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血肉筑长城》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血肉筑长城》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通过“从哪里开始筑长城”“长城建设的目的”“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和“神话与长城”四个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长城的建设历程和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长城建设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对长城建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产生浓厚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历史责任感,树立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利用方法,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城建设的历史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信息。
2.分组阅读法将学生分进不同的小组,在教师安排的时间内,让他们结合课本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和网络上的信息,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在指定时间内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
3.实践活动法通过实地考察长城遗址、观看长城建设的多媒体资料以及长城建设的工艺制作等方面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城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强其对长城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教学时数:6课时第一课时:从哪里开始筑长城第二课时:长城建设的目的第三课时:长城建设的过程和成果第四课时:神话与长城第五课时: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第六课时:文献阅读和实践活动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通过多媒体资料或PPT等介绍长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长城建设的研究热情。
(二)渗透: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开始掌握长城建设的背景、目的、过程和成果等方面的知识。
(三)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增强其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
《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基础知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识掌握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和中共七大等重要史实识图列表复述根据图例符号意思,识别战役空间分布情况,了解进程;配合列表,能力训战役捋顺知识要素;通过复述,学习论从史出的方法练过程重现情景体验通过课本插图以及收集到的资料,重现当年激战情景,体验中国军方法情感人英勇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血肉筑长城”课题的涵义讨论探索多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情感态度价值爱国情感国共两党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惜流血牺牲,英勇抗击日寇,体现了炎黄子孙强烈的爱国传统,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思想意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中共七大起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教学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教学方法循序善诱法、情景再现法、图表辅助法学情分析学生历史知识的来源主要还是乐意直观感受,所以适当选取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教学,经过阅读分析,得出学习历史的方法。
由于已经上到了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历史能力,在教学上侧重培养学生从历史知识中得出结论以及史论结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电影《血战台儿庄》敢死队片断,感受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的惨烈场景,中国军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抵御日本侵略的坚固长城。
经过全民族的英勇抗战,中国人民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16课——《血肉筑长城》。
(板书):第16课血肉筑长城二、学习新课: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自做、自纠】请同学们打开《能力培养与测试》八年级上册第37页,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填写情况并进行提示,填不出的内容可同位、小组内交流,互相检查填写情况。
结合教材第79-80页的大字标题,找出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史实有哪些?(生答: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自学】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79-81页相关内容,并在小组内讨论完成《三次战役比较表》。
历史教案-第6课血肉筑长城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英勇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3.引导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意义及民族英雄。
2.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抗日战争的了解。
2.讲解抗日战争的过程(1)教师讲述抗日战争的起始时间、过程,重点介绍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
(2)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的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支持等。
4.认识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1)教师介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张学良、杨虎城、左权、赵一曼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英雄,讲述他们的英勇事迹。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1.根据本课所学,绘制抗日战争时间线,标注重要事件。
3.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3.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是否得到培养?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六、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血肉筑长城》。
2.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视频。
3.网络资源: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图片等。
4.教学工具:PPT、投影仪等。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7年7月7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学生:“卢沟桥事变。
”教师:“正确。
那么这场战争持续了多长时间?”学生:“8年。
”学生:“1937年。
”教师:“非常准确。
初二年级历史学科《第16课血肉筑长城》教案NO:1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导学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对所掌握资料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通过设置相关活动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沟通能力。
通过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得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以及伟大的历史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
【教法】:分组导学法、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学情检查:1、作业讲评:2、复习检查:第15课基础知识3、导入新课:教师讲授:七七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向西进攻山西,共产党的八路军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
不久,另一路日军从山东南下,在台儿庄北国民党的军队歼灭了。
后来八路军在华北2000多公里战线上,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
这三次战役的具体情况我们今天就来重温一下。
板书: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
二、出示自主学思方案:(一)、抗战中的重大战役:(1)、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抵抗,__________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2)、_________指挥的________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3)、________指挥的______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三、师生研讨:1.讲述平型关大捷时,准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和《平型关战斗示意图》。
第16课血肉筑长城一、学习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抗战胜利、分析抗战胜利原因奠定基础。
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三、课堂导入:上课之前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能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歌曲,(国歌),这首歌曲告诉我们,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的侵略,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固的血肉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到那个灾难沉重、战火纷飞的年代,一起去感受那条血筑的长城。
(PPT展示第16课血肉筑长城)四、自主学习:(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
时间:15分钟)1、抗战爆发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2、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3、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4、“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五、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
1、“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八年级】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案【八年级】第18课血肉筑长城教学案第18课用血肉建造长城的案例一、学习目标:1.掌握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
2.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意义”,培养我们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百团战争和台儿庄战役,了解中国军队在国家危难时爱国军人的爱国思想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七大的召开。
二、自学前:(自学、充分准备和坚定记忆)1.平型关①年月,一一五师在歼灭日军人.大街② 现状:平型关大街血①时间:。
2.台儿庄② 指挥官:。
战役③结果:歼灭日军人。
肉④ 状态:台儿庄战役结束。
①时间:,目的:。
② 命令:。
筑3.百团大战③目标:破坏,摧毁。
④ 意思是:百团大战。
①时间:。
② 位置:。
4.中共七大讨论,并确定。
③ 内容表述城。
④ 意思:为……准备好条件。
节节胜利。
5.抗日战争① 日本向中国的和平投降。
胜利的原因美国。
苏联。
②标志:年月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三、展示和沟通(相互检查表格)四、合作探究1.列举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
本文论述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因素。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五、庭审(一)选择题1.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a.台儿庄战役b.松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d.百团大战2.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了一万多名敌军,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重要的胜利。
这次战役的指挥官是()a.林彪b.彭德怀c.李宗仁d.杨虎城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主动进攻日军的最大战役是()a.松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太原会战4.百团大战的指挥官是()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5.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是()a.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c、夺取敌人在华北的大中城市D.将日军赶出华北6.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7.在武汉中山公园内,有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受降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导入新课:观看图片《宋哲元的绝命书》和《腾冲国殇墓园》抗日战争的爆发简单阐述。
战争中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2.什么是全民族抗战?什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给我们抗战带来了什么帮助?补充: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中国远征军;飞虎队。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思考:战争与人性的思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全民族抗战的思考。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会认识到在全民族浴血奋战是获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理解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压迫的巨大力量以及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做出的贡献,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二.过程与方法1.提问学习法2.多媒体历史资料的应用三.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回到历史中去感悟抗战的艰苦,理解全民族抗战的牺牲。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针对初二学生设计对历史课重视,喜欢但不会学习方法。
喜欢听故事,看图片,看录像。
喜欢在历史讨论中表现个性。
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优化课堂内容教学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达成即时目标。
4重点难点关键是要引起学生思考几个问题。
1.抗日战争中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如果,没有了全民族的抗战,那么,中国的抗战会怎样发展?2.什么是全民族抗战?什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给我们抗战带来了什么帮助?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是什么?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评论(0)新设计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观看图片《宋哲元的绝命书》和《腾冲国殇墓园》抗日战争的爆发简单阐述。
战争中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2.什么是全民族抗战?什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给我们抗战带来了什么帮助?补充: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中国远征军;飞虎队。
教学活动2看平型关战役照片图,找出中日军事的实力情况,分析抗战的艰苦。
《血肉筑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最重大的胜利——台儿庄战役、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及抗战时期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七大”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讨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培养学生多角度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认识目标:通过学习百团大战和台儿庄战役,让学生了解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感,认识到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军、流血牺牲,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教材分析
重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难点:中共七大的召开
教学方法
新闻报道、讨论法、讲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欢迎大家参加“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这个节目,今天,我们又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我们将回到过去,回到五六十年前,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么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
新课:
请问:同学们,日本1931年日本制造了什么事件开始了侵华战争呢?(9·18事变)9月18日,日本发动了9·18事变,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奉行“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不仅不抵抗,反而命令张学良杨虎城去进攻陕北的红军,有着强烈爱国之心的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史称“西安事变”,最后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才被迫答应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又制造了什么事件?(“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急的关头,国共再一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钱正式形成,八年抗战拉开了序幕。
战争刚开始的时候日本野心勃勃,他们制定了速战速决的战斗计划,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他们的计划是否达到了呢?下面我们请出两位小记者,让他们带领我们穿过时空,去感受那段血与火的残酷战争!
记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国民党军败退,八路军未待整编完毕就投入了战争,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师长林彪、聂荣臻领导下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歼灭日军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我们称之为“平型关大捷”。
请看资料:(播放影片)
八路军首战告捷,一举摧毁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助长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为了沟通华北华东两个战场,实现南北对进,合击徐州,国民政府认识到事关重大,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官,指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就是徐州会战的一个重要部分。
记者:在台儿庄战役激烈的时候,日军凭借炮火优势,攻入台儿庄城内,守城的31师师长池峰城组织敢死队夺回阵地,白刃战中,有的受伤了,又从血泊中爬起来,继续和敌人搏斗;有的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阵地夺回来了,57名敢死队员只有11人活着回来……
感谢记者给我们带来的战地报道,(出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的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受击,狼狈向北败退。
这次战役其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
提问:在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共产党在做什么呢?(学生答: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游击战争,创建了十几个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减少了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转而重点向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他们怎么样进攻根据地呢?请听小记者带来的报道。
记者: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1938年底,日军集中大部分兵力,加上他们收编国民党降军以及一些汉奸走狗组成的“伪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播影片)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播影片)
记者采访:怎么从目标、规模和战绩来评价百团大战?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他的看法!(学生答——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规模:一百多个团,华北两千多公里战线;战绩:毙伤俘日伪军四万多人,破坏交通线2000多公里,拔掉据点近3000个)这次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1939年,法西斯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渐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随着战争的不断推移,形势越来越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在中国,日军已经疲惫不堪。
这时,有个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怎样夺取最后的胜利以及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了抗战胜利后要争取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
大会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请大家看资料。
(播放影片)
就在共产党七大召开期间,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拒绝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会上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动员国民党全党的力量,准备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夺取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所以这是一次反共反人民的大会,它要把中国重新引向黑暗。
而中共的七大则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从影片可以看出,1944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也遭到美国的沉重打击,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也开始了反攻,夺取抗战胜利的时刻终于到来了。
(播放影片)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播放影片)
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离开祖国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日本呢?
(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最后教师总结——1、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2、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美国、苏联等国家对日本的打击;4、爱国华侨和国际友好人士的援助。
抗日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中国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出示表格)看了这个表格,同学们有何感想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维护和平,反对战争!
小结:出示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