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肿瘤的x线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378.50 KB
- 文档页数:38
骨肿瘤的临床表现(1)骨软骨瘤的临床特点及X线特征骨软骨瘤是骨生长方向的异常和长骨干骺区在塑型的错误,又称为骨疣。
可单发,也可多发。
多见生长活跃的干骺端,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
1%的骨软骨瘤可恶变,多发性骨软骨瘤发生恶变的机会要比单发的多,为3%~5%。
软骨骨瘤本身无症状,但可因压迫周围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等而产生临床症状。
病人往往在无意中发现骨性肿块。
X线表现为骨性病变自干骺端向一侧突出,并有一个狭窄或宽阔的基底与骨皮质相连。
一般比临床所见的更少,因为其表面的软骨帽和滑囊不显影。
(2)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潜在恶性,有时可能为明显恶性,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多核巨细胞(破骨细胞)和基质细胞。
其病理上可分为三级。
Ⅰ级:基质细胞正常,有大量多核巨细胞;Ⅱ级:基质细胞较多,多核巨细胞数量减少,有向恶性转化趋势;Ⅲ级:以基质细胞为主,多核巨细胞数量很少,并有明显肉瘤证据。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其严重性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若侵及关节软骨,可影响关节功能。
X线表现可有不同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病灶在骨端,局部有骨破坏,骨端膨胀,呈肥皂泡样改变;如骨皮质破坏,可侵入软组织。
(3)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骨肉瘤是高度恶性的骨肿瘤,多见于年轻人,起于原始分化不良的细胞,即原始间充质细胞的成骨细胞,多见于骨骺生长最活跃的部位,如股骨下端、胫骨或腓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骨肉瘤生长迅速,它可表现为产生极多的肿瘤骨,也可以是溶骨为主。
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开始时疼痛轻微,间歇发作,以后可变得严重而持续。
由于骨肉瘤多见于干骺端,必将影响关节功能。
肿瘤的血管丰富,所以局部皮肤发热,浅表静脉怒张。
肺转移发生率高。
X线表现为干骺端骨破坏,有大量的肿瘤样骨。
当肿瘤侵袭超出骨组织后,可掀起骨膜,形成骨膜下的三角状新骨,称为Codman三角;沿新生的血管沉积反应骨和肿瘤骨自骨皮质呈放射状生长,抵达被掀起的骨膜,形成X线片上的“日光射线”征象。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骨肿瘤检查标准
骨肿瘤的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判读。
1.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波动感,边界是否清楚,肿瘤表面的皮肤是否水肿或溃疡,静脉是否怒张,有无出现血管性搏动或震颤。
同时了解局部及肢体远端神经血管受累情况以及局部和全身淋巴结是否肿大。
2. 实验室检查:对于骨肿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在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中的数值可能增高。
如果尿液中VMA(香草扁桃酸)升高,要考虑神经母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骨转移。
在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和贫血的情况。
3. 影像判读:X线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重要手段,其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请注意,这些检查标准只是对骨肿瘤进行初步判断的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外科主治医师-骨肿瘤(总分25.5, 做题时间90分钟)A1/A2型题1.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一般X线表现是•A.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膜反应不明显•B.骨质密度增高,境界不清,骨膜反应明显•C.骨质缺损,边缘清楚,骨膜反应明显•D.骨质破坏,边缘不清,骨膜反应明显•E.骨质缺损,边缘清楚,骨膜无反应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D2.患儿,男,10岁,右胫骨上端疼痛,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受限。
X片:右胫骨上端偏右骨密度增高,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
诊断是•A.软骨肉瘤•B.骨软骨瘤•C.骨肉瘤•D.骨巨细胞瘤•E.骨瘤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3.患者,女,38岁。
右股骨上端疼痛20天。
查:右股骨上端肿胀压痛,右髋活动受限,X线检查示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破坏。
3年前曾行乳癌根治术。
最可能的诊断是•A.骨肉瘤•B.骨巨细胞瘤•C.纤维肉瘤•D.软骨肉瘤•E.乳癌骨转移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E4.属于恶性骨肿瘤的是•A.骨瘤•B.骨巨细胞瘤•C.骨髓瘤•D.骨样骨瘤•E.骨软骨瘤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C5.患者,男,42岁。
股骨下端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查体:股骨下端偏外侧局限性隆起,压痛,皮温略高。
X线检查:股骨外侧髁可见偏心性生长的骨吸收病灶,皮质向外膨隆,变薄,无骨膜反应。
诊断为•A.骨纤维异样增殖症•B.骨巨细胞瘤•C.内生软骨瘤•D.嗜酸性肉芽肿•E.骨囊肿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B6.病人已确诊为骨巨细胞瘤,局部皮肤表浅静脉怒张,肿胀与压痛均显著,触诊有乒乓球样感觉。
X片:骨皮质已破坏,断裂。
病理报告:骨巨细胞瘤Ⅲ级。
治疗应选择•A.截肢术•B.刮除灭活植骨术•C.刮除骨水泥充填术•D.刮除植骨术•E.刮除灭活骨水泥充填术SSS_SIMPLE_SINA B C D E分值: 1答案:A7.患者,男,30岁。
骨肉瘤影像诊断要点一、影像学表现1. X线检查:骨肉瘤在X线上呈现为破坏性骨病变,常见表现为骨质破坏、骨皮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
病变处可见骨质破坏区,边缘不规则,可伴有骨膜反应,即新骨增生或骨膜下放射状骨化。
软组织肿块可见于病变处或邻近区域。
2. CT扫描:CT扫描可更准确地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范围和程度。
在CT图像上,骨肉瘤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边缘不规则,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CT扫描还可帮助评估骨肉瘤的局部侵犯情况和邻近组织的受累程度。
3. MRI检查:MRI检查是骨肉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评估病变的局部侵犯情况和周围软组织的受累程度非常有价值。
骨肉瘤在MRI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中等信号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明显不规则,可见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MRI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粘连情况、肿瘤内囊变和出血情况,对于判断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二、诊断要点1. 年龄:骨肉瘤多发生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约占所有骨肿瘤的15%。
因此,在年轻人出现骨质破坏性病变时,应高度怀疑骨肉瘤的可能性。
2. 骨质破坏区域:骨肉瘤的骨质破坏范围广泛,边缘不规则。
病灶内可见破碎的骨组织片段和骨膜反应。
病灶周围的软组织肿块也是骨肉瘤的特征之一。
3. 骨膜反应:骨肉瘤常伴有骨膜反应,即新骨增生或骨膜下放射状骨化。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的刺激使骨膜细胞增生所致。
骨膜反应在X线和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骨质增生区,有助于骨肉瘤的诊断。
4. 软组织肿块:骨肉瘤常伴有软组织肿块,可见于病变处或邻近区域。
软组织肿块的存在可以提示骨肉瘤的可能性,但并非绝对。
5. 骨肉瘤的转移:骨肉瘤常会发生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骨和淋巴结。
肺转移是骨肉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因此对于已确诊的骨肉瘤患者,应进行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转移的可能性。
6. 病理活检:影像学表现虽然能够提供骨肉瘤的一些特征,但最终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定。
骨肿瘤的早期诊断
在早期发现以上症状,特别是在15—24岁的男性、5—14岁的女性或老年人有以上的症状时,要警惕骨肿瘤的发生并即时到正规的医院就诊,进行系统的检查,免得延误了病情。
医生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放射、病理三者相结合。
X线检查:骨与软组织的X线表现可以反映出骨肿瘤的发病机制,X线片下有些肿瘤表现为骨的沉积,统称为反应骨;有时表现为骨破坏或骨吸收。
常见的恶性骨肿瘤X线表现有“Codman三角”、“葱皮”现象、“日光射线”等形态。
有些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很少有反应骨,X线片表现为溶骨性缺损
病理检查是确认肿瘤的唯一可靠的检查,分切开活检和穿刺活检两种。
肿瘤的病理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良恶性,以确定骨肿瘤的外科分期。
用外科分期来评估骨肿瘤,分良、恶性骨肿瘤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生化测定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诊断手段。
患骨肿瘤的病人,骨质有迅速破坏时,血钙往往升高;成骨性肿瘤碱性磷酸酶有明显升高;男性酸性磷酸酶的升高对骨转移有显著意义。
总蛋白浓度升高、本周氏蛋白阳性提示浆细胞骨髓瘤。
在文章的结束,我们提醒大家,肿瘤性疾病的治疗,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至今仍是医学上的难题,无论对于那种肿瘤,早期发现,早期就诊及治疗甚为关键。
骨肿瘤目前还是一种尚不为大众熟悉的疾病,需要大众更多的了解有关骨肿瘤的常识,使多数的患者能即时发现、即时就诊、即时得到治疗,以提高骨肿瘤的治愈率,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