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阅读史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个人阅读史书,让人能沉静与其中,忘却一切烦恼.读书就像是流连于美景之中,流连于梦幻之中,流连于惊险之中,流连于美丽的故事之中……读书,就是和作者的谈心,和主人公的相遇,有很多的期盼,有很多的惊喜,甚至是出乎意料的叹息。
一直喜欢读书,不过看书只是当做爱好,当做消遣,真正有多少收获,却很难说。
一说到阅读史,仿佛有多么长的跨度,便觉得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仿佛不值得书写和记录,可是细说回来,从识字开始的阅读也应该持续了十多年之久,也可以略一回头,立存此照,留作纪念了.(小学)我小学期间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等等.那时候看着这些故事,感觉这个世界真美好。
依稀记得那故事中美丽的白雪公主、善良的珍珠姑娘,记得童话里善良的穷苦人总是能遇到美丽的仙子,总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心里满满的是善与美的记忆。
那时候也看过一些动画片,西游记是伴着我们长大的,喜欢孙猴子的聪明、活泼。
喜欢他们间的打打闹闹很有意思.童年的记忆里,总是在期待,那美丽善良的仙子、法力无边的神仙能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传授我法力,带我参观天堂。
(初中)上了初中之后受语文老师的影响,慢慢的开始接触一些文学性又有故事书籍,吴承恩的《西游记》、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葛朗台》;记忆最深的就是《西游记》。
依然记得当时的自己看《西游记》其实是在外公的强迫下看的,外公说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每个读书人必看的书籍。
但是我觉得西游记里的剧情,我通过看电视,已经滚瓜烂熟了,没必要再看。
没办法迫于外公的压力,我硬着头皮看,然而没想到,这一看便看出兴趣来了,我发现书上描述的远比电视剧里放映的细致,更能使人产生联想.电视剧看了便过了,但书却不同,看了之后会使人细细回味其中的故事情节,甚至想象更多更广更荒谬的情节。
这也是我第一次觉得书远比电视剧好看!高尔基的《童年》也还隐隐约约的有些印象,还记得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孩子,但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这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个人阅读事迹怎么写个人阅读事迹一嘿,朋友们!今天来和你们唠唠我的阅读那些事儿。
稍微长大点,我开始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更多的书。
每次去书店,那都是我最开心的时候。
我像只小蜜蜂一样,在书的花丛里飞来飞去,这本也想看,那本也想要。
《十万个为什么》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海底两万里》又带我畅游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上了学之后,学业虽然越来越忙,但我可从来没放弃过阅读。
每天做完作业,哪怕再晚,我也要抽出点时间读上几页。
周末的时候,更是一头扎进书堆里,不看完一本绝不罢休。
那时候,读《骆驼祥子》,我为祥子的命运感到悲哀;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的坚韧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现在呢,我阅读的范围更广啦,历史、哲学、科幻,啥都看。
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通过阅读,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爱读书呢?快来和我分享分享你们的阅读故事吧!个人阅读事迹二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讲讲我和阅读之间的奇妙缘分。
我最早接触阅读,是因为家里有个爱读书的老爸。
他经常在闲暇时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我好奇呀,就凑过去看,这一看,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漫画书,那些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让我乐此不疲。
《哆啦 A 梦》《名侦探柯南》,都是我的心头好。
我会跟着大雄一起冒险,也会和柯南一起破解谜题。
后来上了小学,老师推荐我们读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绿野仙踪》《小王子》等等。
我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跟着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奇妙的事情。
那时候,我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书里的情节,大家各抒己见,可热闹啦。
中学的时候,我开始对古典文学感兴趣。
《红楼梦》里的细腻情感,《三国演义》中的英雄豪杰,都让我沉醉其中。
我会为林黛玉的命运流泪,也会为诸葛亮的智慧折服。
到了大学,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我更是把图书馆当成了我的第二个家。
个人读书事迹简介《我的读书事迹简介》我呀,就是个普普通通的爱书之人。
打小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家里的书虽然不多,但每一本都被我翻得破破烂烂的。
那时候还不认字呢,就光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自己在那瞎琢磨故事。
记得有一次,我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吧。
我妈带我去姥姥家玩,姥姥家有个小书架,上面摆着几本旧书。
我一眼就瞧见了一本画册,那画册的封面是一个超级可爱的小狐狸,正竖着耳朵好像在听什么动静呢。
我当时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把它拿下来,然后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就开始看。
我正看得入神呢,我那调皮的表哥过来了。
他瞅了一眼我手里的书,撇撇嘴说:“你看这有啥意思啊,还不如跟我出去捉蛐蛐呢。
”我头都没抬,就回他:“你懂啥,这小狐狸可有意思了。
”表哥看我不理他,就伸手来抢我的书,一边抢还一边说:“你个小书呆子,看我不把你的书拿走。
”我哪肯啊,死死地抱住那本书,大声喊着:“姥姥,表哥抢我书!”姥姥在屋里听到了,就走出来说:“你这孩子,别欺负妹妹,让她好好看书。
”表哥这才不情愿地松开手,嘟囔着:“哼,就知道看书。
”我也不管他,继续沉浸在小狐狸的世界里。
随着我慢慢长大,识字量也多了起来,就开始看各种带字的书了。
我可没那么多零花钱买书啊,所以就经常跟同学换书看。
有个同学叫小丽,她家里书可多了。
我就经常拿着我仅有的几本课外书去跟她换。
每次换书的时候,我们就像两个小商人在讨价还价。
我会说:“小丽啊,你这本《安徒生童话》我可太想看了,我拿我这本《格林童话精选》跟你换,再加上我给你讲一个超级搞笑的笑话,行不?”小丽就会故作深沉地想一会儿,然后说:“嗯……那你先给我讲笑话吧。
”我就开始讲:“许仙给老婆买了一顶帽子,白娘子戴上之后死了,因为那是鸭(压)舌(蛇)帽。
”小丽听了哈哈大笑,然后就同意跟我换书了。
上了中学以后,学业变得繁忙起来,但我还是会抽空读书。
课间休息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在打闹聊天,我就坐在座位上,从书桌里悄悄拿出一本书来看。
个人阅读经历介绍怎么写300字
个人阅读经历是指个人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和成长,是一种个人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
下面是一篇关于个人阅读经历的300字的介绍。
在我学习生涯中,阅读一直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从小的童话故事到后来的文学经典,阅读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宝贵的时光。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精美的绘本故事。
那时候,我对色彩斑斓的图画和有趣的情节都充满着好奇和想象力。
这些小故事不仅给了我快乐和乐趣,还培养了我对于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名著给了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获得了不同的观念和认知,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加高中后,我开始关注新闻和时事,我的阅读范围也逐渐扩展到了非虚构类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不仅收获了更多的知识,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在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帮助了我很多。
我的阅读经历也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我学到了很多写作技巧和方法。
我逐渐尝试写一些小说和故事,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写作给了我一种表达自己的方
式,也提升了我的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我的个人阅读经历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学习的过程。
通过阅读,我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升了个人能力。
我相信阅读将继续伴随着我,为我带来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个人阅读经历怎么写简短
个人阅读经历简短写法:
我一直对阅读充满热爱,从小到大,读书成为了我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
每当我打开一本新书,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尽管只是在家中的舒适角落。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被父母带去图书馆,那里有无数的书籍等待着我去探索。
从那时起,我的阅读世界开始不断扩大。
我会翻阅各种各样的书籍,无论是奇幻类、悬疑类还是科幻类。
每当我读到精彩的情节或者深刻的思想,我会被吸引得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书中人物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阅读兴趣也逐渐发展与改变。
中学时期,我逐渐开始涉足文学经典,如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古希腊神话。
这些作品不仅给我带来了阅读的快乐,更加深了我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这个阶段,我开始喜欢通过阅读来探索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思想与价值观。
现在,我已成为一名大学生,阅读在我的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学业的课程阅读,我也会主动选择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阅读,我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并与不同领域的思想家进行对话。
总的来说,我的个人阅读经历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和知识,更是开启了我对不同领域的探索与思考。
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我希望能够一直保持这份热爱,并不断积累更多的阅读经历。
我的阅读史1500作文篇一:我的阅读史我的阅读史阅读史?本来并不敢写这样的题目——从小到大自己读书那么少,敢以“史”称?顶多就是“阅读小结”。
从小到大我一直比较偏爱于数理化,对于阅读类的知识了解的很少,到了高中的时候学的又是理科,天天就光埋头于理论计算中去了,大学的时候更是专心数学教育专业,一节语文课都没有上过,没事的时候解解方程,也基本上很少读书。
但是自从走上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之后,受到了学校浓浓的书香气息的感染不禁重新拾起了书本,一年的时间下来了这倒也看了几本书。
阅读小结也好,阅读史也好,是对自己读书经历的一个回眸吧。
读小学的时候,记忆中也看过几本图画书。
《小牧羊人和夜莺》,《小青蛙》,《拇指姑娘》也许还有但是真的不记得书名了,就是这三本书中中的前两个也只是记得名字具体内容也是一点都不记得了,唯一留下记忆比较深刻的就是《拇指姑娘》,小拇指姑娘最后和王子的美丽邂逅,让我至今难忘。
不过其中邂逅后的美,也是在慢慢长大后才体会到的。
初中所读的是书当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也就只有两本书《鲁滨逊漂流记》和《苦儿流浪记》,读着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不知不觉中,眼前出现了一片汪洋大海,海面上有一艘船在破浪前行…….突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顷刻被掀翻,鲁滨逊挣扎着漂流到一座荒芜人烟的小岛上。
有一种声音一直在他脑海里不停地回荡着:“放弃吧,这样生活着有什么意义?不会有人来救你的。
”但坚持的信念很快打败了这种想法。
鲁滨逊坚持着,将面临的困难一个个消灭,最后终于得到了回到文明社会的机会。
确实,人生充满坎坷,怨天尤人、退缩不前,等待你的只有失败;迎着困难上,永不言弃,这样,将会使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勇敢,这样,才能获得光明的前程。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有着很多的困难险阻,也有许多磨难与坎坷会阻挡自己的脚步,使自己不能前进,如果永不放弃任何事物都会被你自己征服。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相信,坚持到底,奋斗到底,胜利才会属于你。
因为,成功的宝葫芦,只属于勇敢者。
我的阅读史(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我的阅读史我的阅读史坐在电脑前,一壶铁观音,细细回想读过的书,一本,一本,如同亲切的朋友,如同手中的清茶,相伴我无数个惬意的日子……读小学时,我的书柜里摆满的是父亲的书,从《济公传》到《虾球传》,从《子夜》到《白话聊斋》,从《浮士德》到《一千零一夜》,从《高尔基作品集》到《封神演义》……我不求甚解地读,囫囵吞枣地读,追求的不过是有趣的情节,对于看不懂或没兴趣的章节,我便一翻而过。
那时读书,其实读的不过是喜欢的故事。
关于科学道理的读物,例如《十万个为什么》等,我却束之高阁,不读不读。
还有几本喜欢的杂志,像《儿童文学》、《童话大王》、《故事大王》等,亦是手中常读之物。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读的这些书,情节早已淡忘,留在记忆中的,是阅读时的快意——除了吃正餐(即午餐和晚餐),其余的时候,每每要吃东西时,包括喝汤前,我都会把饭桌上的东西挪一挪,腾出放书的位置,然后边吃边看。
为着这个不良习惯,父亲说过我好多回,小时候迫于父亲的威严,我只得在他跟前“改”了这个习惯,待他不在家的时候,我还是“死性不改”。
直到现在,吃东西前,我还是觉得有本书在手中会比较舒服,并美其名曰“物质粮食与精神粮食同等重要”。
要说第一本完完整整地读完的书,那应该是六年级时读的《家》《春》《秋》。
还记得这三本书是向一位大哥哥借的,也许是因为借来的书特别稀罕,我倒是一字不落地看完了。
里面的情节,直到现在仍依稀记得,包括觉民的老实胆怯,觉新的阳刚、坚决,觉慧的活力中略带些稚气,我都依稀记得。
直到读中学的时候,才晓得这是一部很著名的书,作者巴金老先生是一位很著名的作家。
这部激流三部曲,亦是第一部我真正用心去读的书。
到了中学,也不记得是一个怎样的契机,我读起了外国的名著。
第一本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最记得那一句经典的开场白:“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对幸福的追求,在那时的我看来,真是大胆极了,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大逆不道。
我的阅读史作文(6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阅读史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的阅读史作文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史,我也不例外,我也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史。
我最早看的书是在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那本书的名字叫《小故事大启发》。
因为当时我才刚上幼儿园,还不认识字,所以那本书都是妈妈读给我听的。
在妈妈给我读的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
我很喜欢白雪公主和灰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因为她们都很善良。
那时候,妈妈差不多每天都给我读一两篇故事听。
渐渐地,我就学会了很多字。
当妈妈又给我买来《格林童话》时,我就学着自己读,只是还不懂是什么意思,妈妈就耐心地教给我,慢慢地,我也能读懂书了。
后来,这种童话故事已不能使我满足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又开始看绘本。
这种绘本图画很多,每一页里总是一半图画一半文字。
我刚开始看绘本时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说《爱心树》那个大树总是像妈妈一样爱着那个小男孩。
可是绘本看多了,我又感到不过瘾了。
老师就又推荐我们看大多数都是文字的《亲爱的汉修先生》、《德国一群老鼠的童话》、《夏洛的网》、《爱爱的教育》……这些书都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啊!读书真好呀!我以后一定要多阅读!加油!自己!我的阅读史作文2拿破仑有他的战斗史;海伦·凯勒有他的奋斗史;华罗庚有他的钻研史……虽然,我生命的油灯还未尽,也要在此小论我12年来年阅读史。
出生伊始,自然不会识字读书,所以也不宜多提。
在爬行、走路、哭喊、含糊地叫家人等等一系列变化中,5年刷地过去了,我也在爸爸妈妈的薰陶下“呀呀”地念着卡片上画的动物名称,什么“猴子”呀、“老虎”呀在日复一日的朗读、记忆下也逐渐烙进了我的脑袋,其它一些什么“蔬菜”、“工具”也走入了我的生活,这便是我最初的阅读。
我的阅读历史记录1望着书架上排列整齐的书,我会心得笑了。
今天班主任大张旗鼓地很严肃地宣布:“下周一二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希望大家不要再看小说之类的课外书了,抓紧时间搞好复习!”这下可要与亲爱的课外书说拜拜了,小雨点开始敲打着我的心房,我有些郁闷的往家走着。
终于走到家了!一股股书的清香随风飘来。
我经受不住美宴的诱惑,干脆把书包扔到一边,飞快的奔向书屋。
“哈哈!佳肴我来了!”不一会儿,我就在《草房子》里玩乐起来。
秃鹤、桑桑、纸月一个个走进了我的世界。
我忘记了一切,只有油麻地小学的那一片金色的草房子。
时间好像停留在那一刻。
“怎么还不写作业?都什么时候了还看课外书!”定睛一看,各家已灯火通明,星星早已在天空眨着眼睛。
这才想起,作业一点也没写。
看来又要熬夜了。
但我不后悔。
掐指算起,书已经伴随我走过十几个春夏秋冬了。
小时候,茫然无知的我,喜欢看幼稚可笑的漫画书,书中一个个滑稽的动作便会令我开怀大笑。
尤其喜欢读那本《三毛流浪记》。
三毛在流浪中生活,做报贩、擦皮鞋、当学徒,受尽苦难,始终不屈不挠,我佩服三毛的奋斗精神和挣扎的勇气。
我也喜欢听妈妈讲《童话故事》。
听了《狼来了的故事》,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
一个个幽默的童话,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如颗颗亮晶晶的珍珠,镶嵌在了童年美好的记忆里。
时间流逝,转眼间我上了小学。
我依旧如快乐的小鸟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我开始读《作文全集》,圈点批注,摘录好词好句。
爸爸还给买了青少版的《三国演义》。
我认识了诸葛亮,知道了空城计;认识了关羽,知道了过五关斩六将。
慢慢的,我学会了写作,知识面也变得更加的宽广。
现在我已成了一名初中生。
初中的学习生活很枯燥很无味,整天都在背课文,做数学题,记英语单词中度过。
但我并没有放弃对书的酷爱。
读完了名著《红楼梦》,又看起了《水浒传》。
畅游在书海中,和林黛玉一起葬花,和宝玉等在大观园里追逐。
既喜欢鲁达的豪爽,又羡慕武松的勇敢。
读完了《海底两万里》,又看起了《木偶奇遇记》。
我的阅读史,1000字作文英文回答:My reading history has been a journey filled with diverse experiences and emotions. From a young age, I was captivated by the magical world of storytelling and the power of words. I remember being drawn to classicfairytales and adventure stories, eagerly flipping through the pages to uncover new and exciting plots.As I grew older, my literary tastes expanded to include a wide range of genres, from mystery and science fiction to historical fiction and poetry. Each new book opened up a door to a different world, allowing me to explore different cultures, time periods, and perspectives. I found myself getting lost in the intricate plots, empathizing with complex characters, and pondering the profound themes presented in the pages before me.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moments in my readinghistory was when I discovered the works of my favorite author. Their writing style resonated with me on a deep level, and I found myself devouring every book they had ever written. Their stories became a source of comfort and inspiration for me, shaping my own writing style and influencing my worldview.Overall, my reading history has been a rich tapestry of literary experiences, each book leaving a lasting impression on me and shaping my love for reading and writing.中文回答:我的阅读史是一段充满多样化体验和情感的旅程。
个人阅读史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凌河小学尹霄骏喜欢上阅读,不知道是受了谁的影响,如果让我说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能说说很多,但是若要问我印象最深刻那句,还真说不出来。
也许是觉得读书人很酷吧,从小时候起,自己对阅读便有了兴趣。
一、儿时的记忆有人说,读教科书还不算真正的阅读。
严格来说,我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就是一本教科书。
那是我叔叔的一本初中历史教科书,是在一次大扫除时,无意间发现的。
还记得书已经很久不用,书页有些发黄,封面上是一副二战时的战争插图。
那时我还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字有些认不全,借助字典,读得有些吃力。
但书中那一个个历史小故事,却牢牢吸引住了我,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似乎正穿越时间的长河,来到我的面前。
从那个时候开始,自己便对历史读物,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走进名著步入初中,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书籍走进了我的视野,我开始真正接触到了世界名著。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国外的《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小说中那些丰润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言辞,就像一块磁石吸引住了我。
读名著,让我的当时躁动的心得以平静下来,那一本本名著,不是打磨时间的娱乐,而是一种生活的享受。
也许正是因为脑海中的这些名著的帮助,我的语文成绩在学校一直是名列前茅。
在那些读过的名著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鲁滨逊漂流记》。
初读《鲁滨逊漂流记》,便被他独特的气质所感染了,我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
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在我眼中,他无疑是一个英雄的形象,我羡慕他的沉着冷静,羡慕他聪慧的大脑,灵活的双手。
虽然现在看来,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并没有摆脱早期资产阶级的历史范畴,但是,他强大的个人能力,确实足以让他成为一名英雄。
名著引领我走进了一个奇幻的文学世界,他让我爱上了文学,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油墨书香,字里行间的生活。
这些也促使我在之后师范选择专业时,毅然选择了语文教学。
三、书海畅游2009年,我来到了南通师范,五年的师范生活,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图书馆,就被馆内的藏书震惊了,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有些无从下手。
也许是受小时候的阅读影响,我选择的第一本书是《黎东方讲史》这是一套系列书籍,一共有十余本。
黎先生是中国现代讲史的第一人,从细说清朝到夏商周,先生以历史倒叙的方式,试图为大家讲述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
所述历史,信而有征,事皆属实。
以《细说三国》为例,他每在叙述过程中,能指出正史之误。
如诸葛亮究竟斩了马谡与否,陈寿《三国志》就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黎先生作了详细介绍。
黎先生还时时意识到《三国演义》的存在,指出了《三国演义》的以假乱真,如张飞绝非莽汉,而是写得一手好字、善画的文雅之人,《捉放曹》的陈宫非真实,陈宫叛曹另有原因。
黎先生的细说系列,在他生前没能完成,但是其后人在他之后,通过努力最终完成一部白话文版的中国史。
在书中,我学到的是中国的历史,品到的,是黎先生的智慧。
《中国人史纲》是柏杨先生的大作,书的内容不算太多,只有三本。
之前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书名叫做《中国人史纲》,不知是被断句为《中国人史纲》好还是《中国人史纲》。
看了两章后觉得还是理解为《中国人史纲》的好。
柏老先生的史笔和别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强调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其实是人的历史。
从来都觉得书写历史和做新闻对事实的态度是一样的,要客观的记录事实,轻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柏老先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鲜明的态度,对前朝的史学家和儒家鸿儒们的错误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书里最值得称道的是每章节后都有一个东西方对比,可以看到当我们处于一个时期的时候别的民族在做什么。
我们的兴盛,我们的衰亡,一览无遗。
大世界自有公道。
说起历史研究,有一人不得不提,他就黄仁宇先生。
《赫逊湖畔谈中国历史》《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
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
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
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
这也许正印证了培根的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
在师范上学时,有一部书很火——《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是何许人,我并不知道,但是在《明朝那些事儿》现世之后,例如《唐朝那些事儿》《东周列国那锅粥》这类的历史类书籍层出不穷。
当时因为学校生活费很紧张,六册一套的《明朝那些事儿》没法买全,只能向同学借,一套书前前后后借了三次。
后来,实在不好意思再借,只好去看网上的电子书。
虽说这种细说历史体裁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但是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我仔细想来,应是做到了一下几点:其一、忠实于历史,但懂得取舍之道;其二、文笔生动,章节精炼、巧设悬念;其三、对战争、官场、人物命运和人物心灵花足功夫。
师范五年,是我阅读最多,也是最专注的时候。
虽然学业繁重,又有学生会的事务,但是,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坐下来阅读。
从《黎东方讲史》、《中国大历史》到《道德情操论》《简爱》等等。
阅读,在书海中畅游,让我感受到了幸福。
四、《周易》不易《易经》也许是中国古代最难读懂的一本书,孔子就曾有“韦编三绝”的故事。
对于《周易》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感兴趣的。
可能是跟同学送的一份罗盘有关系吧,当时他只说觉得有趣便买来,让我研究研究,为了不辜负他的一番情谊,还是决定读一读相关的书籍。
可能有人觉得《周易》就是一本写算命风水的书,有些封建迷信。
但你认真去读一读她,了解她,你就会发现书中的奥秘。
在我看来《周易》更像是一部中国古代人民的哲学宝典。
八八六十四卦,独特的阴阳符合系统,独特的卦象、爻辞,古代关于他的神秘传说,伏羲氏的王天下,河图洛书,“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神秘书籍。
为了读懂《周易》,绍雍的《梅花易数》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都或多或少的涉猎。
《周易》这一部最难读懂的书,也许现在自己也未能入门,《周易》不易,想读懂她,也许需要自己花费一生的时间。
五、初识国防教育师范三年级时,班级迎来了一次汇报演出,导师安排我们几人做一次读书沙龙。
开始时,有些苦恼,既要体现自己的平时的兴趣与爱好,又要与教育有关联,阅读汇报的主题有些难以抉择。
作为男生,我更对军事和历史有浓厚的兴趣,教育教学是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两者又该如何融合在一起呢?最后,我在学校出版的一本阅读指导书中,找到了灵感。
我的导师,在其中一个篇章中写道:“兵者,凶器也。
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当树立国防意识,培养尚武精神。
”完整的现代教育,离不开国防教育,而现今又少有人涉及这一领域,自己不妨做一次突破。
为了做好这一次汇报,自己开始接触一些国防教育类的专著,可是这类的书籍太少,寻找起来很是不便。
从中国古代的《孙子兵法》《司马法》,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书中的内容虽然生僻,但结合了自己之前的阅读经历,也渐渐开始入门了。
在最后的读书沙龙中,我在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与相关的国防教育理论,在阅读汇报中,我曾这样说:当我们正在通师的校园里享受自己的学业时光的时候,外面的世界正发生着一些事情,有些事离我们很远,有些事离我们很近,近到一向平静的的书桌也开始震动。
钓鱼岛争议愈演愈烈,就在前不久国内的许多城市也包括南通在内爆发了反日游行,同学们虽然身处校园之内,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我们在这里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钓鱼岛争端继续激化,中日双方关于钓鱼岛所属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或者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会发生一件事,那就是战争。
那么战争究竟是什么呢?我在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所著《战争论》一书中,找到了一个可以令人信服的答案:“战争史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即物质暴力是手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敌人是目的。
因此从概念上看,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的真正目标。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战争的发动,往往是由政治原因引起的。
正如此次的钓鱼岛争端,钓鱼岛不仅关乎国家的领土主权,还有东海大陆架的归属问题,如果中日双方在这两点上无法达成一致,那么战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战争的发生主要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但是战争却并不是有准备的发生的,因为战争之前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准备,而战争双方的准备时间和一次性投入的力量都是不相同的,任何一方都不会等到另一方准备充分才开始行动。
因此,在这场钓鱼岛争端中,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关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调动信息,也包括日美的登岛演习,这里也可以说明了日本正在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开始了准备。
在什么情况下军事行动才会停顿?促成军事行动停顿的原因只有两个,一是一方彻底击败另一方,令其无力抵抗,即敌方愿意服从自己的意志,进行媾和;二是双方力量对比成均势,而这种均势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双方军事行动也会停顿。
现在钓鱼岛的海面之所以风平浪静,也正是因为中日两国目前仍处于均势状态,但是这种均势是不能永远存在下去的,现在中日两国正在围绕着钓鱼岛问题造势,例如我们的航母下水,以及今年的珠海航展中国展出多架中国先进战机等。
但是,两国之间的均势一旦被打破,那么结果要不就是一方妥协,不然就只有开战。
古人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今日所谈战争并非个人穷兵黩武之言,居安思危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更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我们应当树立国防意识,培养尚武精神,当祖国有难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扶国于危难之际,护华夏挺立千秋。
正是有了那一次的经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对国防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之后的几年中,自己一直没有放弃对他的追寻,不管是阅读还是之后的实习与工作中,自己都一直在思索着,探寻着。
在毕业前夕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我又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防教育专题,在论文结束之后,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古语有云:“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