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 格式:docx
- 大小:16.02 KB
- 文档页数:2
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摘要:杆状病毒是节肢动物的专性病原物,多见于昆虫纲的鳞翅目昆虫。
在昆虫杆状病毒中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真核表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
文章重点介绍了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研究和在基础研究领域,农、林业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基础研究,农、林业昆虫杆状病毒包含核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两大类,是昆虫专一性病原物,对目标害虫致病性强,不产生抗药性,田间释放安全、环保。
同时由于病毒粒子被抗逆性很强的蛋白(多角体蛋白或颗粒体蛋白)所包裹,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制成农药制剂后,货架寿命相对较长,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商品属性。
其中,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具有表达水平高、表达产物可进行翻译后加工,并可通过感染昆虫幼虫而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基因工程产品。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昆虫杆状病毒就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安全的生物杀虫剂用于害虫的防治。
当前,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解决植物保护和环境污染、农药残留之间的矛盾,是植保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作为生物农药中的重要成员,应该为此做出贡献。
我国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产业化开发已有30年的历史,有过骄人的成绩,然而同其它产业化成功的生物农药相比(如Bt、井冈霉素、阿维菌素等),无论在生产规模、质量标准、市场份额、社会影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
一、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昆虫杆状病毒是最大的环状单一双链DNA病毒,其基因组在90~230 kb之间,具有编码上百种蛋白质的能力。
该病毒基因组可在昆虫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和转录,其巨大的DNA复制后组装在杆状的核衣壳内。
由于昆虫杆状病毒DNA具有大量的非复制必需区,能容许基因缺失或替换,且其较大的柔软性,能容纳大片段外源DNA的插入,这为昆虫杆状病毒的重组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在昆虫杆状病毒的研究中,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是一个以昆虫杆状病毒为外源基因载体,以昆虫和昆虫细胞为受体的表达系统。
第一章绪论1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并与工程相结合,进行加工生产,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2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P1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运用基因工程全套技术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技术。
染色体工程:探索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异源基因导入、染色体结构改变。
生化工程:生物反应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技术。
3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创造条件,借助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药品过程被称为4生物技术药物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才能被称为5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PPT复习题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1、简述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程序。
P162、说明基因工程技术用于制药的三个重要意义。
P15第一段第一行3、采用哪两种方法来确定目的cDNA克隆?P18(7目的基因cDNA的分离和鉴定)①核酸探针杂交法用层析法或高分辨率电泳技术(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或质谱技术)分离出确定为药物的蛋白质,氨基酸测序,按照密码子对应原则合成出单链寡聚核苷酸,用做探针,与cDNA文库中的每一个克隆杂交。
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分离目的蛋白,②免疫反应鉴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4、说明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必须克服的6个困难。
①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多为胞内产物,必须破胞分离,受胞内其它蛋白的干扰,纯化困难;②原核基因表达产物在细胞内多为不溶性(包含体, inclusion body),必须经过变性、复性处理以恢复药物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工艺复杂;③没有翻译后的加工机制,如糖基化,应用上受到限制;④产物的第一个氨基酸必然是甲酰甲硫氨酸,因无加工机制,常造成N-Met冗余,做为药物,容易引起免疫反应;⑤细菌的内毒素不容易清除;⑥细菌的蛋白酶常常把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消化;5、用蓝藻做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物有什么优越性?蓝藻:很有前途的药物基因的宿主细胞①有内源质粒,美国Wolk实验室已构建1200种人工质粒,可用做基因载体。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试剂盒内容物:Introduction:Overview: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提供快速有效的方法产生重组杆状病毒。
此方法基于让已经转入杆状病的质粒(杆粒)的位点特意转座子的表达框的质粒在Ecoli中扩增。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主要包括:*pFastBac捐献质粒的选择,它要能够产生包含目的位点的表达结构,这个目的基因的产生被杆状病毒特意位点启动子控制。
*一个Ecoli宿主,DH10Bac,包含杆状病毒质粒(杆粒)和辅助质粒,在转染pFastBac 表达结构后可以产生重组杆粒。
*一个控制表达的质粒,包括Gus和/或CA T基因,以便在感染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表达β-葡萄糖酸酐酶和/或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Bac-to-Bac表达系统的优点:使用这个系统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较传统的同源重组有以下优点:*与使用同源重组产生重组杆状病毒所需的4-6周相比,鉴别纯化重组病毒少于两周*减少了从斑点筛选重组病毒DNA所包含亲缘和非重组病毒的几率*可以快速同时进行大量重组,适合表达功能性研究的蛋白选择pFastBac菌体(Vector):大量的pFastBac菌体都适于进行Bac-to-Bac表达系统。
选择对于你的需要最合适的菌体。
指南用途:指南提供了一个对于Bac-to-Bac表达系统的概述,并对以下提供指导:1、克隆目的基因到pFastBac TM供体质粒的选择2、转化pFastBac TM 结构到最高效的DH10Bac TM产生重组质粒3、转染重组质粒DNA到昆虫细胞产生重组杆状病毒4、扩增滴定(Amplify and titer)杆状病毒株,使用病毒株感染昆虫细胞表达目的重组蛋白重要的: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用来帮助你产生重组杆状病毒,在昆虫细胞中进行高水平表达目的基因的系统。
虽然他可以帮助你很容易的产生杆状病毒表达你的重组蛋白,但是使用这系统更倾向于有杆状病毒生物学和昆虫表达背景的使用者。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原理探微与常见问题解决指南在生物技术的广阔天地中,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
这一系统巧妙地利用经过改造的杆状病毒基因组,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复制,并通过精密的转座过程将目的基因精准地插入到bacmid的特定位点。
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生物技术的精巧与奇妙,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用以探索和研究蛋白质的功能与结构。
然而,任何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系统,本文将深入探讨其原理,并分享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以期为大家的科研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原理:经过精心改造的病毒基因组(即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在此系统中展现了非凡的复制能力。
它们能在大肠杆菌如DH10Bac菌株中自如地繁衍。
这一复制过程得益于供体质粒中目的基因两侧所锚定的Tn7转座原件。
这些原件与DH10Bac菌株中的helper质粒所编码的转座酶活性相互作用,将目的基因精准地转座到bacmid的特定位点上。
当目的基因成功插入后,会导致bacmid上的LacZ基因发生移码,进而通过蓝白斑筛选法轻松鉴定出阳性重组bacmid。
经过提取后,这些bacmid便能转染昆虫细胞,开启其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之旅。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平台的常见问题解答1、义翘神州是否接受已构建的表达载体进行蛋白表达?对于众多常规蛋白表达项目,义翘神州确实欢迎并接受客户直接提供的表达载体,如pFastBac等,进行专业的蛋白表达。
我们深知每个蛋白的特性独一无二,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与客户保持紧密的沟通,共同探讨并确定最佳的纯化方案,确保最终交付的产品符合客户的期望和需求。
我们承诺,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将客户的表达载体转化为高质量的蛋白产品。
2、义翘神州是否接受包被好的杆状病毒直接进行蛋白表达?对于一些常规蛋白表达项目我们同样也可以直接使用客户制备好的杆状病毒进行蛋白表达,我们也会根据蛋白的实际特性与客户沟通交流纯化方案和最终交付形式。
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包括原核细胞系统和真核细胞系统。
原核细胞系统主要是大肠杆菌细胞,它操作简便、周期短收益大及表达产物稳定,但是表达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有限,不宜过大,且不能对表达产物进行一些翻译后加工、修饰。
真核细胞系统包括 CHO等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胞和昆虫细胞等。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杆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杆状病毒只来源于无脊椎动物,虽然已发现600多种杆状病毒,但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到20种。
杆状病毒的基因组为单一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大小为80~160 kb,其基因组可在昆虫细胞核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后组装在杆状病毒的核衣内,后者具有较大的柔韧性,可容纳较大片段的外源DNA插入,因此是表达大片段DNA的理想载体。
其中,用作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杆状病毒,目前仅限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
该病毒颗粒在细胞内可由多角体蛋白包裹形成长度约1~5 m 的包含体病毒,呈多角体形状。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包含体病毒(occluded virus,OV),另一种则为细胞外芽生病毒(budded virus,BV)。
它们在病毒感染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包含体病毒是昆虫间水平感染的病毒形式,昆虫往往是食入污染OV的食物后引起感染。
包含体病毒外层裹了一层蛋白晶体,即为29 000的多角体蛋白,它对病毒的水平感染起以下作用:①保护病毒颗粒在外界传播过程中免遭环境因素的破坏而失活。
②保证病毒颗粒在适当的位置释放,引起感染。
昆虫中肠上皮局部的强碱性环境(pH=10.5),可使病毒颗粒释放蛋白酶溶解多角体。
BV病毒是个体内细胞间的感染形式,由细胞芽生出BV,进入血淋巴系统中感染其它部位的细胞或直接在临近细胞内感染。
近几十年,有关杆状病毒基因结构、功能和表达调节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研究最深入的是苜蓿银蚊夜蛾(autogra— phacalifornica)多核型多角体病毒(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MNPV),简称AcMNPV或AcNPV。
昆虫杆状病毒系统高效表达重组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介绍●杆状病毒蛋白表达系统的优势●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杆状病毒表达宿主细胞●表达优化条件●翻译后修饰对蛋白表达的影响●高通量表达●总结杆状病毒介绍1.杆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包裹的双链环状DNA病毒。
2.杆状病毒在其生命周期中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为出芽型病毒(budded virus, BV),另一种为包含体病毒(Occlusion‐derived virus, OV)。
3. BV由糖蛋白GP64包裹的单一囊膜蛋白和膜蛋白构成。
4. OV由蛋白结晶基体包裹的多囊膜病毒粒子。
5. 研究最多的杆状病毒株为苜蓿银蚊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ca)多核型多角体病毒(multiple nuclearpolyhedro‐sis virus,MNPV),简称AcMNPV或AcNPV。
6. AcMNPV只侵染鳞翅类幼虫。
杆状病毒生命周期●早期(0‐6h PI)•核衣壳迁移到细胞核•病毒DNA释放•开始早期基因表达●晚期(6‐24h PI)•更多DNA复制•新产生的核衣壳离开细胞核,随后在离开细胞质•的过程中得到囊膜蛋白•产生新的出芽病毒●极晚期Courtesy: Dr. Linda Lua,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出芽病毒减少•核衣壳在细胞核内得到囊膜蛋白形成MNPVs•MNPVs以多晶体形式出芽,主要是多角体蛋白,形成包含体病毒。
多角体启动子是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主要元件。
优点缺点大肠杆菌成本低、表达量高。
缺乏蛋白质翻译后加工机制;目的蛋白不可溶,蛋白生物活性低。
酵母表达量高,可以翻译后加工,易实现高密度发酵。
蛋白质量不理想。
哺乳动物细胞重组蛋白生物活性高。
成本高;表达水平低,技术和环境要求高。
昆虫细胞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高;表达水平高;能同时表达多个基因。
重组蛋白糖基化程度低。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常用的真核表达系统有酵母、杆状病毒/昆虫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
简而言之,酵母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蛋白表达水平高,生产成本低,但加工修饰体系与哺乳动物细胞不完全相同;哺乳动物细胞产生的蛋白质更接近于天然蛋白质,但其表达量低、操作烦琐。
1.酵母表达系统最早应用于蛋白表达的酵母是酿酒酵母,后来相继出现其他种类酵母,其中甲醇酵母表达系统应用最广泛。
甲醇酵母的表达载体含有大肠杆菌复制起点和筛选标志,可在大肠杆菌大量扩增。
甲醇酵母表达载体中含有与酵母染色体中同源的序列,容易整合入酵母染色体中。
大部分甲醇酵母的表达载体中都含有醇氧化酶基因-1(AOX1),在强启动子作用下,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诱导外源基因表达。
甲醇酵母表达蛋白一般需很长时问才能达到峰值水平,实验操作过程中有甲醇毒性和一定安全风险。
2.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杆状病毒载体广泛应用于培养的昆虫细胞中指导外源基因的表达,其中大多含有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中的多角体启动子。
杆状病毒系统蛋白表达量很高,而且大部分蛋白质能保持可溶性。
杆状病毒基因组较大(130kb),可容纳大的外源DNA片段;杆状病毒启动子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没有活性,安全性较高。
目前常用的是以位点特异性转位至大肠杆菌中增殖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能快速有效地产生重组杆状病毒。
与通过外源基因重组在昆虫细胞中产生杆状病毒重组体相比,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了鉴定重组病毒的时间,适于表达蛋白突变体以进行结构或功能的研究。
3.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哺乳动物细胞能够指导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它所表达的真核蛋白通常能被正确修饰,在分子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方面最接近于天然的高等生物蛋白质,几乎都能在细胞内准确定位,在医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虽然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比大肠杆菌表达难度大,更耗时,成本更高,但是对于熟悉细胞培养的研究人员表达小到中等量的蛋白非常实用。
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包含原核序列、启动子、增强子、选择标记基因、终止子和多聚核苷酸信号等。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是四大表达系统(昆虫细胞、细菌、酵母、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之一。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原理是通过转座作用将转移载体中的表达组件定点转座到能在大肠杆菌中增殖的杆状病毒穿梭载体(Bacmid)上,通过抗性和蓝白斑筛选到重组穿梭质粒,提取穿梭质粒DNA转染昆虫细胞后,得到的子代病毒即为重组病毒。
将病毒上清浸染昆虫细胞,获得表达的重组蛋白。
杆状病毒是一类闭合环状双链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以昆虫为主要宿主。
杆状病毒还是一种出芽型分泌性病毒粒子,在感染细胞后能迅速在培养细胞中水平传播而保持细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裂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外源蛋白的稳定,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又被称为昆虫杆状病毒系统。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本身是一个蛋白裂解性系统,在杆状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的过程中,杆状病毒可以编码一些蛋白酶如木瓜蛋白酶等导致蛋白的降解。
因此,收集细胞后,在裂解细胞之前要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蛋白的降解。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属于真核细胞表达系统,但又不同于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酵母表达的蛋白易纯化但也易降解,而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表达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但成本高。
细菌表达系统属于原核表达系统,操作简单、周期短收益大、表达产物稳定,但是表达基因的相对分子量有限,且不能对表达产物进行翻译后加工修饰。
而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具有很多优点:(1)具有糖基化作用、乙酰化作用、磷酸化作用等一系列蛋白质翻译加工修饰系统;(2)正确的蛋白折叠、二硫键形成,使重组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更接近天然蛋白,有利于表达产物形成天然的高级结构;(3)具有对重组蛋白进行定位的功能,如将核蛋白转送到细胞核上,膜蛋白则定位在膜上,分泌蛋白则可分泌到细胞外等;(4)昆虫细胞悬浮生长,容易放大培养,有利于大规模表达重组蛋白。
高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可达昆虫细胞蛋白总量的50%;(5)可表达非常大的外源性基因(~200kD)而不至于影响本身的增殖;(6)具有在同一个感染昆虫细胞内同时表达多个基因的能力;(7)通用性广,能用于表达来自病毒、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几乎所有的蛋白,并且能表达带有内含子的外源基因;(8)对脊椎动物是安全的,杆状病毒属于昆虫病毒,有高度特异的宿主范围,对脊椎动物和植物均无致病性,而且经重组后的病毒因失去多角体保护而使其在自然界的生存能力很弱,被认为是安全的载体。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简介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包括原核细胞系统和真核细胞系统。
原核细胞系统主要是⼤肠杆菌细胞,它操作简便、周期短收益⼤及表达产物稳定,但是表达基因的相对分⼦质量有限,不宜过⼤,且不能对表达产物进⾏⼀些翻译后加⼯、修饰。
真核细胞系统包括CHO等哺乳动物细胞、酵母细胞和昆⾍细胞等。
昆⾍细胞表达系统(即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独特的⽣物学特性,⽇益受到⼈们的重视。
1、杆状病毒的⽣物学特性杆状病毒只来源于⽆脊椎动物,虽然已发现600多种杆状病毒,但进⾏分⼦⽣物学研究的不到20种。
杆状病毒的基因组为单⼀闭合环状双链DNA分⼦,⼤⼩为80~160 kb,其基因组可在昆⾍细胞核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后组装在杆状病毒的核⾐内,后者具有较⼤的柔韧性,可容纳较⼤⽚段的外源DNA插⼊,因此是表达⼤⽚段DNA的理想载体。
其中,⽤作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杆状病毒,⽬前仅限于核型多⾓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
该病毒颗粒在细胞内可由多⾓体蛋⽩包裹形成长度约1~5 m的包含体病毒,呈多⾓体形状。
核型多⾓体病毒有两种形式:⼀种为包含体病毒(occluded virus,OV),另⼀种则为细胞外芽⽣病毒(budded virus,BV)。
它们在病毒感染中扮演的⾓⾊不同,包含体病毒是昆⾍间⽔平感染的病毒形式,昆⾍往往是⾷⼊污染OV的⾷物后引起感染。
包含体病毒外层裹了⼀层蛋⽩晶体,即为29 000的多⾓体蛋⽩,它对病毒的⽔平感染起以下作⽤:①保护病毒颗粒在外界传播过程中免遭环境因素的破坏⽽失活。
②保证病毒颗粒在适当的位置释放,引起感染。
昆⾍中肠上⽪局部的强碱性环境(pH=10.5),可使病毒颗粒释放蛋⽩酶溶解多⾓体。
BV病毒是个体内细胞间的感染形式,由细胞芽⽣出BV,进⼊⾎淋巴系统中感染其它部位的细胞或直接在临近细胞内感染。
近⼏⼗年,有关杆状病毒基因结构、功能和表达调节的研究进展迅速,其中研究最深⼊的是苜蓿银蚊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ca)多核型多⾓体病毒(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MNPV),简称AcMNPV或AcNPV。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有效的VLP构建工具刘拂晓1,2 柳增善2 王志亮1【摘要】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是以杆状病毒为外源基因载体,昆虫细胞或活体昆虫为受体的真核表达系统。
相对于其他表达系统,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具有特殊的优势:杆状病毒基因组作为表达载体可以容纳更多外源基因;杆状病毒极晚期启动子能有效调控外源蛋白的表达;昆虫细胞作为受体能够对外源蛋白进行加工修饰;杆状病毒通常只感染节肢动物,不会对人畜构成危害。
因此,该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已应用于亚单位疫苗的研发与生产,特别其对于构建病毒样颗粒,即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结构蛋白自行装配而成且不含病毒基因组的蛋白颗粒,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对此做详细评述并展望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7【关键词】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病毒样颗粒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疫苗1983年,Smith等[2]成功实践了美国学者Miller的提出的杆状病毒作为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行性理论:他们将干扰素基因插入至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NPV)表达载体,然后将其转染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f)细胞,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人β干扰素。
此后,杆状病毒蛋白表达技术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
相对于传统大肠杆菌、酵母及哺乳动物细胞蛋白表达技术,杆状病毒技术在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的构建及应用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VLP是含有一个或多个病毒结构蛋白的空心颗粒,高度模仿真实病毒的衣壳空间构象而不含其基因组。
大多数VLP 是良好的免疫原,既可诱导体液免疫又可诱导细胞免疫[3-5]。
随着杆状病毒蛋白表达技术的成熟,利用其构建VLP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1 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最新病毒分类报告,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分为4个属,即α杆状病毒属(Alphabaculovirus)、β杆状病毒属(Betabaculovirus)、δ杆状病毒属(Deltabaculovirus)、γ杆状病毒属(Gammabaculovirus)。
杆状病毒关键词:昆虫病毒,杆状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就是一类在自然界中专一性感染节肢动物得DNA病毒,病毒粒子呈杆状,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分子,DNA以超螺旋形式压缩包装在杆状衣壳内,大小在90~180 Kb之间。
目前杆状病毒作为高效、安全得无公害生物虫剂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治。
杆状病毒只来源于无脊椎动物,虽然已发现600多种杆状病毒,但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得不到20种。
杆状病毒得基因组为单一闭合环状双链DNA 分子,大小为80~160 kb,其基因组可在昆虫细胞核复制与转录。
DNA复制后组装在杆状病毒得核衣内,后者具有较大得柔韧性,可容纳较大片段得外源DNA 插入,因此就是表达大片段DNA得理想载体。
其中,用作外源基因表达载体得杆状病毒,目前仅限于核型多角体病毒(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
该病毒颗粒在细胞内可由多角体蛋白包裹形成长度约1~5 m得包含体病毒,呈多角体形状。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包含体病毒(occluded virus,OV),另一种则为细胞外芽生病毒(budded virus,BV)。
它们在病毒感染中扮演得角色不同,包含体病毒就是昆虫间水平感染得病毒形式,昆虫往往就是食入污染OV得食物后引起感染。
包含体病毒外层裹了一层蛋白晶体,即为29 000得多角体蛋白,它对病毒得水平感染起以下作用:①保护病毒颗粒在外界传播过程中免遭环境因素得破坏而失活。
②保证病毒颗粒在适当得位置释放,引起感染。
昆虫中肠上皮局部得强碱性环境(pH=10、5),可使病毒颗粒释放蛋白酶溶解多角体。
BV病毒就是个体内细胞间得感染形式,由细胞芽生出BV,进入血淋巴系统中感染其它部位得细胞或直接在临近细胞内感染。
近几十年,有关杆状病毒基因结构、功能与表达调节得研究进展迅速,其中研究最深入得就是mùxu苜蓿银蚊夜蛾(autogra—phacalifornica)多核型多角体病毒(multipl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MNPV),简称AcMNPV或AcNPV。
实验材料:
1. 重组杆状病毒质粒:Bacmid/nsp-6及阳性对照Bacmid/CAT,已构建成功。
2. 昆虫细胞Sf9、High Five及其相关培养基、转染试剂均购自Invitrogen公司。
抗His单克隆抗体购自Oncogene公司,CAT-ELISA试剂盒购自Roche。
实验步骤:
一、昆虫细胞转染:
1. Sf9细胞计数,取6孔板中的两孔,每孔加入9×10 5个细胞(其中一孔设为正常对照),并以全培培养至少1小时,使细胞贴壁。
2.准备重组质粒和细胞转染试剂的混合物:
a. 溶解1μg纯化重组杆状病毒重组质粒于100μl 无添加成分的Grace’s Medium。
b. 转染试剂充分摇匀后取6μl加入100μl 无添加成分的Grace’s Medium,混匀。
c. 将上述稀释好的质粒及稀释好的转染剂混匀,室温孵育20min。
3.重组质粒与转染剂混合液孵育的同时,以2ml无添加成分的Grace’s Medium洗涤待转染的一孔细胞并弃去洗液。
4.取0.8ml无添加成分的Grace’s Medium加入质粒与转染剂的混合液中,轻轻混匀后,总体积约为1ml。
加入上步洗涤后的细胞孔中,27℃继续培养5h。
5.移除质粒、转染剂混合物,加入2ml全培。
27℃湿盒孵育,直到病变现象产生。
二、病毒贮液的制备:
1. 病毒感染晚期(正常24-72h)可见细胞停止生长、黏附,呈颗粒状外观。
即收集含病毒的培养上清,500g离心5min,去除细胞和碎片。
2. 上清即为P1病毒贮液,移入新的离心管中4℃避光保存。
长期保存分装冻存于-80℃。
3. 病毒贮液的扩增,按以下公式进行所需病毒P1贮液的量:
感染所需病毒贮液量(ml)=
[MOI(pfu/cell) ×细胞数÷病毒贮液效价(pfu/ml)]
注:若不进行病毒空斑测定,P1贮液效价按照1×10 6到1×10 7计。
4. 扩增P1液制备P2病毒贮液方法如下:
a. 转染当天,取2×106个细胞/孔加入六孔板中,贴壁生长至少1h。
b. 每孔加入适量的P1贮液,27℃湿盒孵育48h。
c. 根均细胞病变情况(约48h后)收集各孔中的病毒上清液,500g离心5min取上清,即为P2病毒贮液。
4℃避光保存。
长期保存分装冻存于-80℃。
d. 制备了高效价的P2液后,按上述方法扩增P3贮液,用于高效表达。
三、病毒贮液初步鉴定
1. SDS-PAGE蛋白电泳:取P2或P3病毒贮液浓缩后上样(或直接上样)进行SDS-PAGE 蛋白电泳,初步根据分子量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
CAT-his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28KDa,nsp6-his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4KDa。
2. western blot:以小鼠抗his单克隆抗体鉴定在相应条带出是否有his标记。
3. 以CAT-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Bacmid/CAT对照的蛋白表达情况。
方法详见CAT-ELISA 试剂和说明书。
结果
1. CAT-ELISA检测试剂盒成功检测出对照CAT质粒在细胞中的表达,同时可测于上清和细
胞中。
2. 蛋白电泳和免疫印迹均看见对照his-CAT蛋白表达,但不见我想表达的非结构蛋白his-nsp-6。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一直在进行条件的摸索,现在把这段时间的结果报告一下:
1. 利用细胞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感染细胞的DNA,用针对目的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PCR 的方法鉴定,发现结果呈阳性,表明该质粒成功转染,但为何不表达,仍需摸索。
2.根据上述结果,在后续的实验当中发现用感染的细胞涂片,使用特异性针对目的蛋白的抗体做免疫荧光鉴定,发现呈阳性,这一点证实转染的质粒成功且有蛋白表达,问题是为什么表达量如此低,以至于免疫印迹检测不出来?
下一步将要进行的工作是,摸索如何提高蛋白表达量的方法,使用空斑纯化获得较纯的病毒不知道能不能提高蛋白表达量?这一点,也请有经验的站友给与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