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20)
- 格式:docx
- 大小:374.78 KB
- 文档页数:9
上学期高中化学期中试题新人教版选修4高二高二化学期中试题【新人教】命题范围:选修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答第II卷时,须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答案填涂至答题卡上;第II卷的答案,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各题的相应位置上。
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第II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kJ/mol(中和热)C.S(s)+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H=+116.2kJ/mol(反应热)2.纯水在80℃时的pH ()A.等于7 B.大于7 C.小于7 D.无法确定3.茫茫黑夜中,航标灯为航海员指明了方向。
航标灯的电源必须长效、稳定。
我国科技工作者研制出以铝合金、Pt-Fe合金网为电极材料的海水电池。
在这种电池中()①铝合金是阳极②铝合金是负极③海水是电解液④铝合金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4.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1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中,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H+的物质的量B.醋酸的电离常数C.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D.CH3COOH的物质的量5.反应2A(g)2B(g)+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使用催化剂C.减小C的浓度D.降温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池州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化学(理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燃烧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最初来源不同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2、目前中国面临着常规能源资源约束、过分依赖煤炭、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
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B.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D.目前研究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3、已知:CH3CH2CH2CH3 (g)+6.5O2(g) 4CO2 (g)+5H2O(1) △H=-2878 kJ·mol-1(CH3)2CHCH3(g)+6.5O2(g) 4CO2(g)+5H2O(1) △H=-286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4、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 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A.S(s,单斜) S(s,正交) △H3=+0.33 kJ·mol-1B.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D.①式表示断裂1mol O2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1 mol SO2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多297.16 kJ6、在烃分子中去掉2个氢原子形成一个双键是吸热反应,大约需117~125 kJ/mol的热量,但1,3-环已二烯失去2个氢原子变成苯是放热反应,△H=-23.4 kJ·mol,以上事实表明A.1,3-环已二烯加氢是吸热反应B.苯加氢生成环已烷是吸热反应C.1,3-环已二烯比苯稳定D.苯比1,3-环已二烯稳定7、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了丙烷作燃料,充分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对环境污染极小,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精神。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化学第Ⅰ卷(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物质是()A.NaOH B.NaHSO4C.HCl D.CH3CH2OH2.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发展前景良好,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三号”,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加快向产业化的目标迈进。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氢制备工艺廉价易行,且储存方便B.燃料电池车中能量转化率为100%C.利用热电厂的电能电解蒸馏水制备氢气是一种环保之举D.燃料电池车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发生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升高温度C.对平衡体系增加压强D.使用催化剂4.已知反应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5.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质量为9 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H2速率最快的是()A.200 mL 2 mol·L-1 HCl B.500 mL 2 mol·L-1 H2SO4C.100 mL 3 mol·L-1 HCl D.500 mL 6 mol·L-1 HNO36.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1 mol H2SO4和1 mol B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 kJ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ΔH=-283.0 kJ·mol-1D.当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时,为放热反应;当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时,则为吸热反应7.(2010·广东高考)在298 K、100 kPa时,已知:2H2O(g)===O2(g)+2H2(g)ΔH1Cl2(g)+H2(g)===2HCl(g)ΔH22Cl2(g)+2H2O(g)=== 4HCl(g)+O2(g)ΔH3则ΔH3与ΔH1和Δ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ΔH3=ΔH1+2ΔH2B.ΔH3=ΔH1+ΔH2C.ΔH3=ΔH1-2ΔH2D.ΔH3=ΔH1-ΔH28.在一定温度下的某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高温CO(g)+H2(g)。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宁县五中高二选修四期中考试题(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50分)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1.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P、Q进行反应P(g)+2Q(g) 2R(g)+S(g),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A.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反应容器中P、Q、R、S四者共存C.P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中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2.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A(g)+2B(g) 2C(g)+D(s) △H<0,图中曲线b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A的浓度B.缩小容器的容积C.加入催化剂D.升高温度3.下列有关反应:4NH3(g)+5O2(g) === 4NO(g)+6H2O(g) △H (298K)= -905 kJ· mol-1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的燃烧热为905KJ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该反应中每4 mol NH3(g)被氧化,放出905 kJ热量4.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l)(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5.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2O(g) === H2(g)+1/2 O2(g) △H=+242kJ•mol-1B. 2H2(g)+O2(g) === 2H2O(l) △H=-484kJ•mol-1C. 2H2(g)+ O2(g) === 2H2O(g) △H=+242kJ•mol-1D. 2H2(g)+O2(g) === 2H2O(g) △H=+484kJ•mol-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1 mol酸和1 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B.在101kP时1 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在相同条件下,1 molH20(l)完全分解吸收的热量与H2、O2化合生成1 molH2O(g)放出的热量数值相等。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种试纸,在使用时预先不能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红色石蕊试纸B.蓝色石蕊试纸C.碘化钾淀粉试纸D.PH 试纸2.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钢铁腐蚀B 、食物腐败C 、炼钢D 、塑料老化3.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1.0mol/L ,经过20s 后,它的浓度变成了0.2mol/L ,在这20s 内它的反应速率为 ( )A 、0.04B 、0.04mol / (L.s)C 、0.08mol(L.s)D 、0.04mol / L4.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P (g )+ Q (g ) R (g )+ S (g )下列说法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P 、Q 、R 、S 的浓度相等B 、P 、Q 、R 、S 在密闭容器中共存C 、P 、Q 、R 、S 的浓度不再变化D 、用P 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与用Q 的浓度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5.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 )A. C(H +)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 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 C(OH -)= C(H +)的溶液一定呈中性D. 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6.pH 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体积的m 倍和n 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 值仍相同,则m 和n 的关系是( )A.m >nB.m =nC.m <nD.不能确定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C .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 .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8.从下列事实,找出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HBrO HBr O H Br 22+⇔+,当加入NaOH 溶液后颜色变浅B .对2HI )(22I H 气+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C .反应2NO CO +Q NO CO 2++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D .合成氨反应:223H N +Q 2NH 3+,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 9.将①H +、②Cl -、③Al 3+、④K +、⑤S 2-、⑥OH -、⑦NO 3-、⑧NH 4+分别加入H 2O 中, 基本上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 .①③⑤⑦⑧B .②④⑦C .①⑥D .②④⑥⑧10.在2A + B = 3C + 4D 的反应中,下列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V A =0.5mol / (L.min)B、V B =0.3mol / (L.min)C、V A =0.8mol / (L.min)D、V D = 1mol / (L.min)11.在反应3H2 + N22NH3中,经一段时间后,氨的浓度增加了0.6mol / L,在此时间内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5mol / (L.s),则反应所经过的时间为( )A、0.44sB、1sC、0.33sD、2s12. 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 )A、导电能力B、相对分子质量C、电离程度D、溶解度13. 现在探索的新能源有:①核能②柴草③煤炭④太阳能⑤氢能⑥液化石油气⑦水煤气⑧天然气( )A、②③⑥⑦B、①④⑤C、③⑥⑦⑧ D 、①②④14.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l-NO3-C.K+Na+Cl-AlO2-D.K+NH4+SO42-NO315. 25℃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 = 11的溶液B.c(OH-) = 0.12 mol/L的溶液C.1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D.c(H+) = 1×10-10 mol/L的溶液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鄂州四中高二上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3分,共54分)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是()A.氯化钠溶液B.熔融的MgCl2C.蔗糖D.铜丝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D.形成产物中的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断键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3.COCl2(g)CO(g)+Cl2(g) 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降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加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减小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4.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NaHCO3溶液和NaAlO2溶液混合:HCO3-+ AlO2-+H2O = Al(OH)3↓+ CO32-B. Al(OH)3电离: H2O+AlO2-+H + Al(OH)3Al3++3OH-C. HF溶于水:HF+H2O H3O++F-D. Na2S溶于水: S2-+2H2O H2S+2OH-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焓变大于0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碳酸钙高温分解反应D.工业合成氨的反应6.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1/2,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n > pB.A的转化率增加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C的体积分数增大7.用NaOH标准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C.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待测液润洗D.酸式滴定管水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8.已知反应:①101 kPa时,2C(s)+O2(g)== 2CO(g) ΔH=-221 kJ·mol-1②稀溶液中,H+(aq)+OH-(aq)== H2O(l) 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3 kJ9.2SO2(g)+O2(g)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唐玲出品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铜城中学08—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发反应一定能快速进行B .一定条件下,非自发反应也能进行C .△H<0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D.熵增加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2、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 、vB 、vC 表示 ,已知2vB =3vA 、3vC =2vB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 2A+3B=2CB. A+3B=2CC. 3A+B=2CD. A+B=C3、已知:101kPa 时的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kJ ·mol -1,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 57.3kJ ·mol -1,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①C 8H 18(l )+225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kJ ·mol -1②C 8H 18(l )+225O 2(g )= 8CO 2(g )+9H 2O (l );△H=-5518kJ ·mol -1③H ++OH - =H 2O ;△H=-57.3kJ ·mol -1④NaOH (aq )+21H 2SO 4(aq )= 21Na 2SO 4(aq )+H 2O (l );△H=+57.3kJ ·mol -1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只有②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NH 3·H 2ONH 4++OH - B .H 2CO 3=2H ++CO 32-C .NaHCO 3Na ++H ++ CO 32-D .HCl H ++Cl-5、一定温度下,不能作为可逆反应X(g)+3Y(g)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X,同时生成3amolYB .X 、Y 、Z 的浓度不再变化C .Z 生成的速率和Z 分解的速率相等D .X 的生成速率与Y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1:3 6、可逆反应A(g)+3B(g)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下列条件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增大压强 ④降低压强 ⑤加催化剂 ⑥除去C ⑦增加A ⑧增加BA. ①③⑤⑦B. ②④⑥⑧C. ②③⑥⑧D. ②④⑤⑦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呈碱性、透明的是( )A. Na +、OH -、HCO 3-、K +B .AlO 2-、K +、CO 32-、Na +C .Al 3+、Cl -、CO 32-、Na+D .Fe 2+、K +、H +、NO 3-8、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W+Z ,在t ′时刻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 代表速率,t 代表时间)下列有关X 、Y 、Z 、W 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 )A .X 、Y 、W 为气体,Z 不是气体B .X 、Y 为气体,W 、Z 中有一种是气体C .W 、Z 中有一种为气体,X 、Y 都不是气体D .W 、Z 为气体,X 、Y 中有一种是气体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A 和1 molB 发生如下反应: 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1.2mol/L 。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是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OH(l)+O2(g)===CO2(g)+2H2O(l);ΔH=+725.8 kJ/molB.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C.2CH3OH(l)+3O2(g)===2CO2(g)+4H2O(l);ΔH=-725.8 kJ/molD.2CH3OH(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
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 = 3v正(H2O)6.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A.10∶1B.5∶1C.1∶1D.1∶107、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V3>V2>V1B. V3=V2=V1C. V3>V2=V1D. V1=V2>V38.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9.在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 期中测试卷(含答案)一、单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1.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 1>△H 2的是①C(s)+O 2(g)=CO 2(g) △H 1 C(s)+12O 2(g)=CO(g) △H 2②S(s)+O 2(g)=SO 2(g) △H 1 S(g)+O 2(g)=SO 2(g) △H 2 ③H 2(g)+12O 2(g)=H 2O(g) △H 1 H 2(g)+12O 2(g)=H 2O(l) △H 2④CaCO 3(s)=CaO(s)+CO 2(g) △H 1 CaO(s)+H 2O(l)=Ca(OH)2(s) △H 2 A .①B .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2.在一定温度下,向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 气体和2 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 (g )+2Y (g )2Z (g )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 .容器内X 、Y 、Z 的浓度之比为1︰2︰2D .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 同时生成0.2mol Z 3.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 和B 都是4 mol ,在前10秒钟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 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4.对于可逆反应A (g )+2B(g)2C(g)(正反应吸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注:ν为化学反应速率, A%为A 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5.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中水蒸气含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的是 A .CO 2(g)+2NH 3(g)CO(NH 2)2(s)+H 2O(g) ΔH <0 B .CO 2(g)+H 2(g) CO(g)+H 2O(g) ΔH >0 C .CH 3CH 2OH(g)CH 2=CH 2(g)+H 2O(g) ΔH >0D .2C 6H 5CH 2CH 3(g)+O 2(g)2C 6H 5CH =CH 2(g)+2H 2O(g) ΔH <0 6.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n(A)∶n(B) ∶n(C)=1∶3∶2。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考试试卷Ⅰ卷(共5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下列举措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 .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完全转化为目标产物B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C .开发新型电池,推广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经验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2.己知氯气、溴蒸气分别跟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H2(g)+Cl2 (g)=2HCl(g)+Q1 H2(g)+Br2(g)=2HBr(g)+Q2有关上述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Q1>Q2B .生成物总能量均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 .生成1mol HCl 气体时放出Q1的热量D .1molHBr(g)具有的能量小于1molHCl(g)具有的能量 3.已知:(1)Zn (s )+1/2O 2(g )==ZnO (s ) ΔH=-348.3kJ/mol (2)2Ag (s )+1/2O 2(g )== Ag 2O (s ) ΔH=-31.0kJ/mol 则Zn (s )+ Ag 2O (s )== ZnO (s )+ 2Ag (s )的ΔH 等于A .-317.3kJ/molB .-379.3kJ/molC .-332.8 kJ/molD .+317.3 kJ/mol4. 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在三级动力中采用了氢氧燃料。
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 (g )=H 2(g )+1/2O 2(g ) ΔH =+242kJ ·mol -1B 2H 2(g )+O 2(g )=2H 2O (l ) ΔH =-484kJ ·mol -1C H 2(g )+1/2O 2(g )=H 2O (g ) ΔH =+242kJ ·mol -1D 2H 2(g )+O 2(g )=2H 2O (g ) ΔH =+484kJ ·mol -1 5.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NO(g)+CO(g)21N2(g)+CO2(g);ΔH =-373.2 kJ/mol为提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正)催化剂B .增大压强(体积减小)C .给体系加热D .从体系中不断移去部分CO2 6.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01kPa 时,2H 2(g)+O 2(g)=2H 2O(l) ΔH=-571.6 kJ·mol -,H 2的燃烧热为571.6 kJ·mol -B .Zn(s)+CuSO 4(aq)=ZnSO 4 (aq)+Cu(s) ΔH=-216 kJ·mol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C .H +(aq)+OH -(aq)=H 2O ΔH=-57.3 kJ·mol -,含1molNaOH 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与含0.5molH 2SO 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57.3kJ 的热量。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精心收集**整理制作)2012-2013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个化学反应的原理,其中不属于这三个方面的是( )A.反应进行的方向B.反应的快慢C.反应进行的限度D.反应物的多少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少或不变C.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D.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3.下列过程是非自发的是 ( )A.水由高处向低处流B.天然气的燃烧C.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室温下水结成冰4.下列过程中,需要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钢铁的腐蚀 B.食物腐烂C.工业炼钢 D.塑料老化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熵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熵变与反应的方向无关B.化学反应的熵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熵值增大的反应都是混乱度增大的反应D.熵值增大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6. 某温度下,反应SO 2(g)+ 21O 2(g) SO 3 (g) 的平衡常数K 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SO 3(g)SO 2(g) +21O 2(g)的平衡常数K 2的值为( ) A. 2500 B. 100 C. 4×10-4 D. 2×10-2 7.对于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正确的是 ( )A.K=[c(C)·c(H 2O)]/ [c(CO)·c(H 2)]B.K= [c(CO)·c(H 2)]/ [c(C)·c(H 2O)]C.K=[c(H 2O)]/ [c(CO)·c(H 2)]D.K=[c(CO)·c(H 2)/ [c(H 2O)]] 8.某可逆反应L (s )+G(g)3R(g); △H>0,右图表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上述反应的影响。
试判断图中y 轴可以表示( )A .平衡混合气中R 的质量分数B .达到平衡时G 的转化率C .平衡混合气中G 的质量分数D .达到平衡时L 的转化率9.在一定温度下,容器中加入CO 和H 2O(g)各1mol ,发生反应: CO +H 2OCO 2+H 2,达到平衡时生成0.7mol 的CO 2,若其他条件不变,一开始就加入4mol H 2O(g),则达到平衡可能生成的CO 2是A .0.6molB .0.95molC .1molD .1.5mol10.2molA 与2molB 混合于2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 (g)+3B(g)2C(g)+zD(g),若2s 后,A 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 0.25mol/(L·s),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v(C)= v(D)=0.25mol/(L·s)B .z = 3C .B 的转化率25%D .C 的体积分数38.6%11.已知:4NH 3(g)+5O 2(g) == 4NO(g)+6H 2O(g) △H=-1 025kJ/mol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的转化率变小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 的体积分数变大 D .a > c +d 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 (g)+N (g) R (g)+2 L 此反应符合下面图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正反应吸热,L 是气体B .正反应吸热,L 是固体C .正反应放热,L 是液体R 的含量T 2P 1T 2P 2T 1P 2时间D .正反应放热,L 是气体14.下列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①已达平衡的反应C(s)+H 2O(g) CO(g)+H 2(g),当增加反应物物质的量时,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②已达平衡的反应N 2(g)+3H 2(g) 2NH 3(g),当增大N 2的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 2的转化率一定升高③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平衡时,若减小反应器容积时,平衡一定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④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达平衡时,在恒压反应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一定不移动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5.在一定温度下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 .混合气体的压强B .混合气体的密度C .A 的物质的量浓度D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6.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5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 为A .)mol/(L 0.01)(O 2s v ⋅=B .)mol/(L 80.00(NO)s v ⋅=C .)mol/(L 020.0O)(H 2s v ⋅=D .)mol/(L 20.00)(NH 3s v ⋅= 17.反应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 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 )和压强(P )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化学方程式中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18. .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 + Y 2Z 反应影响的示意图。
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X、Y、Z均为气态C.X和Y中只有一种是气态,Z为气态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19. 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33%B. 40%C. 50%D. 65%和X220. 在两个恒容容器中有平衡体系:A(g) 2B(g)和2C(g) D(g),X分别是A和C的转化率。
在温度不变情况下,均增加相同的A和C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降低,X2增大B.X1、X2均降低C.X1增大,X2降低D.X1、X2均增大二、填空21.可逆反应:aA(g)+bB(g) cC(g)+dD(g);△H=Q试根据图回答:(1)压强P 1比P 2______(填大、小)(2)体积(a+b )比(c+d )______(填大、小) (3)温度t 1℃比t 2℃______(填高、低) (4)Q 值是______(填正、负)22.在80℃时,将0.4mol 的四氧化二氮气体充入2L 已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时间(s )C (mol/L ) 0 20 40 60 80 100 C (N 2O 4) 0.20a0.10 cdeC (NO 2)0.00 0.12 b0.22 0.22 0.22反应进行至100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发现气体的颜色变浅。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0s 内N 2O 4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3)在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值为 (保留2位小数)。
(4)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K 值越大,表明建立平衡时 。
A 、N 2O 4的转化率越高 B 、NO 2的转化率越高 C 、N 2O 4与NO 2的浓度之比越大 D 、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23.2 L 容器中,分别将物质的量均为2.00 mol 的SO 2、O 2混合,在不同温度(T )下发生如下反应:2SO 2(g)+O 2(g) 2SO 3(g)。
并在第10 s 时分别测定其中SO 3的物质的量分数(SO 3%)并绘成如图所示曲线:(1)以O 2表示T 0对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O 2)= ;(2)若B 点SO 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0%,则SO 2的转化率为 ;24. (1)化学平衡常数K 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 值越大,表示__________,KABSO 3%50 40T 0 T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 值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在一体积为1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 和H 2O ,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CO(g) +H 2O(g)CO 2(g) +H 2 (g) △H<0,CO 和H 2O 浓度变化如下图,则0~4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________mol·L -1·min -1。
t ℃时物质浓度(mol·L -1)的变化:(3)t ℃(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表。
①表中3min ~4min 之间反应处于_________状态; c 1数值_________0.08 mol·L -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 ~5min 间,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a .增加水蒸气 b .降低温度 c .使用催化剂d .增加氢气浓度时间(min) COH 2OCO 2H 2 0 0.200 0.300 02 0.138 0.238 0.062 0.0623 c 1 c 2 c 3 c 34 c 1c 2c 3c 35 0.116 0.216 0.084 60.096 0.266 0.104高二化学答题卷二、填空 21.(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2.(1) (2) ______ (3) __________ (4) _____ 23.(1) ______ (2) ____________24.(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3)①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_ ……………………………密……………………………封……………………………线…………………………高二化学答案一、选择题1、D2、C3、D4、C5、C6、D7、D8、C9、B10、A 11、C 12、A 13、D 14、D 15、B 16、D 17、B 18、C19、D20、A二、非选择题21.(1)小(2)小(3)高(4)正O42NO2,22.(12分)(1)N(2)0.003 mol/(L·s)(3)0.54(4)AD23.(1)0.04 mol/(L·s)(2)66.7%24(1)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0.03 (3)①平衡大于②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