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乐与二战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0
戴高乐主义的名词解释戴高乐主义是指法国战后时期以夏尔·戴高乐为代表的一种政治思想和实践。
戴高乐主义深受法国人民的尊敬和追捧,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政策,塑造了法国政治格局,并对欧洲及国际事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深入解释戴高乐主义的内涵和影响。
一、回顾戴高乐主义的历史背景戴高乐主义兴起于二战后的法国。
当时法国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创伤,社会和政治氛围严重动荡。
戴高乐上将身份的突出以及他在二战中的杰出表现,为他赢得了民众的敬重。
在战后恢复期,戴高乐致力于重建国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展现了强大的领导力。
这种风格以及戴高乐主义的原则在战后的法国形成,并日益得到国内外的关注。
二、特点和核心价值观戴高乐主义的核心是民族主义和集权主义。
戴高乐认为法国必须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保持政治上的强大地位。
他反对外来势力对法国事务的干涉,并坚决主张加强国内政府的权力。
这种集权思想在法国政府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戴高乐主义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战略独立性。
戴高乐鼓励法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坚决维护自己的利益,并通过发展军事实力来确保国家的安全。
三、戴高乐主义对法国政治的影响戴高乐主义对法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领导风格以及对国民团结的呼吁,使法国人民在困难时期感到安慰和支持。
他号召法国人团结一心,共同建设繁荣的国家。
其次,戴高乐主义的特点使法国政府在特殊时期能够迅速决策,并有效地应对外部压力。
尤其是在冷战时期,戴高乐主义使法国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地位,成为欧洲的影响力国家之一。
此外,戴高乐主义也强调了法国作为大国的角色,通过发展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加强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四、戴高乐主义对欧洲的影响戴高乐主义对欧洲事务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法国,还扩展到了整个欧洲。
他积极倡导欧洲各国之间的和谐合作,并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联盟。
戴高乐认为欧洲国家间的合作对于维护欧洲的繁荣和和平至关重要。
他在法国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如今的欧盟)的建设。
1890~1970夏尔·戴高乐将军出生在法国里尔市一个世代笃信天主教的教师家庭。
1909.8.戴高乐入伍,先后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和巴黎高等军事学院。
他作为一名上尉连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战爆发时,戴高乐任坦克团上校团长。
1940年德国闪电攻击西欧,他任坦克师师长,指挥部队在阿尔萨斯和索姆河地区作战,屡建战功。
当年5月晋升为准将,6月任雷诺内阁国防和陆军部副部长。
1940年巴黎沦陷,维希政府向德国投降,戴高乐流亡伦敦,向法国民众发表广播演说,号召法国人民继续抵抗,并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
1943~1944,他领导“自由法国”武装力量转战近东、非洲、巴尔干,参加诺曼底登陆和解放法国本土的战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4年戴高乐与蒙哥马利元帅组织领导人交谈巴黎解放后,戴高乐回到巴黎1945.11.当选为战后临时政府总理。
1959当选为法国总统。
1965再次当选为总统。
1959年1月8日戴高乐将军就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光。
右一为戴高乐夫人,右二为肯尼迪夫人。
•在总统任期的10年中,他努力恢复法国在战争中失去的大国地位。
•对内发展经济,重整军备,建立和发展独立的核打击力量。
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外交,主张东西方“缓和与合作”,同中国建交,退出北大西洋军事一体化机构。
戴高乐将军说服美国总统尼克松与中国关系解冻辞去总统职务后,他回到人口仅400人的家乡科龙贝教堂村。
覆盖着法国国旗的灵柩被村民送至科龙贝教堂墓地1970年11月9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龙贝向戴高尔表示最后的敬意。
位于科隆贝的国家双十字架纪念碑,双十字架是法国抵抗组织的标志。
政府对退休总统提供的费用,他分文不取,给他的宅邸,他拒绝接受,退居在科隆贝教堂村,直到1970年去世。
他靠稿费度日,为纪念早夭的女儿,把自己大部分钱款捐作儿童保健基金。
府津贴,不要儿女供养,不与外界往来,直至去世。
•遗嘱早在1952年就写好并密封,要求在他去世后启封。
戴高乐戴高乐(1890年-1970年),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1912年,戴高乐毕业于法国著名的圣西耳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他曾三次负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5月他任第4装甲师准将,6月任内阁陆军部副部长。
当法国的贝当组阁并准备和德国媾和时,他毅然机智地脱身离开法国前往英国,组织了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
戴高乐执政期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极力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使法国成为当时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
戴高乐为维护法国的独立和主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890年11月22日,戴高乐(CharlesdeGaulle)生于里尔一教师家庭。
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校。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三次负伤。
1916年最后一次受伤后被俘,五次逃跑未遂。
1918年停战后获释。
1919年应募到波兰军队任职,次年被授予波军少校军衔。
其间,提出步兵和坦克在空军配合下协同作战的思想,被聘为波兰朗贝托夫军事学院战术教官。
1921年回国后,任圣西尔军校战争史讲师。
1922年考入军事学院。
1924年毕业后到美因茨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任职。
1925年调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H.P.贝当元帅办公室参谋。
1927年受命指挥第19轻步兵营。
1929年调往驻近东部队。
1931年底回国后,在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任职。
其间,出版几部军事理论著作,强调机械化部队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主张建立规模小、机动性强的职业军队,在步兵、空军协同下大量集中使用坦克(见戴高乐的军事思想)。
然而,他的建议没有受到法国军事当局重视。
1937年任第507坦克团团长,晋上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受命组建第4装甲师。
1940年5月率部抗击德军入侵,晋准将。
6月出任雷诺内阁负责国防事务的副国务秘书和陆军部副部长,曾建议将法军部分兵力撤往北非继续战斗,但未被采纳。
戴高乐功成不居居功至伟,大隐于市,戴高乐将军不愧为一代伟人。
敦刻尔克撤退,英军跑了,法国就完蛋了。
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抵抗了6个礼拜,就被德国人占领了。
法国的政府总理,“一战”的凡尔登英雄贝当元帅,授命向德国投降。
3/5的法国领土被德国占领,只剩下2/5的残山剩水。
以贝当为首的法国政要,在南部维希小镇,建立了一个傀儡政权,被称为“维希法国”。
法国当时的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戴高乐为伪政权的国防部长。
法国宣布投降的当天晚上,戴高乐将军到机场送一个英国将军回国。
两个人握手、拥抱完了,英国将军上了飞机。
飞机开始滑行的时候,戴高乐突然拔腿开始追这架飞机。
戴高乐的举动令飞机上还有当时跑道上所有送行的人都傻了——将军疯了,这是干吗呢?那会儿飞机很小,戴高乐将军身高1。
98米,两腿也长,几步就追上了。
飞机上的英国将军醒过神来,探出身子抓住戴高乐将军的胳膊,一把就把他给提上去了。
当天晚上戴高乐将军飞到了伦敦,立刻发表了演说,宣布成立自由法国政府,号召所有法国内地不愿屈服的人们,组成军队抵抗;然后号召法国所有那些没有被德国占领的,像北非、越南等海外自治领地的法国军人,服从自由法国政府。
戴高乐将军当时只是一名准将,准将是将军当中级别最低的。
1944年巴黎光复,将军回到巴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去巴黎圣母院做弥撒,感谢上帝拯救了法国。
当他进入巴黎圣母院的时候,钟楼里面藏着德国的狙击手。
那名狙击手瞄准了戴高乐将军,已经把他的头部套在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上。
如果这个狙击手扣动扳机,法国的历史肯定要被改写。
但是,狙击手在瞄准之后,被戴高乐将军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感召,不但没有开枪,相反而泪盈眶,泣不成声,从塔楼上下来投降了。
接下来,戴高乐将军就开始主持战后法国的政务。
他组织自由法国,两次开庭审判贝当元帅,判处他死刑。
而戴高乐在国家光复之后,就功成身退,临时主席也不干了。
他下台之前,签署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特赦了自己的老师贝当元帅。
戴高乐的反击二战中的法国抵抗运动戴高乐的反击:二战中的法国抵抗运动1940年6月,纳粹德国侵略法国,将其迅速占领。
此时的法国,国土沦陷,政权倒台,但并非所有的法国人都束手就擒。
在波旁王朝倒台后,法国军人夏尔·德高乐(Charles de Gaulle)挺身而出,坚定地领导着法国抵抗运动,致力于重振法兰西的荣耀和自由。
在二战期间,戴高乐及其法国抵抗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战胜法西斯势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法国的沦陷与戴高乐的抵抗1940年6月22日,法国向德国投降,成为德国的占领区,与德国傀儡政权沦为附属国。
然而,法国抵抗力量并未被彻底击溃。
夏尔·德高乐,作为法国陆军的将领,不愿屈服于纳粹德国,于1940年6月18日流亡英国,并在英国广播电台发表了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的演讲,这标志着法国抵抗运动的开端。
二、自由法国的诞生6月中旬,德国占领法国的情况加剧,法国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但在英国,戴高乐仍然坚持抵抗。
在1940年6月18日的演讲中,他宣告自己是法国政府的合法继任者,呼吁法国军队和平民将抵抗进行到底。
随后,他成立了自由法国运动,为法国抵抗运动提供正式的领导和组织。
三、法国抵抗运动的发展自由法国运动成立后,戴高乐不断努力扩大抵抗运动的影响力。
他通过与英国合作,恢复了一支自由法国的军队,参加了北非战役,并在1943年成立了法国内地全国抵抗委员会。
这些举措有效地加强了法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同时也在国际上树立了法国反纳粹的形象。
四、护送盟军登陆诺曼底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进行了大规模登陆,拉开了西线战场的战役序幕。
而法国抵抗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
戴高乐指挥下的自由法国军队,为盟军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和抵抗后方德军的支援。
法国人民也通过秘密武装和地下组织,对德军发动袭击,为盟军的登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五、法国的解放与戴高乐的影响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沦陷和抵抗,法国于1944年获得解放。
民族英雄戴高乐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1890—1970),法国将军、政治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并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总统。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1890年11月出生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
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军事学校,1924年毕业于巴黎高等军事学院。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后任军队指挥官和参谋职务,并担任军事教员。
1932年至1936年,戴高乐任国防常设委员会最高军事会议秘书。
此间,他出版了几部军事理论著作,阐述在法国建立能实施积极进攻行动的、职业的机械化军队的必要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戴高乐在阿尔萨斯指挥第5集团军的坦克部队,建议组建强大的坦克预备队,以便消灭可能在正面突破的德军,可惜未被法国统帅部采纳。
1940年5月,戴高乐在索姆河战役中指挥坦克第4师。
在法国军队已经明显要遭到失败的情况下,于6月5日就任国防部次长。
6月14日德军进入巴黎,当时的法国总理享利·菲利浦·贝当向德国投降议和,贝当政府于6月16日上台,戴高乐离法赴英。
6月18日,戴高乐在英国通过广播,号召法国人民继续进行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争,并在伦敦发起“自由法国”运动。
贝当政府指责戴高乐叛国,法国第17军区军事法庭缺席判决他死刑。
戴高乐着手组建“自由法国”武装力量,并以司令的名义宣称接受英国统帅部的统一命令。
到1940年11月,“自由法国”的军队已颇具规模。
戴高乐努力使法国各殖民地参加“自由法国”运动,以便提高运动的声望,扩大补充兵员和物质保障的基地。
1940年至1942年,“自由法国”部队在近东和非洲对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部队作战。
英美国部队在北非登陆后,驻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的法国部队与盟国军队会合。
【名人演讲】查尔斯戴高乐在二战胜利前夕发表的广播演说在二战胜利前夕发表的广播演说(法国)查尔斯·戴高乐1944年10月14日由于盟国和法国的陆海空军的奋勇作战,敌人从我国绝大部分领土上被赶走已经好几个星期了。
解放的欢欣和骄傲并不妨碍全国人民勇敢地去考虑他们面临的艰苦的现实,清晰地分析一下救国的条件。
首先,法国人知道,他们在第一线进行了49个月以上的战争,还要继续下去。
敌人虽然在东西两面受到严重的挫败,可是他们又在布列达至柏尔福之间建立了防线。
敌人还在意大利的亚平宁山区进行顽抗。
在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敌人也还在作垂死挣扎。
敌人正准备在他们的国内决一死战。
要击败德国,必须进行新的流血战斗,法国愿意而且应该在这些战斗中尽可能地承担最沉重的义务。
这场战争,这场法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战争,我们是在这样的情况上进行的:开始是1940年的各大战役,紧接着是4年被占领、被压迫和被掠夺的岁月,最后是1944年的战斗、轰炸和破坏。
统计在战场上或在刑场死于敌人之手的有30万人,被俘和被迫外迁的约200万人。
我们的军事工业所剩无几。
我们绝大多数的桥梁被炸毁了。
我们的铁路、运输工具几乎完全瘫痪。
我们的矿山满目凄凉,我们的工厂缺煤缺电。
我们的农具破旧不堪,我们贮存的燃料、汽油、原料已经荡然元存。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总的情况。
此外,我们仅存的火车、船舶和物资,还往往必须交由盟军司令部当作军用品支配。
总之,要使我们绝大多数的企业恢复生产,哪怕是最起码的恢复,也是困难重重,而且还要拖延很长的时间。
曾经有些人这样想:在这方面,盟国会迅速大力援助我们。
这是痴心妄想。
参战国家的头等重要义务是首先供应耗费巨大的战争需要,这就是说法国本身也应担负重大的责任,应该正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况且,盟国都是这样一些国家,它们虽然和我们一道打击共同敌人,但是它们个个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执行自己的政策。
当很多法国人看到其他大国在一切指挥作战和安排和平的事务方面拒法国于门外时,当然不免感到震惊。
戴高乐将军高一(6)班颜欣夏尔·戴高乐,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放异彩的将军,是法国反法西斯历史上传奇的风云人物,是继拿破仑以后,最有影响力的的政治家,被誉为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英雄。
出生于里尔市的一个贵族家庭,受到家族的影响,小戴高乐从小就极富爱国主义精神。
年轻而极富文学才华的他,为了法兰西,选择了戎马生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勇抗战,屡建奇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巴黎沦陷,贝当政府向纳粹德国屈膝投降,在这事关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她毅然举起反法西斯的大旗,点燃“自由法国”的火炬,号召海内外法国人团结起来为法兰西的独立而奋斗!美英的阻挠,纳粹的进攻,维希分子的捣乱,颓废政府的作梗,人民的不信任,使得戴高乐的道路充满危险和不可预料。
但是,这一切没有使戴高乐退缩,他勇敢地领导民族志士不断周旋,不断开拓,最终迫使纳粹投降,巴黎重获自由。
是他,挽救了法兰西!戴高乐为法国的复兴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戴高乐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优秀的军事家,还是出色的外交家。
他为政期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旗帜鲜明的反对霸权主义,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摆脱了美国的强权政治,在西方国家中率先于中国建交。
戴高乐为人高风亮节,一向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以法兰西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
其前生如此,死后也如此,他在遗嘱中要求“不要举行国葬,不要追授荣誉、称号”,便是证明。
正因为如此,戴高乐不仅得到了法国人民的爱戴,也深得世界人民的心。
这次,同时读了《戴高乐传》、《撒切尔夫人传》,从中受益颇多。
二人的某些作风颇为我个人欣赏,他们在强大的压力面前表现出的不怯懦、不屈服,在力单势薄时的不放弃、不抛弃,深深打动着我。
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这些品质的人,怎能不成功?。
戴高乐总统法国的抵抗戴高乐总统:法国的抵抗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欧洲,法国成为纳粹德国的占领区。
在这个黑暗的时期,法国政府垮台,国家陷入混乱和绝望。
然而,在这个困境中,一个伟大的领导者诞生了,他便是戴高乐将军,后来成为法国总统。
戴高乐总统在法国的抵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领导力和勇气激励着法国人民,使他们重新燃起希望,最终取得胜利。
就像一场黑暗的风暴袭击法国一样,纳粹德国的入侵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挑战。
1940年6月,德军迅速占领法国北部,并迫使法国政府签署了投降协议。
这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让法国人民感到痛苦和无助。
然而,正当国家处于困境之际,戴高乐总统站出来,带领法国展开了持久的抵抗。
作为法国陆军的将军,戴高乐非常了解法国军队的实力和优势。
他认为强大的抵抗是法国保卫自己的唯一选择。
因此,他坚决拒绝了向德国投降,并逃离法国到达英国,开始了著名的“自由法国”的抵抗运动。
在英国,戴高乐不断努力组建反法西斯力量,与盟国一起为法国的解放而奋斗。
他发表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演讲,呼吁法国人民坚持抵抗,同时积极争取国际支持。
他的领导力和坚定信念激励了无数法国人民,使他们回应了他的号召,参加了抵抗运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高乐总统在抵抗运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他发动了一系列的抵抗活动,包括游击战、破坏行动和情报收集等。
他的策略和组织才能使法国抵抗势力不断壮大,给德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戴高乐总统的抵抗行动不仅仅局限于法国本土,他还积极参与了盟军的作战计划。
他与其他盟军领导人合作,筹备了诸如诺曼底登陆等重大军事行动,最终成功地解放了法国。
这一胜利不仅彻底扭转了法国的命运,也对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戴高乐总统的抵抗精神和领导才能使他成为法国人民的象征。
戴高乐总统的坚持、勇气和智慧为法国带来了一个新的开始。
他奠定了法国抵抗力量的基础,为国家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顾历史,我们应该永远记住戴高乐总统为法国带来的希望和胜利。
戴高乐的简介戴高乐是法国民族英雄,是二战期间领导法国人民赶走德国法西斯的英雄,也是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创立者。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戴高乐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政治家、军事家、作家。
于1913年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 抗击德国的侵略;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共和总统。
在他总统任期间,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主张美军退出越南,并周游许多国家以加强法国国际地位。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子武器、制定泛欧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军事组织、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的小故事戴高乐的小女儿安娜是一个先天性智障的孩子,这是由于戴高乐夫人在怀孕期间遭遇了车祸,在治疗过程中大量的药物副作用导致了安娜的残疾。
但是戴高乐夫妇非常的疼爱这个孩子,想尽办法让安娜得到一般孩子的快乐。
为了让安娜拥有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生活环境,戴高乐夫妇节衣缩食在科龙贝买下一处屋产,因为那里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对安娜的健康有好处。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并且身居高职,看上去十分的威严,让人感觉难以接近,但对安娜却十分慈祥。
戴高乐对安娜的每一个要求都做到尽量满足,从不加以拒绝。
在科隆贝每天饭后,戴高乐总牵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并且为她讲很多好听的故事、唱歌儿和为小安娜一个人表演自创的哑剧。
逗小安娜发出欢快地笑出声,作为爸爸的戴高乐是惟一能使安娜发笑的人。
当安娜玩得累了的时候,便伏在戴高乐的怀里睡着了。
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表现出急躁和厌烦,即使在二战流亡期间流亡国外的时候,戴高乐也将安娜带在自己身边。
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使得安娜获得更多的快乐。
戴高乐伦敦演讲稿1940年6月18日,法国总理戴高乐在伦敦向法国民众发表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演讲。
在这场演讲中,戴高乐以坚定的语调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号召法国人民与他一同抵抗纳粹侵略,捍卫法兰西的尊严和自由。
这场演讲被誉为二战中最伟大的演讲之一,激励了无数法国人民的斗志,也成为了法国抵抗运动的标志性时刻。
戴高乐在演讲中首先回顾了法国政府的失败和投降,指出了法国军队在德国进攻下的溃败,以及法国政府对德国的投降协议。
他毫不掩饰地批评了法国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对国家利益的背叛,呼吁法国人民不要接受失败和屈辱,而是要团结一致,为法国的荣耀和尊严而战。
戴高乐在演讲中强调了法国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传统,指出法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
他呼吁法国人民要振作精神,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要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子孙后代的幸福而奋斗。
他用激昂的语言和铿锵有力的措辞,向法国人民传递了一种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信念。
戴高乐还向法国人民保证,英国将继续支持法国的抵抗斗争,法国人民不是孤立无援的,他们有着强大的盟友和后盾。
他号召法国人民要相信自己,要坚信胜利的到来,要为了自由和民族尊严而奋起抗争。
最后,戴高乐以慷慨激昂的声音宣告,“法国人民!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呼吁你们团结一致,振作精神,抵抗侵略,捍卫国家的尊严和自由!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法兰西的荣耀而战!胜利属于我们!”这番豪言壮语激励了无数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了他们对抗纳粹侵略的信心和勇气。
戴高乐的伦敦演讲成为了法国抵抗运动的动力源泉,激励了法国人民不屈不挠地抗击侵略,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场演讲也成为了二战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永载史册,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戴高乐的伦敦演讲是一场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演讲,他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和坚定的信念,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了他们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这场演讲不仅是法国抵抗运动的标志性时刻,也是二战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耀。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
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生于法国北部诺尔省的里尔,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陆军学校。
[1]于1913年从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建并领导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在战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担任第一任共和总统。
在他总统任期间,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戴高乐将军与毛泽东主席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2]他还主张美军退出越南,并周游许多国家以加强法国国际地位。
2005年,法国国家二台举行的“法国十大伟人榜”评选,电视观众评选戴高乐为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个人生平编辑戴高乐将军的父亲亨利·戴高乐(Henri de Gaulle)出身于一个法学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位文学和历史教师。
戴高乐在他后来的《战争回忆录》里面写道:“我的父亲是个有见解、有学问、思想正统、视法兰西尊严高于一切的人。
是他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兴趣。
”德雷福斯事件时,亨利·戴高乐坚信这位被指控犯下叛国罪的上尉实属无辜,在他当时的圈子内十分罕见。
戴高乐将军的母亲让娜·玛约(Jeanne Maillot)出身于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家庭。
年轻的戴高乐在巴黎和比利时的宗教学校读书,成绩优秀。
1908年,他选择了从事军职,并进入巴黎的斯坦尼斯拉(Stanislas)中学读书,以准备参加圣希尔(Saint-Cyr)军校的入学考试。
1909年,他被圣希尔军校录取,与未来的朱安元帅为同窗。
军校的学生首先应了解军队,于是戴高乐选择了步兵,认为步兵在战争中最直接接受战火的洗礼,因此最具有“军事”味道。
题目:戴高乐与二战戴高乐与二战摘要他是一位军功卓著的军人,他曾高瞻远瞩发表了一系列的军事理论著述,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他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二战期间独身一人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二战前他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他是一名铮铮铁骨的法国人,他热血爱国,在德国入侵后国内政坛一片投降之声中坚决主张与德国血战到底,在二战期间坚决维护法国利益。
他是夏尔·戴高乐,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法国人民心目中的戴高乐将军。
他的一生经历了数度风雨,尤其与二战密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他的人生,他也把自己的烙印永远地留在二战中。
关键词:戴高乐;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由法国运动;爱国ABSTRACTHe is a great soldier,and he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military theories,insisting that France should have its own mechanized troops;he is a distinguished politician,and he has been to the UK alone to lead the free French movemen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He is a good writer,and he has published The Edge of the Sword(1932)、Army of the future(1934);He is a French of integrity,and he insists on fighting against German.He name is Charles de Gaulle ,the frist president of France's Fifth Republic,France's general DE Gaulle in people's mind.He has experienced a lot of things,especiall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and his whole life is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World War.KEY WORDS:Charles de Gaulle;the Second World War;the free French movement;patriotism.那是6月17日,一个看似平凡实则非凡的一天,这一天,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即将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
此时的法国,正在遭受德国法西斯的侵虐;此时的法国,国内政坛风云突变,当权政府一片投降不抵抗之声。
此刻的我们难以知道当时的戴高乐是否也为自己即将做出的选择而惴惴不安,是否也曾萌生过退意,但我们知道的是他带着民族的血性勇敢无畏地坚持到底。
飞机即将起飞,斯皮尔斯将军已经登上了飞机,飞机启动,我们的戴高乐将军做出了一个日后让无数人津津乐道、让所有的法国人激动不已的选择:他开始随飞机奔跑。
此时的他,无谓自己的政治前途命运,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法国不能投降,法国要同德国血战到底,法兰西民族绝不会轻易投降。
这是多么幸运,他最终登上了去英国的飞机,虽然飞机腾空之际,他的腿还在空中乱蹬呢!虽然除了两个行李箱之外,他唯一的财产就是临行前雷诺馈赠的10万法郎。
这样的夏尔·戴高乐,他的一腔爱国热血,他的民族血性,在法西斯德国侵虐法国之际像火山喷发一样喷薄而出。
他意志坚定、勇敢无畏,同时又有勇有谋,善于谋划。
在贝当傀儡政府当政,主张向德国投降之际,他身为政府高官,抛下政治前途毅然决然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为法兰西民族之明天而奋斗的行为与精神不得不让我们赞叹。
戴高乐被二战打上了烙印,也给二战打上了烙印。
戴高乐的一生,是二战的一次奇遇。
随着时间的前行,我们对于他与二战的点点滴滴有了更加深入与精细的了解。
受家庭环境影响,戴高乐很早就立誓要成为一民为国尽忠的军人,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情绪,长期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他人生的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不可磨灭的记忆,也为日后他在二战期间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下了基础。
早年戴高乐为了实现军人梦考入圣西尔军校深造,其后投入贝当任团长的驻阿腊斯的第33步兵团,与其结下友谊。
说起这段友谊,戴高乐也是唏嘘不已,两人因军事、政治相识相知,也因军事、政治而分道扬镳。
对怀揣法兰西大国梦的戴高乐而言,生命诚可贵,友谊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适逢法西斯德国的大举入侵,眼看着家国不保,生灵涂炭,雷诺政府垮台,贝当出任总理,却主张向德国投降。
一腔热血的戴高乐坚决主张同德国血战到底却在法国难以得到支持,其后只身前往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
这段友谊也宣告破裂。
作为一个军事家,实则戴高乐有很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以及高超的军事头脑。
众所周知,他入伍后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他多次大小战役,对战争有敏锐的嗅觉与判断能力,他曾发表了《剑锋》(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 等关于军事的著述,提出了在未来战争中大量使用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竭力主张在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
然而可惜的是,戴高乐的这一主张并没有在法国得到认同,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他的军事想法在德国得以实施,并且产生了令人惊讶的成果。
我们不得不为戴高乐感到可惜,如果他的主张能在法国得到重视并且普遍运用,是不是历史的车轮会发生不一样的转动,他也会有不一样的命运,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存在的可能性。
我相信不管人们对戴高乐的评价如何,只要他是一个有民族血性的人,哪怕他身处异地,哪怕他离家千里,只要他心中有他的国家,他都会在听了下面一番话后热血沸腾、不能自己,他心中的爱国热血会熊熊而起,他会尽他所能来保卫他的国家、他的民族: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
我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
明天就象今天一样,我将在伦敦电台上同你们说话。
这是戴高乐在前往英国的第二天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对法国发表的广播演说,也标志着法国抗击纳粹侵略的开始。
我们难以揣测当时的戴高乐心中的确切想法,但是能确定的是他一定是出于对法兰西民族的热爱,他的心中那熊熊燃起的爱国之火是他前进的明灯,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跪倒在德国的侵袭之下!这份爱国之情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饱受日本的侵虐,正是出于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担忧,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仁人志士揭竿而起,领导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虐,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国家,虽然是不同的民族,虽然是不一样的人,但是相同的爱国之情使他们投身于本国的抗战之中。
作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导者,戴高乐想尽一切办法积聚力量。
他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虐,鼓励法国人民展开抵抗德国的运动。
除此以外,他开始着手把流散在世界各地的法国士兵集结起来,立即着手建立一支由“法国委员会”指挥、象征法兰西继续参战的法国军事力量,并努力在国际上引起重视。
戴高乐也与国内抵抗势力取得联系,1941年德国对苏联开战后,法国共产党强烈呼吁抗击纳粹,法共的主张得到响应,法国共产党的人数激增到50万,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其他抵抗力量统一为“法国内地军”,戴高乐努力地与其展开合作。
领导自由法国运动以来,戴高乐也历经了大大小小的风雨,经受了多多少少的挫折,例如米尔斯克比尔事件以及士兵招募问题,然而,他并不惧怕这些,就像黎明前的黑暗总会有消散的一天,他拥有排山倒海的信念,任何一切都不能阻挡它的实现,他坚信纳粹德国终有被打垮的一天。
谈起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就不得不说起他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关系。
当戴高乐只身前往英国寻求帮助与支持、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时,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半开玩笑地质疑:“将军阁下,你觉得你一个人能代表法国吗?”戴高乐的脸上出现了不快,思考了很久后,从容地说:“当然能!没有一个政府有权合法地出卖它的国家和人民。
现在,法国遭德国入侵,政府成员中只有我坚持抵抗。
一旦现任政府宣布投降时,我就将代表法国人民执掌战时政权。
”很多年后,当人们再次看到这段对话时,不得不发出感叹,两位历史的巨人因为共同的敌人而展开合作,而后也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而争论不休。
不得不承认,英国首相丘吉尔给予了戴高乐莫大的帮助与支持。
戴高乐也曾经感叹道“英国人民向我们表示的慷慨友情是人们不能想象的……前来将其劳动、时间、金钱交给我们支配的英国人也是人们不能计算的……”在与戴高乐的见面后,据丘吉尔的证词,他预感到这位几乎陌生的法国年轻将领的价值,有一天竟称呼戴高乐为“法兰西统帅”,甚至低声地说戴高乐是“应运而生的人”(《戴高乐传》作者:(法)德拉戈尔斯曹松豪译)。
英国向戴高乐给予了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促进了自由法国运动的推进,当然,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运动的开展,也有益于英国对纳粹德国的抵抗。
然而,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样两个曾并肩作战的战友也因各自国家利益的不同而日行渐远,除此以外,戴高乐的不妥协态度和独立姿态、他的倔强与高傲让丘吉尔感到很是厌烦,让他们相互指责,甚至多次激烈地争吵。
丘吉尔指责戴高乐态度过于高傲,总是以大国统帅自持,想法不切实际。
戴高乐则指责丘吉尔太过于依赖美国,对罗斯福卑躬屈膝。
事实上,戴高乐一直认为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代言人,而美国对欧洲不安好心、不可信任。
在整个二战期间,戴高乐心心恋恋的是法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历史地位,力图使法国在战后作为一个大国继续存在。
他的这种爱国热情很难被英国特别是美国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他想法不切实际。
在一定程度上,戴高乐的这种爱国热情确实不符合当时法国的实际状况,也限制了法国与美国等国家的交往。
但是从他作为一民法国人、自由法国运动的领导者来考虑,我们可以理解他的爱国热情。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民族在世界上处于被尊重的地位,没有谁不渴望听到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赞扬。
戴高乐的一生曾经历了许多:疯狂的战争、帝国的垮台、意识形态的更替、激化的矛盾等。
但这一切都不足以改变他对法兰西的热爱、对民族自由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返回法国,在法国人们的热烈的欢呼声中继续他的政治生命,着手重建满目疮痍的祖国,虽然几经波折,但他最后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第一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