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申请表
- 格式:doc
- 大小:37.51 KB
- 文档页数:2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防雷装置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一方面,建筑物本身需要有效地保护其内部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另一方面,雷电对建筑物的存在也构成了风险,因此,及时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对象和方法2.1 检测对象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导线、避雷针、接地装置等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 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构成的内部防雷系统;- 防火墙、屋顶、外墙等构成的建筑物外部结构。
2.2 检测方法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外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全面检测方法,包括对导线、接地装置等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外观进行检测。
- 对于内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综合检测方法,包括对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电气元件的检测,以及对内部接地系统的检测。
- 对于建筑物外部结构的检测,应采用结构检测方法,包括对防火墙、屋顶、外墙等结构的检测。
三、检测要求和标准3.1 检测要求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全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雷击侵害。
- 可靠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可靠的工作性能,能够稳定地工作一段时间而不出现故障。
- 维护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较好的维护性能,能够方便地进行检修、更换和维护。
- 适应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雷电频率和电压等因素的变化。
3.2 检测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参照以下标准进行:-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与安装》- GB/T 16895.23-2008《电工设备的振动试验第23部分:吊装的振动试验》四、检测流程4.1 检测准备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之前,应认真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措施:确保检测现场的安全,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雷装置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手册》填写及评定标准(1)桩基础防雷装置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项目01 内容利用系数立项依据检测栏填写方法及数据要求等级评定标准根据GB50057-94第3.3.5条、新建建筑物桩数利用系数a=用作接地体的桩数/建筑一级:利用系数为0.75<a≤1;第3.3.6条和第3.4.3条规定物总桩数二级:利用系数为0.5<a≤0.75;例如:新建建筑物总桩数共120条,若全部用作接地三级:利用系数为0.25<a≤0.50;体,则利用系数为120/120=1;而只用90条桩作接地四级:利用系数为a≤0.25。
体,则利用系数为90/120=0.75;以此类推。
填写时分四个档次:1、0.75、0.50、≤0.25。
同01项同01项同01项填写最深的桩和最浅的桩的深度,单位为米,取小数后一位。
例:深21.5米,浅14.0米。
按要求填写桩直径,单位:米,取小数后两位。
如:d=1.25m 参考项,用于对建筑物基础接地体的质量评价。
参考项,同02项。
02030405 桩深桩直径桩主筋直径利用主筋数填写桩主筋的直径,单位:毫米。
例:螺纹钢Φ20,参考项,同02项。
圆钢φ18。
同02项。
根据GB50057-94第3.3.5条第填写单桩实际被用作基础接地体的主筋数量。
四款及第3.3.6条第三款3.4.3一般为4条,最少不少于2条。
条第一款同05项检测与引下线相接各单桩的主筋接地电阻值,并计算其平衡度:接地电阻平衡度=单桩内各主钢筋中其一接地电阻最大值/另一接地电阻最小值,同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平衡度为1,大于1时应加短路环。
06 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一级:各桩平衡度均为1;二级:平衡度为1的桩占70%;三级:平衡度为1的桩占50%;四级:平衡度为1的桩少于5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项目07 内容立项依据检测栏填写方法及数据要求等级评定标准土壤电阻率Ω·m 根据GB50057-94第3.3.6条、按实测土壤电阻率的数值填写。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设施;(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等社会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以及各类电子信息系统;(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
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向气象主管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建设单位申请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审查时,应当同时申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二)总规划平面图;(三)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的复印件;(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资料明细表
申请单位需提供资料:
所:
1、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或项目规模证明(建设单位盖章)
2、防雷设计图纸(总平面、防雷设计说明(含防感应雷SPD设计)、基础接地平面图、
天面防雷平面图、防雷大样图、高层均压环、立面图、SPD安装图、如
有群楼和塔楼的要标准层图纸、图纸电子版)3套
局:(以下复印件需加盖各自公司公章)
1、SPD准用证(省防雷减灾办备案证明)(复印件)(施工单位盖章)
2、SPD合格证(复印件)(施工单位盖章)
3、SPD检测报告(复印件)(施工单位盖章)
4、设计单位资质证(复印件)(设计单位盖章)
5、设计人员资格证(复印件)(设计单位盖章)
6、施工公司“防雷工程专业施工资质证”(复印件)(施工单位盖章)
7、施工负责人“防雷工程施工资格证书”(复印件)(施工单位盖章)
8、防雷工程承包合同(原件或复印件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盖章)
9、雷击风险评估报告书(原件若有)(雷击风险评估合同复印件建设单位盖章)
(所)需填写表格:
1、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和检测服务委托书(建设单位盖章)
2、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信息表(建设单位盖章)
3、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信息表(若有)(建设单位盖章)(惠州市防雷所盖章)(一式两份)
4、服务质量客户反馈表(不需填日期)(建设单位盖章)
(局)需填写表格:
1、授权书(建设单位盖章,盖章盖两个,其中一个盖在代理人身份证复印件上)
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第1页和第3页建设单位盖章)
3、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建设单位盖章)
4、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
5、服务质量客户反馈表(不需填日期)(建设单位盖章)。
验收申请书(15篇)验收申请书1(446字)环境验收申请报告××公司关于×××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请示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厅):我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各环保设施投入运行正常,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厅)以××号文件《关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复函》,对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了批复。
××年,××以××号文核准该项目。
××下达了试生产通知书。
根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文件要求,我公司配套的环保设施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已落实,目前各环保设施运行正常,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令)的要求,特向贵部(贵厅)申请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妥否,请批示。
××年××月××日验收申请书2(294字)省农科院:本单位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____”(实施时间为6月至5月),按计划执行,已完成计划任务,根据广东省财政厅粤财农综[]13号“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的通知”、粤财农综[]13号“关于做好至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和有关管理办法要求,现申请对该项目进行总结验收,请审批。
附件: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项目验收材料__x__月__日验收申请书3(205字)__市公安消防局:我单位开发的__X学校项目,消防设施和设备已按照设计和报建方案施工完毕,消防检测公司对本工程中的消防报警系统级联动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测,并取得了相应报告,所有资料齐全,现申请贵消防局对我工程消防验收。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手册(样表)XXXX公司目录1、检测质量管理制度2、质量保证体系框图3、技术标准目录4、现场检测内容及程序5、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操作指引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7、检测报告管理制度8、工作文件管理制度9、合同管理制度10、申诉和投诉处理制度11、保密制度12、档案管理制度13、检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14、检测人员职业道德准则15、人员培训制度16、量化考核及奖惩办法检测质量管理制度1 总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制定一整套管理体系文件,对检测工作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各项质量活动开展有章可循,从而保证检测工作符合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的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管理体系是质量方针贯彻落实的保证,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前提。
2 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的质量方针是“规范、科学、公正、准确”。
评定防雷装置的质量主要是对防雷装置及防雷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和有关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取得科学、准确、可靠的数据。
贯彻落实质量方针,从而对防雷装置、防雷工程做出公正、科学、准确的评价,确保防雷设施及防雷工程质量达到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尽量减少因防雷装置及防雷工程质量或检测质量不符合国家规范要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国家、集体利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 范围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活动贯穿于检测全过程。
包括检测列出具体报告书及申诉处理等全部质量活动。
4 责任和义务XX公司按照《气象法》、《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外独立行使防雷装置的检测职能。
4.1 按照国家《建筑物防雷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建筑物防雷防雷检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 等有关防雷技术规范对全区防雷装置施工过程监督指导和分段检测。
4.2 负责全区新建、改建、扩建防雷装置竣工检测。
4.3 负责全区防雷装置定期检测。
附录A附录B (规范性附录)附录C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C. 1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见表A.1。
表A.1接闪器、引下线材料规格附录D附录E (资料性附录)附录F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样式F.1表B. 1〜B. 11给出了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表格的样式。
F. 2填写表B. 1〜B. 11的注意事项F.2. 1项目信息及综合结论表(表B. 1)F. 2.1.1评价依据F. 2.1.1.1 "图纸介质类别":填写‘'蓝图”或“电子文档”F. 2.1.1.2 "规范/标准”:填写设计评价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或规范名称及编号。
F. 2.1.2单体评价结论F. 2. 1.2.1 “单体名称”:填写本项目各单体的名称,例如:1#楼F. 2. 1.2. 2 “评价结论”:所有项目合格的填写“合格”;不合格的填写具体不合格项编号,格式“不合格项:×× (编号)",例如:不合格项:3.1.1、3. 2. 1F. 2.1.3设计修改意见填写内容包括两部分:总体评价概述和防雷设计修改意见。
格式如下:”本项目X单体按第X类防雷建筑物设计,X单体按第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其XXXXXXX防雷设计符合XXXX (标准)要求,但XXXXXxXX设计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具体修改建议如下:……” F. 2.1.4评价人和审核人不能为同一人。
F.2.2设计依据及防雷类别评价表(表B. 2)F. 2. 2. 1设计依据F. 2. 2. 1.1 “引用规范/标准”:填写设计单位进行防雷设计所依据的规范/标准名称及编号。
F. 2. 2.1.2 “1. 1评价结论”:填写“合格”、“设计依据不全”、“非现行有效”、“设计依据错误”等F. 2. 2. 2防雷分类F. 2. 2. 2.1 “使用性质”:可分为民用住宅、工业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易燃易爆场所。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办事指南(一)事项编码:CH3811001(二)办理依据:1.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412号)2.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令24号)3.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1号)4.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5. 《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粤府令142号)6.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保留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穗府令90号)7. 《从化市人民政府决定保留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目录》(从府〔2013〕28号)(三)审批项目范围:1、广州市从化区的所有经规划局同意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2、广州市从化区内的防雷装置整改工程项目。
(四)审批内容:审核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五)应提交的材料: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原件;形式要求:提交材料前需在提交材料前需在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广州市从化分厅网上(网址/ch/wsbs/qryOrgList.action)从化区气象局下载申请书进行录入并用A4纸打印申请书,盖申请单位公章,页和页之间需加盖申请单位骑缝公章。
整改或补装工程应在申请书的设计简介中注明为整改或补装工程。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形式要求:复印件须加盖建设单位公章,整改或补装工程不需提交。
3、总规划平面图原件或复印件;形式要求:总规划平面图可以是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建设单位公章,整改或补装工程不需提交。
4、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复印件;形式要求:复印件须加盖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公章。
设计人员资格证必须是设计图纸对应的设计人员。
5、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原件(蓝图)形式要求:图纸资料包括:防雷设计说明,电气总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标准层防雷平面图(若有),转换层防雷平面图(若有),均压环防雷平面图(若有),天面防雷平面图,立面图,SPD设计图或示意图,玻璃幕墙及金属构架的等电位连接图(若有)。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前言 (4)1 范围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3 术语和定义 (6)4 雷电电流参数 (13)4.1 雷击电流的组成 (13)4.2 一般建设项目雷击电流的选择 (14)4.3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建设项目和爆炸危险环境项目雷击电流 (15)5 防雷区 (15)5.1 防雷区的划分 (15)5.2 防雷区等电位 (15)5.3 防雷分区实例 (16)6 建筑物防雷类别 (16)6.1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原则 (17)6.2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为: (17)6.3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7)6.4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7)7 电子系统防护等级 (17)7.1 电子系统防护等级划分原则 (17)7.2 依据系统雷击风险评估值确定防护等级 (17)7.3 依据系统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防护等级 (18)8 接地装置 (18)8.1接地装置的一般规定 (18)8.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18)8.3自然接地装置 (18)8.4接地装置电阻测试端子 (20)8.5接地装置安全距离 (21)8.6接地装置安全距离 (21)8.7人工接地装置 (21)8.8接地装置连接 (23)8.9高层建筑核心筒防雷 (23)9引下线 (23)10均压环 (24)11接闪器 (26)11.1接闪器的一般规定 (26)11.2 接闪器的要求 (28)12玻璃幕墙 (30)13等电位连接 (30)13.1防雷区等电位连接 (30)13.2总等电位及辅助等电位的连接 (31)13.3电子系统等电位连接 (42)14电涌保护器(SPD ) (44)14.1电源SPD的一般要求 (44)14.2 信号SPD (51)15 电子系统 (53)15.1 电子系统机房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53)15.2 电子系统及其管线安全距离 (53)15.3 电子系统管线敷设 (54)15.4 电子系统的接地形式 (55)15.5 电子系统静电及磁场干扰 (55)16 综合布线系统 (55)17 路灯 (56)18 汽车加油(气)站(库) (56)19移动基站 (58)19.1移动通信基站供电系统 (58)19.2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58)19.3天馈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58)19.4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接地系统 (58)19.5接地线系统 (59)19.6接地电阻 (59)20桥梁 (59)20.1桥梁直击雷防护 (59)20.2桥梁等电位连接和防雷电感应 (59)20.3大桥附属设施(收费站)防雷 (60)21轨道交通 (60)21.1轨道交通系统建筑物的直击雷 (60)21.2通信设备接地 (60)21.3地下交通系统防雷装置 (60)21.4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 (61)22变电站 (61)附录A(资料性附录) 冲击接地电阻(Ri)与工频接地电阻(R—)换算系数(A)的查算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土壤电阻率(ρ}与接地极有效长度(L e)对照表······················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筑物内磁场强度的计算···············································附录D(资料性附录)格栅形磁场屏蔽体内部磁场强度·······································附录F(资料性附录)建筑物内环路中的感应电压及电流的计算····························附录C1(资料性附录)网格材料、宽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曲线·····························附录H(规范性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前言本标准主要采用了GB 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T 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18802.12—2006/IEC 61643—12:2002《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GB/T 21714.1—2009/IEC 62305—1:2006《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GB/T 21714.2—2008/IEC 62305—2:2006《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GB/T 21714.3—2008/IEC 62305—3:2006《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21714.4—2008/IEC 62305—4:2006《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标准内容。
通辽市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封面为首页,无首、尾页章及缝章无效申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单位:通辽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中心〔章〕单位地址: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31号,气象大厦。
联系电话: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报告〔单位〕经对你单位申报的______ 工程的防雷装置设计进行技术评价,结果如下:1建(构)筑物直击雷防雷分类的判定:1.1 判定原那么。
依据GB5005—2021第条的规定: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需求分为三类。
1.2 判定依据及结论。
N=K*Ng*Ae (次/a )当H< 100m时,其他条件:A={LW+2 (L+W 〃[H (200-H) ]1/2+n H (200-H) } 〃10-6N g=0.1T d次/ (Kn2*a)、T d=30.2 天当H> 100m时,其他条件:A=[LW+2H(L+W 〃 +n A] 〃 10-6N g=0.01T d次/ (Kn2*a)、T d=30.2 天经计算N _次/a。
按照GB50057-2021第—条、一的规定:该建筑物为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_次/a,且小于或等于—次/a的—应划为第—类防雷建筑物。
该建筑物现按第_类防雷进行设计,符合技术标准规定的要求。
2接闪器设计:2.1 该建筑物接闪器为接闪_ (杆、线、带、网、杆和带联防、带和网联防、杆与带和网联防、杆与线与带和网联防、彩钢板、钢构屋顶、建(构)筑物本体),建筑物完全处于LPZ0b区,符合技术规范规定的要求。
浅析天燃气门站防雷设计技术评价摘要:本文以南宫市天燃气门站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为例,分析探讨了天燃气门防直击雷、防闪电电涌侵入、闪电感应措施设计评价依据和设计的基本标准。
关键词:天然气;门站;防雷设计;技术评价中图分类号:p427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天燃气门站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门站露天的燃气管道(放散管)、调压、计量、过滤、加臭等设备都可能是雷电的最好通路,一旦遭到雷击发生事故的后果会特别严重。
2 天燃气门站防雷装置设计规范要求防雷装置是用以对某一空间进行雷电效应防护的整套装置,由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装置组成。
2.1 防直击雷设计要求依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和《城镇燃气防雷技术规范》qxt109规定。
一般天然气门站建设在远离市区的空旷地带,应设计独立防雷装置;独立避雷针(线)的设计应符合gb50057~2010附录d要求。
燃气门站生产或储存燃气的建筑物、阀室、控制机房等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规定。
2.2 天燃气门站防闪电感应、闪电电涌侵入设计标准要求由于闪击时雷电对架空线路、电缆线路或金属管道的作用,雷电波即闪电电涌可能沿着这些管道侵入室内,致使电气系统、信息系统及设备损坏。
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规定,门站内的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b级。
在门站供电系统应采用过电压保护,重要设备直流供电线路应加装直流电涌保护器,信号系统应加装信号电涌保护器。
2.2.1 供电系统过电压保护电源线路上多级电涌保护器防护,第一级电涌保护器限制首次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加装在总配电柜处,选用ⅰ级试验的10/350μs波形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up≤2.5kv。
加装的第二级电涌保护器,其作用是限制后续雷击、首次雷击的波尾产生的过电压和工作操作过电压,加装在分配电柜处ups前,选用ⅱ、ⅲ级试验的8/20μs波形的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的电压保护水平值应up≤2.0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