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 格式:pptx
- 大小:637.81 KB
- 文档页数:23
第4节动物的行为一、选择题1.关于动物的行为及特点的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动物的行为只是指动物的某一动作B.动物的行为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C.动物的行为的产生都是受到外界刺激的结果D.动物行为与生活环境有亲密的关系,是对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2.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以下表达,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A.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B.蜥蜴的尾巴能自动断落属于防御行为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为D.当野牛群遭到狮子攻击时,强健的公牛会将牛角朝外围成一圈,将小牛和雌牛保护在圈内,野牛的这种行为属于繁殖行为3.小明同学家里养了一只小狗,它平时很乖巧,很少乱吼乱叫,周末小明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小狗看到生疏人狂吠,这种行为属于〔〕A.取食行为B.繁殖行为C.防御行为D.社会行为4.以下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A.猫捕食鱼B.孔雀开屏C.鸟类筑巢D.小牛长成大牛5.以下动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狗辨主客B.惊弓之鸟C.鹦鹉学舌D.孔雀开屏6.动物的行为有多种多样,以下各种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母鸡孵卵B.蜘蛛结网C.蜜蜂采蜜D.小狗做算术题7.以下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蜻蜓点水B.鹦鹉学舌C.螳螂捕蝉D.作茧自缚8.以下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可以遗传给后代C.蚯蚓走迷宫和黑猩猩钓取白蚁都是学习行为,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D.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有利于生物的生存9.在做?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时,对新采集来的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孵出的幼虫要进展隔离饲养的原因是〔〕A.进步菜青虫卵的孵化率B.观察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习得的行为C.改善菜青虫的生存环境D.保证实验用的菜青虫的数量10.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以下实验操作错误的选项是〔〕A.使用菠菜的叶片 B.从菜地直接取回菜青虫C.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D.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11.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以下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实验用的菜青虫是由虫卵孵化来的B.使用玉米的叶片最好C.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D.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12.在做?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时,对新采集来的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孵出的幼虫要进展隔离饲养的原因是〔〕A.进步菜青虫卵的孵化率B.判断取食行为获得的途径C.改善菜青虫的生存环境D.保证实验用的菜青虫的数量13.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并获取了实验数据,以下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B.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才能越来越强D.小鼠一旦学会走迷宫,就不会忘记14.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动物甲乙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125028A.甲、乙、丙B.乙、甲、丙C.乙、丙、甲D.甲、丙、乙15.对下表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实验结果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动物种类甲乙丙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51284A.动物的绕道取食是一种学习行为B.丙的学习才能最强C.动物这种行为只由遗传物质决定D.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二.非选择题16.将以下几种动物的行为与所对应的类别连线17.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繁殖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等.据此分类,请你判断以下描绘的分别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1〕两只雄性盘羊为争夺与雌性盘羊的交配权而争斗:行为〔2〕金龟子遇到敌害时会假死:行为〔3〕黑猩猩用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中钓取白蚁:行为〔4〕狒狒群中有严格的优势等级,有领袖,有分工:行为〔5〕老虎在领地周围撒尿留下气味:行为.18.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对刚孵化出的蝴蝶,立即能腾空飞翔。
济南版七上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学案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鼓励创新;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3、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重点)4、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及意义。
(难点)二教学过程(一)创设境、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师生活动:议一议:刚出生的婴儿会做什么?当婴儿长到两岁时,她又会做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引出课题------动物的行为1.动物就有的,由动物的决定的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动物通过逐渐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学习行为(后天性行为)。
2.在图中2.2—31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
4.动物营,其行为具有一定,这类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5.动物的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进行信息交流。
动物利用、、传递信息。
6.我们研究的动物行为的目的是:认识动物的,利用动物,控制和防范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
(三)合作学习1.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①蜘蛛结②鸟类筑巢③鲫鱼觅食④蚯蚓走迷宫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D. ②④2. 下列哪种动物比较容易建立学习行为?()A. 蝗虫B. 鲤鱼C. 家鸽D. 黑猩猩3. 下列动物不能形成社会行为的是( )。
A. 一窝蚂蚁B. 一个蜂箱中的蜜蜂C. 公园猴山中的一群猴子D. 麦田中的一群蝗虫4. 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动物行为都是对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害B. 所有的动物行为都是对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利C. 大部分动物行为都是对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害D. 大部分动物行为都是对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利5.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 大雁南飞B. 心脏跳动C. 狗拿耗子D. 蚂蚁搬家6. 蜜蜂在向着太阳离蜂巢很远的地方发现了新蜜源,它会以哪种舞蹈方式告诉同伴?( )A. 低着头划着圆圈跳舞B. 抬着头划着圆圈跳舞C. 抬着头跳“8”字摆尾舞D. 低着头跳“8”字摆尾舞7. 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一、其他1.(2019·南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描述的青蛙行为属于()A.繁殖行为B.觅食行为C.防御行为D.争斗行为2.(2019·湖北孝感)天气转暖后,每到傍晚时分,本地的蝙蝠都会从巢里纷纷飞向空中,捕食蚊蝇等小型昆虫,到天亮时才归巢。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从食性看,蝙蝠是一种肉食动物B.从功能上看,蝙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节律行为C.蝙蝠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蝙蝠的身体结构与飞行的运动方式相适应二、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2019•赤峰)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以下成语所描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雄鸡报晓B.孔雀开屏C.老马识途D.蜘蛛结网2.(2019·辽宁辽阳)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下列行为与“猴子骑车”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孔雀开屏B.蜜蜂采蜜C.蜘蛛结网D.老马识途3.(2019·昆明)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A.社会行为B.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D.取食行为4.(2019·海南)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下列行为与“海豚表演顶球”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婴儿吮吸B.候鸟迁徙C.鹦鹉学舌D.蜘蛛结网5.(2019·齐齐哈尔、大兴安岭、黑河)下列动物的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A.蜘蛛结网 B.大山雀偷喝牛奶 C.孔雀开屏 D.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6.(2019·龙东、鸡西)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小鸟喂鱼 B.大山雀学会偷喝牛奶C.黑猩猩钓取白蚁 D.小鼠走迷宫7.(2019·陕西咸阳)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有关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海豚顶球表演是学习行为B.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蜜蜂采蜜是先天性行为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受遗传物质控制8.(2019·湖南湘西)饲养的宠物小狗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每天都到规定的地方大小便,小狗的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领域行为9.(2019·湖南岳阳)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叙述错误的是()A.与遗传因素无关 B.一般都有学习行为C.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D.受环境因素影响10.(2019·湖南衡阳)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A.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B.大雁南飞是迁徙行为C.鸟类的胸肌都附着在胸骨上 D.亲鸟育雏是先天性行为11.(2019·潍坊)退役后的警犬经特殊训练可成为导盲犬。
第四节动物的社群行为:哪些是社群行为第四节动物的社群行为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2.在阅读、思考和小组讨论中,在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和通讯作用的基础上,概括出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通过从具体到抽象、从事实到概念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寻找与观察身边的动物的社群行为,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
通过提醒学生观察动物不要伤害动物,对学生进行善待生命、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1.本课的重点是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前两节所学习的动物的攻击、防御、贮食和繁殖行为大体上可以看作动物的个体行为。
但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是绝对独居的,至少在生殖时要和异性接触。
在此基础上,群居性社会动物才进化发展出来。
本节课通过学习动物的群体特点和动物群体内通讯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许多动物营社群生活,如昆虫中的蚂蚁、蜜蜂,哺乳动物中的象、狮、鼠及各种灵长类。
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没有给动物的社群行为下确切的定义,但社群行为的概念贯穿全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2.通过了解动物群体的组织,进而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是本课的难点。
由于书上介绍的白蚁是我国南方(广东、云南等地)热带的害虫,北方学生看不见;对于书上曾介绍的蜜蜂的组织,大部分城市的孩子没有养蜜蜂的经历,也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学生更难观察到鸟类或哺乳动物的社群行为,因此,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缺乏感性认识。
在对动物的群体组织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学生难于建立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
建议教师尽可能加强直观教学,剪辑动物社群行为的录像片,或预备幻灯片、投影片、挂图等,让学生对动物的群体组织有感性的认识,尤其重视白蚁、狒狒群体组织的介绍,进而了解动物社群行为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