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服务指南
- 格式:docx
- 大小:7.83 KB
- 文档页数:3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人员能力评价防雷装置检测技术人员能力评价这个话题,说实话,一听就让人有点儿紧张。
什么“防雷装置”,什么“检测”,总感觉是个很专业的事情,弄不好就像把一根火柴扔进了油桶,别说防雷,直接雷劈了自己都不一定能躲得开。
不过,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复杂,只要你稍微了解一些,倒真能发现其中的“门道”。
所以今天咱们就聊聊防雷装置检测技术人员的能力吧,看看他们是不是有那么一回事儿,靠不靠谱。
首先啊,作为防雷装置检测的技术人员,必须要有点儿真本事。
这说起来简单,但干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你想啊,雷电可不是闹着玩的,想当年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电话时,还差点儿被雷电给劈了。
你说这雷是有多威风。
所以,防雷装置的检测人员,得有一双“火眼金睛”,不仅要能看清各种电器设备的运作,还得知道它们是怎么与大自然的雷电“斗智斗勇”的。
嗯,这可是个技术活,不是你随便摸一下就能知道到底能不能防住雷的。
咱们得聊聊他们的专业知识了。
防雷装置的检测,光是看个设备的外表,怎么可能能判断出它能不能顶得住一场大雷雨?这可得细致入微。
得知道地线、接地电阻、避雷针的安装位置、接线方法、接地电阻是不是达到标准等等。
你看这些,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这些专业的名词,看似高大上,实则就是关系到能不能在雷雨来临时保护咱们家园的基础问题。
所以,防雷人员得有强大的专业知识支撑,不能随便糊弄了事。
然后呢,防雷装置检测技术人员可不光是有知识就行,他们还得有一颗细致入微的心。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防雷装置好像就是上去瞧一瞧,转一转,敲一敲,啥事儿没有。
可细节决定成败,谁能想到有时候一条小小的接地线就能直接决定整个防雷系统能不能正常工作?再说了,雷雨天的风云变化,谁能保证不会一场暴风雨就把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暴露无遗”?要是你碰上那种头脑不清醒,草草了事的检测人员,估计你家雷电来了都能“轻松入侵”——不怕不怕,绝对不能让这事发生。
你要说检测员的“能耐”,不仅要看知识储备,还得看实践经验。
“防雷装置”的安全性评价检查方法防雷装置安全性评价检查表序号评价标准及内容应得分评价说明1防雷技术措施须经安全设计与验算,使其保护范围有效15单体总分为100分,实得分高于75分为不合格。
易燃易爆场所及变配电站、锅炉房必查,如果有一处不合格,则全项否定。
2防雷装置完好;接闪器无损坏,引下线焊接可靠,接地电阻应低于10Ω;253独立避雷针系统与其它系统隔离,间距合格254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应有防反击、侧击等技术措施;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子的措施。
线路应有防雷电侵入的技术措施。
155对防雷区域和防雷装置能定期进行预防性检查、评价和检测,且有关资料齐全有效。
20合计131设置目的雷电是一种自然力。
雷电效应的破坏作用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当雷电击中地面物体时,在这些物体中通过的雷电流引起热效应、机械效应与电动力效应等损坏设备设施包括微电子器件,引起重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可以造成大面积停电而影响生产与生活;当雷电击中人体或者击中物体的附近所形成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可以造成人员伤亡。
随着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雷电现象的特性及其防范措施,有了很大的进步。
采用以下防雷措施可使雷电效应所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1.1避雷技术利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等接闪器或过电压保护器,把雷电吸向自身,然后通过其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将雷电泄入大地,以保证其防护范围内设备、设施,人员免遭雷击。
按照防护目的不同,可分为防直击雷,防雷电感应,防雷电波浸入,防雷电过电压等类型。
1.2消雷技术利用顶部的电离装置和地下的电荷收集装置及其连接线,设法在高空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与带电积云之间发生离子流,中和积云电荷,使空间电场强度不超过空气的击穿强度,消除落雷条件。
为了防止雷电事故,特设立本评价项目。
2适用范围所有易遭受雷击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雷电波侵入室内可能造成危害的场所及设备,如:2.1一般高于20m的少雷区或多雷区高于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空旷地带,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和构筑物;2.2金属屋面、砖木结构的建筑物、构筑物;2.3河边、湖边、土山顶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2.4地下水露头处,特别潮湿处,地下有导电矿藏处或土壤电阻率较小处的建筑物和构筑物;2.5山谷风口处和建筑物和构筑物;2.6建筑物中高于25m的建筑物和构筑物;2.7变配电所(站、室)、电气线路、重要的设备系统(包括微机中心、独立的高压试验站等);2.8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及其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建筑物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应用指南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建筑物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雷电防护装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防雷装置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一方面,建筑物本身需要有效地保护其内部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另一方面,雷电对建筑物的存在也构成了风险,因此,及时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对象和方法2.1 检测对象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导线、避雷针、接地装置等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 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构成的内部防雷系统;- 防火墙、屋顶、外墙等构成的建筑物外部结构。
2.2 检测方法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外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全面检测方法,包括对导线、接地装置等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外观进行检测。
- 对于内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综合检测方法,包括对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电气元件的检测,以及对内部接地系统的检测。
- 对于建筑物外部结构的检测,应采用结构检测方法,包括对防火墙、屋顶、外墙等结构的检测。
三、检测要求和标准3.1 检测要求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全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雷击侵害。
- 可靠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可靠的工作性能,能够稳定地工作一段时间而不出现故障。
- 维护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较好的维护性能,能够方便地进行检修、更换和维护。
- 适应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雷电频率和电压等因素的变化。
3.2 检测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参照以下标准进行:-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与安装》- GB/T 16895.23-2008《电工设备的振动试验第23部分:吊装的振动试验》四、检测流程4.1 检测准备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之前,应认真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措施:确保检测现场的安全,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防雷装置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手册》填写及评定标准(1)桩基础防雷装置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项目01 内容利用系数立项依据检测栏填写方法及数据要求等级评定标准根据GB50057-94第3.3.5条、新建建筑物桩数利用系数a=用作接地体的桩数/建筑一级:利用系数为0.75<a≤1;第3.3.6条和第3.4.3条规定物总桩数二级:利用系数为0.5<a≤0.75;例如:新建建筑物总桩数共120条,若全部用作接地三级:利用系数为0.25<a≤0.50;体,则利用系数为120/120=1;而只用90条桩作接地四级:利用系数为a≤0.25。
体,则利用系数为90/120=0.75;以此类推。
填写时分四个档次:1、0.75、0.50、≤0.25。
同01项同01项同01项填写最深的桩和最浅的桩的深度,单位为米,取小数后一位。
例:深21.5米,浅14.0米。
按要求填写桩直径,单位:米,取小数后两位。
如:d=1.25m 参考项,用于对建筑物基础接地体的质量评价。
参考项,同02项。
02030405 桩深桩直径桩主筋直径利用主筋数填写桩主筋的直径,单位:毫米。
例:螺纹钢Φ20,参考项,同02项。
圆钢φ18。
同02项。
根据GB50057-94第3.3.5条第填写单桩实际被用作基础接地体的主筋数量。
四款及第3.3.6条第三款3.4.3一般为4条,最少不少于2条。
条第一款同05项检测与引下线相接各单桩的主筋接地电阻值,并计算其平衡度:接地电阻平衡度=单桩内各主钢筋中其一接地电阻最大值/另一接地电阻最小值,同时应符合规范要求。
要求平衡度为1,大于1时应加短路环。
06 单桩接地电阻平衡度一级:各桩平衡度均为1;二级:平衡度为1的桩占70%;三级:平衡度为1的桩占50%;四级:平衡度为1的桩少于5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试用版本创建项目07 内容立项依据检测栏填写方法及数据要求等级评定标准土壤电阻率Ω·m 根据GB50057-94第3.3.6条、按实测土壤电阻率的数值填写。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
项目编号:鲁()雷评字[ ] 号
咨询电话:
附表:建筑物概况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
填写说明
1、建设单位处应填写建设单位(业主)的全称。
2、建设项目名称应与规划许可一致。
3、设计单位处应填写设计单位的全称。
4、按照设计图纸如实填写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幢数、建筑高度、建筑面积、防雷类别、接地型式、接地阻值)。
5、技术评价内容处技术评价内容为一项或几项,如设计内容存在问题则为“……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如设计内容不存在问题,则为“……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
6、评价意见处,如以上技术评价内容全部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则评价意见为“施工图设计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如以上技术评价内容有一处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则评价意见为“施工图设计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
”
7、评价意见处技术评价人员签字,并加盖“技术评价单位公章”或“技术评价单位技术评价专用章”。
8、日期填写出具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意见书日期。
9、建筑物单体数量多时,可以加附表,包括建筑物的防雷类别、建筑物高度、接地型式、接地阻值等。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办事指南(一)事项编码:CH3811001(二)办理依据:1.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412号)2.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令24号)3.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中国气象局令21号)4. 《广东省防御雷电灾害管理规定》5. 《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四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粤府令142号)6.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调整保留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的决定》(穗府令90号)7. 《从化市人民政府决定保留的行政审批、备案事项目录》(从府〔2013〕28号)(三)审批项目范围:1、广州市从化区的所有经规划局同意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2、广州市从化区内的防雷装置整改工程项目。
(四)审批内容:审核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
(五)应提交的材料: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原件;形式要求:提交材料前需在提交材料前需在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广州市从化分厅网上(网址/ch/wsbs/qryOrgList.action)从化区气象局下载申请书进行录入并用A4纸打印申请书,盖申请单位公章,页和页之间需加盖申请单位骑缝公章。
整改或补装工程应在申请书的设计简介中注明为整改或补装工程。
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形式要求:复印件须加盖建设单位公章,整改或补装工程不需提交。
3、总规划平面图原件或复印件;形式要求:总规划平面图可以是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须加盖建设单位公章,整改或补装工程不需提交。
4、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复印件;形式要求:复印件须加盖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公章。
设计人员资格证必须是设计图纸对应的设计人员。
5、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原件(蓝图)形式要求:图纸资料包括:防雷设计说明,电气总说明,基础防雷平面图,标准层防雷平面图(若有),转换层防雷平面图(若有),均压环防雷平面图(若有),天面防雷平面图,立面图,SPD设计图或示意图,玻璃幕墙及金属构架的等电位连接图(若有)。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中的问题及措施摘要: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作为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有效减少雷击安全隐患,保障建设项目、国家财产与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中均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防雷装置的施工质量。
基于此,本文归纳总结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中经常出现的几点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处理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防雷装置;技术评价;竣工验收;问题;措施引言近些年来,随着全球加剧变暖,各地区气候均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暴雨、雷电、干旱、冰雹等各种气象灾害频发,不仅严重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严重时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的人员伤亡。
其中雷电作为联合国公布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表现出波及范围广、强度大、危害严重等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多人由于雷电而伤亡,由此对建筑物、家用电气设备等造成的影响与损失更是不容忽视。
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刻不容缓。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作为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熟练掌握《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做好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工作,关注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质量过关,以尽可能从源头上杜绝雷击隐患。
本文结合近些年来的防雷实际工作,重点总结了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与竣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处理方案,以期能够为保障防雷装置质量,进而更好地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中的问题及措施1.1错误引用防雷设计依据在实际的防雷设计施工工作当中,必须严格以《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与《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S 50343-2012)等规范为依据开展防雷设计工作。
然而,部分防雷设计单位依然按照以往的旧版规范开展设计施工工作,部分图纸设计尽管以《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依据,但是其版本却标注的为“GB 50096-2011”,该版本属于住宅设计规范。
DB41/T 2117—2021防雷装置检测现场作业质量评价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防雷装置检测现场作业质量评价(以下简称“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评价项目、评价要求和评价结果。
本文件适用于防雷装置检测现场作业的质量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X/T 317—2016 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防雷装置检测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
[来源:GB/T 21431—2015,3.23]3.2检测人员依法取得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证书或其他具备从事防雷装置检测能力的证明,从事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的个人。
3.3安全交底现场作业前,检测组长与用户就安全事项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来源:GB/T 32938—2016,3.5]3.4技术交底现场作业前,检测组长将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技术标准等向组员进行的交待。
[来源:GB/T 32938—2016,3.6]3.5项目验证对检测机构已完成的检测项目,进行全部或部分要素(项目)的现场复核检测。
[来源:QX/T 317—2016,2.3]3.6检测原始记录DB41/T 2117—2021检测人员在防雷装置检测过程中获取的反映防雷装置现状的资料。
[来源:GB/T 32938—2016,3.7]4 一般规定4.1质量评价可根据工作需要,由行业主管部门、业主单位或质量控制(监理)机构等,组建评价组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组建评价组予以实施。
4.2评价组应根据委托,对依法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法人单位(以下简称“被评价检测机构”),所开展的防雷装置检测的现场作业满足标准和规定的程度进行评价。
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2023年11月29日中国气象局第37号令公布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职责范围内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区),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雷电防护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建设工程、场所和大型项目的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一)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二)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三)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
第五条雷电防护装置未经设计审核或者设计审核不合格的,不得施Xo雷电防护装置未经竣工验收或者竣工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六条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第七条建设单位应当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提出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申请。
申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一)《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申请表》(附表1);(二)雷电防护装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三)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说明。
第八条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
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受理,并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附表2)。
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雷电防护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附表3)。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服务指南
一、事项名称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
二、执行主要标准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QX/T 106-2009
三、需要提交的材料
1、《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及竣工检测申请书》一式两份。
2、发改部门为投资项目出具的登记备案证明复印件一份(需盖申请单位公章)。
3、项目单体的结构、电气、消防、弱电等施工图一套。
(可以提供电子版材料,也可以提供纸质版材料,评价完成后退还。
)
四、办理条件
1、双方签订服务协议。
2、项目建设方提交的图纸材料齐全。
五、办理流程
申请→受理→签订服务协议→设计技术评价分析→出具技术评价报告→提交用户评价报告
六、承诺时限
5 个工作日。
七、收费标准
鲁价费函[2013]81 号:0.1 元/㎡,按建筑面积收取。
防雷装置竣工检测服务指南
一、事项名称
防雷装置竣工检测
二、执行主要标准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08
《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DB 37/1228-2009
三、需要提交的材料
1、《建设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技术评价及竣工检测申请书》复印件一份(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2、《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意见书》复印件一份(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3、检测现场需提供:检测单体建筑的电气、消防、弱电等施工图一套。
四、办理条件
1、双方签订服务协议。
2、项目建设方提交的材料齐全。
3、现场具备检测条件。
五、办理流程
申请→受理→出现场检测→检测数据整理与分析→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审核→检测报告受章→提交用户检测报告
六、承诺时限
7 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