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学生机器人平台》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16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平台》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平台》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以及编程控制等知识。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复杂编程语言可能存在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
2.难点:机器人编程控制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以实际操作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准备一定数量的机器人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
2.软件准备:安装必要的编程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机器人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为学生接下来的实践操作奠定基础。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控制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机器人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内容。
第16课机器人平台教学目的: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
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
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与导入(第一课时)师:同学们,我们经过了四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哪些机器人的知识啊?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感受吗?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讨论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在上节课的讨论中,有的同学曾经提出,机器人的工作不但依赖传感器,也要依赖于计算机的编程,这样机器人才能“健康”地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机器人编程。
(板书课题)二、了解“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师:机器人的运动,不是在机器人本身所制定完成的,它必须要有强大的“后援团”,这个就是“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打开相应的图片,介绍几种机器人平台)生:了解新界面。
师:“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和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哪些软件有相似的地方呢?(1)FrontPage中网页的编写。
(2)Word中的流程图。
师: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1)界面类似。
(2)流程图的方式相似。
师: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阅读课本,寻找答案)(教师最后引导总结,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三、运行编程软件(第二课时)师:实战开始了,我们要为学生机器人编程了,首先得让它知道我们的意图,请观察以下得流程:(学生观察教师操作并总结)(1)打开软件教师介绍主要的界面。
(2)新建程序和原有软件类似之处。
(3)设置系统讲解传感器和串口的设置方法。
(4)加载图形控件讲解图形控件的概念。
(5)设置属性以“计算”控件为例。
(6)修改程序移动、删除、复制、粘贴等操作(7)编译程序先保存程序,再编译程序。
第16课学生机器人平台[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初步了解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3.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运行“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5.帮助学生建立软件与机器人之间的知识链接。
6.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尝试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理解“编程”的意义。
8.尝试运行、设置编程软件。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 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学生机器人平台”软件。
2.难点:流程图的设置方式。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基于原有机器人知识的基础上,介入编程软件,让学生了解到“学生机器人平台”的重要意义。
因此,本课的学习属于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环节。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到流程图的学习和设置,在今后的学习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师的教学中,要秉承打好基础的原则,为学生提供正确严谨的教学环节,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便利。
2.教学方法指导在学生机器人平台的学习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学习、意义建构的学习、自主学习、进行非线性的跨越式学习、理解流程图利用流程图的学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顺着问题学习,使得知识能够顺畅地进入学生的认知体系,为今后的实践提供保证。
[参考资料]1.学生机器人编程软件一般采用流程图模式编程。
流程图由基本模块来构建,基本模块包括输出执行模块、信号输入模块、流程控制模块三部分,每一个图形模块都可以完成一定的功能,只要按逻辑连接这些模块可以很快的完成一个程序的编写,通过画流程图的方式,实现对某一特定机器人的编程。
从而使机器人根据周围的环境执行相应的动作,如:前进、后退、转弯、加速、减速等。
流程图支持全局变量、简单表达式、复合条件判断、循环等。
软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每种控件作为一个类对象,描述了此控件的类型、位置、连接属性、节点的设置属性等信息以及对各种属性改变的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可以方便的对每个节点对象的属性更新和对象位置的移动等各种操作。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3机器人仿真平台》电子工业版(宁夏)一. 教材分析《1.3机器人仿真平台》是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器人仿真平台的作用,掌握仿真平台的基本操作,并能够利用仿真平台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基本知识。
对于机器人这一主题,学生普遍感兴趣,具有一定的探索欲望。
但是,学生对于机器人仿真平台的了解有限,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仿真平台的基本操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掌握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操作。
3.能够利用仿真平台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
2.难点:利用仿真平台进行简单的机器人编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
2.示范法:演示如何利用仿真平台进行机器人编程。
3.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利用仿真平台进行机器人编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机器人仿真平台软件。
2.教学素材:机器人仿真平台软件,相关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对机器人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器人仿真平台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
通过PPT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仿真平台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机器人编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仿真平台进行机器人编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编程成果,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仿真平台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更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