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课(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24.00 KB
- 文档页数:4
练习课(第1、2课时)1.认真想仔细填。
(1)一个圆柱形木料,削掉6dm³,正好形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dm³。
(2)若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则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
(3)若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之比是5∶3,则它们的体积比是()。
2.直角梯形ABCD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如果以AB为轴进行旋转,所形成的立体图形是()(填序号,下同);如果以CD为轴进行旋转,所形成的立体图形是()。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立体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
3.把一个底面半径为1分米、高6分米的圆柱形零件熔铸成一个底面半径为2分米的圆锥形零件,这个圆锥形零件的高是多少?4.设计一个与右图体积相等的圆锥,写出你设计的圆锥的有关数据。
5.唐老鸭用一个圆锥形容器装满了2000克香油,米老鼠趁唐老鸭不在,在容器的正中间咬了一个洞(此时油面直径是圆锥底面直径的),然后开始偷油,一直偷到油面与洞口平齐为止(如图)。
问:米老鼠共偷得香油多少克?(容器的厚度不计)参考答案1.(1)3(2)(3)5∶12.①②选择①:3.14×3²×4+3.14×3²×4×=113.04+37.68=150.72(cm³)或选择②:3.14×3²×4+3.14×3²×4×=113.04+75.36=188.4(cm³)3.1²×3.14×6×3÷(2²×3.14)=56.52÷12.56=4.5(dm)答:这个圆锥形零件的高是4.5dm。
4.图略。
设计圆锥常用的方案:一种是圆锥的底面积与圆柱的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3倍,即圆锥的高是9m;一种是圆锥的高与圆柱的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底面积的3倍,即圆锥的底面积是18m²。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1
第2课时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有10厘米和5厘米的小棒各一根,和下面哪种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正确答案后的方框里画“√”。
(1)10厘米 能□ 不能□ (2)9厘米 能□ 不能□ (3)15厘米 能□ 不能□ (4)4厘米 能□ 不能□
2、用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每边长度都是整厘米的三角形(没有剩余)。
(1)如果其中两条边的长分别是7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长是( )厘米。
(2)如果其中一条边长是6厘米,那么另外两条边长的和是( )厘米。
(3)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都相等,那么每条边的长是( )厘米。
(4)在围成的三角形中,最长的一条边的长要小于( )厘米。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是整厘米数,且其中的两条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外一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
4、朝晖小学和少年宫中间隔着一条小河,河上有A 、B 、C 三点。
在哪里建桥可以使朝晖小学到少年宫的路最近?
5、把一根12厘米长的吸管剪成3段(每段长度都是整厘米数),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
可以怎么剪?
6、判断题。
(1)张昊把一根长18厘米的电线,先剪下10厘米,再将余下的电线剪成两段,最后围成了一个三角形。
( )
(2)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所以一定有三条高。
( ) (3)直角三角形比较特殊,只有一条高。
( )
(4)有1厘米、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长的小棒各一根,从这些小棒中选三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共有2种不同的选法。
( ) 7、。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判断对错。
1.“铿锵”的“锵”读作qāng。
()2.“白路”“清澄”“黄昏”三个词的书写都正确。
()二、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嫌.太硬(xián xán)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qiàn qàn)三、照样子,填写。
例: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提升训练营四、组词多多鹭()()匣()()五、连线雪白的脚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蓑毛六、课内练习。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答:白鹭的美体现在: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适宜;恬淡、悠然的内心。
练习课(第1-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44~46“练习九”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每组一份0~9的数字卡片,加号和减号磁性教具(与数字卡片同样大小)。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笔算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3、5题。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重点说一说加、减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小结: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3.完成教科书P44“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再连线。
此时注意交流算◎教学笔记【教学提示】交流算法,巩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提示】想一想怎样法。
预设2:学生根据被减数和减数百位及个位的数字就做出了判断。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检验。
注意运算过程要写得整洁和有序。
4.完成教科书P45“练习九”第9题。
将计算卡片发给学生,小组合作以游戏形式进行,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的小朋友是好朋友。
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你是怎么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的?【学情预设】预设1:直接计算。
预设2:先看个位,若不能区分,再继续看十位。
学生没有出现第二种预设情况,或者只看个位就直接连线时,要及时纠正。
课件展示两种方法,巩固练习内容,培养学生数感。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正确计算。
改正学生不良的表达习惯,进一步规范表达和书写过程。
二、重点剖析,培养数感完成教科书P46“练习九”第13题。
第2课时享受学习一选择题1.学习是多方面的,下列语句能体现“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的是()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④学问是苦根上结出的甜果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小明在班会上说:每次遇到一道数学难题,我就苦思冥想,甚至睡不好觉。
但是经过努力,这道难题最终被我解答出来了,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是不能言表的。
小明的这一感受告诉我们()A.学习总是苦不堪言的B.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C.学习是苦乐交织的过程D.学习需要调节不良情绪3.进入初中后,小明觉得自己的学习时间总是不够用,数学作业还没写完,就忙着去背英语单词,背单词的时候又想着语文作文还没写。
针对这一情况,小明给自己制定了一些改进方法。
你认为合理的是()①课前做好预习,上课认真听讲②数学课上偷偷背诵下节英语课将要听写的单词③课后及时回顾当天所学知识④放学后先玩,然后回家争分夺秒赶作业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4.漫画中的同学之所以在“义务教育”的学海中划船会有累的感觉,主要是因为()A.体力不够B.学习远没有娱乐有意思C.学习纯粹是件苦差事D.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5.游览壮美的自然风光,是视觉的享受;欣赏优美的钢琴舞曲,是听觉的享受;品尝美食佳酿,是味觉的享受。
我们把学习也当作一种享受,因为()A.学习是不需要付出艰苦和努力的B.当我们收获学习的成果时,会发自内心的愉悦C.学习对所有人是没有苦处的D.学习对所有人都是快乐的6.随着初中生活的开启,一片新的学习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般情况下,面对学习,我们的合理路径是()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②全面提高学习成绩③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7.“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之一。
下图《时间去哪儿了》启示我们()A.明确学习是一项公民的义务B.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C.确立合作学习的观念和行为D.相信自己努力一定能成功8.最近“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的言语在同学们中传开了,大家都很赞同。
第2课俄国的改革选择题1.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他这样说的理由的是A.彼得一世强化了农奴制B.彼得一世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C.彼得一世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彼得一世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2.彼得一世改革以富国强兵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目标,他的改革措施必然会削弱贵族的权力,表现在( )A.创建新式常备军B.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C.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D.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3.下图中身着西欧式样衣帽的是彼得大帝。
穿着臃肿长袍的是俄国贵族。
漫画中的场景表明了彼得大帝决心( )A .向西方学习B .废除农奴制C .推行殖产兴业”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4.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
”其中的“种子”是指(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B.保留了农奴制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5.下列关于下图人物改革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C.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D.俄国引进了先进的政治制度6.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
”那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强兵A.设立参政院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C.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D .创建常备军7.“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
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破除农奴制。
”该材料描述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 )A.背景B.内容 C.性质D.影响8.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是因为这次改革使俄国A.摆脱了民族危机B.缓和了阶级矛盾C.解放了农奴D.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9.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的依据是( )A.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B.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军队C.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获得自由但不能自由转换职业10.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练习课(第1〜2课时)》达标检测1.填一填。
(1)÷19的商()1;÷28的商()1。
(填“大于”或“小于”)(2)÷25的商是()位小数。
2.算一算,想一想。
3.列竖式计算。
(带※的要用乘法验算)÷52=÷75=※÷35=※378÷56=4.一条绳子氏米,把它对折三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5.超市中有四筘水果,每箱水果的质量和价格如下:鸭梨10kg,元;苹果10kg,元;橘子15kg,33元;香蒸10kg,元。
(1)算一算,哪种水果最便宜(2)李叔叔有20元钱,打算买鸭梨、橘子、苹果3种水果,请你帮李叔叔设计买水果的方案,看最多能买多少千克水果。
(要求每种水果都是整千克数)6.雯雯在计算□□.□÷30时,把被除数的小数点给漏掉了,得到的结果比正确的商大。
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参考答案1.(1)大于小于(2)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9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几倍(竖式、验算略)(米)答:平均每段长米。
5.(1)鸭梨:÷10=(元/千克)苹果:÷10=(元/千克)橘子:33÷15=(元/千克)香蕉:÷10=(元/千克)>>>答:橘子最便宜。
(2)20--=(元)×6=(元)×7=(元)>> 2+6=8(千克)答:苹果和鸭梨各买1千克,橘子买6千克,最多能买8千克水果。
(10-1)=答:正确的商应该是。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字词积累练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唾.沫(chuí)汤匙.(shí)B.筷.子(kuài)褐.色(hè)C.肿.胀(zhǒnɡ)板栗.(lì)D.花生仁.(rén)咽.下(yàn)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进入là()月,我最喜欢喝母亲熬的tián nì( )无比的八宝zhōu()了。
2.那个调皮的孩子正在jiǎo bàn()院子中间大rǎn ɡānɡ()里的zānɡ shuǐ()。
三、选择。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人们看、闻、吃腊八粥时的样子..,你会选择( )。
A.香味扑鼻B.垂涎欲滴C.芳香四溢D.唇齿留香语句应用练四、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句话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
从“眼睛可急红了”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来形容八儿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
(2)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2.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
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
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A.睁眼看世界B.宣传民主共和C.思想启蒙D.托古改制3.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
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4.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5.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
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6.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
练习课(第2~3课时)▶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78~80“练习十四”第5、6、7、8、9、10、15、16、17、18、19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试商和调商。
2.探索和掌握一些试商技巧,如“同头无除试商8、9”等等。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一些试商技巧来快速试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谁能说说它的计算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学情预设】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要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如果不能一次性商对,就再进行调整。
师:看来大家对计算方法掌握得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进行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练习,从这节练习课中大家会学到一些快速试商的技巧,大家有兴趣吗?【设计意图】此环节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趣味性的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础练习1.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5题。
请学生快速读算式说结果,并说清楚是怎么算的。
2.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6题。
(1)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完成。
(2)互相评价。
师:有没有算错的同学?说说你错在哪里。
选择学生的错误计算分析更正。
3.课件展示教科书P78“练习十四”第7题。
师:先看第一道题,计算对吗?师:错在哪里?该怎么改呢?【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错误,试的商应该跟除数相乘,不能跟除数的近似数相乘。
师:再看第二道题,计算正确吗?师:错在哪里?该怎么改正?【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试的商大了。
师:仔细观察这两道题,试商时,都是用什么方法取除数的近似数?(四舍)师:这个时候,试商时商容易怎么样?(商大)该怎么办呢?(调小)师:我们在计算时该怎么避免这些错误呢?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3~94“练习二十”第2~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分析水平和初步的概括水平。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三角形面积的概念,能较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使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它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学情预设】我们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二、基本练习
1.课件出示习题。
2.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2题。
(1)同桌间配合指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2)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3)指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3题。
【教学提示】
教师要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的认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计算公式。
(1)学生独立解答。
(2)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都知道要先测量出高和对应底边的长度,再实行计算。
但在作第3个图形的高时,部分学生会觉得有困难,测量时也容易出错。
教师在巡视时适时给予指导,也能够就共性问题实行全班讨论,如: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
最简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会以最长的边为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
如果用较短的一条边作底,怎样找到高呢?能够让学生了解在钝角三角形短边上作高的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4.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4题。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这道题要求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三角形空地的底是9.5m,高是16m。
这道题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
师:如何计算?涉及哪些公式?你能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试做后,全班交流,明确方法。
5.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第5题。
师:你能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学情预设】预设1:12.5×7.8÷2×68=3315(元)。
预设2:12.5×7.8÷2÷100×68=33.15(元)。
师:通过完成这道题,大家思考一下,以后在做题时应注意什么。
【学情预设】注意统一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计算。
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学会倾听,学会欣赏他人、评价他人。
三、指导练习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6题变式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第1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1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第2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2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第3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第3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相等。
【教学提示】
教师要多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唤起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的认知,引导学生真正理解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提示】
讲练习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易错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师:观察第1个三角形和第1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有什么关系?高呢?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第1个三角形的底是第1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的2倍,它们的高相等。
师小结:面积和高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2倍。
师:观察第2、3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你能模仿老师也总结出一个规律吗?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面积和底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
师:是这样子的吗?所有面积和底相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都是平行四边形高的2倍吗?
学生举例证明。
【设计意图】出这道变式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底与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口答。
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7题。
师:求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算了,如果已知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三角形的高,你会算吗?
学生讨论汇报,再计算、反馈。
四、拓展练习
1.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8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合作解决第一问。
(学生感觉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能够适时点拨。
)(3)师:你还能画出和三角形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4)学生尝试在教科书上画图。
(5)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品。
师小结: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BC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底相同,根据两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性质,能推断出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所以,我们能够画出无数个和三角形ABC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9题。
师提示: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吗?
学生独立试做后,请会做的同学上台板书,并讲解。
3.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二十”第10题。
【教学提示】
让学生充分经历试错、检验、发现、验证、总结、反思的过程。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方法。
(1)学生独立试做。
(2)全班集中展示交流并说明想法。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极富挑战性的习题,不但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推理和分析水平,还要求学生有能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可供班上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也能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解决问题,在与同伴的互助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后安排的练习课。
在本节课的练习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掌握情况比较好,知道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也知道要除以2。
但在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掌握情况不理想。
比如说,利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解决问题,学生在理解和具体使用时有一定的困难。
从这也反映了学生对基本概念还是不够清晰,综合使用水平较差。
另外,学生动手画图的水平也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实行强化;二是在实行概念教学时要增大教学的力度,尤其是在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各种形式实行强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57第五题。
五、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都是360m2。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参考答案
五、360×2÷20=36(m)
360×2÷24=30(m)
(36+30)×2=13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