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与量表的编制及分析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9
怎么在大学做调查问卷分析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会有各种调查问卷的项目,这些问卷对于研究和了解特定话题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而言,如何进行问卷分析可能会是一个挑战。
下面将介绍一些在大学中进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设计问卷。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保问题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问卷应该包含开放性和封闭性问题,以便获取定量和定性数据。
为了避免主观性和偏见,问题的顺序应该合乎逻辑,并且应该提供足够的选项,以便受访者能够选择最符合他们的答案。
第二步是确定样本。
样本是指参与调查的人群。
在大学中,可以通过班级或社团来选择样本。
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以便结果能够反映整个群体的观点和意见。
第三步是收集数据。
为了收集数据,可以使用在线调查工具或纸质问卷。
无论使用哪种方式,都要确保问题的顺序和选项与设计的问卷一致。
此外,应该提供明确的说明,以便受访者能够准确理解问题的含义。
第四步是数据清理和整理。
在这一步中,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和清理。
检查是否有错误、遗漏或重复的数据,并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删除。
然后,将数据按照问题分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整个调查问卷分析的核心步骤。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如SPSS或Excel,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根据研究目的,可以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或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一步是撰写报告。
根据分析的结果,撰写一份详细的报告,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报告应该清晰、简洁,并包含必要的图表和表格来支持分析结果。
此外,还可以提出建议和展望,以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在大学中进行调查问卷分析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可以提高自己的调查问卷分析能力。
希望以上提到的基本步骤能够帮助你在大学中更好地进行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问卷与量表的编制及分析方法一、问卷与量表的差异「问卷与量表」都是研究者用来搜集数据的一种技术,也可以说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测量技术。
它的用处在于量度,特别是对某些主要变项的量度。
虽然问卷和量表都是可以用来搜集数据,但这两者基本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存在的:一、在编制架构上的差异(一)量表需要理论的依据,问卷则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通常量表的编制都是根据学者所提的理论来决定其编制的架构,譬如若要编制教练的领导行为量表时,可根据运动心理学者Chelladurai & Carron的运动情境领导理论来编制。
此项理论将教练的领导行为分为「训练和教学的行为」、「民主的行为」、「权威的行为」、「社会支持的行为」及「奖励及赞赏的行为」等五个向度,因此编制者可依照这五个向度编成一份有五个分量表的领导行为量表。
然而在编制问卷时,只要研究者先将所要研究的主题厘清,并将所要了解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依序编排即可。
(二)量表的各分量表都要有明确的定义,问卷则无此要求。
在编制量表时,若没有分量表,编制者就直接将此量表的定义加以说明。
若所编制的量表包含有若干个分量表,各个分量表亦需将其定义加以界定清楚。
一方面让编制者在编题时能切合各个分量表的主题,另一方面是让阅读者能了解此量表的各个分量表究竟是做何解释。
二、在计分上的差异(一)量表是以各个分量表为计分的单位,问卷是以各题为单位来计次。
假如一个量表有若干个分量表,其计分的方式是以各个分量表为单位。
由于量表通常是以点量尺的型式呈现,研究者只要将分量表中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即可。
问卷则和量表不同,它是以单题为计算单位,亦即是以每一题的各个选项来计算其次数。
(二)量表的计算单位是分数,而问卷的计算单位是次数。
由于量表是将各题的分数相加而得到一个分数,因此所得的分数是属于连续变量。
而问卷是以各题的选项来计次,所得的结果是各个选项的次数分配,此乃属于间断变数。
三、在统计分析上的差异(一)量表在描述统计方面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在推论统计方面有t验验、变异数分析、共变量分析、迥归分析等。
调查问卷的设计步骤
1. 确定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明确调查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制定调查目标和研究问题:从目标和问题出发,明确需要收集的信息。
3. 决定调查方式和方法: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特点,确定调查方式(如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在线调查等)和调查方法(如问卷调查、采访调查等)。
4. 编制问卷题目:根据调查目的和研究问题,设计问卷题目。
题目要准确、清晰,避免歧义和误导。
5. 制定问卷结构和顺序:确定问卷题目的顺序和组织结构,保证逻辑性和条理性。
6. 设定问卷选项和量表:根据题目的性质和要求,设定相应的选项和量表,如单选题、多选题、满意度评分等。
7. 编写问卷说明和导语:为问卷编写适当的说明和导语,指导被访者如何填写问卷。
8. 进行问卷预测试:在正式使用之前,进行问卷的预测试,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9. 修改和完善问卷:根据预测试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和完
善。
10. 正式使用问卷:根据调查目标和方法,采取相应的方式进
行问卷调查。
11. 数据收集和整理:将填写完的问卷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清洗和编码,以便后续的分析。
12. 数据分析和解释:根据研究问题,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和推导。
13. 撰写调查报告:将数据分析和解释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撰写,形成调查报告。
量表记录法
1. 选择适当的量表:根据研究目的和被观察者的特征,选择适当的量表,例如心理健康量表、社交焦虑量表等。
2. 编制问卷:根据选择的量表编制问卷,确保各项问题准确描述了被观察者的情况。
3. 分发问卷:将问卷分发给被观察者,确保被观察者的回答是自愿、保密的。
4. 收集和记录数据:收集被观察者的回答,根据量表进行评分和记录,将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统计图表。
5. 分析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了解被观察者的情况,提取有效信息和结论。
量表记录法适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例如心理学、教育、医学等。
它可以用于帮助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研究特定人群的行为特征等。
第三节测量量表一、测量(一)概念测量是按照规则给对象或事件赋值,如直尺、停表之类的器具,是用来测定高度、速度等数量的。
(二)基本要素1、测量的基本要素有4个:(1)对象——指我们所感兴趣的,要研究的事物或物体(2)标记——指被测量对象的某种特征记号,如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3)符号——指代表对象具有某种特征程度的符号,如考试分数(4)规则——分派各种符号到各类事物上的标准和方法,如采用百分制2、测量要素间的关系(P-98, 图5.4)图5.4 测量要素间的关系3、例子,P-98总结:由例子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对象A,使用不同的测量法则,得到的测量结果是不同的。
好的测量法则就可以得到客观可靠地测量结果,差的法则往往会得到无效或存在偏差的结果。
二、教育技术研究测量法则的建立一般来说,对于稳定可见的现象,测量的法则容易建立与使用。
如正常人的性别容易测量,可以明确的用0或1表示。
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对教师学生的态度、行为,学习效果的测量法则建立,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建立法则有困难并不等于无法测量,只要具备如下3个条件就可以进行测量,能测量也就必然能建立法则。
建立测量法则的3个条件:1、现象或行为确实客观存在;2、现象或行为具有同一性和差异性同一性:是指测量对象本质属性的表现,这是区分事物的依据;差异性:同一类事物,其本质属性的表现程度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测量的必要。
例:年龄是人类的一种同一性的表现,在一组测试样本中存在年龄上的差异就存在测量的必要和可能。
三、测量的参照标准1、要建立一个好的测量法则,必须使经过测量所获得的一系列数字(如考试分数)或符号(如品质等级)能够得到科学解释和评价,能够真正实现有意义的使用,这就必须把测量法则建立在一定的参照标准上,并以此标准来判别测量结果的高低或优劣。
2、常用的3种参照标准:(1)目标参照标准(决定性评价)——具体的目标(2常模参照标准(相对性标准)——集体平均水平(3)自我参照标准(自我性评定)——自身在某一时期或状态的特征四、测量量表的类型(一)量表定义:量表是指根据特定的法则,把数值分派到受试者、事物或行为上,以测量其特征标志程度的数量化工具。
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一、问卷的设计(一)问卷中的题目设计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其中单选题的设计一般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法。
(二)问卷分析的步骤:拟编预试问卷—预试—整理问卷与编号—项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再测信度1.项目分析目的:利用t检验方法对预试问卷中的题目进行筛选。
步骤:P41-42(吴)2.因素分析(效度分析、维度分析)(1)探索性因素分析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对预试问卷的效度进行分析。
(2)验证性因素分析目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对预试问卷的效度进行验证。
3.信度分析目的:利用信度分析方法对预试问卷调查所得数据的可信性进行分析。
4.再测信度目的: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预试问卷的前后两次调查所得数据的可信性进行分析。
二、问卷数据的分析1.多重响应分析:Analyze→Multiple Response作用:分析多项选择题,包括多项选择题题集的定义及频数分析。
特别:列联表分析: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 →Crosstabs 作用:分析属性变量间是否相互独立。
2.均值检验(t-检验)3.方差分析4.协方差分析5.相关分析6.回归分析(路径分析)7.聚类分析多重响应分析多重响应分析也称为多(复)选题分析。
在量化研究中,除了单选题、李克特量表外,常见的回答发生即是复选题。
所谓复选题即是题目的可选答案不止一个,答案的选项可以多重选择或者题项可勾选其中多个选项。
下面是一份问卷(其中部分):1.您的性别:□男□女2.您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非常感兴趣□一般□无兴趣3.您平时喜欢的文学作品:(1)□外国的(2)□中国的(3)□古代的(4)□近代的(5)□现代的4.您平时喜欢的体育项目:(1)□爬山(2)□游水(3)□跑步(4)□打篮球其中1、2题为单选题,3、4题为多(复)选题。
下面介绍与单、多选题有关的软件处理方法。
一、变量的编码方法1.对单选题一个题目用一个变量即可。
量表与问卷的区别比较简单来说,问卷就是一堆问题的集合,谁都可以编。
而里面的问题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排序题,也可以是填空题。
但是因为编写自由,所以数据处理比较困难而量表是经过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一个量表的编制是很困难的,一般要几年的时间,要做许多的数据收集工作。
而因为编写很严格,所以数据处理非常容易。
量表还涉及到信度和效度的问题,都需要经过长期检验,并得到广泛认可才可以正式使用。
而量表编制过程中,经常会用问卷来收集数据,是一个辅助手段。
所以说主要区别就是严格程度,规范程度,标准化程度。
我们是不可能编制出量表的,但可以很容易地编出问卷。
量表和问卷的最大不同在于量表的编制,实测等都比问卷要严格很多,更为标准化。
但一般而言,一个问卷的编制也有一定的要求,也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查阅资料,通过一定的方法编制的。
严格来讲,心理学上的大部分是问卷,而非量表,但通常,我们也可把心理学上经过一定的标准化程度的问卷叫做量表。
总的来说,量表也是问卷的一种,只是量表是有一定的信度,效度,比较权威。
问卷我们大家都可以编,只是代表性不强,要编制出有效的量表很难量表一、量表编制的架构需要理论依据量表的编制架构需要理论依据。
如构建《小学生学习意志量表》框架,需要以心理学关于意志品质的理论为依据:如心理学将意志品质界定为:“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的自制性”等为依据,建构一份四个分量表的《小学生学习意志量表》。
二、量表要求对架构的构成因素做出明确定义要求构成总量表的各分量表都要进行明确的定义。
如《小学生学习意志量表》有四个构成因素都进行明确的定义,形成四个分量表。
如心理学关于“意志的自觉性”的定义,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自觉主动的采取行动,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勇往直,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根据意志自觉性的定义,就可构建《小学生学习意志自觉性分量表》。
根据“意志的果断性”的定义:是指“在需要行动的时候,能立当机立断采取行动,毫不犹豫的做出采取行动的决策,而在不需要采取行动的时候,又能立即停止或改变行为为决策”,可构建《小学生学习意志果断性分量表》。
量表制作的基本步骤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它试图确定主观的、有时是抽象的概念的定量化测量的程序,对事物的特性变量可以用不同的规则分配数字,因此形成了不同测量水平的测量量表,又称为测量尺度。
如何正确合理的构建量表呢?1.编拟预试问卷在预试问卷的编制或修订上,应根据研究目的、相关文献数据与研究结构等方面加以考虑,如果有类似的研究工具,可根据研究当时的实际情形,加以修订、增删;如果是自己重新编制问卷,问卷内容应依据研究结构的层面,加以编制。
2.预试预试问卷编拟完成后,应实施预试,预试对象的性质应与将来正式问卷要抽取的对象性质相同,如研究对象为中学生,则预试的受试者也应为中学生,预试对象人数以问卷中包括最多题项分别为40题、35题、25题,则预试对象,最好在120位至200位中间,如果样本较为特殊,在预试人数的选取上可考虑再酌减一些。
3.整理问卷与编号问卷回收后,应一份一份检查筛选,对于数据不全或不诚实填答的问卷,应考虑将其删除;对于填答时皆填同一性答案者,是否删除,研究者应考虑问卷题项本身的内容与描述,自行审慎判断。
筛选完后的问卷应加以编号,以便将来核对数据之用;之后再给予各变量、各题项一个不同代码,并依问卷内容,有顺序的键入计算机。
4.项目分析项目分析即在求出每一个题项的“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简称CR值,其求法是将所有受试者在预试量表的得分总和依高低排列,得分前25%至33%者为高分组,得分后25%至33%者为低分组,求出高低二组受试者在每题得分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多数数据分析时,均以测验总分最高的27%及最低的27%,作为高低分组界限),如果题项的CR值达显著水准(α<.05或α<.01),即表示这个题项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此为题项是否删除首先考虑的。
5.因素分析项目分析后,为检验量表的结构有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应进行因素分析。
护士该如何编制量表?让你一文读懂01量表编制流程介绍收集的X典型事例和关键表征,探索X的概念内涵,并为构建X的测量量表做准备。
(如果该X概念已有研究界定或理论框架,则可以借鉴。
)1.在前期文献阅读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明确X的概念;2.基于X的定义,确定访谈的题目;3.确定访谈被试、访谈地点及访谈时间;4.把访谈结果转录为文字,用Nvivo 11.0做编码分析,归纳提炼访谈文本;5.结合相关变量的量表,开发X的初始条目;6.通过专家函询,合并意义接近或重叠的项目,最终形成X的初始项目。
7.在条目池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8.选定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与样本量;9.把问卷随机发放给被试者,把被试者随机分成两个无偏子样本(A和B),分别以这两部分数据做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也可以以小样本调查做探索性因子分析,以正式调查做验证性因子分析)10.项目分析:运用总数据对X量表中各项目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平均数、标准差、区分度、校正之后各项目总分之间的相关以及删除该项目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根据结果,找出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0以下,区分度低,且删除后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删除其他项目提高更多的那些项目,予以删除;11.把剩下项目进行因子分析。
用A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做KMO 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根据KMO值(若高于经验标准0.70,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χ2值(若显著,表明母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12.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采取最大变异法旋转,选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找出因子载荷低,且共同度过也低的项目,予以删除。
13.把余下的项目重新做因子分析,按照12、13步进行,直到所有项目的荷载都在0.70以上,共同度在0.50以上,则剩下的项目可作为量表的题项。
14.用B数据对所得x结构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确认没有缺失值之后,用Amos17.0进行模型检验。
调查研究中的问卷和量表的设计与编制要领职心乐;胡良平【摘要】问卷调查在科学调查研究以及实施中都至关重要,问卷设计必须紧扣研究目的,并且同调查研究的主题相适应;还应力求做到系统全面、提纲挈领.问卷调查法是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社会调查研究、医学调查研究等众多领域内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问卷调查法应用过程中,多方面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调查研究的质量.本文从调查问卷及量表的设计、关于沿用现有量表或者自行设计新量表的注意事项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与总结.对调查问卷中的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以及制定量表的技巧加以阐述,并就问卷如何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等问题开展了讨论.同时对调查问卷中的核心内容,即量表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归纳与呈现,包括如何合理沿用或修改现有量表或者自行设计新量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要点.【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年(卷),期】2017(030)005【总页数】5页(P405-409)【关键词】调查设计;问卷;量表;设计;编制;信度;效度【作者】职心乐;胡良平【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天津 300070;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统计学咨询中心,北京 100850;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临床科研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11.1 问卷调查的意义与过程问卷调查在科研调查设计以及实践中都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的过程是调查者事先设计好问卷,通过不同形式将问卷递送到被调查对象手中,由其填写完成后返还给调查者;或者通过调查员询问被调查对象相关情况,填写在问卷中,最后回收。
在科研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医学、社会学等调查研究开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来收集有关信息,所以围绕主题、紧扣研究目的而设计一份合理且高效的调查问卷极为重要,优质的问卷同时也是后续信息分析等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1-3]。
1.2 调查问卷的结构问卷结构的设计必须紧扣研究的目的,并且与调查研究的主题相适应。
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调查问卷是社会科学探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通过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可以对某一现象、问题或群体进行全面深度的调查。
然而,仅仅收集到的数据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还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揭示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
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可以包括数据整理、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等方法。
数据整理是指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整理过程中,需要排除异常值、缺失值等对数据准确性产生干扰的因素。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状况等进行概括和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这些指标可以援助我们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并对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推论统计是指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方法。
调查问卷通常只能得到样本数据,而无法得到总体数据。
推论统计通过样本数据的分析,以概率的方式对总体状况进行推断。
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预估等。
假设检验是用于检验某个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依据统计显著性水平推断总体的状况是否与某个假设相符。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裁定某一因素是否对调查对象的态度、行为等产生影响。
置信区间预估是通过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总体某一参数的可能取值范围的方法。
统计学家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计算得出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内包含了总体参数的预估值,并预估了该预估值的精度。
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还需要注意数据的可视化呈现。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状况,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综上所述,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是深度了解调查对象态度、行为等方面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据整理、描述统计、推论统计等方法,可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干系,并对总体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估。
同时,数据的可视化呈现也是重要的,可以援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数据。
统计和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增进了社会科学探究的进步。
问卷与量表的编制及分析方法王俊明国立体育学院体育研究所教授壹、问卷与量表的差异「问卷与量表」都是研究者用来搜集数据的一种技术,也可以说是对个人行为和态度的一种测量技术。
它的用处在于量度,特别是对某些主要变项的量度。
虽然问卷和量表都是可以用来搜集数据,但这两者基本上还是有一些差异存在的:一、在编制架构上的差异(一)量表需要理论的依据,问卷则只要符合主题即可。
通常量表的编制都是根据学者所提的理论来决定其编制的架构,譬如若要编制教练的领导行为量表时,可根据运动心理学者Chelladurai & Carron的运动情境领导理论来编制。
此项理论将教练的领导行为分为「训练和教学的行为」、「民主的行为」、「权威的行为」、「社会支持的行为」及「奖励及赞赏的行为」等五个向度,因此编制者可依照这五个向度编成一份有五个分量表的领导行为量表。
然而在编制问卷时,只要研究者先将所要研究的主题厘清,并将所要了解的问题胪列出来,然后依序编排即可。
(二)量表的各分量表都要有明确的定义,问卷则无此要求。
在编制量表时,若没有分量表,编制者就直接将此量表的定义加以说明。
若所编制的量表包含有若干个分量表,各个分量表亦需将其定义加以界定清楚。
一方面让编制者在编题时能切合各个分量表的主题,另一方面是让阅读者能了解此量表的各个分量表究竟是做何解释。
二、在计分上的差异(一)量表是以各个分量表为计分的单位,问卷是以各题为单位来计次。
假如一个量表有若干个分量表,其计分的方式是以各个分量表为单位。
由于量表通常是以点量尺的型式呈现,研究者只要将分量表中每一题的分数相加即可。
问卷则和量表不同,它是以单题为计算单位,亦即是以每一题的各个选项来计算其次数。
(二)量表的计算单位是分数,而问卷的计算单位是次数。
由于量表是将各题的分数相加而得到一个分数,因此所得的分数是属于连续变量。
而问卷是以各题的选项来计次,所得的结果是各个选项的次数分配,此乃属于间断变数。
三、在统计分析上的差异(一)量表在描述统计方面有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在推论统计方面有t考验、变异数分析、共变量分析、迥归分析等。
(二)问卷在描述统计方面有次数分配、百分比;在推论统计方面有χ2考验(如适合度考验、百分比同构型考验、独立性考验、改变的显著性考验等)。
贰、问卷编制的方法一、问卷编制的步骤研究者在编制问卷时,可依三个步骤进行:确定主题、搜集数据、编制题目。
以下就以台北市民参与慢速垒球活动的调查研究为例,说明一份问卷是如何编制出来的(问卷如附录一的第二部份)。
(一)确定主题问卷编制的内容应和所要调查的目的一致,譬如若要了解台北市民参与慢速垒球活动的情形,所编制的题目就应和慢速垒球的活动有关。
(二)搜集资料假如要了解市民参与慢速垒球活动的情形,首先需要知道台北市的慢速垒球活动是如何运作。
编制者可至台北市慢速垒球协会访问相关的工作人员,或是至垒球活动的现场了解会员参加活动的情形。
这些数据都可供编制者在编制问卷时参考用。
(三)编制题目编制者在搜集有关的资料后,即可将各项资料整理并编拟出题目。
所编的题目可分为人口统计变项部份和问卷题目部份两类,由前者可了解参与慢速垒球活动人员的年龄、性别、婚姻、职业、学历、收入等基本资料,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参与慢速垒球活动的原因、每月参加的次数、时间、经费、及参加的方式等。
二、问卷编制的类型一般而言,问卷的类型可为开放式的问卷和封闭式的问卷两类。
以下即分别予以说明:(一)开放式的问卷1.在球类运动中,你喜不喜欢棒球? 为什么?2.你通常收看什么球类比赛节目?为什么?(二)封闭式的问卷1.你喜不喜欢棒球运动?囗很不喜欢囗不太喜欢囗有点喜欢囗很喜欢2.你通常喜欢收视那种球类比赛节目?囗篮球囗足球囗棒球囗其它由上面的例题得知,开放式的问卷让作答者有较大发挥的空间,研究者可以比较深入的了解作答者心中的想法,但需要较长的时间作答。
而封闭式的问卷的优点是让作答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作答完毕,而且答案明确,易于统计,但其缺点是无法得知作答者为何要选该答案的原因。
通常一份问卷是以封闭式的题目为主,另佐以若干开放式的题目(研究者比较想深入知道的问题)。
三、提出问题的标准研究者在编制问卷时必须先考虑所编拟的问题是否适宜,以下所提的几项标准可做为问卷编制者的参考:(一)问题是否与研究目的一致问卷里所提的问题必须和研究目的一致,才不会让作答者有离题的感觉。
譬如问卷是要了解台北市民参与慢速垒球活动的情形,所有问卷里的问题当然都必须和慢速垒球活动有关。
假如在此份问卷里问了有关台北市政的问题,就会让作答者不知所措。
(二)问题的类型是否合适有些问卷的问题适合用封闭式的类型,有些则应该用开放式的类型。
一般而言,开放式的问题比较能获得充足的数据,但其缺点是费时,而且作答的对象在教育程度上不能太低。
因此,问题的类型应该视作答的对象、研究的主题、可以应用的时间等因素而定。
(三)问题是否令人难以回答在问卷里应避免提出让人不喜欢回答的问题,譬如问大专的体育教师「你是否曾经有过花钱请人帮你写论文的念头?」,或是问「你在撰写论文时是否曾经考虑过抄袭别人的研究报告?」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非常敏感,即使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可能也不会据实回答。
(四)问题是否涉及个人的稳私有关个人隐私的问题,编制者应该尽量避免将其列入,譬如问选手「你是否在比赛时使用过禁药」、「你每年有多少的收入不用报税」,除非这是研究者研究的主题,而且事先获得作答者的合作,否则这种问题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五)问题是否有暗示作用问卷的问题不应暗示作答者做某种的回答,如问选手「有研究报告指出吸烟会影响人的心肺功能,你认为运动选手可以吸烟吗?」像此类的问题已经强调吸烟的坏处,当然会强烈的暗示作答者选择不同意的答案。
(六)问题是否超出作答者的能力问卷所问的问题应视作答者的能力来提问题,譬如对小学的运动选手问「你认为行政院是否应该成立体育委员会?」「你认为大专院校的体育助教是否可以上课?」,像此类的问题已超出小学生作答的能力范围,将会使作答者无法反应。
四、编制题目的原则(一)用字浅显易懂题目的文词应力求清楚明了,不要造成作答者对语意的误解。
而且用字也要简单易懂,尽量使作答者能节省作答的时间。
(二)每个问题只涵盖一个观念一个句子只能提及一个观念,以免作答者混洧。
譬如「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努力不懈而且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
」这个句子就涵盖了「努力不懈」及「尝试用新的方法」两个观念,有时作答者只符合了其中的一个观念,这对于作答者将会造成困扰。
因此像上述的例子最好将其改为两个句子:「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努力不懈去解决。
」及「当你遇到挫折时,你是否会尝试用新的方法去解决。
」(三)避免主观及情绪化的字眼问卷的问题应该是采用客观、中性的字眼,不应用会挑起作答者情绪的文字,如「你认为教育部不准大学的体育教师上课是否有打压体育教师的嫌疑?」,这个句子所用的「打压」这个字眼就非常不适当。
(四)问题的选项应清楚界定问卷里各个问题的选项应界定清楚,如前述「台北市民参与慢速垒球活动问卷」有关每月收入的问题,在各个选项中不能有混淆的情形。
譬如第一个选项是5万元以上,其后依次是4万元-4万9千元、3万元-3万9千元、2万元-2万9千元及1万元以下,各个选项分得很清楚,作答者很容易选出符合自己收入的答案。
假如所编的选项是5万元以上,然后依次是4万元-5万元、3万元-4万元、2万元-3万元及1万元以下。
像此种选项因为有重迭的情形出现,将会造成作答者无法正确的作答,这是编问卷者要避免的情形。
(五)不用假设或猜测的语句「假如你是行政院长的话,你是否会同意成立体育委员会?」,像这种假设性的问题,因为作答者有太多的想象空间,以致于所得的结果不易归纳解释。
在实际的应用上,价值并不高。
(六)句子避免过长通常作答者在填答一份问卷时,都不希望花太多的时间,假如问卷的题目简单清楚,一目了然,作答者的配合度会较高;反之,若题目复杂又冗长,作答者有可能会应付了事。
譬如「在亚特兰大奥运时,我国派出大批的选手与赛,结果只得到一块银牌,其余则空手而归,你对此种结果有何感想?」像此种冗长的题目,只是浪费作答者的时间而已。
参、量表编制的方法一、量表编制的步骤(一)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当研究者决定编制一份量表时,首先须拟定编制量表的计划。
此份计划包括决定应搜集哪些相关的数据、编制的进度、样本的选取、经费预算、编制完成所需的时间等。
(二)搜集资料不同的量表所涉及的数据当然就有所不同,譬如选手的「成就动机量表」和教练的「领导行为量表」,在文献的搜集上当然有很大的差别。
编制者必须先了解量表的性质,然后才决定所搜集资料的方向。
如成就动机量表是属于人格方面的量表,编制者就要从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或既有的量表中去搜集。
若是领导行为量表,因其是属于社会心理方面的量表,编制者就要在社会心理学中去搜集。
(三)拟定量表的架构编制者可以参考某一个学者的看法,或是综合数个学者的理论拟出所要编制量表的架构。
假如此量表有若干个分量表,编制者应先将其定义写出来,以利尔后编制题目之用。
以下是笔者所编制的「大专学生个人需求量表」架构的范例:1.卑逊性:自觉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常有愧怍之心,在尊长面前有畏缩不安的倾向。
2.成就性:会尽个人的努力以求取成功,完成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有解决问题或接受挑战的倾向。
3.亲和性:乐于交友,愿意参加团体活动,并有忠于朋友的倾向。
4.攻击性:会抨击相反的意见,公开批评他人,遇攻击时必谋报复;发生问题时,常有责怪他人的倾向。
5.自主性:倾向于自由行动,自作主张,不喜欢接受规则或习惯的约束,不愿为责任或义务所规范。
6.防卫性:受到攻击、批评、责备时会起而辩护,或是对自己所犯的过错会加以遮掩。
7.支配性:喜欢领导团体活动,有支配或影响他人的倾向;常为个人的主张辩护,希望能为他人所接受。
8.表现性:常藉语言或行动的表现以获得别人的注意;喜好谈论本身的成就和功绩。
9.避败性:会停止行动或逃避某种活动以免遭到失败。
10.乐善性:待人宽厚仁慈,富同情心;对于困难或遭遇不幸的人,有乐于帮助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