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阿片样镇痛药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45
阿片类镇痛药第一节概述阿片类镇痛药又称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 analgetics),是一类能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情绪反应的药物。
除少数作用弱的药物外,此类药物若使用不当多具有成瘾性,但规范化用于临床时,其止痛导致成瘾极为少见。
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和癌痛患者长期使用以控缓释阿片类药物为主的治疗时,成瘾的发生率极为罕见。
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机制是多平面的:与外周神经阿片受体结合;阿片类药物又可与位于脊髓背角胶状质(第二层)感觉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抑制P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止疼痛传入脑内;阿片物质也可作用于大脑和脑干的疼痛中枢,发挥下行性疼痛抑制作用。
至于阿片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又如何抑制痛觉的冲动传递仍不清楚。
实验证明,用阿片药后可使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P物质等减少,此外阿片类药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神经细胞内cAMP浓度下降,并进一步作用在G蛋白。
阿片类药物抑制疼痛还涉及钠离子、钙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传导。
一、阿片类药物的分类阿片类药物有多种分类方法: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吗啡类和异喹啉类,前者即天然的阿片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后者主要是提取的罂粟碱,不作用于阿片受体,有平滑肌松弛作用。
2.按来源分类该类药物又可分为天然阿片类、半合成衍生物(如双氢可待因、二乙酰吗啡)和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合成药物又分为4类:①苯哌啶类(phenylpiperidine derivatives),如哌替啶、芬太尼等;②吗啡烷类(morphinenans),如左吗喃、左啡诺(levorphanol);③苯并吗啡烷类(bengmorphans),如喷他佐辛;④二苯甲烷类(diphenylmethanes),如美沙酮(methadone),右丙氧芬(dextroproxyphene)、镇痛新(pentazocine)。
3.按受体类型分类可分为μ、κ、δ受体激动剂,该3种受体的分子结构已被确定,并被成功克隆。
《药物化学》第十一章阿片样镇痛药课外阅读材料一、疼痛的生理机制二、疼痛与闸门学说三、血脑屏障四、WHO疼痛三阶梯治疗原则疼痛的生理机制疼痛的基本生理概念包括:痛觉接受器,痛觉传导神经,中枢神经的痛觉感知,中枢神经掌管疼痛的部位与传导物质,以及具有相反功能的止痛神经递质。
痛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pain receptors)是在人体及其他组织中的游离神经末梢(free nerve ending),它们广泛地分布在皮肤的表层及许多的内部组织,如骨膜、动脉管壁、关节、及颅腔内的鎌状体(falx)或脑幕(tentorium)中。
其他深层组织,虽也有痛觉接受器,但分布密度较低。
痛觉接受器可接受的刺激种类,包括机械性的、化学性的、及温度的刺激。
依上述接受刺激种类不同,可将痛觉接受器分为三类:1.机械感受性的痛觉接受器(mechanosensitive pain receptor):对剧烈的机械性刺激有反应。
2.温度感受性的痛觉接受器(thermosensitive pain receptor):对极端的冷或热刺激有反应。
3.化学感受性的痛觉接受器(chemosensitive pain receptor):对于各种化学物质,包括缓激肽、5-HT(serotonin)组织胺(histamine)、钾离子(K+)、酸、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乙酰胆碱(acetyocholine)等的刺激敏感。
上述虽将痛觉感受器分为三种,但大多数的痛觉感受器都可被一种以上的刺激所兴奋。
例如,当化学感受性的痛觉感受器被化学物质刺激而兴奋时,也会使机械感受性及温度感受性痛觉感受器的域值降低。
所以当我们的皮肤因日晒灼伤时,对于轻微的热或机械性刺激也会变的很敏感。
痛觉传导路径1. 外周的痛觉神经纤维:疼痛是由2种不同传导速度的纤维传递的:有髓鞘的Aδ纤维负责将快速痛觉讯号传入机髓,传导速度约6-10m/s。
无髓鞘C纤维传导速率只有0.5-2m/s,负责慢速疼痛的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