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22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研究人体运动和力学原理人体运动和力学原理的研究人体运动和力学原理是生物力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对人体进行力学分析,可以深入探讨人体运动的特点和机理,并能为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和运动装备设计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介绍人体运动和力学原理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一、人体运动的分类人体运动可分为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产生的运动和组织机能产生的运动。
前者包括重力、摩擦力、浮力等影响,后者则与我们的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有关。
1.1 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产生的运动外界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产生的运动又可分为内力运动和外力运动。
内力运动是指人体内部组织机能产生的运动,比如心脏的搏动、肺部的呼吸等。
外力运动则是指外界环境对人体施加的力产生的运动,比如行走、跑步、举重等。
1.2 组织机能产生的运动组织机能产生的运动是指我们的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等机能协调产生的运动。
肌肉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能够通过收缩产生力并实现人体运动。
骨骼则作为支撑结构,为人体提供稳定的运动平台。
神经系统则通过控制肌肉的收缩来调节人体的运动。
二、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人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可以通过牛顿定律和材料力学等理论来解释。
其中,牛顿定律是力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对于描述和分析人体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2.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人体运动中,惯性定律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没有施加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平衡或保持一定的速度进行运动。
2.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人体运动中,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解释我们在跑步、跳跃等活动中所施加的力与运动的关系。
通过调节施加的力和物体的质量,我们可以控制身体的加速度。
2.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作用于一个物体的力和由该物体施加的力是相等且方向相反的。
人体力学原理人体力学是研究人体运动和力学特性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结构、功能和运动规律。
在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人体力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人体力学原理,包括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以及人体力学对健康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人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人体力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受力和受力部位的变形、应力和应变等力学问题的科学。
人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牛顿运动定律,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受到外力的影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人体力学中,我们通常关注的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点,以及人体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力学特性。
其次,人体力学在运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运动训练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动作技巧,提高运动表现。
在康复医学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受伤部位的受力情况,制定更科学的康复方案。
在运动医学中,人体力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此外,人体力学还可以应用于人体工程学、运动装备设计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舒适和安全的环境。
最后,人体力学对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人体力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在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力,预防运动损伤和职业病的发生。
同时,人体力学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调整姿势,改善体态,减轻身体的疲劳和压力,保护关节和骨骼的健康。
因此,学习和应用人体力学原理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人体力学是一门涉及人体结构、功能和运动规律的重要科学,它在运动医学、康复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应用人体力学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力学特性,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保护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力学原理,增进对健康的认识,促进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二章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1第一节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任何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的。
人体和器械的运动也不例外。
人体和器械的运动在运动形式上多种多样,千差万别。
这种差别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主要方面。
况且有不少的运动项目就直接用空间距离和时间的长短来标志成绩的优劣。
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特征称运动学特征。
如物体运动的轨迹、路程、位移所描述的即空间特性。
物体运动的先后次序,延续时间等特点谓时间特性。
运动学特征还包括速度和加速度这一类派生的时空特性。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任务就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导致人体和器械位置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人体运动的运动学研究是以经典牛顿力学理论为基础的。
在研究人体运动时,为了突出主要矛盾,需要把人体和器械进行简化处理,即近似地看成质点(具有质量,但可忽略其大小、形状和内部结构而视为几何点的物体。
系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或刚体(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
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但人体的运动有别于非生命体,在研究人体运动时,应尽可能地考虑人的生命特征。
这样,才能正确地研究人体的运动。
一、运动的相对性及参考系(一)运动的相对性宇宙万物无一不在永恒运动中,不存在绝对不动的物体。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运动是绝对的。
在力学中要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如通常所说的某物静止,某物以多大速度运动,就是对机械运动的描述问题。
由于机械运动是物体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因此,要考虑、描述某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总需预先选定一个或若干个物体作参考,观察所研究的物体与这些选定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情况。
如果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就说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
在划船运动中,船和运动员相对岸边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故说船和运动员相对岸边是运动的。
人体力学原理
人体力学原理在运动学和静力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理解人体在各种力的作用下的运动和力的平衡。
人体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直线运动原理: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体运动,当人体不受外力干扰时,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动量守恒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动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其速度,当外力作用于物体时,物体的动量会改变。
在人体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动量守恒原理来分析和解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力的变化。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多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
在人体力学中,我们可以将人体受到的合力分解为各个分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4. 杠杆原理:根据杠杆原理,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力矩的合为零。
在人体力学中,我们可以将人体关节和肌肉视为杠杆系统,根据杠杆原理来分析和解释人体在运动过程中骨骼和肌肉的作用力和力矩。
5. 平衡原理:根据力的平衡原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和合力矩为零。
在人体力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平衡原理来分析和解释人体在各种动作中所需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
这些人体力学原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人体运动和力的平衡提供了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体运动的机制和规律。
通过运用人体力学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更科学和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提升运动表现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