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在医学中,垂体瘤是一种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现在以青年女性较为多见。
随着我们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及内分泌检查手段的发展,多数患者可得到早期确诊,并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路径更加简单,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肿瘤切除较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是垂体瘤及其他鞍区、颅底肿瘤手术治疗的一个发展趋势。
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开展了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经蝶手术人路切除垂体瘤48例,术后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效果较好。
现将护理情况记录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12 例,女36例,年龄18-66岁,平均39岁,病程8个月-5年,平均2.5年,所有病例均行颅脑CT及MRE检查,肿瘤均未突破鞍膈,无明显海绵窦侵犯,蝶窦气化良好。
1.2 术前准备术前1天剪除鼻毛,应注意切勿损伤鼻黏膜,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引起鼻黏膜充血及咳嗽、流涕,有鼻炎、副鼻窦炎的患者须待炎症控制后进行手术。
1.3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38例,视力减退28例,视野缺损32例,闭经、溢乳21例,肢端肥大11例,性功能障碍8例。
1.4 结果肿瘤全切除42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出现尿崩症12例,低钠血5例,经治疗后均于2-3周后消失,脑脊液鼻漏2例,经绝对卧床和抗感染治疗2-4周后自愈,出现垂体激素功能低下3例,以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后好转。
2 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在临床中垂体腺瘤患者由于存在内分泌紊乱,其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尽可能态度和蔼,关心、尊重患者,时刻向患者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及此种手术具有微创、安全优点,让患者了解良性垂体腺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消除其思想顾虑,让他们有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接受并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护理。
2.1.2生活护理根据检查结果注意患者的日常起居,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以适应术中体力消耗和促进切口愈合,伴有糖尿病者应控制好血糖,吸烟、饮酒患者劝其戒掉,术前晚间在21点后禁饮食等。
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本组32例垂体瘤单鼻孔经蝶手术切除患者进行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针对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32例患者术后18例出现尿崩症;5例术后脑脊液鼻漏;3例并发水电解质紊乱;无视力视野症状加重,无颅内血肿及死亡患者。
结论:针对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及早期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标签: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垂体瘤是临床最多见的肿瘤之一,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神经外科微创手术之一[1],其围手术期的护理在患者的诊疗过程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外学者早在1996 年就有强调术前准备的必要性[2]。
我科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用此方法治疗垂体瘤患者32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年龄20-50岁,其中男12例,女20例。
其中临床表现视力减退8 例,视野缺损6例,闭经5例,泌乳4例,多饮多尿5例,肢端肥大2例,头痛7例,全身乏力 6 例,血糖增高5例。
1.2方法:保护角膜,常规铺单,仅暴露双侧鼻孔。
常规在右侧鼻孔置入神经内镜,扩张手术腔道,探查蝶窦开口。
扩大蝶窦开口,显露蝶窦,辨清鞍底及相关的重要结构,选择鞍底薄弱区开窗,用刮圈及吸引器切除肿瘤,大部分肿瘤切除后,用30°内镜插入瘤腔,进一步切除鞍内,鞍上残余肿瘤,严格止血,修复鞍底,油纱填塞术侧鼻腔及创道,术毕。
2 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垂体瘤患者由于内分泌代谢紊乱及颅内神经功能紊乱及颅内神经功能障碍,且肿瘤好发于青壮年而对患者的生长发育、劳动能力及生育功能有严重的损害,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手术后效果如何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入院后,护士应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加强沟通和交流,向其详细讲述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手术方法、目的、手术后的不适以及注意事项。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单鼻孔经壕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饲垂体瘤病人的病历资料。
结果20倒垂体瘤全切16倒,大部切除4饲,配合药物治疗及精心圈手术期护理,患者痊愈15倒,好转5倒,激素术平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下降。
结论单鼻孔经壕入路垂体瘤切除術损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加强固手术期护理。
可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标签:垂体瘤单鼻孔经蝶入路护理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左右,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多见于30岁~40岁。
以往垂体腺瘤的外科治疗采取经颅手术治疗,随着神经影像学、内分泌学检查方法及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经蝶入路手术,因肿瘤切除彻底性较高,手术风险及损伤小,患者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单鼻孔经蝶手术逐渐成为国内经蝶手术常用术式。
现结合我科近2年来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l~57岁,平均38.5岁。
临床表现:视力减退8例,视野缺损5例,闭经8例,泌乳ll例,多饮多尿3例,肢端肥大2例,头痛10例,血糖增高2例,另2例无任何不适,因头部外伤行CT检查意外发现。
影像检查:术前常规行鞍区MR平扫及增强扫描,鞍区CT冠状扫描。
内分泌检查:12例泌乳素明显升高,2例生长素明显升高,6例结果正常。
手术方法:20例均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结果:米后3个月复查MR,肿瘤全切16例,大部切除4例。
15治愈,5例好转·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或有不同程度下降。
2护理2术前护理2.1加强心理护理垂体瘤患者大部分有视力减退、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碍、闭经泌乳等症状,患者对这类疾病的预后不了解,而且有些激素水平因为涉及隐私导致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和不安等。
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
方法8例鞍区垂体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重症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结果无8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术后1例出现慢性蝶窦炎,肿瘤全切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
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少到最低限度。
结论对垂体腺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一个单一单向的,并加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
标签: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鼻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微创手术,具有微创、视野广泛、疗效满意等优点[1]。
本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垂体腺瘤患者共8例进行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如下。
l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3例男性,5例女性,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0.1岁,病程从0.1~2年。
主要表现为阳痿,视觉障碍,头痛,泌乳,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包括垂体卒中,术前全身功能状态:Karnofsky评分5例70,。
1.2手术均行全身麻醉和气管插管,支护良好。
双侧鼻聚维酮碘溶液洗涤消毒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内镜手术,内镜发现蝶窦开口,切开黏膜,扩大蝶窦开口约1.5cm,进入蝶窦,打开鞍底。
”+”字切开鞍底硬脑膜,刮除肿瘤,内镜下鞍区骨窗包装,修补鞍底。
蝶窦内填塞碘仿纱条鼻腔填塞膨胀海绵。
1.3 4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
1例慢性鼻窦炎,治疗后好转,7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
阳痿症状加重2例,为激素替代治疗。
月经失调2例,月经正常3个月后。
2围手术期护理2.1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入院后入院评估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心理反应,无焦虑、恐惧、情绪不稳定,并了解病情、家庭经济状况,为每个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制定护理计划,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必须清洁,无炎症,术前3d用氯霉素滴鼻,预防感染。
1d手术前要剪头发,然后用棉签清洁鼻子干净。
手术前3d,患者用口呼吸,以防感冒,以免鼻塞影响手术及术后愈合。
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目的分析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方法重点筛选2014年05月-2016年08月我院收治的62例垂体瘤患者,对患者护理前后措施进行评价。
结果62例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术后出现有5例尿崩症及2例垂体功能下降,经对应治疗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垂体瘤患者提供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升手术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标签:垂体瘤;鼻蝶入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垂体瘤属于一种良性的颅内鞍区肿瘤,该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灶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常发生于男性人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为了提高质量垂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围手术期护理越来越重视,这对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特选取我院2014年05月-2016年08月期间收治的62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05月-2016年08月我院肿瘤科确诊为垂体瘤的患者62例,男患45例,女患17例,年龄介于25岁至73岁之间,中间值(45.3±6.2)岁;临床表现:肢断肥大患者10例,阳萎患者5例,视力视野障碍患者32例,性欲减退患者15。
全部患者均经MRI及头颅CT检查,排除有严重心脏病肺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护理方法给予62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瘤患患者开展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术前护理。
患者开展手术前将鼻腔内部的鼻毛清除干净,预防手术创口出现感染等情况;同时加强心理、用药及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为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进行康复锻炼的意义,同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帮助其及时缓解精神压力,指导患者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促进患者护理依从性得到有效提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相应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时间等;手术前一天要叮嘱患者禁食[1]。
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2009年2月13日-2013年12月13日230例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内镜经鼻碟垂体腺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鼻腔、适应性训练等各项准备,术后病情观察、鼻腔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结果:230例患者症状得到改善,且围手术期间均未发生血管、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可减少垂体腺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内镜;垂体腺瘤;经鼻碟入路;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s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procedure of endoscopy approaching pituitary adenomas through transsphenoidal.Method:The experience of 230 patients’resec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f endoscopy approaching pituitary adenomas through transsphenoida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eneral anesthesia from Feb 13,2009 to Dec 13,2013 were summed up.Result:230 cases had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ioperative nursing.Conclusion:Adequate preparation before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are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ituitary adenoma patients undergoing 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Endoscopy;Pituitary adenomas;Endoscopy approaching through transsphenoidal;Nursing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十万分之七,其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约占10%的比率,是脑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以外常见的颅内肿瘤,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关键词】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外科治疗随着神经外科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已成为垂体瘤切除的主要方法,这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切除肿瘤范围大、术后预后好等优点。
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运用此手术方法治疗了25例垂体瘤病人,配合药物及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到了最低。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5例,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5~62岁,平均43.5岁。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6例;闭经、泌乳5例;肢端肥大4例。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定为垂体瘤。
采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其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4例。
2结果术后并发尿崩症8例,脑脊液鼻漏5例,后经抗炎、脱水、激素替代治疗等护理措施治愈出院。
12例病人未出现并发症。
3围手术期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垂体瘤病人由于内分泌的紊乱,其生理、心理负担较重,入院后护士应对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生活情况,入院后的心理反应,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可给病人讲解垂体瘤常见的临床表现、手术的必要性等,并让病人及家属了解并接受微创手术,主动配合手术。
3.1.2术前准备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是一个相对无菌的手术,因此术前应严格执行鼻腔准备工作,术前3 d用氯霉素滴鼻,每日3次,并训练用口进行呼吸。
术前1 d剪鼻毛,然后用棉签清洁鼻腔。
积极预防感冒,以免鼻腔充血影响手术及术后愈合。
3.2术后护理3.2.1一般护理麻醉清醒前,病人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麻醉清醒后,病人取仰卧位,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少脑水肿。
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脉博、呼吸及肢体活动情况,苏醒期间病人容易躁动,言语表达不清,护士应注意观察,耐心倾听,妥善固定病人,避免外伤。
在观察生命体征的同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视力,术后24 h内视力下降常提示发生瘤床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处理。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垂体瘤单鼻孔经蝶手术切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特别是针对术后较易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30例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中,并发脑脊液鼻漏3例,2 例出现尿崩症;其余均恢复良好。
结论:做好患者术前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细心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
标签:单鼻孔;垂体瘤;护理【Abstract】Objective:Summarized30casesofsingle-nostril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tumor resection ofperi--operative care,toexplore the problem and measures to care.Methods:30 caBes of this group of pituitary tumor single-nostril transsphenoidal surgical resec—tionofpatients with complet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more easily takethe appropriate care measures.Results:30 casesof single-nostril transsphenoidal pituitary tumor resection of patients,eerebrospinal fluidrhinorrhea complicated by three cases,two cesesof diabetes insipidus occur,the rest are a good recovery.Conclusion:Patients with goodpreoperative care。
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
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共纳入60例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
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相关资料,并制定了围术期护理路径进行应用。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估了手术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比较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小瘤体大小,并改善术后遗留症状。
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患者对围术期护理路径表示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围术期护理路径、效果观察引言: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结果的影响同样重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绕手术全程制定围术期护理路径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趋势。
经鼻蝶入路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垂体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经鼻蝶入路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术后围术期护理仍然是保障手术成功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围术期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明确的护理流程和标准,能够在围手术期提供更加全面、连贯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然而,尚缺乏关于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的研究。
一、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旨在观察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进行。
2.研究对象:纳入60例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需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垂体瘤;3)选择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3.数据收集: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2)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等;3)围术期护理路径应用情况:记录使用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内容;4)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术后瘤体缩小程度、术后遗留症状等;5)围术期并发症的比较: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围术期护理路径是否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6)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满意度。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标签: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
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以往开颅行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自Griffth首次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以来,这项技术日趋完善[1]。
随着神经外科由经典神经外科到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成为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的微创手术。
该术式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康复快等优点[2]。
我科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采用单鼻孔经蝶窦切除垂体瘤21例,均治愈(1例因患者高龄,肿瘤巨大,且不接受开颅手术,次全除减压后,行伽玛刀治疗)。
病人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相对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体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2~74岁,平均44岁,病程3个月~15年。
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泌乳、不育、月经紊乱、停经、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多饮多尿等。
1.2手术方法患者行全麻气管插管,仰卧位,头架固定头部,双侧鼻腔碘伏溶液冲洗消毒,用Hardy扩张器插入术侧鼻孔,离断鼻中隔软骨和垂直板,推开蝶窦前壁黏膜,咬除蝶嘴及蝶窦前壁,去除蝶窦分隔及蝶窦黏膜,凿开鞍底,“十”字形切开硬膜,分块切除肿瘤,数字纱布或明胶海绵止血,小骨片、颅底硬膜及EC耳脑胶修复鞍底,复位鼻中隔骨质。
鼻腔碘仿纱条填塞,3 d后拔除。
1.3治疗结果21例患者除1例因患者高龄,肿瘤巨大,且不接受开颅手术,次全除减压后,行伽玛刀治疗并出现永久性尿崩,其余患者暂时性尿崩13例,水电解质紊乱11例,高热3例,脑脊液鼻漏1例,均经及时处理控制,全部治愈出院。
无术后出血、颅内感染及死亡病例。
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垂体瘤患者因内分泌功能改变影响容貌,多表现为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向心性肥胖、满月脸以及男性性欲减退、女性闭经或不孕。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目的探究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50例,均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对护理效果分析和总结。
结果50例垂体瘤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比对护理前和护理后生活质量,组间统计学意义产生,护理满意度为100.00%。
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该护理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标签: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围手术期;效果分析近年来,在垂体瘤中逐渐应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术,该手术方法属于微创手术,具有多种优势,如视野较广、效果理想以及微创等,因此广泛应用与临床。
但是多数患者由于对手术效果的担心和对自身疾病的不理解,较易出现多种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1]。
因此,在手术期间予以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为探究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价值,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垂体瘤患者50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的垂体瘤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证实。
50例垂体瘤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1.5±5.4)岁,病程1个月~1年。
本组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头痛以及肢端肥大。
与此同时,50例垂体瘤患者均对该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50例垂体瘤患者均接受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内镜下切除术,患者在手术前予以抗生素和去氨加压素,同时予以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而后利用碘伏溶液对双侧鼻腔进行消毒。
在内镜下找出蝶窦开口,切开黏膜,与此同时扩大蝶窦开口至适宜的范围,进入蝶窦腔,打开鞍底,切开其硬脑膜,在内镜可视下刮除肿瘤。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摘要: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围术期护理方法,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垂体瘤患者计32例,均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制定围术期护理方案,并评价护理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并发症5例,处理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围术期;护理垂体瘤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术属于治疗本病的微创手术,效果较好。
为了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本次研究从护理角度入手制定了针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垂体瘤患者计32例为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男14例,女18例,年龄22~54(35.21±4.82)岁,病程0.5~5(2.14±0.45)素,典型表现包括头痛、泌乳、阳萎、视力障碍等。
术前Karnofsky积分均值为(54.12±10.51)分,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者计18例。
1.2方法1.2.1手术方法本组患者均气管插管全麻,头托固定,并使用碘伏溶液冲洗鼻腔,以hardy 撑开器置入术侧鼻孔,离断鼻中隔软骨、垂直版,推开蝶窦前壁粘膜,除去蝶嘴与蝶窦前壁,适当分隔清除组织后,凿开鞍底,十字切开硬膜,分块完成对肿瘤的切除。
常规止血后,以小骨片配合EC耳脑胶修复,并复位鼻内组织,常规缝合填塞鼻腔即可。
1.2.2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前1d到病房探视,评估患者症状、习惯、自理能力、家庭情况等,制定护理计划。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手术方法,并指导患者配合手术。
要求术前禁食12h、禁水6h,在口渴难耐时,耐心解释,或可使用棉签蘸水润湿患者口腔。
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68-01
【关键词】垂体瘤围手术期护理
垂体腺瘤是一种良性的颅内内分泌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微创手术。
该术式具备微创、安全性高、疗效高等优点。
通过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共对8例垂体瘤患者应用该术式,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组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18-45岁,临床表现头痛、视力障碍、停经、泌乳、阳痿,肢端肥大、库欣综合症。
1.2 手术方法采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1.3 结果 8例手术患者均获成功,术后出现水电解质紊乱3例,鼻出血1例,无手术死亡者。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患者评估入院后进行入院宣教的同时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有无焦虑、恐惧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针对患者的心里特点,从言语行动上关心患者,取得患者信任,引导患者对疾病正确认识,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常规准备术前保持鼻腔清洁,术前3天用氯霉素滴鼻,预防感染,术前1天进行交叉备血,做药物过敏试验,修剪鼻毛并清洁鼻腔,术前3天锻炼用口呼吸,术前12小时禁食水。
2.1.3 术前访视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将探访患者,就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及所预见的各种情形,如活动障碍、体位不适、留置尿管不适、沟通障碍做详细解释,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体位术后全麻未清醒者应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清醒6小时后给予床头抬高15度,以利鼻腔渗血及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2.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24小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并详细记录。
2.2.3 鼻腔护理术毕鼻腔用纱条填塞,一般术后3天取出,如渗血不断,应重新填塞,并用2%呋麻滴鼻液滴鼻。
注意观察分泌物的性质及量,观察有无脑脊液发生。
术后加强口腔护理,防止感染。
2.2.4 饮食护理术后24小时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清淡的流质及半流质饮食,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3 并发症的护理
2.3.1 尿崩症护理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中刺激下丘脑、室旁核,影响了抗利尿激素的运转和释放,是肾小管尿浓缩功
能障碍引起。
应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及出入量,保证出入液量及电解质平衡,如异常应调整补液。
鼓励多饮水,特别是加盐水,一补充丢失的钠,及时监测血糖及电解质,做到丢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
2.3.2 脑脊液漏是经垂体瘤手术常见、严重并发症,脑脊液漏术后2-3天拔出鼻腔填塞物,瞩患者平卧位或患侧卧位,保持鼻腔清洁,严禁堵塞,禁冲洗、滴药,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抗炎药物。
2.3.3 高热的护理垂体瘤切除后丘脑下部损害引起体温调节
中枢功能障碍。
应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及冰毯降温,高热增加脑的耗氧量,应监测体温变化。
2.3.4 鼻出血发生率较低,出现1-2天填塞纱条拔出后,护士应密切观察,如发现大量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本组患者有一例在拔除鼻腔纱条后鼻出血,于再次用膨胀海绵填塞,经3天后止血彻底拔除。
3 小结
鞍区垂体瘤位于颅底,病变结构复杂,易于导致正常组织损伤,是手术的难题之一,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野清楚,最大限度减少周围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过精心护理,采取相应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康复,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单位:解放军二五二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