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与专名涵义
- 格式:pdf
- 大小:180.72 KB
- 文档页数:2
罗素摹状词理论一、摹状词和专含义(一)摹状词摹状词是用来摹状事物,揭示事物某些特征、属性的,是由冠词和普遍名词及限制语构成的表示某个事物的词组。
罗素把摹状词分为两类: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
“非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一个某某’,而限定的摹状词是这种形式的词组:‘那个某某’。
”[1]也就是说非限定摹状词是一个或一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特征或属性的对象,这在英语里比较好理解,因为在英语中非限定摹状词可以表示为由不定冠词“a”或“an”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则可表示为:一个人,一条狗,一座建筑,一个戴帽子的人,一个穿红色衣服的人等等。
限定摹状词是某个具有一定特征或属性的特定的唯一的东西。
在英语里则表示为由定冠词“the”加上一个或多个形容词再加上名词,或直接加上名词组成的词组。
在汉语中可表示为:那个带着帽子的人,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4和16之间的那个整数等等。
限定摹状词和非限定摹状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由非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可能有很多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而一个由限定摹状词词组组成的命题只能有一个与其形式相同的真命题。
以下面的命题为例:“我遇见了一个人”,在这里“一个人”很显然是一个非限定摹状词,所以可以得出很多个与原命题形式相同的真命题,比如“我遇见了苏格拉底”,“我遇见柏拉图”等等;然而如果是一个由限定摹状词组成的命题:“我遇见了《红楼梦》的作者”,显然《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个限定摹状词,而与之对应的也只能有曹雪芹一人,所以与之形式相同的真命题只能有一个,那就是:“我遇见了曹雪芹”。
罗素后期在其著作中所提到的摹状词指的一般也都是限定摹状词,他的摹状词理论也同样是针对限定摹状词来说的。
(二)专名罗素早期认为,专名是指称个体的语词,是标记其所指称对象的简单符号,指称一个特定的事物。
也就是一个特定对象的名称,如一种水果的名称,一个人名称等等。
现代经济信息浅谈罗素摹状词理论王丽珍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摘要:罗素在弗雷格指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指称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摹状词理论。
他对专名和摹状词做了严格区分,并认为名称是缩略的摹状词。
而摹状词能够区分为限定性描述和非限定性描述。
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展现了现代逻辑在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中的巨大作用,并且促进了分学哲学的发展。
研究罗素摹状词理论,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罗素;专名;摹状词;指称;意义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362-03罗素(Russell)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他把数理逻辑的理论运用到研究哲学问题的语言分析中。
1905年罗素的《论指示》(On Denoting)发表在《心灵》Mind杂志上。
在这篇文章中,罗素第一次全面地提出摹状词理论,开辟了哲学的里程碑。
他认为弗雷格的专名理论是存在缺陷的,不应该将专名和摹状词一概而论,要对它们严格的加以区分,他把个体词分为专名和摹状词两类,并对摹状词进行了限定摹状词与非限定摹状词的区分。
由此创立了摹状词理论体系,为哲学家们研究指称理论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促进其理论的发展。
一、罗素指称理论的研究背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逻辑学家穆勒,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问题做出了研究。
他对专名和通名做了严格的区分,在他看来,专名只有外延,没有内涵,而通名既有内涵又有外延。
在其著作《逻辑体系》中指出:“专名是没有涵义(sense)的,它们指示用它们称呼的个体,但是它们并没有指示蕴涵这些个体具有什么属性。
”①弗雷格不赞成穆勒的摹状词理论,他引进了对表达式的涵义和意谓的区分。
正是由于这种区分,他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名称理论。
弗雷格把专名理解的非常广泛,他认为无论是通常所说的专名、还是摹状词,只要它们指称一个单独的对象,都是专名。
不难看出,他的专名涉及穆勒所称呼的专名和摹状词。
我们能够从《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中清楚地看到他陈述对这种专名理论的陈述:“我称每个代表一个对象的符号为专名。
罗素。
罗素的理论主要是围绕他的摹状词理论来进行的。
“我所谓的摹状词是指任何具有一个如此这般或那个如此这般形式的短语,我称具有一个如此这般形式的短语为模糊的摹状词,而称具有那个如此这般形式的短语为限定的摹状词,因此一个人是一个模糊的摹状词,而那个戴帽子的人则是一个限定的摹状词。
罗素认为语言有两种的功能,即命名功能和描述功能。
具有命题功能的表达式是专名,就是我们可以直接亲自获得的知识,而具有描述功能的表达式是摹状词,就是我们通过别人的描述获得的知识。
摹状词本身没有独立的意义,它们不能作为一个语句的主词,要使摹状词有意义,我们必须把整个摹状词拆散成几个组成部分,由这些部分来完成原来摹状词在词句中的作用。
罗素试图用他的摹状词理论解决三个疑难。
一是排中律疑难。
根据排中律,语句A是B和语句A不是B,这两个语句必有一真一假。
著名的例子是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子。
法国是共和政体,没有国王。
而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子的排中律另一面是当今法国国王不是秃子,这两个句子都不是真的。
而在罗素看来,这个问题出在当今的法国国王这个限定的摹状词作为命题的主词上,当今的法国国王并不是像其他专名那样作为真正的主词,它只是摹状词。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样:是否有一个当今的法国国王,如果有这个国王,他是否是秃子。
罗素的限定性摹状词理论及其指称罗素是限定摹状词的创始人,在罗素看来,摹状词有限定和非限定摹状词构成。
限定摹状词的代表式为“这个如此这般的东西”(the so and so),比如说the morning star,“当今的英国女王”,“那个奔跑的孩子”等等。
专名(从广义上讲包括普通名词)是限定摹状词的特殊形式。
罗素此种分类的目的在于证明所有的单数词项,包括限定摹状词、专名、单数代词和指示代词,并不意味着客观世界的存在。
换句话说,罗素的目的在于否定传统的指称理论。
基于弗雷格的研究,针对限定摹状词这一术语,罗素首先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
(一)明显指称与非存在问题在罗素看来,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句子是有意义的,其原因在于该句选择了某一存在或存在物,并且赋予了这一存在某种特质。
如果句子的主语无法选择或指示某一存在,矛盾就会产生。
在例句(1)中,由于现在不存在目前的法国国王,要定位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存在物是不合乎逻辑的。
更糟糕的是,is bald这一谓语无法定位任何指示物,因此例句(1)是一个合乎语法但不合乎逻辑的句子。
(1).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is bald.(二)否定存在问题否定存在问题是问题一的特例,但与问题一相比要更为严重。
从字面来看,例句(2)似乎是合乎逻辑并可接受的,因为目前不存在法国国王这的确是事实。
但是问题正出现在这里:如果例句(2)是合乎逻辑的,那么就不应该用不存在的present King of France作为主语;如果这样一位国王真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又要在谓语中将其否定?(2). The present King of France does not exist.(三)弗雷格关于身份的困惑例句(3)这样的身份陈述句包括两个单数词项。
如果该陈述为真值,那么这两个词项指示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
表面来看,这两个陈述仅仅是表明Elizabeth这个人与自己一致,因此使得陈述本身变得次重要。
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初探提要:作为关于专名的极为重要的理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逻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但是,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自提出之后却遭到了不少的批评。
本文对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遭受的主要批评,以期对其客观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摹状词;批评;定位;评价一、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罗素在1905年发表的论文《论指称》(On Denoting)中提出了摹状词理论,并在此后的著作中对此理论进行了一些补充和改善。
罗素首先摹状词区分为限定的和非限定两类。
限定摹状词通常是the+单数语词,如the man,the present King of England。
限定摹状词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些语句作出改写,把包含限定摹状词以及包含一般概念作为主词的句子改写为一个命题函式,以此揭示其真实的逻辑结构,暴露出其表面语法只是假象。
罗素认为他的限定摹状词理论解决了三大哲学难题:A.迈农悖论B.违背排中律C.同一性问题。
罗素的改写方式有时比较接近日常语言,有时采用的却是符号逻辑形式。
陈嘉映(2006)将罗素的改写以以下形式体现出来:A.金山不存在=没有一个X,这个X既是金子做的,又是山。
B.当今法国国王是秃头=存在一个人,这个人是当今的法国国王,这个人是秃头。
C.《瓦弗利》的作者是司各特=有一个且仅有一个对象写了《瓦弗利》,并且这个对象是司各特。
(更形式化的表达方法是:有一个X,那个X写了《瓦弗利》,对于所有Y,如果Y写《瓦弗利》,则Y与X等同,并且X就是司各特。
)[1]以上包含限定摹状词的句子经过改写后,句子中不再包含限定摹状词。
那么罗素的改写是如何解决前面提到的三个哲学难题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看一下他的分析。
A.金山不存在在这一命题中,金山是主语,不存在是谓语。
经过改写后,金山被分解为“金子做的”和“山”这两个部分,且“金子做的”和“山”都从主词的位置转到了谓词的位置上。
这样,罗素便认为他清除了迈农世界里那些稀奇古怪的实体。
罗素关于专名涵义的摹状词理论
梁义民
【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2)004
【摘要】罗素不赞同弗雷格宽泛专名的涵义理论,严格区分了专名和摹状词,并将专名区分为逻辑专名和普通专名,对专名涵义的理解出现了不一致情况:在区分专名和摹状词时将专名涵义等同于专名所指,在区分两种专名时又将专名涵义视为缩写的或伪装的摹状词.这一理论总体上是主张专名有涵义的,人们一般接受其普通专名的涵义论.这一涵义仍然无法与弗雷格的专名涵义论划清界限,存在两个问题.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梁义民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湛江,524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54
【相关文献】
1.专名、摹状词和命题的涵义与指称--兼评弗雷格的意义理论 [J], 陈晓平
2."当今的法国国王"是"摹状词"还是"专名"——论罗素关于"摹状词"和"专名"的划分 [J], 谢年华
3.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与专名涵义 [J], 包威
4.语境在罗素限定摹状词理论中的作用——兼论“限定摹状词”概念 [J], 彭俊
5.对罗素摹状词理论的几点思考——兼论摹状词与专有名词的关系 [J], 周敭;吉树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