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步骤

1. 收集、研究原始资料

研究原始资料应从两方面着手:

(1)读图。弄明白产品或部件的具体结构、组成;各零件的装配关系和连接方法;装配精度要求及设计人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保证这些要求。

(2)审图。通过结构工艺性分析,看产品结构是否便于拆装、调试和维修;对装配精度要求进行必要的精度校核。审图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设计人员协商解决

2. 决定装配生产组织形式

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生产纲领和现场生产条件选择适当的生产组织形式。

3. 划分装配单元

划分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将产品合理地分解为可单独装配的单元后,才能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划分装配工序,这对于批量生产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装配单元可分为5级: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和产品,如图9-12所示。

(1)零件。产品制造的基本单元,也是组成产品的最基本的单元。大多数零件都先装成合件、组件和部件后才进入总装,只有少数零件直接进入总装。

2)合件。若干个零件用不可拆卸连接法(如焊接等)装配在一起后的装配单元及利用“合并加工修配法”装配在一起的几个零件(如双联转子泵的内外转子、发动机连杆小头孔和衬套等)称为合件。

(3)组件。由一个或数个合件及零件组合成的相对较独立的组合体称为组件,如轴和装在该轴上的齿轮、轴承等都可看成是合件。

(4)部件。由若干零件、合件、组件组合而成,在产品中能完成一定的完整功能的独立单元称为部件,如车床的主轴箱、进给箱等。

4. 确定装配顺序

(1)选择装配基准件。无论哪一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一个零件或比它低一级的装配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其选择原则为:

①基准件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部件。

②基准件应有较大的体积、重量和足够的支撑面以满足陆续装入零、部件时的作业要求和稳定性要求。

③基准件的补充加工量应最少,尽可能不再有后续加工。

④基准件应有利于装配过程的检测、工序间的传递运输和翻身、转位等作业。

2)确定装配顺序。在确定装配顺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预处理工序先行。如零件的去毛刺、清洗、防锈、涂装、干燥等应先安排。②先基础后其它。为使产品在装配过程中重心稳定,应先进行基础件的装配。③先精密后一般、先难后易、先复杂后简单。因为刚开始装配时基础件内的空间较大,比较好安装、调整和检测,因而也就比较容易保证装配精度。

④前后工序互不影响、互不妨碍。为避免前面工序妨碍后续工序的操作,应按“先里后外、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装配;应将易破坏装配质量的工序(如需要敲击、加压、加热等的装配)安排在前面,以免操作时破坏前工序的装配质量。

⑤类似工序、同方位工序集中安排。对使用相同工装、设备和具有共同特殊环境的工序应集中安排,以减少装配工装、设备的重复使用及产品的来回搬运。对处于同一方位的装配工序也应尽量集中安排,以防止基准件多次转位和翻转。

⑥电线、油(气)管路同步安装。为防止零、部件反复拆装,在机械零件装配的同时应把需装入内部的各种油(气)管、电线等也装进去。

⑦危险品最后。为安全起见,对易燃、易爆、易碎或有毒物质的安装应尽量放在最后。

5. 划分装配工序

装配顺序确定后,还应将装配过程划分成若干装配工序,并确定工序内容、所用设备、工装和时间定额;制定各工序装配操作范围和规范(如过盈配合的压入方法、热胀法装配的加热温度、紧固螺栓的预紧扭矩、滚动轴承的预紧力等);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检测项目等。在划分工序时要注意:

(1 流水线装配时,工序的划分要注意流水线的节拍,使每个工序花费的时间大致相等。

(2 组件的重要部分,在装配工序完成后必须加以检查,以保证质量。在重要而又复杂的装配工序中,用文字表达不甚明了的时候还需绘出局部的指导性图样

6. 编写装配工艺卡和工序卡

成批生产时,通常制定部件及总装的装配工艺卡,在工艺卡上只写明工序顺序、简要工序内容、所需设备、工装名称及编号、工人技术等级和时间定额即可。重要工序则应制定相应的装配工序卡。

大批大量生产时,不仅要制定装配工艺卡,还需为每个工序制定装配工序卡,详细说明工序的工艺内容并画出局部指导性装配简图。

7. 制定装配检验与试验规范

产品总装完毕后,应根据产品的技术性能和验收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因此需要制定检验与试验规范,主要内容包括:

(1 检测和试验的项目及质量标准。

(2 检测和试验的方法、条件与环境。

(3 检测和试验所需工装的选择与设计。

(4 质量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措施

9.5.4 装配机械化与自动化

装配机械化、自动化的目的在于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及其稳定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改善劳动条件。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实现装配机械化与自动化都是合理的,它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 生产纲领稳定,且年产量大。

(2 零、部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

(3 产品具有较好的自动装配工艺性,如结构简单,装配零件少,装配基准面大而规则,零件容易实现自动定向等。

(4 经济上合理。

在拟定装配机械化自动化方案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 正确划分装配工序,使各工序节拍时间大致相等,同步运行。

(2 装配过程中尽量避免装配基准件位置变动,以免影响各工位定位精度,并可简化传送装置的结构。

(3 合理确定外形复杂零件的自动定向方案,必要时也可插入少量的手工定向,以简化定向机构的复杂程度。

(4 合理设置检测和控制系统。为使装配工作稳定可靠,减少故障,一般应在关键工序和易出故障的工序前后设置自动检测工序和相应的控制系统,以剔除不合格件和发出重新调整的信号。

在自动化装配中,常常采用机械手或工业机器人进行装配。一般机械手只从事简单的工作,

如从某一存放位置将零件拿起,移到一个新的位置,也可以使其与另一零件靠在一起,或将销、杆、轴等装入孔内。复杂一点的工作如拧螺钉、锁紧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来完成。自动化装配的最新发展趋势是采用带有“触觉”传感器的智能型机器人代替人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装配工作,使自动装配的柔性大大提高,以适应多种产品的装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