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杨酸和磺基水杨酸在D201树脂上的共吸附行为
- 格式:pdf
- 大小:436.63 KB
- 文档页数:6
两种胺基修饰大孔树脂对K酸的吸附行为研究摘要:用两种胺基修饰大孔树脂ND-900和NDA-99作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K酸进行吸附,探讨了温度、盐含量和溶液的初始pH值对两种树脂吸附K酸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树脂对K酸的吸附符合Redlich-Peterson等温方程式,相同温度下,两种树脂对K酸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ND-900>NDA-99;升温、初始pH值在4-8范围内有利于吸附,盐分的增加对吸附不利。
关键词:K酸;温度;盐含量;pH值芳香磺酸类化合物是重要的精细化学品,随着精细化工行业的飞速发展,这类物质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由此带来环境风险也越来越明显[1]。
由于该类物质分子中带有亲水性的磺酸基,水溶性较大,其生产废水通常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污染物浓度高(达几万mg/L,以COD计),一般还含有大量的无机盐;酸度强;色泽深;难生物降解等,传统的物理生物方法很难对其进行有效处理[2]。
近年来,随着大孔吸附树脂的发展,树脂吸附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吸附树脂表面具有某些化学成分或功能基团,能够选择吸附废水中的某种物质,同时实现物质分离和废物资源化。
K酸(1-amino-8-naphthol-4,6 -disulfonic acid,化学名为1-氨基-8-萘酚-4,6-二磺酸)是一种典型的芳香磺酸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作制备偶氮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有机染料等,该类染料废水直接排入水体会对环境及人体造成严重影响[3]。
本文采用两种胺基修饰大孔树脂DN-900和DNA-99对K酸的吸附行为及动力学性质进行研究,为K酸生产废水处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本实验采用DHZ-D大容量冷冻恒温振荡器(太仓市博莱特实验仪器厂);UV-170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分析天平(德国塞多丽斯);pH计(德国塞多丽斯);CS501-SP超级数显恒温器(重庆慧达试验仪器有限公司);NDA-99、ND-900(廊坊);K酸(工业级别73.1%,工业级别);浓硫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双氧水(分析纯);硫酸钠(分析纯);乙醇(分析纯)。
《生物分离工程》复习题一(第1~3章)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A、明矾B、石灰C、聚丙烯类D、硫酸亚铁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A. 加热 B絮凝 C。
离心 D. 调pH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哪种固液分离手段()A。
离心分离 B过滤 C. 沉降 D。
超滤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A. 高压匀浆 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 )A.电解质 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
活性助滤剂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A。
离心 B过滤 C.超滤 D。
双水相萃取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 ( )A。
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
层析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A.过滤 B.萃取 C.离子交换 D.蒸馏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 )A.草酸酸化 B.加黄血盐 C.加硫酸锌 D.氨水碱化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
中和电荷,破坏水膜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
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A。
酸性条件 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
和溶液酸碱度无关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A.乙酸乙酯 B正丁醇 C.苯 D.丙酮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A.介电常数大 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范围内适合。
A。
0。
5%~2% B1%~3% C。
2%~4% D。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摘要:黄酮类化合物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是一项不需复杂设备、操作条件温和的新型分离技术。
综述了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进展正文1 前言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是在植物中分布非常广泛的一类天然产物, 其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 也有一部分以游离态(苷元) 形式存在,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及防菌防病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解毒护肝、细胞保护、防治心血管疾病、调节机体内分泌和代谢、影响细胞生长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颇为重视。
近十年来, 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倾向于其药用价值的开发, 更多地涉及提取分离纯化方法、含量测定及制剂研究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包括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单体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有提取法、色谱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双水相萃取分离法等;单体分离方法主要是色谱法, 除经典的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等。
本文在此仅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2 1 黄酮类化合物与非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大孔吸附树脂于20世纪70年代末逐步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大孔吸附树脂的型号有HP-30、D101、DA-201、AB-8、XAD-4、XAD-16 等, 其特点是吸附容量大、再生简单、效果可靠, 尤其适用于黄酮类、皂苷类等成分的分离纯化及其大规模生产]21[、。
李兆龙]3[等用日本产非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如Diaion HP-10、HP-20、HP-21) 等分离银杏叶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介绍及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一或某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多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维生素和抗生素的提纯、化学制品的脱色、医院临床化验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它具有吸附快,解吸率高、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树脂再生简便等优点。
大孔吸附树脂它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
一般为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
大孔树脂有非极性(D101,LX-60,LX-20)、弱极性(AB-8,LX-21,XDA-6)、极性(LX-38,LX-17)之分。
大孔吸附树脂理化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基本装置恒流泵吸附原理根据类似物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质,相反强极性树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而中等极性吸附树脂,不但能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操作步骤1)树脂的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制剂最后用药安全。
树脂中含有残留的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预处理的方法: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1:5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
2)上样将样品溶于少量水中,以一定的流速加到柱的上端进行吸附。
上样液以澄清为好,上样前要配合一定的处理工作,如上样液的预先沉淀、滤过处理,pH调节,使部分杂质在处理过程中除去,以免堵塞树脂床或在洗脱中混入成品。
上样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3)洗脱先用水清洗以除去树脂表面或内部还残留的许多非极性或水溶性大的强极性杂(多糖或无机盐),然后用所选洗脱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进行洗脱。
一、概述本文旨在探讨d-101大孔树脂对根皮苷的吸附动力学,并设计实验进行教学。
根皮苷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益。
而d-101大孔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吸附树脂材料,能够有效吸附多种化合物。
通过该实验,可以深入了解d-101大孔树脂对根皮苷的吸附性能,为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实验目的1. 掌握d-101大孔树脂对根皮苷的吸附原理和动力学特性。
2. 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探究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3. 进一步提高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意识。
三、实验流程1. 实验前准备:收集所需试剂和设备,对实验流程进行整体规划。
2. 样品制备:制备不同浓度的根皮苷溶液。
3. 实验设计:根据吸附动力学原理,设计不同条件下的吸附实验。
4.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吸附实验,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吸附动力学特性。
6.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结果,讨论结果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价值。
四、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d-101大孔树脂、根皮苷标准品、吸附管柱、色谱仪等。
2. 实验步骤:(1)制备不同浓度的根皮苷溶液,并标定浓度。
(2)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浓度的根皮苷溶液通过吸附管柱,收集吸附后的溶液。
(3)使用色谱仪对吸附前后的溶液进行检测,记录数据。
(4)根据吸附实验的结果,拟合出吸附动力学方程,并分析参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吸附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根皮苷在不同浓度下被d-101大孔树脂吸附的动力学特性。
2. 参数拟合:通过拟合吸附动力学方程,获得吸附速率常数、平衡吸附量等参数。
3.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动力学参数,分析吸附动力学特性,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旨在探究d-101大孔树脂对根皮苷的吸附动力学,设计并进行吸附实验,从而加深对吸附原理和动力学特性的理解。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d-101大孔树脂对根皮苷存在一定的吸附能力,并且呈现出特定的动力学特性。
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的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磺基水杨酸是一种深受研究者关注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是水杨酸的衍生物,通过在水杨酸分子上引入磺基官能团而得到。
磺基水杨酸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差,磺基水杨酸往往容易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制备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
这些方法通常涉及到将磺基水杨酸与某种载体蛋白结合,通过改变载体蛋白的性质来提高磺基水杨酸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同时,这些方法还可以控制磺基水杨酸对载体蛋白的结合程度,以调控磺基水杨酸的释放速率和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来制备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
方法一是利用化学交联反应将磺基水杨酸与载体蛋白以共价键形式结合。
方法二是利用物理吸附作用将磺基水杨酸与载体蛋白吸附在一起。
方法三则是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将磺基水杨酸修饰于载体蛋白的表面上。
通过对这三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优缺点。
在总结方法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本文还将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的制备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背景、目的和方法,正文部分详细描述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过程,结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方法一2.2 方法二2.3 方法三3. 结论3.1 总结方法优点3.2 总结方法缺点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磺基水杨酸沉淀蛋白的方法。
其中,方法一将介绍一种特定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具体步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述。
方法二将介绍另外一种实验方法或者改进的步骤,可以对比方法一,指出其优点和局限性。
▲HUANJINGYUFAZHAN45两级树脂吸附处理DSD 酸生产废水研究赵卫伟1,周乔1,刘福强2(1.江苏瑞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盐城 224400;2.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00)摘要:研究了ND-900树脂对DSD 酸废水的吸附效果。
结果表明,温度污染物在ND-900树脂中的吸附行为影响较大,低温更适合ND-900树脂的吸附。
在吸附初期,流量越小,吸附效果越好;在吸附后期,随着低流量的树脂吸附接近饱和,出水效果明显降低。
二级吸附效果更好。
在流量为1BV/h 时,选用1 BV 8% NaOH + 3 BV H 2O 组合作为脱附剂,脱附率可达98%左右,经多批次实验,效果稳定。
关键词:ND-900树脂;DSD 酸;吸附;脱附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7)09-0045-02DOI:10.16647/15-1369/X.2017.09.027Study o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from DSD acid production by two - stage resin adsorptionZhao Weiwei 1,Zhou Qiao 1,Liu Fuqiang 2(1.Jiangsu Rui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Jiangsu Yancheng 224400,China;2.Yanche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Yancheng 224000,China)Abstract: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ND-900 resin on DSD acid wastewater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temperature pollutants in ND-900 resin is great,and the adsorption of ND-900 resin is more suitable for low temperature.In the early stage of adsorption,the smaller the flow rate,the better the adsorption effect;in the later stage of adsorption,with the low flow of resin adsorption close to saturation,the water effect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Secondary adsorption better.When the flow rate was 1BV / h,1 BV 8% NaOH + 3 BV H2O was used as the desorption agent,and the desorption rate was about 98%.After the batch experiment,the effect was stable.Key words:ND-900 resin;DSD acid;Adsorption;Desorption4,4’-二氨基二苯基乙烯-2,2’-二磺酸(DSD 酸)是染料、荧光增白剂和防蛀剂等的重要原料,尤其在荧光增白剂的合成中应用极其广泛。
银杏酸(Ginkgolic acids,GA)属于6-烷基或6-烯基水杨酸的衍生物,存在于银杏的叶、果和外种皮中[1-2]。
银杏酸具有强烈的杀虫、抗霉菌、杀菌、抗病毒活性,已在化妆品、生物农药等方面开发出一系列产品[3]。
目前银杏酸的纯化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萃取、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柱层析等方法,生产成本高[4]。
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近年在天然产物提取分离中广为应用[5],本实验以银杏叶为原料,选择大孔树脂纯化银杏酸,研究其对银杏酸的吸附分离特性,为银杏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1.1主要材料与试剂材料:新鲜银杏叶:2010年6月采摘于陕西科技大学银杏园林银杏树枝干的中下部;大孔吸附树脂(D101-1,DA201,DM301,DS401):安徽三星树脂有限公司。
试剂:对照品银杏酸A(C15∶0,C17∶1,C13∶0,C15∶1,C17∶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11594-200502),正己烷、乙醇、无水甲醇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2主要仪器与设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752(PC)型: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索氏提取仪: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HH-S4型: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高速万能粉碎机FW100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CS101-2A型:中国重庆银河试验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SHB-B95型:郑州长城科工贸易有限公司;回转式恒温调速摇瓶机HYG-Hɑ:上海欣蕊自动化型设备有限公司;层析柱(20×400mm规格):江苏省高邮市亚泰科教仪器厂。
1.3实验条件1.3.1标准曲线的绘制准确称取对照品银杏酸用无水甲醇溶解、定容,得银杏酸对照品溶液。
以无水甲醇为参比,吸取适量银杏酸标准液,在波长200nm~400nm处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分析,选取合适的吸收波长。
分别吸取银杏酸标准液0.5mL、1.0mL、2.0mL、3.0mL、4.0mL、5.0mL用无水甲醇定容至5mL,摇匀。
大孔树脂D201分离纯化美拉德体系中丙烯酰胺的研究江姗姗;于淼;邱瑞霞;欧仕益【摘要】食品中存在的酚类物质会干扰HPLC法对丙烯酰胺的检测.通过7种树脂对绿原酸和丙烯酰胺标准溶液的静态吸附研究,发现D201能近乎完全吸附加入的绿原酸,而对丙烯酰胺的吸附率不足50%.将D201预处理加入了绿原酸反应后的美拉德体系样品溶液,用HPLC法检测,发现丙烯酰胺能完全与杂质分离;同时考察了D201树脂和HPLC联用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发现该方法的变异系数为1.956%,平均回收率为53.8%.【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39)020【总页数】3页(P105-107)【关键词】树脂;美拉德体系;丙烯酰胺;绿原酸【作者】江姗姗;于淼;邱瑞霞;欧仕益【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丙烯酰胺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广泛存在于高温加工食品中,如咖啡、面包、薯片等[1]。
有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2-4]。
科学家们试图用不同的方法来抑制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其中,抗氧化剂对丙烯酰胺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5-12]。
而酚类抗氧化剂参与美拉德反应体系后,产物更为复杂,严重干扰丙烯酰胺的检测;加之在丙烯酰胺检测条件下,酚类物质在高效液相色谱(HPLC)中的保留时间很长,给丙烯酰胺检测带来不便。
因此,选择合适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排除杂质对丙烯酰胺的干扰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主要通过提取富集体系中产生的丙烯酰胺,进而进行检测[13-14],但操作麻烦。
本研究采用树脂去除杂质尤其是体系中未反应的抗氧化剂可达到纯化丙烯酰胺的目的,本方法对检测酚类物质含量高的食品中丙烯酰胺检测同样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