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高级研究员杨亚玲博士到我校作学术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57.40 KB
- 文档页数:1
文化情境因素之生存和实践论意蕴——兼论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和人文科学是一个连续体
杨渝玲
【期刊名称】《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卷),期】2009(31)1
【总页数】2页(P96-97)
【关键词】人文文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通讯》;实践论;连续体;科学技术发展
【作者】杨渝玲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2;G0
【相关文献】
1.经济学的定律与趋势——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个科学连续体 [J], 杨渝玲;计彤
2.社会科学的界限及其超越-兼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 [J], 丁峰
3.经济学生成的文化情境及其实践指向——兼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 [J], 杨渝玲
4.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滞后和困顿是世界邪教猖獗的主要原因——兼论自然科学
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关系 [J], 王胜国
5.试论自然科学通过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J], 谈利兵;陈文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延宝的学术理念-回复杨延宝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一直致力于研究材料科学领域,并提出了一系列学术理念与观点。
本篇文章将以杨延宝的学术理念为主题,从他的学术背景、出发点、主要理念和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真实展现其学术思想与贡献。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杨延宝的学术背景。
杨延宝于196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学学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他曾在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担任过多个国际化学和材料学期刊的编委。
回国后,杨延宝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担任教授职务。
杨延宝的学术理念源自对材料科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他认为材料科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利用现有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来设计和制造具有特定功能和性能的新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他提出了“自底向上”的设计思想,即从原子和分子水平开始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而设计和构建具有所需性能的纳米和微米材料。
他主张通过理论计算、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并找到创新的方法来优化材料的性能。
在杨延宝看来,材料科学的发展需要跨学科的合作。
他坚信通过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能够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和创新。
他提倡不同科研团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享资源和合作研究,解决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难题。
他还通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积极促进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杨延宝还非常重视培养青年科研人才。
他积极指导研究生和博士后,鼓励他们采用创新的方法探索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培养全球化的人才。
在应用前景方面,杨延宝对材料科学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生物学领域的一些前沿问题。
在此,我将以“生物学的未来与发展”为题,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一、引言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现代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蓬勃发展,生物学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么,生物学的未来将走向何方?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呢?二、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生物学古代生物学主要依靠直观观察和经验总结,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中国的扁鹊等医学家,对生物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描述和研究。
2. 近代生物学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为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现代生物学20世纪以来,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
随后,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相继兴起,生物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生物学面临的挑战1. 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利用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物学的可持续发展。
2. 人类健康问题人类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3. 生物技术发展与应用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安全等问题。
如何规范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物学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生物学的发展方向1. 生命起源与进化研究生命起源与进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中科大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类型联合学位-回复中科大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项目,旨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中,联合学位是该项目的一种类型,意味着学生将在两个不同的学校获得双学位。
首先,为了更好地理解中科大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及其联合学位类型,我们可以从项目的背景和目的入手。
中科大作为一所重点高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中科大与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出了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将中国学生派往国外学习,以及将外国学生邀请来中国学习,提供一个全球化的学习环境,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毕业生。
联合学位是中科大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学生可以在参与项目的两所学校分别获得学位。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项目开始时会根据自己的学术背景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学校,并在申请时提出联合学位的申请。
在被两所学校录取后,学生将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学习计划,并满足双方学校的学分要求。
经过规定的学习期限后,学生将同时获得两所学校颁发的学位。
联合学位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在两所学校学习,获得更广泛的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
不同的学校在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和研究方向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参与联合学位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
此外,通过在两个不同的学校学习,学生还可以认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增长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合作意识。
然而,要参与中科大飞跃重洋学生交流项目并获得联合学位,并非易事。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较好的学术成绩和语言能力,以满足两所学校的录取要求。
同时,学生还需要充分了解两所学校的学科设置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学术表现,以确保取得联合学位的资格。
此外,学生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术文化,克服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努力融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
《童年的社会学视野国外童年社会学研究》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国外童年社会学研究概述 (3)1. 起源与发展 (4)1.1 社会学角度的引入 (6)1.2 心理学与人类学的影响 (7)2. 主要理论流派 (8)2.1 功能主义学派 (10)2.2 冲突理论学派 (12)2.3 象征互动论学派 (13)三、《童年的社会学视野》核心内容解读 (14)1. 童年的定义与特征 (15)1.1 童年的社会学视角 (16)1.2 童年的发展阶段与特征 (18)2. 童年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19)2.1 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21)2.2 学校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22)2.3 社会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塑造 (24)四、国外童年社会学研究的新进展 (24)1. 全球化背景下的童年变迁 (26)1.1 全球化对童年生活的影响 (27)1.2 跨文化视角下的童年研究 (28)2. 儿童权益保护与教育理念的创新 (30)2.1 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 (31)2.2 教育理念的创新与实践 (32)五、启示与思考 (34)1. 对我国童年教育的启示 (35)1.1 家庭教育方式的优化 (36)1.2 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与创新 (3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思考 (38)2.1 深入研究本土化问题 (39)2.2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研究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40)一、内容综述童年是人类个体发展初期的重要阶段,其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直是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重点。
《童年的社会学视野国外童年社会学研究》这本书通过挖掘国外的童年社会学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童年阶段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联。
通过对童年与社会背景的深入探究,该著作展现了在不同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童年的面貌和特点也随之改变的现象。
作者从家庭、学校、社区以及更广泛的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入手,揭示了这些环境因素对个体童年经历的塑造作用。
还讨论了童年与社会不平等的关联性,深入剖析了社会阶级、性别角色以及文化背景等因素对童年的潜在影响。
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STSE教育理念概述 (7)2.1 STSE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8)2.2 STSE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10)2.3 STSE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 (11)三、BOPPPS教学模式介绍 (13)3.1 BOPPPS教学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14)3.2 BOPPPS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16)3.3 BOPPPS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17)3.4 BOPPPS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 (18)四、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构建 (20)4.1 教学理念的融合 (21)4.2 教学模式的创新 (22)4.3 教学策略的设计 (24)4.4 教学评价的改进 (26)五、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BOPPPS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27)5.1 研究对象与实验设计 (28)5.2 实证过程与数据分析 (29)5.3 实证结果与讨论 (31)5.4 实证结论与启示 (33)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4)6.1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6)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7)七、结论 (38)7.1 研究成果总结 (39)7.2 研究不足与局限 (40)7.3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41)一、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探讨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STSE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价值。
阐述BOPPPS教学模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其强调的学生中心、情境导入、主动学习等核心要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将STSE教育理念融入BOPPPS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章进一步探讨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融合STSE教育理念的BOPPPS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方式等。
SHANGHA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题目从状态迁移图到SMV程序自动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学院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缪淮扣起讫日期2014.2.21 2014.5.30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一章绪论 (5)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5)1.2相关课题国内外现状 (5)1.3 研究内容 (6)第二章相关技术及开发工具介绍 (8)2.1画图工具介绍 (8)2.1.1 ArgoUML (8)2.1.2 Jude (9)2.2 相关开发工具介绍 (10)2.3 开发语言java介绍 (13)第三章系统可行性与需求分析 (16)3.1 可行性分析 (16)3.2 功能需求分析 (17)3.2.1 系统更能流程设计 (17)3.2.2 操作界面的设计 (18)3.3 性能需求分析 (18)第四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20)4.1 状态迁移图转换为xmi(xml) (20)4.2 对xmi(xml)进行解析 (20)4.2.1 对xmi进行解析 (20)4.2.2 对xml进行解析 (24)4.3 将解析后的语言转换为smv语言 (26)4.4对smv进行验证 (30)4.5 操作界面的设计 (31)4.5.1 打开文件功能 (31)4.5.2 保存功能 (32)4.5.3 转换功能 (32)4.5.4 退出功能 (33)第五章系统运行演示 (35)5.1 操作界面演示 (35)5.2状态迁移图的解析测试与转换 (38)5.2.1 dg.xmil状态图和解析测试结果 (38)5.2.2 TestGenerator.xmi状态图和解析测试结果 (39)5.2.3 TestGenerator.xmi转换成的smv语言 (41)5.2.4 mc-statechart.xmi状态图和解析测试结果 (45)5.2.5 mc-statechart.xmi转换成的smv语言 (46)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48)6.1总结 (48)6.2展望 (48)致谢 (500)参考文献 (511)附录部分源代码清单 (512)摘要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时代。
平面磨床立柱结构A N S Y S有限元分析本科本科毕业论文M7475B平面磨床立柱的有限元分析目 录前 言 (4)第一章 绪论 (6)1.1 机床有限元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1.1.1 国内的研究现状 (6)1.1.2 国外的研究现状 (7)1.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7)1.3 本课题的意义 (7)第二章 M7475B 平面磨床简介及立柱结构受力分析 (9)2.1 平面磨床结构简介 (9)2.2 立柱磨头受力概况 (10)2.2.1 砂轮速度s v 的计算: (10)2.2.2 轴向磨削力z F 的计算: (10)2.2.3 切向磨削力t F 和法向磨削力n F 的计算: (11)2.3 磨床振源频率的确定 (12)2.4 本章小结 (12)第三章 立柱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13)3.1 PRO/E 与ANSYS 的连接 (13)3.2 立柱结构建模方法 (13)3.3 立柱有限元模型 (14)3.4 本章小结 (15)第四章 立柱结构有限元静力学分析 (16)4.1 有限元方法简介 (16)4.2 ANSYS 软件简介 (16)4.2.1 A NSYS 的组成及主要技术特点: (16)4.2.2 A NSYS 结构分析过程 (17)4.3 立柱结构的ANSYS 结构刚度分析 (17)4.3.1 定义单元类型 (17)4.3.2 定义材料属性 (17)4.3.3 网格划分 (18)4.3.4 施加约束 (19)4.3.5 施加载荷 (19)4.3.6 计算结果 (20)4.4 本章小结 (24)第五章 模态分析 (25)5.1 磨床动态特性参数 (25)5.2 模态分析的基本思想 (26)5.3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26)5.4 模态分析的一般过程 (26)5.5 M7475B 平面磨床立柱的模态分析 (27)5.5.1 定义单元类型 (27)5.5.2定义材料属性 (27)5.5.3网格划分 (28)5.5.4施加约束 (28)5.5.5分析计算 (28)5.5.6观察结果 (28)5.6 本章小结 (31)第六章立柱结构优化设计 (32)6.1 优化设计概况 (32)6.1.1优化设计的发展 (32)6.1.2优化设计的概念 (32)6.1.3优化设计的经济效益 (32)6.1.4优化设计发展方向 (33)6.2 机床结构设计准则 (33)6.3 结构改进优化 (34)6.3.1立柱结构优化方案一 (34)6.3.2立柱结构优化方案二 (38)6.4 本章小节 (41)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43)7.1 结论 (43)7.2 论文不足之处 (43)7.3 展望 (44)参考文献 (45)致谢 (47)No index entries found.前言据权威部门的一项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以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机械行业企业金属切削机床拥有量已达300万台,高居世界各国之首。
资源编排视角下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5)2.1 资源编排理论概述 (7)2.2 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研究现状 (8)2.3 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10)三、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方法 (13)3.2 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14)3.3 指标体系应用案例分析 (15)四、资源编排视角下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模型构建.164.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与原则 (16)4.2 评价模型关键要素分析 (18)4.3 评价模型实证分析 (19)五、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20)5.1 研究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22)5.2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23)5.3 研究结论与建议 (25)六、结论与展望 (26)6.1 研究总结 (27)6.2 研究不足与改进方向 (28)6.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9)一、内容概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技术制造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传统制造业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课题。
本研究从资源编排视角出发,对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进行评价,旨在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智能化转型策略和建议,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从资源编排的角度,构建了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评价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高技术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影响企业智能化转型绩效的关键因素。
杨林贵应邀在“莎士比亚与流行媒体”国际莎学论坛上做主旨
报告
钟莎惠
【期刊名称】《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2012年11月30-12月2日杨林贵应邀参加了日本东京召开的主题为“莎士比亚与流行媒体”的国际论坛并做主旨报告。
会议由筑波大学和白百合女子大学联合主办,在白百合女子大学校园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伊朗、台湾地区、韩国、菲律宾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莎士比亚学者。
会议主持人在介绍杨林贵时特别提到他在梅林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亚与亚洲》的影响以及他作为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会成员的重要作用。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钟莎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06.2
【相关文献】
1.陈小江在第五届黄河国际论坛上作主旨报告 [J],
2.中国莎学学者杨林贵参加重要国际莎学活动 [J], 钟莎;
3.杨林贵赴英国出席国际莎士比亚学会执委会会议以及伯明翰大学“国际莎士比亚
会议” [J], 钟莎慧;
4.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一带一路”国家话语参与者角色分析模式研究——以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 [J], 孔冬秀
5.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国家话语经验意义分析模式研究——以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为例 [J], 孔冬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文献综述: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1.3 文献综述方法论 (4)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框架 (6)2.1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7)2.2 数字化转型的维度 (8)2.3 数字化转型的动因 (10)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 (11)3.1 技术因素 (13)3.2 组织因素 (14)3.3 战略因素 (15)3.4 外部环境因素 (16)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 (18)4.1 生产效率提升 (19)4.2 组织结构变革 (20)4.3 创新能力增强 (21)4.4 客户体验优化 (23)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24)5.1 案例选择标准 (26)5.2 案例描述 (27)5.3 案例分析结果 (29)六、结论与展望 (30)6.1 研究总结 (31)6.2 政策建议 (33)6.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34)一、内容概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内涵:首先,本文将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其次,本文将从内外部两个层面分析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法规、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揭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力。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本文将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包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商业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
本文还将关注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就业结构变化、信息安全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涵盖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与发展,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深度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方式以及业务创新方式。
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的犯罪预防与融合治理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概述 (7)2.1 新兴业态领域定义 (8)2.2 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特点 (9)2.3 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发展现状 (10)三、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犯罪现状分析 (11)3.1 案件类型分布 (13)3.2 犯罪形式与手段 (14)3.3 受害群体特征 (15)3.4 犯罪成因探究 (16)四、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犯罪预防策略 (17)4.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18)4.1.1 完善相关立法 (19)4.1.2 加大执法力度 (21)4.2 提升企业自律水平 (22)4.2.1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23)4.2.2 建立行业规范 (24)4.3 教育引导与心理干预 (25)4.3.1 开展未成年人教育 (26)4.3.2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27)五、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融合治理模式探索 (29)5.1 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 (30)5.2 社会共治型治理模式 (31)5.3 市场自律型治理模式 (33)5.4 法律法规与科技手段的融合应用 (34)六、案例分析 (35)6.1 成功预防与治理案例介绍 (37)6.2 案例分析 (38)6.3 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39)七、结论与展望 (40)7.1 研究结论总结 (41)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2)7.3 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43)一、内容概述本文档聚焦于“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的犯罪预防与融合治理”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新兴业态领域犯罪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涉未成年人新兴业态领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如网络社交、在线教育、网络游戏等,这些领域的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档将全面分析当前形势,提出相应的预防与融合治理策略。
参考文献的格式:1.参考文献条目以[1], [2], [3]……的形式编号(英文姓氏按照字母排序, 中文姓氏按照拼音字母排序/日语按作者姓名五十音图顺序排序,先排英文/日文, 再排中文,例如:[1]Bloomfield, L. 1933. Language[M]. New York: Holt,[2]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Arnold,[1] くらし.1997.文化百選.[M].東京:西日本新聞社.[2] 井上忠司.1999.講座食の文化・第五巻[C].東京:味の素食の文化センタ2.如果文献条目要转行,需采用悬挂缩进格式,如上例[2]。
3.排列顺序如果是著作,按作者(如果是译著,原作者在前,译者在后)、出版年份、书名、文献类别标号、出版地(要写出版社所在的城市的名称,而非省的名称)、出版社排列;如果是杂志文章,按作者、出版年份、文章标题、文献类别标号、刊名、期号和页码(期号用括号括起来)排列;如果是论文集文章,按作者、文章标题、文献类别标号、编者(外文要有“ed”或“eds”字样并用括号括起来)、书名、文献类别标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排列;如果是网上下载的文献,按作者、年份、文献标题、网址排列,如果没有作者,以“佚名”替代。
4.文献类别标号文献类别标号由大写字母和方括号组成。
专著为[M],论文集为[C],论文集内的文章为[A],期刊文章为[J],尚未出版的会议论文为[P],博士论文为[D],硕士论文为[MA],词典为[Z]。
注意:类别标号与其前的文字之间没有任何标点符号,也不需空格。
5.文献条目中作者的写法汉语姓氏按汉语拼音为序,外文姓氏按字母顺序/日语按作者姓氏的假名顺序排序。
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文献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两种文献在年份后加a和b(若有三种或以上的文献,照此类推),以示区分。
从英国文学出发探究英国人眼中的中国茶文化
张悦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18(040)012
【摘要】本文首先就英国茶文化和包含茶文化的英国文学作品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从多个方面从英国文学出发对英国人眼中的中国茶文化展开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中西方的茶文化交流.
【总页数】1页(P521)
【作者】张悦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外国语教学部,宁夏银川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十八世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评介《英使谒见乾隆皇帝》 [J], 曾永玲
2.英国文学作品中体现出英国人的饮茶文化 [J], 陈志新;张云岗
3.洞察观众是最高机密——一个英国人眼中的中国电视创新 [J], 杨晓凌
4.从认知语言出发探究中国茶文化翻译教学 [J],
5.要看到英国人眼中的“中国教育” [J], 王传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