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移动电视传媒发展探索——以杭州地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5.40 KB
- 文档页数:3
公交移动电视的媒体优势及价值探讨[内容摘要] 移动电视出现在人们日常出行环境——公交车内,这种新兴媒体已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孔不入。
由于地面移动数字电视有着其他类型数字电视所不具备的优势,广告潜力巨大,产业链条广泛,盈利模式相当清晰,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如今媒介竞争日益激烈,传播渠道多元化带来的挑战,已经造成单个渠道的受众的分流和有效率的下降。
移动电视的出现就是一个新现象,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传播优势,它更大的市场前景何如开拓?是有必要了解和分析它的媒体优势和价值。
[关键词] 移动电视;受众群体;媒体优势;传播效果。
[ABSTRACT] everyday life, is pervasive. Because other types of mobile digital television terrestrial digital TV does not have the advantage, the advertisement has huge potential, industry chain, profit model is quite clear, the market prospects are very broad. Media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today, challenges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has a single channel's audience of shunt and efficient. The emergence of mobile TV is a new phenomenon, can maximize the use of its advantages, it does develop greater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and analysis of media advantage and value.[KEY WORDS]Mobile TV;Audience;The media advantage;Communication effect.一、公交移动电视的概念和发展移动电视一般主要是指在公共汽车等课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以接收无线信号的形式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应用,但是广义上只要一切可以以移动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技术或应用,这就包括了狭义的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其他。
数字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形态的转变数字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形态的转变——以公交移动电视为例传播二班2013201030087 张钰媛【摘要】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形式发生了彻底革命,新型的电视传播形态不断涌现,移动电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2002年车载移动视正式进入中国经历了十一年的发展,如今车载移动电视在我国遍地开花。
移动电视这一新兴的高科技媒体,在功能和技术等各方面都较之传统电视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使大众的收视习惯发生了转变本文主要从移动电视的现状分析作为出发点研究其盈利模式以及发展前景,并对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的改进途径,加快移动电视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数字电视;传播形态;公交电视;产业化移动电视,顾名思义,是可移动的电视,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位移形式,覆盖移动状态下的人群。
从本质上来看,移动电视是户外媒体和电视媒体相结合的产物,有自己独特渠道的,以液晶显示屏为主要承载介质渠道型媒体。
是以移动群体为收视对象的户外媒体。
从广义形态上看,移动电视的移动可以理解为两种形态的移动:终端的移动——机动人不动、受众的移动——人动机不动。
具体来讲前一种可以是安放在公交车、巴士和轿车以及地铁、轻轨、轮渡等一切交通工具上的移动电视,而后者则是楼宇电视和各种形式的便携式电视接收装置等。
即业内人士以“随车看”(移动车载电视)、“随身看”(移动手持电视)、“随处看”(移动楼宇电视)所定义的移动电视。
从狭义形态上看,存在着两种观点:1、国内有学者将移动电视范围限定于以交通工具为载体的移动电视,认为移动电视实际上是对数字电视信号在移动状态下的接收,人们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地铁、火车等流动人群集中的交通工具上收看到画面清晰的电视,及时获取新闻信息。
这种定义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反映了国内目前移动电视发展的现状,但忽视了尚未大规模投入商用开发的手持电视等终端的发展趋势,及前文所指的移动电视技术在受众移动状态下的应用。
《今传媒》>〉2008年·第4期张牧因:《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效果》,载《今传媒》2008(4)2008年04月09日13:41 来源:人民网-【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西安的公交移动电视早在2005年就已经投入使用,现今,西安市的300路、800路、101路、K600路、教育专线等58条线路的1500多辆公交车上都安装了数字移动电视,节目播放范围覆盖西安市东西南北各交通要道,受众每天超过500万人次。
今后一段时间,西安有望达到每条线路都配备上移动数字电视。
西安公交车移动数字电视的信号覆盖范围,东起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到咸阳,北至铜川市耀州区,南达秦岭山脚下,覆盖面积达17余平方公里。
由于运营商的不同,西安公交车移动电视节目的播放方式也是不同的。
其中,西安移动是实时接收卫星信号,远郊没有信号。
所有安装西安移动电视的车辆接收同一节目。
因此,公交车上西安移动的节目是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的播放,接收终端以50km/ 小时~500km/小时的速度进行移动接收,在交通工具时速120km的状态下,节目接收情况正常,画面和音响效果好。
而巴士在线则采用录播的方式,在每辆车上安装一个主机,滚动播出,随时随地播放视频,数据每周更换。
在同一时刻,每辆车播放的内容可能会不同,但输入到每辆车的节目数据是一样的,都是一小时的视频。
一、机会与挑战并存⒈优势首先,受众基数大。
据称,理论上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可以达到2万人/日/车。
其次,受众接收热情高.乘客可以在乘车的同时观看公交电视,而且由于乘车过程的无聊,寻找电视节目解闷的欲望便愈加强烈.第三,信息强制性传播。
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得乘客处于一种强势媒体压制之下,被迫接受信息的状态,其好处是信息得以高度传播,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有些节目,特别是广告,非常容易引起乘客的反感.⒉不足其一,公交移动电视在现有条件下,实际上所能影响到的受众,远远小于理论上计算出来的数目。
公交移动电视窄播化探索——以广州大学城公交移动电视为
例
丁玲华;刘勇;温寿南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09(000)012
【摘要】本文分析公交移动电视窄播化的可行性及特点,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大学城内公交移动电视的现状,以及大学城学生对公交移动电视的态度和要求;进而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公交移动电视窄播化运营的初步构想。
【总页数】4页(P61-64)
【作者】丁玲华;刘勇;温寿南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
【相关文献】
1.浅议公交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以黑河市公交移动电视为例 [J], 于清江
2.中小城市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公交移动电视媒体为例[J], 吴海燕
3.公交移动电视对城市文化传播的效用——以昆明公交移动电视为例 [J], 李婷婷;段辉
4.公交移动电视广告节目传播优势与编排策略——以郴州市公交移动电视为例 [J], 薛冰华
5.中小城市公交移动电视媒体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公交移动电视媒体为例[J], 吴海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媒体产业发展战略及对策分析——以杭州为例李贝贝【摘要】新媒体产业发展方兴未艾。
杭州发展新媒体产业有基础、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梳理分析了新媒体产业的概念、特征与主要类型,阐述了杭州市发展新媒体产业面临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17【总页数】2页(P138-139)【关键词】新媒体产业;战略;对策;杭州【作者】李贝贝【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当今时代,新媒体日益受到世界经济领域、通信领域、传媒领域的高度关注。
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抢抓新媒体产业发展机遇,加装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正在成为国内外主要城市的普遍共识。
近年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杭州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新形势下,厘清新媒体产业的概念与内涵,分析杭州新媒体产业的现状与问题,进一步提出杭州发展新媒体产业的战略任务和对策建议,对于杭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和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1.1 概念新媒体(New Media)的概念,可以概括为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电视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产品或服务,集内容创意、生产制作和媒体传播形态于一体的企业集合。
1.2 特征新媒体产业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交互性和即时性;海量性和共享性;个性化和社群化;多媒体和超文本。
1.3 主要类型新媒体产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典型的跨界性和融合性特征。
它可以分为互联网新媒体业、手机新媒体业、数字电视新媒体业等三种。
1.3.1 互联网新媒体业包括各种网站(如小规模的局域网、城市规模的区域网以及大规模的广域网),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媒体形式,如微博、博客、播客、维客、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等。
移动传媒的传播学分析——以C C T V移动传媒开播为例C C T V移动传媒于2007年12月18日开播,据介绍,央视国际网络开通的C C‘Ⅳ移动传媒业务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2个大中城市。
截至目前,已经签约5万辆公交车,安装10万个显示屏、300个公交基站。
移动传媒的发展已经受到了传媒业的普遍关注,很多人称移动传媒是网络传媒之后的又一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又一挑战。
C C TV移动传媒的开播也标志着中国的传播业在传播模式和手段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一、移动传媒的背景及发展全球首个公交移动电视系统的建立是在新加坡。
“2001年2月起,新加坡通过8个数字电视发射站,在1500辆公交车上为每天150万人次的乘客提供移动电视的服务。
”由于采用的是信号传输技术,因此新加坡移动电视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它在时速120公里之内的运行状态中,仍可稳定、清晰地接收到传播信息。
同时,移动电视在全球其他地方也逐渐兴起,在香港的巴士上也得到应用,开展此项服务的“路迅通”采用的是V C D技术。
虽然这项技术时实性较之信号传输技术弱,但是在商业发达和客流量高的香港,移动电视服务商“路迅通”通过成功的运作成为了“没有负债的上市公司”。
此外,在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目前也已开展了移动电视服务。
国内首先建立公交移动电视的城市是上海。
“2002年9月28日,由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东方明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明珠传输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播科学研究所共同发起组建了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移动电视运营,成为国内移动电视的‘吃螃蟹者”。
2003年1月,作为国内第一个移动电视频道,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上海移动电视采用的是无线数字信号发射技术,建立了由东方明珠电视楼宇电视、多处车站、码头、医院等,每天受众超过100万人次。
目前,在上海市区150余条公交线路的近6000辆公交车上安装了移动电视机,每天有超过500万人次通过公交出行,公交车年客流量30亿。
公交移动电视传媒发展探索——以杭州地区为例
作者:叶欣, Ye Xin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杭州,310018
刊名:
新闻界
英文刊名:PRESS CIRCLES
年,卷(期):2010,(5)
被引用次数:0次
1.期刊论文王月公交移动电视受众的缺失型信息接受行为探析-东南传播2010(1)
公交移动电视的的兴起和发展被业界和学界普遍看好.但是,公交移动电视实际的传播效果在复杂的传播环境(尤其是拥挤嘈杂的客流高峰期)下不容乐观,许多受众不能正常地视听公交移动电视节目,而是被动或主动地选择视觉或听觉单一通道进行接收甚至不接收任何信息,普遍存在视觉或听觉单通道缺失型信息接受行为.这种非正常视听行为的存在具有特殊环境下视听符号传播特性以及受众心理性等方面的原因.本文针对这种特殊的接受行为提出提高传播效果的对策.
2.期刊论文万喃喃公交移动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创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07(2)
新的媒介技术孕育了公交移动电视这一电视新媒体.但对于受众来说,技术是其次的,他们最关心通过这个新媒体是否能看到更新更好的电视节目."内容为王"是媒介市场竞争中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受众为本"是生产媒介内容产品的指导原则,公交移动电视的节目制作必须基于自身的受众特点.
3.期刊论文张骏德.李小翠公交移动电视的传播学解读-新闻记者2005(8)
数字移动电视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电信号发射、地面数字设备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收看电视节目的.目前移动电视已开始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办公大楼等领域相继得到应用.①目前,也有人把手机电视称之为移动电视."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
4.期刊论文在变化的传媒格局中打造电视节目核心竞争力-声屏世界2006(8)
传媒格局的改变
中国广播电视业近年来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繁荣发展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数字化技术普及运用和更多的传播平台、通道的商业化运营,如IPTV、公交移动电视、3G手机电视、今年即将上天的数字直播卫星等,其中任何一项商业化运营的突破都可能会带来电视传媒市场的重新洗牌和电视市场边界的重新定位.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wj201005050.aspx
授权使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wflsxbt),授权号:7fa67d10-33cc-4901-a23e-9e87008f1e0f
下载时间:2011年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