABI值(<0.9)对评估LEAD的病变程度、病程进展、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ABI测定意义1.1判断从心脏到踝部之间是否存在严重循环阻塞性疾病;1.2对阻塞严重程度提供初步评估的依据;1.3有助于鉴别诊断,如患者存在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疼痛,则ABI可以正常或踝部动脉压力与症状不符;1.4可用于预测肢体存活程度,伤口愈合情况和患者生存率;1.5可用于检测无症状肢体的血管病变。
2ABI的诊断标准2.11988年Fowkes FGR制定的一个详细的ABI诊断标准2.1.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9~1.1是正常;2.1.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0.7~0.89是轻中度动脉度动脉硬化狭窄;2.1.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小于0.7提示中重度狭窄。
2.21993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学会(ACC/AHA)指南推荐ABI<0.90作为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的界值标准其判断标准为:2.2.10.9<ABI<1.3为正常;2.2.2ABI≤0.9为有动脉阻塞的可能性;2.2.3ABI≤0.8为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高;2.2.40.5≤ABI<0.8为至少有一处动脉阻塞;2.2.5ABI<0.5为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2.2.6ABI≥1.3为血管有疑似钙化。
2.32007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中,ABI的诊断标准:2.3.1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90%左右,特异性约95%;2.3.2ABI;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2.3.3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2.3.4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2.3.5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踝肱指数检测在糖尿病足护理中的指导意义随着糖尿病人口的不断增加,其并发症的足部问题也日益突出。
糖尿病足病变包括神经病变、血管病变以及感染性病变等多种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截肢或死亡。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足踝肱指数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足踝肱指数(ABI)是一项常用的检测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量肱动脉和踝动脉的收缩压,计算出其比值。
在糖尿病足护理中,ABI检测可用于以下方面的指导:1. 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异常、疼痛以及运动功能受损等问题。
ABI检测可早期发现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密切关注神经病变的情况。
对于已经出现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足踝肱指数检测中发现下肢动脉供血不足时,可以通过足部按摩、按摩板、热敷、冷敷等方法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缓解足部神经病变的症状。
2. 血管病变的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往往会出现动脉硬化或闭塞等问题,导致下肢血流受阻。
ABI检测可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足部血管状况,及时发现血管病变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已经出现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ABI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运动、足部按摩、物理疗法以及手术等治疗措施,以缓解足部血管病变的症状。
3. 评估体运动能力足踝肱指数检测是一种快速、简便且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状况以及运动能力。
通过ABI检测,医护人员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制定适宜的康复治疗方案。
对于运动能力差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针灸、理疗、中医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帮助其恢复运动能力,缓解糖尿病足的症状。
总之,足踝肱指数检测在糖尿病足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该项检测,可以早期发现下肢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在进行糖尿病足护理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发挥ABI检测的作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
龙源期刊网 踝臂指数与心脑血管病作者:贺耀宗来源:《家庭医学》2008年第02期踝臂指数(以下简称ABI)是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最高值之比。
此项检查无创、准确、简单,病人无痛苦和危险,可准确地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病变,还可预报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ABI检测方法可用手工、连续波多普勒、同位素容积描记法、光传感器和经皮血氧测定等多种方式测踝部和上臂血压,然后再进行计算,得出ABI值。
目前最为方便准确的是采用连续波多普勒仪,可自动测量并计算出左右两侧ABI值。
手工测量也可以。
但普通血压计不易准确测得踝部血压,可用多普勒听诊器帮助测量。
推荐的标准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测量双侧前臂血压并取最高值作为肱动脉压,再以同侧3个踝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足背动脉中的最高收缩压作为踝动脉压;最后测得的踝动脉压除以肱动脉压,得出双侧ABI 值。
正常人ABI为1.0-1.3。
ABI是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病的最佳无创检查指标下肢动脉病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与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相平行。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引起下肢供血不足,最早出现的可能是下肢乏力,病人往往并不在意,多以为是劳累所致。
以后会出现步行速度下降、间歇性跛行。
随着病情加重,间歇时间越来越短,并可出现静患性下肢疼痛。
值得关注的是,对下肢动脉已出现病变但尚未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ABI可进行早期诊断,对缺血状况进行客观评估。
如ABI低于0.90,一般表示下肢动脉肯定有问题;0.70-0.90为轻度病变;0.40-0.70为中度病变;ABI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血管病和外周血管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这些疾病并存的情况常常出现。
统计表明,有20%-60%的下肢动脉病变合并冠心病;脑血管病中有40%-50%合并下肢动脉病变。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ABI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报因素,ABI下降,则心血管病发病率升高。
一项2 180例人群研究显示,ABI每下降0.1,缺血性卒中、非致死性心梗等心血管病死亡相对危险增高10.2%;ABI。
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是一项用于评估足部和臂部之间血流量比率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是血管疾病的重要筛查工具。
本文将介绍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
一、测量工具和准备工作1. 配备双脚血压计和医务人员使用手册。
2. 病人应提前5分钟休息,避免运动、摄取咖啡因或吸烟等影响血流量的活动。
3. 研究人员应清除足部和臂部的衣物、脱下袜子,使皮肤暴露出来,可以视觉检查足部、胫前、腓后和后脚背动脉、股动脉等区域。
4. 在开始前,先对病人进行必要的评估,包括问询现病史和药物史,检查外周动脉搏动等。
二、测量方法1. 病人应保持平躺,休息5分钟,将两腿放平。
2. 先用手触察正常压力下的上臂动脉,标记位置;再触察足背动脉和跟腱部位的动脉,确保找到较好的搏动,标记位置。
3. 双脚血压计安装好后,进行校准,参照说明书,确保血压计准确。
4. 将血压计放置在病人足背动脉的位置,调整位置直至搏动最弱。
(方法:用手在病人脚踝处摸找动脉,使荧光屏幕不再跳动时,即可认为把压力计放置在靠近动脉的最佳位置)。
5. 充气至180mmHg的高压值,并等待5分钟。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病史,则可能需要适当调低充气压力。
6. 记录测量结果,包括两脚的足背动脉收缩压和搏动压、两臂的上臂动脉收缩压和搏动压,然后计算踝肱指数。
计算公式:踝胳指数=足背动脉收缩压/臂上膊动脉收缩压。
7. 记录完数值后,应清除压力计,避免可能的感染。
三、注意事项1. 完成检测后,应将床边的病人辅具物品恢复整齐,并归还床边,给病人和家属留下深刻印象,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2. 在进行测量时,要尽可能保证环境的安全、舒适和隐私,避免造成病人的不适和紧张。
3. 在使用血压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的安全,避免器械的泄压,防止发生意外。
4. 在测量踝肱指数时,应谨慎进行。
如能力不足,应寻求专业人员协助,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上述就是全部的内容。
浅谈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踝臂指数( 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或踝肱压力指数,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ABI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国内应用尚不多。
现对ABI及其在临床的应用、主要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标签:踝臂指数;临床应用1ABI的测量ABI测算方法不够统一,容易导致结果的偏倚,AHA公布了他们推荐的测算方法: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并取其平均值,若两侧血压差值大于10mmHg则以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再测同侧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取其中的高值作为踝部收缩压;最后用选定的踝部收缩压除以选定的肱动脉收缩压,所得的值即这一侧的ABI。
双侧下肢的ABI均需测量,选择较低的ABI值用于预测临床疾病风险。
ABI测量可以用听诊器、光传感器或带血管探头的多普勒(Doppler)超声探测仪等多种仪器测量,但以Doppler法最为简便和准确,是测量ABI的金标准。
Doppler测量血压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仰卧位,休息至少5min,选择宽度为所缚肢体直径1.5倍的袖带缚于所测肢体(测踝部动脉收缩压时,袖带缚于小腿远端靠近踝关节处),Doppler探头置于动脉搏动处,调整探头直到清晰闻及动脉音,不断打气,在动脉音消失后再将水银面提高20~30mmHg,然后以2~4mmHg/s的下降速度放气,再次听到动脉音时的血压即为收缩压。
2ABI判定标准及影响因素目前临床和科研上进行测量的主要是静息状态下的,正常值应大于 1.0;0.8~0.9为可疑下肢动脉狭窄;0.5~0.8为中度缺血,可能发生间歇性跛行;0.8为正常,<0.8为严重动脉狭窄。
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疾病,但因为血管僵硬而检测不可靠的患者(通常是糖尿病史多年或高龄),进行趾臂指数(TBI)检查。
3踝臂指数的临床应用荟萃3.1在糖尿病中的应用糖尿病合并外周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高,且严重,其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因其早期无症状,临床表现不如心脑血管病变突出,而易被医务人员和病人所忽视,从而丧失早期诊断和干预的机会。
.多普勒检查踝肱指数(ABI)踝肱指数(ABI)是ASO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它是踝部胫前或胫后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正常值应大于0.5。
踝肱指数可以消除年龄、全身血压及动脉壁硬化等因素对下肢血压绝对值的影响,下肢动脉缺血的病变程度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在对踝肱指数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的研究中,[3]如果将踝肱指数<0.95作为血管临界狭窄,<0.5作为血管闭塞的诊断标准,以常规血管造影和超声血管造影的综合结论作为标准对照,ABI判断正常血管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5%,准确性为93%,狭窄血管的敏感性为74%,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77%,闭塞血管的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5%,准确性为84%。
可以看出,踝肱指数<0.95时基本上可以确定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性病变,但其假阳性尚高,这可能与肢体已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踝肱指数测定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也尚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不能提供明确的定位诊断,在一些糖尿病伴下肢动脉钙化的病人可有踝肱指数偏高的假象等,此时需与其它的检查手段结合运用。
2.下肢动脉分段测压[1]:该方法可以粗略的判断血管闭塞性病变的部位,其具体方法为分段测量双下肢股上、股下、小腿、踝部分脉压,双下肢动脉收缩压在同一部位相差大于30mmHg时,可以确定有动脉闭塞性病变。
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身彩色多普勒超声仪(CDUS)是近年应用于临床的检查仪器,它综合了脉冲多普勒(CW)、彩色血流成像(CDFI)、能量多普勒(CDE)和灰阶超声(B-VS)的多种功能,能直观显示血管壁、管腔和周围解剖结构,并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特别适合周围动脉疾病的检查[4],但其操作费时,主髂动脉检查时尚需禁食。
在动脉完全闭塞时,可见病变段动脉失去搏动,血管内呈实性低回声充填,CDFI及CDE检查病变段血管内无血流,闭塞近端可听到血流“撞击”声。
ABI是判断下肢动脉是否硬化及硬化后狭窄、阻塞程度的指标。
众所周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残和致死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有年年升高的倾向,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动脉硬化是一种无自觉症状的疾病;早期检测发现无自觉症状动脉硬化日显重要,而且也很必要。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改善愈后,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成为医学观注的热点。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及管腔闭塞性情况,可进行有效的评价。
动脉硬化检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动脉脉搏波波普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为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无创的检测手段。
此项检测技术对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判断;心血管疾病患者支架、造影、用药后的康复、疗效评估;心脑血管药物疗效的评估;确诊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指导新药的研制开发等血管病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很大的意义。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积极干预,改善予后,提供了技术依据,该项检测具有无创、耐受性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动脉硬化检测仪性能先进,可进行踝肱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动脉硬化的参数)、踝臂指数(ABI评估动脉阻塞的参数)、趾臂指数(TBI)等多项指标的进行测定;一、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了检测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动脉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等。
1、动脉波传导速度(PWV):是指脉搏波在动脉内的传导速度,能很好的反映大动脉的弹性,是评价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
正常值<1400cm/s,大于该值提示动脉硬度增高,它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2、踝臂指数(ABI):是足踝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能反映下肢动脉狭窄和阻塞的程度,正常值0.9<ABI <1.3。
ABI是判断下肢动脉是否硬化及硬化后狭窄、阻塞程度的指标。
众所周知,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致残和致死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世界上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并有年年升高的倾向,动脉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类寿命的延长,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动脉硬化是一种无自觉症状的疾病;早期检测发现无自觉症状动脉硬化日显重要,而且也很必要。
因此,如何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改善愈后,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成为医学观注的热点。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及管腔闭塞性情况,可进行有效的评价。
动脉硬化检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动脉脉搏波波普理论为基础的检测技术,为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无创的检测手段。
此项检测技术对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判断;心血管疾病患者支架、造影、用药后的康复、疗效评估;心脑血管药物疗效的评估;确诊外周动脉血管疾病;指导新药的研制开发等血管病变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很大的意义。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无创周围血管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对于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积极干预,改善予后,提供了技术依据,该项检测具有无创、耐受性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动脉硬化检测仪性能先进,可进行踝肱脉博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动脉硬化的参数)、踝臂指数(ABI评估动脉阻塞的参数)、趾臂指数(TBI)等多项指标的进行测定;一、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了检测动脉硬化的“金标准”——动脉波传导速度(PWV)和踝臂指数(ABI)等。
1、动脉波传导速度(PWV):是指脉搏波在动脉内的传导速度,能很好的反映大动脉的弹性,是评价动脉硬度的经典指标。
正常值<1400cm/s,大于该值提示动脉硬度增高,它是心血管疾病发生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能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
2、踝臂指数(ABI):是足踝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比值,能反映下肢动脉狭窄和阻塞的程度,正常值0.9<ABI <1.3。
踝肱指数ABI简介1.踝肱指数ABI的定义踝部动脉的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之比;踝部动脉一般选择胫前或胫后动脉;正常情况下,踝部动脉的收缩压应该几乎等于或高于肱动脉收缩压,静息状态下ABI应该>~;的准确性ABI是目前最有效、最准确和可行的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检出方法;它快速、简便、无创,且经济有效;德国ABI流行病学试验GET-ABI试验显示,ABI可以检出与有症状PAD同样危险的无症状PAD;这项流行病学研究于2001年发起,目的是检验ABI的准确性;研究包括6880名非选择性患者,年龄65岁及以上,均来自德国344个初级保健诊所;研究发现,ABI≤胫前或胫后动脉BP/肱动脉BP识别PAD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50%;研究者说,这比乳房钼靶摄影用于乳腺癌或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效果还要好;与心血管风险ABI协作组从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查找PAD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16项研究,随访480325人年,发现ABI与死亡风险“J”形相关,ABI位于之间,心血管风险最低,当ABI<时,ABI越低则死亡风险越大;男性患者ABI≤时,10年心血管病死率为%,而正常ABI者为%;女性患者ABI≤时,10年心血管病死率为%,而正常ABI者为%;ABI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也在中国人群中得到证实;一项研究对304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ABI检测,随访13个月,在Cox回归模型中,与未合并PAD患者相比,合并PAD后全因死亡率增加62%,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145%;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项研究亦证实,低ABI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病死率,风险比HR分别为、;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管理指南、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检测ABI有助于发现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强调,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卒中应进行ABI筛查;临床医生应提高对PAD的重视,积极开展高危人群的ABI筛查,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做到早筛查、早干预,以改善PAD患者的预后;的测量方法测量踝肱指数需要一个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分普通探头和可以直接夹在脚趾、手指上的探头和一个袖带型血压计,测量下肢动脉收缩压时,将血压袖带绑在有问题的动脉近端即靠近心脏侧的部位,用超声多普勒探头探及动脉搏动,将血压袖带充气直到动脉的搏动停止;然后血压袖带慢慢放气,当超声多普勒探头重新检测到动脉搏动时,这时候得到的血压数值就是所测动脉的收缩压;的数值分析ABI≥正常轻度中度≤重度或踝部压力<40-50mmHg表明严重的动脉疾病的局限性ABI对存在严重动脉中层钙化的患者测量结果不可靠,严重的动脉钙化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和重度吸烟患者;由于血压袖带不能完全压闭动脉;导致踝部压力测量值虚假的升高,甚至>220mmHg,导致结果不准确;在这些病例,ABI不能用来做为诊断依据,可以通过脉搏曲线或完全的多普勒扫描来评估,另外也可用足趾袖带,测量足趾部动脉压力;另一种ABI不可信的情况是患者伴有远端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在这些患者,ABI在休息时可能是正常的,运动后的ABI测量可以鉴别此类患者;还有一些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的患者,本身上肢肱动脉压力不准确,测量出ABI没有什么意义;随着技术的革新,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测量下肢和上臂血压的专门校准示波模块,对上下肢血压值进行同步读数,通过示波系统来测量踝肱指数,规范了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并使得所有医生都可以更简便、准确的测量;。
踝臂指数(ABI)的测量及应用
田燕平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
【年(卷),期】2011(13)7
【摘要】@@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或踝肱压力指数,是踝动脉(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ABI在国外已被广泛接受,国内应用尚不多.rn近年来,外周动脉硬化狭窄及冠状动脉硬化狭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关于冠状动脉硬化与外周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有关学者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当患者患有冠心病史,并明确有冠状动脉硬化狭窄时多合并外周动脉硬化狭窄[1].
【总页数】2页(P1186-1187)
【作者】田燕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重庆,40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3+.5
【相关文献】
1.踝臂指数、趾臂指数、LDL-C/HDL-C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J], 耿松;孙宇娇;张鹏祥;刘杰武;齐国先
2.EVD算法在踝臂指数测量中的应用 [J], 刘宝华;戴成武
3.PCA算法和数学形态学理论在踝臂指数测量中的应用 [J], 户鹏飞;迟鹤翔;刘宝华
4.趾臂指数和踝臂指数检查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J], 闫香琴;安翠平;宋银绵;张继卫;王献伟;陈凯庭;王京萍
5.基于静水压校正的坐位踝臂指数(ABI)与平卧位ABI相关性研究 [J], 陈鸿尔;史梦倩;韩肖;杜岳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肱指数简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踝肱指数(ABI)简介
1.踝肱指数(ABI)的定义
踝部动脉的收缩压与上臂肱动脉收缩压之比。
踝部动脉一般选择胫前或胫后动脉。
正常情况下,踝部动脉的收缩压应该几乎等于或高于肱动脉收缩压,静息状态下ABI应该>~。
的准确性
ABI是目前最有效、最准确和可行的周围动脉疾病(PAD)的检出方法。
它快速、简便、无创,且经济有效。
德国ABI流行病学试验(GET-ABI试验)显示,ABI可以检出与有症状PAD同样危险的无症状PAD。
这项流行病学研究于2001年发起,目的是检验ABI 的准确性。
研究包括6880名非选择性患者,年龄65岁及以上,均来自德国344个初级保健诊所。
研究发现,ABI≤(胫前或胫后动脉BP/肱动脉BP)识别PAD的敏感度为95%,特异度为50%。
研究者说,这比乳房钼靶摄影用于乳腺癌或PSA用于前列腺癌的效果还要好。
与心血管风险
ABI协作组从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查找PAD与心血管事件关系的随机对照研究,共入选16项研究,随访480325人*年,发现ABI与死亡风险“J”形相关,ABI位于之间,心血管风险最低,当ABI<时,ABI越低则死亡风险越大。
男性患者ABI≤时,10年心血管病死率为%,而正常ABI者为%;女性患者ABI≤时,10年心血管病死率为%,而正常ABI者为%。
ABI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也在中国人群中得到证实。
一项研究对3047例高血压患者进行ABI检测,随访13个月,在Cox回归模型中,与未合并PAD患者相比,合并PAD后
全因死亡率增加62%,心血管病病死率增加145%。
对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项研究亦证实,低ABI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病病死率,风险比(HR)分别为、。
2013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高血压管理指南、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均指出检测ABI有助于发现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指南强调,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卒中应进行ABI筛查。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PAD的重视,积极开展高危人群的ABI筛查,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做到早筛查、早干预,以改善PAD患者的预后。
的测量方法
测量踝肱指数需要一个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分普通探头和可以直接夹在脚趾、手指上的探头)和一个袖带型血压计,测量下肢动脉收缩压时,将血压袖带绑在有问题的动脉近端(即靠近心脏侧)的部位,用超声多普勒探头探及动脉搏动,将血压袖带充气直到动脉的搏动停止。
然后血压袖带慢慢放气,当超声多普勒探头重新检测到动脉搏动时,这时候得到的血压数值就是所测动脉的收缩压。
的数值分析
ABI≥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或踝部压力<40-50mmHg表明严重的动脉疾病
的局限性
ABI对存在严重动脉中层钙化的患者测量结果不可靠,严重的动脉钙化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和重度吸烟患者。
由于血压袖带不能完全压闭动脉。
导致踝部压力测量值虚假的升高,甚至>220mmHg,导致结果不准确。
在这些病例,ABI不能用来做为诊断依据,可以通过脉搏曲线或完全的多普勒扫描来评估,另外也可用足趾袖带,测量足趾部动脉压力。
另一种ABI不可信的情况是患者伴有远端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的狭窄或闭塞。
在这些患者,ABI在休息时可能是正常的,运动后的ABI测量可以鉴别此类患者。
还有一些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等疾病的患者,本身上肢肱动脉压力不准确,测量出ABI没有什么意义。
随着技术的革新,目前市面上已经有测量下肢和上臂血压的专门校准示波模块,对上下肢血压值进行同步读数,通过示波系统来测量踝肱指数,规范了踝肱指数的测量方法并使得所有医生都可以更简便、准确的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