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如何避开年终奖的个税盲区(临界点)
- 格式:pdf
- 大小:113.47 KB
- 文档页数:3
年终奖避税六大招数年终奖计提个税如下所示:举个例子,如朋友月薪1万元,12月该企业给他发放年终奖金12万元。
根据税法,“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
这样,这位高管全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全年工资、薪金应纳税:[(10000—2000)X20%-375)x12=14700元;年终奖部分个人所得税:120000x20%-375=23625元;共计14700+23625=38325元。
这些缴税的钱基本上可以买上一部国产轿车,难怪那些朋友心疼不已。
下面就给大家支支招,怎么在合法的前提下,将自己的年终奖最大化。
年终奖避税六大招数(参考的法律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第一招、零头递延法所谓零头递延,即对按照国税发[2005]9号计算出的商数和税率临界点相差不多的年终奖,采取零头滞后一个月发放。
例如年终奖为62000元,由于计算出的商数为5166.67元,应适用20%的税率,那么计算出的个人所得税为62000X20%—375=12025元;如果将2000元奖金递延到下月作为工资发放,而本月只发60000元的年终奖,由于计算出的商数为5000元,适用的税率为15,那么这样计算出的个人所得税为60000X15%—125=8875元,另外的2000元最多缴纳2000*15%=300元个人所得税,合计缴纳税金9175元,节约税金12025-8875=3150元。
第二招、化整为零法不发放年终奖金,而是将奖金平摊到各月中,例如每月工资1800元,年终奖25000元(如果该员工工作业绩未达要求,则在第四季度逐步扣发工资奖金),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该人年终奖应缴个人所得税(25000-200)X15%-125=3595元,如果将其年终奖分摊至每月发放,则其由于25000/12+1800-2000=1883.33元,应缴税(1883.33X10%-25)X12=1959.96,节约了3595-1959=1636元的个人所得税。
发放年终奖注意避开六大“盲区”(版)发放年终奖注意避开六大“盲区”(2011版)年关将至,大家普通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年终奖了,对年终奖进行合理的避税尤为重要,根据《最新个人所得税法(2011版)》,发放年终奖要注意避开六大“盲区”,六大“盲区”分别是:[18,001.00元~19,283.33元]、[54,001.00元~60,187.50元]、[108,001.00元~114,600.00元]、[420,001.00元~447,500.00元]、[660,001.00元~706,538.46元]、[960,001.00元~1,120,000.00元]。
在六大“盲区”内,看似给员工多发奖金,实则少发了。
以第一个“盲区”[18,001.00元~19,283.33元]为例:18,000元年终奖,对应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0),应纳税540元,税后可以拿到17,460元。
但如果年终奖增加1元到18,001元,对应的`计税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105),应纳税上升到1,695.10元,结果,税后能拿到的年终奖只有16,305.90元。
也就是说,多发1元年终奖会导致税后少得1,154.10元。
以第四个“盲区”[420,001.00元~447,500.00元]为例:420,000元年终奖,对应税率是25%(速算扣除数1,005),应纳税103,995元,税后可以拿到316,005元。
但若年终奖增加1元到420,001元,对应的计税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应纳税上升到123,245.30元,结果,税后能拿到的年终奖只有296,755.70元。
即多发1元年终奖会导致税后少得19,249.30元。
以此类推。
可见,如果发给员工的年终奖数额正好落在“盲区”内,对员工、企业、单位来说,就真是“悲具”了。
因此,在发放年终奖时,只有“舍”才能“得”。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关于年终奖合理避税的案例策划
假设张先生于2011年12月获得年终奖金18500元,并发放当月工资3000元;李先生当月月工资同样也为3000元,于年底获得年终奖金19100元。
请分析每个人的个人所得税税负。
按照当前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张先生的个人所得税:
[18500-(3500-3000)]÷12=1500,适用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额=18000×3%-0=540元,张先生税后所得为
18500-540=17960元。
李先生的个人所得税:
[19100-(3500-3000)]÷12=1550,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
应纳税额=[19100-(3500-3000)]×10%-105=1755,李先生的税后所得为19100-1755=17345元。
张先生应发奖金低于李先生,但实际收入反而高于李先生。
从以上图中看出,“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节税安排表”看,新的“盲区”共有六个,分别是:[18001元,19283.33元];[54001元,60187.50元];[108001元,114600元];[420001元,447500元];[660001元,706538.46元];[960001元,1120000元]。
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是
日积月累、逐步提高的,绝不可能一朝一夕的事情;财务会计是一种各个领域融会贯通的工作,所以建议要全面地补充各个方面。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及避税方法一月到二月的时间段,是年终奖和年终福利发放的高峰期,在不同状况下发放的奖金在个人所得税核算方面会有什么相应的税收政策,我们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到底是对是错?风险应该如何把控?(一)不同形式的年终奖如何扣税1. 正常年终奖如何扣税先将员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上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张三2018年1月份工资4000元,2017年度的年终奖金12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400元,那么张三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4000 -400 -3500 = 100元工资应纳个税= 100 ×3% -0 = 3元年终奖金12000元,除以12后,每月平均1000元,对照上述年终奖税率表得到,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个税为: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12000 ×3% -0= 360元(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举例:李四2018年1月份工资4000元,2017年度的年终奖金36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700元,那么李四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4000 -700 -3500 = -200元,小于0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 36000 -200 = 35800元平均每月收入= 35800 / 12 = 2983,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105年终奖应纳税额= 35800 ×10% -105 = 3475元。
把握好这5个度,享受年终奖税收优惠妥妥哒!(老会计人的经验)度是一个哲学问题.如何把握年终奖税收优惠的度,在实践中就是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把握住分寸.年终奖金额一般比较大,在税收上可选择作为全年一次性奖金处理.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收优惠政策自施行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组织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完善,自2011年9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以下简称”9号文件”)关于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和级次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其税收优惠的合法、合规、合理性毋庸置疑.因此,年终奖税收优惠要把握好”度”.政策回放9号文件明确,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为解决”单独”计算纳税税率过高、税负过重的问题,9号文件规定可以先将纳税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所得经过摊薄以后,其适用税率明显降低了;同样,对费用扣除问题9号文件”二”中明确”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经过这样的技术处理后的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实际税负都比较公平合理,做到了国家利益、个人利益两者兼顾.例如某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5万元,对应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其适用税率为30%,但经过摊薄以后其适用税率为10%,降低了20%.在这里,笔者理解”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税收优惠的含义有二:一是全年一次性奖金不予当月工资、薪金合并计税,二是将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确定适用税率计税.第一个度:不合并计征对于工资、薪金所得,税法第六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换句话说,在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的当月,纳税人实际收入额应为”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其他工资性收入”,按照上述分析,9号文件明确全年一次性奖金不予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把握这个度就可以避免因为合并计征而带来税率的提高、税负的增加,这是9号文件对税法的扩充,其目的是为了合理解决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征税过重的问题. 第二个度:费用扣除只有也仅有一次根据税法第六条及9号文件第”二”条中对如何适用税率及扣除费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此笔者理解有二:一是降低税率,以”除以12个月”的商数确定适用税率;二是费用扣除,规定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实行减除费用扣除额的差额的办法计算应税所得,即”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其原则只有一个,即费用扣除一个月只有一次.对于工资、薪金所得,税法明确规定每月减除费用3500元,即假设某人月工资、薪金收入均超过3500元,那么其全年的费用扣除也只能是42000元,如果综合考量其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问题,无论是合并计入当月亦或是均衡摊入各月,其费用扣除只有也仅有一次,因此,对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9号文件规定了一个差额扣除办法.这是全年一次性奖金计税应该把握的第二个度.减除费用标准是参照全社会平均消费支出情况确定的,总体上反映了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如果在每月扣除费用的基础上,对全年一次性奖金再扣除费用,不仅形成重复扣除问题,也显失公平.当然,对于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税前扣除等不影响上述政策的执行.第三个度: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这是9号文件的亮点所在.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之后,其边际税率变小,大大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以前,全年一次性奖金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直接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纳税.这就产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多单位把奖金分解,按月或者按季发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单位的年度考核,不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二是政策只规定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收入征税,但未限定政策适用的次数,部分单位多次发放奖金,多次适用政策,导致不同单位之间税负的不公平,产生了税收漏洞,使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收入征税的政策难以准确落实到位.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一次性奖金征税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当然,对全年一次性奖金金额达96万元以上的纳税人来说,9号文件无法体现其税收优惠,因为即使除以12个月之后其适用税率仍然达45%(详见附表);同样,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之后,在不同级次递进之间可能出现企业多发奖金、员工实得收入变少的情况,由此也产生了多种税收筹划方案,应引起广大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的注意.附表(以工资、薪金为例):拟发放年终奖及税率降低一览表001第四个度:全年一次性奖金税收优惠一个纳税年度只允许采用一次9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该计税办法只允许采用一次.对于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9号文件明确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五个度:如何避免”多发少得”以工资、薪金第一、第二级数为例,假设某人年终奖为18000.12元,则其适用税率为10%,应纳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18000.12×10%—105=1695.01(元),如果小于等于18000元,则应纳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所得税=18000×3%=540(元),与18000相比多发0.12元,税收多负担1695.01—540=1155.01(元),结果变成了”多发少得”.如何解决年终奖”多发少得”的问题,这里引进一个年终奖避税区间.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一共有7个级数,后一个级数与前一个级数相比,分别有6个避税区间存在”多发少得”的情况.这些避税区间分别是:18000.12—19283.33、54000.12—60187.50、108000.12—114600元、420000.12—447500、660000.12—706538.46、960000.12—1120000.以工资、薪金第一、第二级数为例,假设某人年终奖为X,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不超过18000元的适用税率为3%,超过18000元至54000元的税率为10%,则有以下公式:10%X—105≥X—18000×(1—3%),解得:X≤19283.33,即在18000.12≤X≤19283.33区间内”多发少得”.以工资、薪金第二、第三级数为例,假设某人年终奖为X,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不超过54000元的适用税率为10%,超过54000元至108000元的税率为20%,则有以下公式:20%X—555≥X—【54000×(1-10%)+105】,解得:X≤60187.50,即在54000.12≤X≤60187.50区间内”多发少得”.其他级数依此类推.因此,在上述避税区间内的年终奖的发放应引起扣缴义务人以及纳税人的注意,尽可能避开这些区间,有时甚至于情愿少发或者与当月工资、薪金及其他奖项结合起来考量,力求所得最大化.小编寄语:不要指望一张证书就能使你走向人生巅峰。
广安会计税务实务:年终奖避税的五大兵法最近,一条关于年终奖计税的微博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葛长银在微博上指出,在到达计税临界点时,“宁可少千元不要超1元”。
原因就在于,超过计税临界点时,对应的税率就会有所上升,需要缴纳的税款会面临较大的增加。
今年9月,国家税务总局对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及税级进行了调整,除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外,9级税率也调整为7级,取消了15%和40%两档税率,这就意味着税级中的差距拉大。
因此,当应税所得处于临界点附近时,对应的不同税级所产生的应纳税额就有较大的差异。
12月份,不少公司、单位也开始考虑为员工发放年终奖,不妨也来关注一下年终奖的计税问题。
年终奖如何优惠计税年终奖是员工年底时最大的期待。
不少公司往往会根据今年的经营状况、员工的业绩给出或大或小的红包。
如普遍的方式是年底获得双薪、三薪,一些行业和公司发出的年终奖甚至超过半年或是全年的收入水平。
由于年终奖是一次性发放的,对于员工来说,年末时一次性获得的收入较高,相对应的税级、税率也就水涨船高。
为此,国家税务总局在2005年时就推出了年终奖个税计算的优惠税率办法。
按照年终奖计税的优惠税率办法,在员工当月收入已经超过免征额的情况下,也就是目前采用的3500元标准,将当月获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照获得的结果来确定这笔年终奖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假使员工当月的收入没有超过免征额,那么就将一次性发放的年终奖先用于弥补与免征额的差距,剩余的年终奖金再按照除以12,依据对应的结果来确定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年终奖的计税方式特殊,因此采用逐层累加的办法和速算扣除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应当按照速算扣除的办法来进行处理。
我们不妨引入一个实例来进行计算,某公司的员工王先生,年末时月收入为8000元,此外获得了两个月薪水的年终奖,也就是16000元。
因此,按照税法的规定,王先生的月收入和年终奖需要分别来计税。
轻松避开年终奖个人所得税“陷阱”年关将近,忙碌了一年,大家都满怀期待丰厚的年终奖(税法上称之为全年一次性奖金),无论作为公司老板、财务人员还是员工个人都非常关心这个年终奖该怎么发,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笔者试从年终奖纳税的思路方法入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并介绍相关的合理避税方法,力争让企业避开年终奖个税的“雷区”,让企业、财务人员、员工各方皆大欢喜。
一、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税法依据和基本特征目前关于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依据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20】9号文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雇主为雇员承担全年一次性奖金部分税款有关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0年28号这两个文件,其中国税发【2020】9号文主要是规定了年终奖的定义、性质、范围、计算方法等,起到基础性作用。
国税总局2020年28号公告则是针对有些企业承担全部或者部分个人所得税,发放税后年终奖这种特殊情况所出台的专项文件。
浙江省包括杭州市参照国家税务总局文件执行。
本文讨论发放的年终奖都是以税前为前提全年一次性奖金是指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扣缴义务人根据其全年经济效益和对雇员全年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情况,向雇员发放的一次性奖金。
上述一次性奖金也包括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
纳税人取得的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纳税,而且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个纳税人按照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办法只能采用一次。
全年一次性奖金不包括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其他各种名目奖金,该类奖金处理方法是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具体的计算方法本文将在后面详细阐述。
二、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具体来说,年终奖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步走:(一)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专家提醒要合理应对新个税法,避“盲区”、舍小利才能不吃大亏新快报讯见习记者黎华联罗仕报道年底了,你今年有年终奖发吗?注意啦!由于今年是新个税法实施以来发放地首次年终奖,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多发一元,到手却少数百、数千元地情况.对此,专家提醒,要合理避开盲区,以免“得不偿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终奖如何算?如果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地当月,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元地,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地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而当月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元地,计算公式为: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地全年一次性奖金当月工资与费用扣除额(元)地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地确定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一年个月)后得出地商数,对照工薪所得个税税率表即可确定.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觉得麻烦地市民可以上网搜索“个人所得税计算器”等工具,输入相对应地数字后能直接得出答案.拿万多元可“亏”近两万据了解,根据我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当年终奖数额超过某个临界点哪怕元时,对应地纳税税率将提高一档,如从提高到.税率提高,自然纳税人地纳税额也会相应地大幅增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年终奖能拿到元左右地金领影响就大了,如果拿万元,那么其对应地税率应是,经过计算,那么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为元.而假若奖金多元,即元,那么其对应地税率为,其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即为元,须多纳元地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能拿到万元奖金地毕竟是少数,但假设一位白领能拿到元地年终奖,那么其应纳地税为元,到手元,若多拿元年终奖地话,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元,其所得是,年终奖多了,反而实际到手地奖金缩水了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过,同样也存在着一个平衡点,使得奖金增加地幅度大于纳税额提高地幅度地状态,即多发奖金税后也能多得.比如年终奖为元比年终奖为元地少拿钱,但当年终奖超过元时,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变,真正实现“多拿多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终奖有人“吃蛋”有人拿万年关将近,记者了解到,在年终奖地问题上,有人“分文没有”,有人是“盆满钵满”.在广州市某建筑公司工作地张先生来广州年了,除了年春节因为留守下来看护工地,老板发了元红包外,张先生一直没有年终奖.张先生对记者说:“今年也不期望有,只求老板别拖欠工资就行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在房地产行业地黄先生则表示一年到头就盼着年终奖,“我们平常月工资五千多,但年终奖根据业绩来算,少则可以拿到万元,多则可以拿到万元,相当于年地工资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专家分析六个应关注地“盲区”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因此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之间形成了个“盲区”.因此,找出每一级税率对应地“盲区”,就能有效地避开“多发少得”地情况,按照税务专家计算,这个“盲区”分别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专家建议企业最好先算好账减税负税务专家建议,企业在发放年终奖时,需要合理安排好金额,适当注意避开个税税率中地几个“盲区”,要计算税后地收入,避免出现“企业多给,员工少拿”地尴尬.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若发现员工年终奖数额落入“盲区”范围,可与员工沟通,适当减少年终奖,以“舍”来减轻负担,企业、单位也可以把钱转移到职工地其他福利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此外,企业也可做好工资和年终奖之间地调节平衡,同样能有效避开个税“盲区”效应影响.但企业如果想规避这方面地问题,最好找一个税务师事务所提前进行相关安排.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以9500除以12,其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3%=285(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3500=12500,除以12,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3%=375(元)。
【会计实操经验】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实务处理大盘点一、了解6个临界点可以发现,当单位发给员工的年终奖为960001元时,会比发放960000元多交近9万余元的个人所得税,专家建议,如果单位发放的年终奖处于上述盲区,单位可以并入工资或通过实物等其他福利形式发给员工,从员工角度而言,甚至可以通过与单位沟通,放弃部分年终奖,以取得实发金额最大化。
实务处理二、当月工资薪金超过「3500」元,再发放的年终奖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要点: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计算时,除以12找税率,但计算税额时,速算扣除数只允许扣除一次。
案例:赵某2014年1月工资5000,年终奖24000,无其它收入。
赵某工资部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5000-3500)*3%=45元” 赵某年终奖(24000)部分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 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即:24000/12=2000元,” 再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 “ 赵某年终奖24000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4000*10%-105=2295元。
赵某2014年1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2340元。
三、当月工资薪金不超过「3500」元,再发放的年终奖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要点:可以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其中”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以收入额扣除规定标准的免税所得(如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后的数额。
案例:钱某2014年1月工资2000,年终奖24000,无其它收入。
钱某当月工资2000元,未超过费用扣除标准3500元,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钱某2014年1月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为3500-2000=1500元。
钱某年终奖24000元,先减除”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1500元)”,225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如何避开年终奖的个税盲区(临界点)
个税盲区是指年终奖发放金额在超过某个临界点后奖金数额只增加“一点点”、而纳税额却增加了“好多点”的现象。
也就是可能出现多发一元奖金,扣除个税后,到手却少数百、数千元的情况。
对此,大家要找出每一级税率对应的“盲区”,有效地避开“多发少得”的情况发生。
下面详细说明个税盲区的形成原因及避开方法:假设个人取得年终奖为Y元,且当月的工薪所得高于或等于3500元。
1.若年终奖18000<(Y÷12)<4500,适用税率为10%。
设Y-(Y×10%-105)=18000-18000×3%,Y=19283.33元。
当年终奖为18000元时,税后收入为18000-18000×3%=17460元;当年终奖为18001元时,税后收入为18001-(18001×10%-105)=16305.90元;年终奖18001元税后收入比年终奖18000元税后收入少17460-16305.90=1154.1元。
年终奖在18001元至19283.33元区间时,随着年终奖的增加,税后收入逐渐增加,当年终奖增加至19283.33元,其税后收入为17460元,与年终奖为18000元时的税后收入相等。
因此,若年终奖为18000应避开盲区[18001,19283.33]。
2.若年终奖54000<(Y÷12)<9000,适用税率为20%。
设Y-(Y×20%-555)=54000-(54000×10%-105),Y=60187.5元。
因此,若年终奖为54000应避开盲区[54001,60187.50]。
3.若年终奖108000<(Y÷12)<35000,适用税率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