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个税临界点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税种下巧用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作者:彭新媛来源:《会计之友》2013年第19期【摘要】纳税临界点,是指引起税负发生变化的收入、所得或者价格水平等。
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一旦纳税人碰到了临界点,就可以通过增减收入或支出来避免承担较高的税负。
文章结合案例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五个方面,探讨了不同税种下利用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的技巧,旨在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防范涉税风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临界点;纳税筹划;案例分析一、利用消费税的临界点进行纳税筹划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84号)的规定,每吨啤酒出厂价格(含包装物及包装物押金)在3 000元(含3 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单位税额250元/吨;每吨啤酒出厂价格在3 000元(不含3 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下的,单位税额220元/吨。
娱乐业、饮食业自制啤酒,单位税额250元/吨。
由此可见,啤酒消费税的税率为从量定额税率,同时根据啤酒的单位价格实行全额累进。
全额累进税率的一个特点是:在临界点,税收负担变化比较大,会出现税收负担的增加大于计税依据的增加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巧妙运用临界点的规定,适当降低产品价格反而能够增加税后利润。
案例分析1:潍坊市蓝天啤酒厂于2011年生产销售清新牌啤酒,每吨出厂价格为2 989元(不含增值税),与此相关的成本费用为2 300元。
2012年,该厂对清新牌啤酒的生产配方进行了改良,大大提高了该品牌啤酒的质量。
该厂准备将每吨啤酒的出厂价格提高到3 010元,成本费用保持不变。
根据这种情况,请提出纳税筹划方案。
方案一:该厂将每吨啤酒的价格提高到3 010元。
则每吨啤酒需要缴纳消费税=250(元),应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50×(7%+3%)=25(元),合计纳税=250+25=275(元)。
每吨啤酒的利润=3 010-2 300-275=435(元)。
年终奖个税临界点奖金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物质奖励。
如果员工的绩效优良,工作成绩突出,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就应该给予奖励,一来是对员工努力上的承认,二来激励员工继续努力工作,实现更佳的工作表现。
年终奖在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发放形式,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红包”外,有的是股票分红,有的是“双薪”,有的是提成,有的是奖金。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年终奖个税的临界点。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20xx年9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按七级税率计税。
如果年终奖在1.8万、5.4万、10.8万、42万、66万和96万这几个临界点上,会出现年终奖多发1元甚至1分钱,税后收入反而减少的情况,最极端的是多给1元收入减少8万多元。
一时间“年终奖临界点”成为网络热门话题,20xx年12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葛长银表示“宁可少千元,不要超一元”被很多人称为无奈的应对良策。
年终奖个税算法:临界点最低为一万八临近年关,又到了各企业和单位给员工派发“红包”的时候了。
年终奖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笔收入。
这是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后首次发放年终奖,因为税法“盲区”的存在,新个税下的年终奖或遭遇“得不偿失”的尴尬。
有些人的年终奖即使发得多,但扣完税后,实际到手的不一定多,甚至出现年终奖多发一元,到手的减少千元到万元的极端情况。
在此情况下,网友纷纷研究20xx年终奖是如何计税的并发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年终奖临界点”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宁可少千元,不要超一元”被很多人称为无奈的应对良策。
有网友建议各企业老板将“年终奖”改为“年终捐”,将员工们多出临界点的部分奖金捐给慈善机构,这样既合理避税又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何乐而不为呢?此意见一出,立马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并被大家评为“20xx年终奖合理避税之最优解决方案”。
20xx年终奖个税算法(供参考)年终奖计税方法共有2种,分别为:1。
扣除三险一金后,如果当月工资超过35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到对应税率,然后直接套入年终奖的计算公式,得出应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盲区解析——或致年终奖缩水多发1元税后或少得万元年关将近,许多企业、单位又开始筹划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以下通称“年终奖”,指在一个月内发放的属于年度性的奖金)。
由于这是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施行后的首个年终奖发放季节,因此,搞清楚年终奖发放与计税问题中的道道,对一些纳税人和企业、单位来说无疑是必需的。
有税务专家特别提醒:年终奖发放请尽量避开“盲区”,否则,会“得不偿税”,多发有可能不能多得,甚至还会遇到“要为多发的1元年终奖多缴纳百元、千元甚至万元的税”这种极端情况。
“盲区”在作怪案例:今年年底,单位发给小李年终奖18800元,按照有关年终奖个人所得税政策计算,小李应为这笔收入缴税1775元,即税后小李实际拿到手的钱是17025元。
同单位的小王年终奖是18000元,同样方法计算,应该缴税540元,税后小王实际拿到手的钱是17460元。
这样,就造成小李比小王只是多了800元年终奖,但却要比小王多缴1235元的税,导致小李实际上是“得不偿税”,还要倒贴,结果拿到手的钱就比小王少了435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所得与税负不匹配的情况?这就是“盲区”在作怪。
什么是“盲区”?“盲区”,是因我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导致的特别结果。
根据我国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会出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年终奖数额增加到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使得对应的纳税税率提高一档,如从3%提高到10%,随之纳税额也相应地大幅增加,这时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情况,就是年终奖数额增加“一小步”纳税额却提高“一大步”、“得不偿税”、多发不能多得的情况;不过,这种情况在奖金增加幅度大到一定数额(或称“平衡点”)时又会消失,重新回到奖金增加的幅度大于纳税额提高的幅度的状态,即多发奖金税后也能多得。
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率有七档,这些临界点也有多个,每个临界点与平衡点之间的区间,在业内,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盲区”或者“无效区间”,表明在这些区间内,所得增加与税负增加不相匹配,税收调节功能的失效与盲目。
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如何对年终奖进行合理避税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以9500除以12,其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3%=285(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3500=12500,除以12,商数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3%=375(元)。
2020年14期 (5月中旬)财经研究摘要:新个税法政策下出现的“税率跳档”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各档次的具体范围。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数据分析,“税率跳档”在新法新政下对居民各月工资薪金计税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以及分析年终奖金两种不同计税方式产生不同税额的结果,总结出跳档区间临界点的分析,从而合理运用“税率跳档”在年终奖金发放中减税效应。
关键词:“税率跳档”;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超额累进税率;累计预扣法;速算扣除数一、什么是“税率跳档”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个税法,)正式实施[1]。
新个税法实施一年多以来,一些中等以上收入群体,每月工资差不多,但是月度纳税额却呈现出“前低后高、逐渐增加”特点。
收入未波动,单月个税税额却渐增,这就是“税率跳档”所致。
当前阶段下,我国在对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收入所采取的计税方法为超额累进税率。
所谓超额累进税率,即以累计工资薪金收入为被减数,将累计免税收入、累计专项附加、累计法定减除费用以及其他累计依法确定的费用作为减数,所得结果即为应纳税所得额超出部分。
对该部分采用七级超额进税率实施计税,即“税率跳档”。
二、“税率跳档”产生的原因及各档次范围新个税法下,个人所得税采用新的“累计预扣法”,扣缴方式的变化导致“税率跳档”的出现。
在新税法实施前,纳税人的个人所得税是以月为单位计算的,很多年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思维:月度收入相同情况下,所应纳税所得额亦应相一致,税额同样应保持相同。
然而新的个税法对个人所得税所采用的“累计预扣法”,却并非如此。
其规定劳务报酬、工薪、特许权使用费、稿酬等需按照纳税年度进行所得金额合并,计税时以年初一月份直至当月累计数额进行计税[2]。
同时划分应纳税所得额为七个节点,以3.6万至96万为划分范围,3%—45%为税率级次,一一对应。
素日对上述所得获取时,预缴税款仍由支付单位按月(次)予以承担,但扣缴方式就从原来的按月代扣代缴改为“累计预扣法”进行预扣预缴,以年为单位综合计税。
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及6个避税区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 :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 X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X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 :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 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 ,以9500 除以12,其商数791.66 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 X3%=285(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 :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 )-3500=12500 ,除以12,商数1041.66 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 X3%=375 (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新个税工资薪金临界点分析及运用一、引言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7月1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600号国务院令,发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均是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新个人所得税法,本着“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适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则,减少了纳税级次、降低了最低档税率、拉大了低档次税率的级距。
这次变化对原个人所得税的筹划和临界点都产生了影响,原来的筹划方法和模型不再有效。
本文完全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个税扣缴规律,针对新税率表的七级税率级次,分析月收入、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临界点和薪金收入与劳务报酬类别的临界点,以合理筹划个税,减少职工个人税负,避免多发少得。
二、月工资薪金和全年一次性奖金临界点分析及运用先来看一个例子,张某年收入10万元(已减去三险一金免税收入),若每月5 000元,全年一次性奖为4万元,那么他所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为(5 000-3 500)×3%×12+(40 000×10%―105)=4435元;若每月7 500元,全年一次性奖为10 000元,则他所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为[(7 500-3 500)×10%―105]×12+10 000×3%=3 840元,可见在年收入相同时,只因发放时间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个税负担,那么怎样安排按月的工资薪金额和全年一次性奖金额的发放才是最合理的呢?根据个税规定,七个级次税率对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区间、全年一次性奖区间工资薪金收入。
(一)达不到起征点的收入(0-42 000元)1根据新个税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3 5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2,可见,当个人年收入少于3 500元×12月=42 000元时,全年收入按月均低于3 500元进行发放,也就是月收入达不到起征点3 500,则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0。
工资临界点区间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工资薪金和奖金的临界点为3500元,低于3500元属于征税范围内,超出3500元的部分不受征税。
以某地个人所得税税率为例,当个人工资薪金和奖金金额超出3500元,就开始按照当地税率收取税费,超过3500后部分每月收入超过4500元,税率为20%,累计应纳税额低于起征点的,不再征税。
同时,个税还有一些免征税额,对于较小的收入额可以享受一定抵扣,减少缴纳税额。
例如,中国税务总局规定,到2019年12月底,个人收入每月不超过3000元,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个人也可以通过积累资金及允许享受的减税政策,减少个税的缴纳额度,从而降低大家的税负。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工资临界点区间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新个人所得税年终奖的临界点(单位:元)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应纳税额税后收入适用税率分类入18000.00540.0017460.003%临界点18001.001695.1016305.9010%19283.331823.3317460.0010%平衡点19300.001825.0017475.0010%54000.005295.0048705.0010%临界点54001.0010245.2043755.8020%60187.5011482.5048705.0020%平衡点60200.0011485.0048715.0020%108000.0021045.0086955.0020%临界点108001.0025995.2582005.7525%114600.0027645.0086955.0025%平衡点115000.0027745.0087255.0025%420000.00103995.00316005.0025%临界点420001.00123245.30296755.7030%447500.00131495.00316005.0030%平衡点447501.00131495.30316005.7030%660000.00195245.00464755.0030%临界点660001.00225495.40434505.7035%706538.50241786.50464755.0035%平衡点706540.00241784.00464756.0035%960000.00330495.00629505.0035%临界点960001.00418495.50541505.6045%1120000.00490495.00629505.0045%平衡点1120001.00490495.50629505.6045%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工资、薪金所得适用)备注适用3%税率的最大数。
适用10%税率,税后收入减少。
与临界点税后收入一致,即18001—19283.33区间,税前收入虽然高于18000,税后收入却低于17460。
年终奖计缴个税的三种方法及6个避税区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1: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24000元,当月工资为5000元。
以24000除以12,其商数2000对应的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24000×10%-105=2295(元),当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5000-3500)×10%-105=45(元),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295+45=2340(元)。
2: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低于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将工资与年终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为10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500=9500,以9500除以12,其商数791.66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9500×3%=285(元)。
当月工资所得由于低于35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不再缴纳个税。
小王当月共计应纳个税285元。
3:年终奖金与双薪同一个月内发放时,将所发的双薪与年终奖金合并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小王的年终奖金和双薪在同一个月内发放,年终奖金为10000元,年终发放双薪为3000元,当月工资为3000元,则(10000+3000+3000)-3500=12500,除以12,商数1041.66对应的适用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年终奖金应纳税额为:12500×3%=375(元)。
个税临界点
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施行,2011年末的年终奖是首次发放,根据新个税法税率以及级次级距的变化,纳税人需要交纳的个税会有所改变,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遭遇了计税的临界点,可能会出现“多发少得”,最极端的情况是,多发1元反而少收入8万多元。
计税方法
2011年9月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对于全年一次性奖金的计税方式没有做出调整,计税方法分两种情况:
1、月工资超过3500元,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然后用奖金全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就是最终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2、个人月工资不足3500元,这时需要将工资与全年一次性奖金相加后,减去3500元,得出的数额,再除以12个月,找出对应的税率,然后用这一数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得出需要缴纳的税款额。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以及级次级距发生改变,所以今年计算年终奖需要缴纳的税额,与去年相比,所对应的税率会有所改变,尤其是适应第一级低档税率的工薪阶层,年终奖也将减税。
比如,年终奖10000元,应纳税额=10000×3%-0=300元,而去年相同的10000元年终奖,应纳税额=10000×10%-25=975元,减税675元。
年终奖扣除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年终奖扣税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年终奖的计算方法举例:
(一)如果,发放奖金当月的工资超过3500,那么先将员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然后按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奖的总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张先生年终奖金是24000元,而且当月工资为3600元.我们先算税率24000÷12=2000元那么对应税率表应该是10%的税率和105的速算扣除数。
按照公式应纳税额:24000 ×10%-105=2295元
(二)如果,发放奖金当月工资低于3500,那么我们要先用奖金把工资补到3500,再用剩下的奖金来计算。
举例:王女士年终奖19100元,发放当月工资是3400元。
那么我们就要从19100元的奖金里面拿100元来把工资补足3500元。
用剩下的19000元来计算年终奖个人所得税。
19000元÷12=1583.3元,对应税率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
年终奖个税应缴纳:19000元×10%-105=1795元
多发少得
由于不同的税率对应不同的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刚刚超过两个税率的临界点就会发生“多给少拿”的情况。
而年终奖18000元刚好是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一级税率的临界点,也就是说,超过18000元就要按照第二级税率10%计税。
比如:A获得的年终奖为18000元,B年终奖为18001元(假设两者的月工资都高于3500元)。
A的应纳个税计算方法是:18000/12=1500元,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3%、0,应纳税额=18000×3%-0=540元,税后所得17460元。
再看B,因为18001/12已经大于1500元,所对应税率及速算扣除数为:10%、105,应纳税额=18001×10%-105=1695.1元,税后所得16305.9元.(B反而比A少收入1154.1元)。
而最极端的情况,是年终奖960000元和960001元的情况,由于960001元意味着将对应最高级也就是45%的税率,960000元对应税率则是35%,结果,1元之差税后所得反而减少87999.45元。
避开“缩水区”
经计算,从18001元到19283.33元,都是年终奖缩水区域,因为多发的奖金小于或等于因此而增加的税额。
而像这样的缩水区域共有六个(六大盲区):
( 18001至19283.33元);( 54001 至60187.50元);(108001至114600元);(420001至447500元);(660001至706538.46元);(960001至1120000元)
由于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有着0至1500元、1500至4500元、4500至9000元、9000至35000元、35000至55000元、55000至80000元、超过80000元七个区间,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后,其商数在哪个区间,即确定为哪一级税率。
如果年终奖数额增加或超过某个临界点时,便使得相应的适用税率上升一档,纳税额也就相应地大幅增加。
这时又会出现一种极端情况,就是年终奖数额增加一小步纳税额却会上升一大步,产生“多发少得”的情况。
这种税率变化给最终所得到的年终奖实际所得带来的差别,最少以千元计,最多则达到数万元的差异。
根据计算,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时共有六个“多发少得”的“盲区”。
鉴于此,业内人士建议,发放年终奖应该尽量避开这些“盲区”,避免因此而“多发少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