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民间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10.00 MB
- 文档页数:50
中国美术史——中国民间美术一、民间美术的概念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美术”而言的。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并在他们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种类很多,包括年画、剪纸、蜡染、刺绣、编织、泥塑、面塑、风筝、皮影戏、脸谱、竹刻等。
民间美术的特点有:1、创造者是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2、目的是满足群众生活、生产劳动的需要,兼顾审美和精神生活的需要;3、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等;4、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与风土人情。
民间美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干。
二、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型(一)剪纸剪纸是流传于民间的,以薄纸为材料,以剪刻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一种艺术形式。
剪纸是民间美术中最普遍、与人们的生活最密切、内容也最丰富的门类。
2009年,中国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艺术在早期是作为装饰物出现的。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古代玉器,常作为封地的符信)赐其弟的故事。
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
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剪纸的用途有四类:张贴、摆衬、刺绣底样、印染。
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彩色剪纸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白纸上进行染色,即点染剪纸;一种是通过套、衬、分、拼等手段,将两种或多种色纸剪叠在同一画面上,如套色剪纸、衬色剪纸、分色剪纸、拼色剪纸等。
剪纸的艺术特色是:题材广泛,制作简便,构图富于变化,造型洗练,色彩明快,形式优美,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需具备以下特点:刀味与纸感、玲珑剔透、强调装饰、变形夸张。
剪纸的装饰纹样是许多民间艺人在长期的剪纸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于表现特定事物、美化事物的装饰纹样。
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柳叶纹等。
中国民间美术具有六个最基本的特征。
1、它的创造者是中华民族大众群体。
2、它是为包括生产劳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节日风俗、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在内的自身社会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3、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态,代表着民族文化群体的中国本原宇宙观、美学观、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的哲学体系、艺术体系、造型体系和色彩体系。
因此,愈是具有广泛群体性的民间美术门类,愈是反映了中国本原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如与群体衣食住行和民俗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花、剪纸、服饰、刺绣、染织、傩仪傩舞傩面具、民间绘画、年画、皮影、木偶、玩具、风筝、纸扎与灯艺、民间社戏脸谱、民间棋类拼板、民间陶瓷、民间雕刻和民居建筑、车船装饰和生活用具等。
4、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体艺术之一。
中国民间美术诞生于中国原始社会,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反映了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因此它具有民族文化传统的延续性。
5、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地域文化特征。
6、艺术创造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随手可得、就地取材的,具有农村自然经济的地域性特征。
总之,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美术中群众性最广泛、与社会生活关系最密切、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地域最广阔、民族地域特征最鲜明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
它蕴涵着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文化遗存直到近现代的商品经济市民文化,像考古发掘中区分文化层一样,甚至在一件作品中都可以区分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积淀,因此可以说它是一部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馆。
民间美术品——竹编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
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
竹编行业历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依托的师徒关系,学徒学成后,自立门户,再招徒弟,口传身教。
劳动人民用竹材制作家具,编制用品,创造了具有不同艺术特色的多种编织工艺,常用的有:1、编织,即用竹丝、篾片以挑和压的方法构成经纬交织;2、车花,将竹节车成一定形状和装饰;3、拼花,利用竹的表面或断面,拼成花型或器皿;4、穿珠,是将竹节制成小段进行穿结;5、翻簧,利用竹簧加工制成各种器皿的方法。
中国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年画、刺绣、风筝、编织、玩具、剪纸等民间美术。
代表及其特点如下:一、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
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上海有“月份牌”年画,其他还有四川、福建、山西、河北以至浙江等地。
旧年画因画幅大小和加工多少而有不同称谓。
传统年画以木刻水印为主,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因而画的线条单纯、色彩鲜明。
内容有花鸟、胖孩、金鸡、春牛、神话传说与历史故事等,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
中国著名的三大“年画之乡”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
这些地方所生产的年画深受城乡人民喜爱。
二、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
古代称“黹”、“针黹”。
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代表是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
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
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风、壁挂等陈设品。
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三、风筝:为中国人发明,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风筝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2000余年。
相传“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到南北朝,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的。
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
在传统的中国风筝中,随处可见这种吉祥寓意之处:“福寿双全”、“龙凤呈祥”、“百蝶闹春”、“鲤鱼跳龙门”、“麻姑献寿”、“百鸟朝凤”、“连年有鱼”、“四季平安”等这些风筝无一不表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中国民间美术第一章民间美术概论(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探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把握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从民间美术的历史演进中寻绎传统文化的表象遗踪。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民间美术的基本特征;难点: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寻绎。
●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及辅助教学的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发言:每个人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直观认识,从学生的直观认识中引出本章第一节课题内容〗第一节民间美术的概念与分类一、民间美术的概念1、在中国历史上,广大劳动人民创造了自己阶层的文化,即民间文化或民俗文化。
用来表现这种的造型艺术,被称为“民间美术”或“民间工艺”、“民俗艺术”。
民间美术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及所用材质等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围,使其内涵也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美术。
即,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文化,它与人民的生活、生产、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其多数直接用来美化自身、美化物品和美化生活环境。
为劳动者所掌握和运用。
民间美术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蕴含着各民族亿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宿愿,反映着他们质朴的审美观念。
民间美术既是艺术之源,又是艺术之流;它的过去是珍贵的民族艺术遗产,它的现在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民族艺术活着的传统。
二、民间艺术的分类日常生活1、从文义上大体分为三类节日喜庆活动叙事抒情日常生活中的民间美术品侧重于个体与家庭生存与生活的满足;节日喜庆活动中的民间美术品侧重于社会群体生活的精神满足;叙事抒情的民间美术侧重于个人观念的表达和寄托,带有更深的艺术感染和更多的意趣。
民俗信仰建筑陈设衣饰穿戴2、从民间美术自身特性上大体归纳为八个方面:生活器用生产劳动环境装饰戏曲表演游艺竞技民俗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历史上民众层用来表现对神、鬼、祖先信仰与崇拜的艺术。
包括在祭祀活动中的神像、供品、礼仪用具等供奉品。
关于民间美术的资料民间美术是指中国各个民族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艺术作品。
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在生活、劳动和宗教等各个方面的活动中不断创造了形式各异的艺术作品,形成了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
这些民间美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的追求,还记录了历史、展示了风俗习惯,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中国的民间美术起源于上古时期。
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生活中创造艺术品。
最早的表现就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在动物骨骼上刻划出各种神秘的图形,这些作品被称为“原始绘画”。
这些图形不但具有强烈的装饰性,而且表现出一种象形和符号的意义,是人类视觉艺术的起点。
原始绘画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在陶器上刻画出的图案,后来逐渐演变为在石壁上绘制,比如著名的敦煌壁画。
民间美术可以分为六大类:绘画、雕塑、建筑、陶瓷、纺织和民族服装。
绘画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创作的一种方式。
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扇面绘画、楼板花画、楹联绘画和山水画等。
扇面绘画以其独特风格和精致工艺而闻名,主题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
楼板花画是指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楼板上绘制的彩绘,内容多为吉祥的花卉纹样,形式美观大方。
楹联绘画是指在门楣上绘制文学作品的艺术形式,内容包括对联、对仗文、描金字等。
山水画是民间绘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以表现中国山水景色为主题,多采用写意或写实的手法。
雕塑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有木雕、石雕和泥塑等。
木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塑形式之一,可以追溯到史前原始社会。
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常见的题材有仙人、神兽、名人像等。
石雕是中国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刀法娴熟、形象逼真而闻名于世。
石雕多见于山寨、城墙和庙宇等建筑上。
泥塑是中国先民创造的一种造型艺术,常见的主题有人物、动物、植物等,形象生动、饱含情感。
民间美术的建筑方面,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其中北京的四合院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它以其整齐划一的布局、精细的装饰和独特的建筑特点而闻名于世。
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传统民间美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本文将介绍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一、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二、泥塑艺术泥塑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独特形式。
它通过捏塑、雕刻等手法,以泥土为主要材料,创作出各种有趣的形象。
泥塑作品形态各异,既有寓意深远的神话传说角色,也有生动活泼的民间故事人物。
泥塑艺术通过塑造形象,传递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成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刺绣艺术刺绣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它以丝线穿插于织物之间,通过刺、绣的方式,创作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花纹。
中国的刺绣艺术发展历史悠久,技法精湛。
刺绣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精美,富有东方美感。
它不仅是一种装饰艺术,更是传递着中国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四、剪纸艺术剪纸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
它通过剪折纸张,形成各种生动形象,如花草鸟兽、人物形象等。
剪纸艺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崇敬。
如今,剪纸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装饰艺术形式,被广泛应用于春节、婚庆等场合。
五、木雕艺术木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重要一环,它以木材为原材料,通过雕刻、涂漆等工艺,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木制物品。
中国的木雕艺术在构图、刻画和色彩运用上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木雕作品主题广泛,既有武侠、神话传说人物,也有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
木雕艺术通过对材质和形象的处理,传递着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中国民间美术概论
中国民间美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丰富的历史积淀使其有着独特
的艺术风格。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泥土、木材等材料进行
雕塑创作,表现了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和对生命力的崇敬。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间美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表达人民智慧和审美的艺术形式。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自然的表现形式。
民间美术大多以自然界的事物为创作对象,如花鸟、山水等,以及民
间生活场景的描绘,形式上追求自然真实。
其次是粗犷朴实的形式语言。
民间艺术在表现手法上注重形象的直观和感性,以简洁的线条和明快的色
彩表达主题,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最后是民族情感的寄托。
民间美术
往往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通过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载体,传达着人们
对家园和亲情的热爱和向往。
中国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是口耳相传。
在没有文字记
录的年代,民间艺术往往通过口述和传统方式进行传承,艺术家通过亲身
示范的方式将技艺传给后人。
其次是家族内的传承。
很多民间艺术传承在
家族内部进行,父辈将技艺传给子辈,由此形成了很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家
族传承的艺术形式。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学校或机构专门从事对民间艺
术的传承和培养,将这些技艺教授给年轻一代。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美术是反映生活、文化和审美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多种方式的传承,它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
样的文化体验和艺术享受。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实践学习领域,介绍几种常见民间美术的种类及不同类型的特点和寓意,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多民族丰富的民间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意识民间美术背后的民族精神、文化价值。
重点在让学生了解、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以及剪纸制作体验。
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和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在之前的中小学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美术课比较积极和热爱。
但在生活经验上与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年代代沟和情感隔阂;在周边环境也缺乏相应的美术资源展馆。
由于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所以这节我注意情境的创设,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在体验与感知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趣味性。
【三】说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①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②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②通过剪纸体验,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方法。
2、情感目标:①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文化热爱,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②使学生感受历史生活、树立对身边民间美术作品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四】说教法依据本节课性质及学生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从“情境创设,分析比较,图片、视频展示、师生交流、学生实践”五个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对比、讨论、实践、归纳等方法学习体验。
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实物图片的展示欣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说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情境导入(5分钟)分两步,第一步设置提问,没有电子产品的古时候,人们在作息之余是如何消遣生活的,以及逢年过节有哪些有趣的民俗?(激发学生情境想象,活跃课堂,同时可导出大多数民间美术活动类型);第二步,结合学生联想我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并提问: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有了解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美术作品,他们基本出自文人和宫廷士大夫,而在民间也有一些作品是很优秀的。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种类1.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通过剪纸的方式制作出各种角色和道具,在灯光照射下进行表演。
皮影戏具有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效果,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3.泥塑:泥塑是以黏土、泥土等自然材料为主要材料进行雕刻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泥塑以其精巧而生动的形象表达能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4.窑洞壁画:窑洞壁画是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绘画形式,它出现在古代民居的窑洞内壁,用于装饰和表达民间文化,主要绘制人物、动物、花鸟等图案。
5.剪纸:剪纸是中国最古老、最常见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它以剪纸技巧将纸张剪成各种形状的图案来表达美感。
剪纸常常用于装饰和祈福,也是中国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6.刺绣:刺绣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民间手工艺,通过针线在织物上刺绣各种图案和花纹。
刺绣作品以其精致、细腻和独特的美感而闻名于世。
7.民间木雕:民间木雕是以木材为主要材料进行雕刻创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它以其大胆、粗犷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形象表达能力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8.民间陶瓷:民间陶瓷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泥土为原料,通过手工陶烧制作各种陶器、瓷器和陶瓷工艺品。
9.民间木版年画:民间木版年画是中国农村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其创作材料为木版和水墨,主要描绘了丰收、祈福、神话等各种主题。
10.工艺扇:工艺扇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品,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上仅是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一部分种类,每个地区和民族在这些基础上还有更多的独特艺术形式和作品。
这些传统民间美术通过代代传承,凝聚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宝库。
谈中国民间美术的多种艺术形式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多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以下是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几种代表性艺术形式的介绍:一、传统手工艺品: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体现,它们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比如剪纸、唐纸、泥塑、皮影等,这些手工艺品在民间流传已久,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剪纸是一种常见的传统手工艺品,通过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图案来展现出艺术的美感;泥塑是利用泥土或膨润土为原料,通过捏、塑、描绘等工艺制作而成,具有生动形象和富有民俗元素的特点;皮影则是利用兽皮或绢纸做成影子,再将其放在光源后面进行表演,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祝福。
二、民间绘画:民间绘画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又一重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而备受瞩目。
例如,壁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主要出现在寺庙、宫殿和民居的墙壁上,常常是用鲜艳的颜料表现出各种人物、动植物和神话题材;年画是中国新年期间常见的绘画作品,它以吉祥的图案和色彩传达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愿望;各地的民间山水画和花鸟画也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绘画形式,它们通常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题材,表达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三、民间雕塑:民间雕塑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具的造型和雕刻技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见到不同风格的民间雕塑,其中以木雕和石雕最为常见。
木雕通常使用红木、黄楠等质地坚硬的木材进行雕刻,造型多样,栩栩如生,表现了民间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传统;石雕则是利用石材进行雕刻,通常采用大理石、青石等材料,雕塑的形象以人物、动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四、脸谱艺术:中国脸谱艺术是中国民间美术中别具特色的表现形式,它在戏曲表演中起到了扮演人物角色的重要作用。
脸谱艺术通过绘画各种色彩鲜艳的面具,以不同的图案和颜色来表现不同的角色性格和情绪,从而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戏剧情节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