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析七子之歌

解析七子之歌

解析七子之歌
解析七子之歌

解析《七子之歌》对澳门历史的误解

2005-02-06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费成康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手机看新闻

1999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的前夕,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响彻在祖国山河。《七子之歌》分为7节,分别描述了澳门、香港、台湾等7处被帝国主义列强侵占的中国领土,如同离开祖国母亲怀抱的儿女,渴望早日回家。该诗的第一节写“澳门”,全文如下: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些诗句震撼人心,充满了爱国激情,但也有一个明显错误,就是弄错了澳门被葡萄牙“掳去”即被葡萄牙侵占的时间。由于此诗于1925年7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诗中描述澳门已被葡萄牙“掳去”了“三百年”,这就表明作者认为澳门于1600年左右便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历史事实表明,1553年中国官府只是允准葡萄牙人在澳门就船贸易。此后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政府在澳门一直充分地行使着国家主权,在澳的葡萄牙人一直作为中国皇帝的子民才得以在澳门居留、贸易。为什么是这样呢?这是因为,当时的葡萄牙只有100余万人口,葡萄牙本土距澳门又有数万里之遥,葡萄牙人自里斯本乘船

至少需航行一年半时间才能抵达中国,集结到澳门的葡萄牙人最多只有数千人。而当时的明朝则是个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疆土、接近一亿人口的大国,葡萄牙人在入居澳门前与明军的几次军事冲突均以惨败告终。在葡萄牙人入居澳门后不久的1580年,葡萄牙本土被西班牙兼并。不久,来到远东的荷兰人、英国人也成了他们强劲的敌手。1630年,荷兰人攻占马六甲后,在澳葡萄牙人几乎断绝了与印度和葡萄牙本土的联系,如同围棋中的一片孤子。过了10年,恢复了独立的葡萄牙在随后的20多年间倾全力与西班牙等国作战,根本无暇顾及在远东的据点。紧接着,中国便进入长达百年的康乾盛世,这就使在澳葡萄牙人更加无法与中国政府对抗。这样,在入居澳门的近300年间,当地的葡萄牙人须服从当地中国官员的管辖,须向中国官府交纳地租银,并须向中国官府纳税。他们如有违反中国法令的意图,就会遭到当地中国官员的痛斥甚至严惩:“尔等在澳居住之人,既在天朝地方,即应遵奉天朝法度”;否则,“必重治尔等之罪,不能宽恕。”这些葡萄牙人为了能在澳门继续居留,都尽可能避免与中国官府冲突,甚至尽力博取中国皇帝的欢心,表明他们“世世沐浴圣人化,坚守臣节誓不移”。

中国政府无法在澳门行使国家主权,始自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于1840年8月进攻关闸,驻守澳门半岛的中国军队被迫撤离,使中国政府首次失去了对澳门半岛的军事控制。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畏惧西方列强,澳葡当局特别是于1846年初出任澳门总督的亚马留便乘机侵夺中国在澳门的主权。1 849年8月22日,当地的中国青年刺杀了亚马留。8月25日,澳葡当局发兵攻占关闸,而驻在澳门的中国地方官员香山县丞已于前一天逃回内地。从这一天起,中国政府才无法在澳门行使国家主权,澳门正式被葡萄牙“掳去”。这样,

至《七子之歌》问世的20世纪20年代,澳门离开祖国襁褓的准确时间只有70多年。

最早宣传葡萄牙人于进入澳门后即占据了澳门的,不是中国人士,而是若干葡萄牙殖民者。他们蓄意制造此种舆论,自然是出于侵占澳门的需要。鸦片战争前,为了变澳门为葡萄牙的“殖民地”,他们曾多次挑起事端,力图摆脱中国官府的管辖,还宣称澳门是他们于16世纪中期驱逐海盗、征服当地统治者后的“战利品”。1822年,葡萄牙王国的第一部宪法又宣称葡萄牙的领土包括澳门。鸦片战争后,有些英国人也认可这种谬说。由于此时的葡萄牙也日趋衰落,故自1 9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便传出葡萄牙拟出售部分殖民地以缓解财政危机的流言。占据了香港的英国人深恐法、德、俄、美等对手乘机购买澳门,作为在远东泊船、驻兵的军事基地,从而对香港构成威胁,因而先是鼓动清政府以100万两白银“买回”澳门,10多年后又力图劝说清政府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永远”占领。出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甚至不顾葡萄牙侵占澳门仅30余年的事实,一再宣称“澳门系葡人久有之地”,“澳门自前明嘉靖时即经葡国占据”,“迨至国初,知该处被占已久,难以收回,遂改税课为地租,仅令输银五百两,按年完缴”。正是在赫德的一再聒噪下,主管外务但又不懂边政的总理衙门大臣们也开始相信这种谬说。这样,腐败不堪的清政府终于在1887年允准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进入民国以后,一方面由于有侵略者故意制造的这些误导,另一方面又由于澳门的真实历史情形特别是鸦片战争前澳门的真实状况已鲜为人知,因而葡萄牙侵占澳门已逾300年之说就流传开来,真可谓是谬种流传。闻一多先生并非研

究澳门历史的专家,在吟唱《七子之歌》时沿用当时社会对澳门问题的共识就不奇怪。需要指出的是,《七子之歌》虽然有此差错,但诗中激扬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艺术成就仍是值得肯定的。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李少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第四单元《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 本课教材围绕实现祖国统一这一主题,主要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两岸关系的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本课教材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承中国现代的文体事业,下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良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考试的热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书指导、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 运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

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行政区的不同,增强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香港、澳门回归是建立在祖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基础之上的,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充分认识到“一国两制”不仅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更是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共同繁荣的基础和保证。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教材难点: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和作用。 二、说教法 1.比较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经济特区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港澳特别行政区特在实行特别的政治制度,而经济特区特别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2.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目与课后的自我测评、让学生在小组的讨论、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港澳回归的根本原因。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七子之歌》说课稿 《七子之歌》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诵读欣赏。 一、教材分析 《七子之歌》位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为“新闻传播”,同单元的《新闻两篇》中安排有《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学习。本单元的“参考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激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可结合两篇课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作为“诵读欣赏”的语言素材,诗作感情充沛、感人肺腑,极其适合朗读教学的需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了解“七子”的历史变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知识、情感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悲壮深沉的感情(知识、情感目标); 3理解拟人等创作手法在诗作表达方面的作用(知识、能力目

标)。 三、重点难点 作为以“诵读”和“欣赏”为主要内容的语言训练课,“朗读”(目标2)和“赏析”(目标3)应为教学重点,其中“拟人”与“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所以“目标3”是教学难点。 四、《课标》与课文的关系 这节课的课型为“诵读欣赏”,关于“诵读”,课标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而这组饱含血泪的现代诗不仅是绝佳的朗读素材,更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接受高尚人格的渐染和洗礼。关于“欣赏”,课标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本课而言,我想可以在诵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作者悲愤中饱含渴望的炽烈感情,同时对诗作所运用的拟人与象征手法进行简单品析。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拟用一课时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从这一原则出发,我选择了朗读法与启发问答法作为主要教法;同时,确定朗读法与合作探究法为主要学法。

人音版音乐《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授课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歌词、旋律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在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控制好音准和声音。 3、在歌曲的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与政治、历史、地理等横向学科协同教学,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4、在艺术处理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 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今天学习这首新的作品之前,老师想为大家朗诵一首诗。(PPT展示《七子之歌——澳门》伴以歌曲伴奏)(朗诵)。 师:这首诗诗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从美国归来后创作的,当时,闻一多先生深深地感受到,在国外,中国人受到歧视,就连在中国,我们自己的国土上,中国人民也要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他写下组诗《七子之歌》,而《七子之歌——澳门》这就是其中的一首。在1999年举国上下欢庆澳门回归的时候,作曲家李海鹰先生为它谱写上曲。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七子之歌——澳门》。(PPT展示) 二、通过地理知识、历史知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师:同学们,我们都学习过地理,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简单地为大家介绍澳门所在的地理位置?或者介绍一下澳门的情况? 生:。。。。。。 师:介绍澳门的基本情况。(PPT展示)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澳门原来是渔港,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到了近现代,澳门成为了旅游城市。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关于澳门历史的介绍。(PPT展示) 师: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澳门,到1851年、1864年侵占氹仔岛和路环岛,因为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他曾经有过一段屈辱的被殖民的历史。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们国家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了。中国政府也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时间是(等待学生回答)。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那神圣的一刻。(PPT展示) 师: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这首《七子之歌——澳门》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PPT 播放) 师:听了这首歌曲以后,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速度、、前后旋律变化等) 师:那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呢? 生:。。。。。。(思念祖国母亲,期盼回归、回家)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前后音高的不同,确实,前面部分,旋律比较平稳,而且音都不高,大部分在中声区。感觉就像是在诉说心情,诉说思念一样。而后面部分,不仅一开始就从中声区跳到了高音区,而且大部分都是高音。似乎是在表现很强烈的情感,盼望回归的迫切心情。而这也就是词曲作者共同表达的心声。我们演唱的时候也要把握好这种感情基调,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乳”字的字理演变过程。理解“梦寐不忘”“掠去”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教学重点: 1、准确掌握生字“姓、灵、魂、乳”的音形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母亲,然而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你们知道是谁吗?那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几百年前,我们的国家有七块土地被侵占着,他们就像七个离开母亲的孩子被痛苦折磨着,就在这时,伟大的诗人闻一多看到山河破碎写下了著名的组诗《七子之歌》,同学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把书打到63页,齐读课题。学习“澳”。 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闻一多生平简介 2、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呢?

三、教师范读,学生完成两个任务: 1、看准字形,注意字音。 2、圈画出你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由朗读 五、认字 学生自己说出你都学到了哪些字。组词造句时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然后齐读黑板上的生字,看着黑板上的的字给你的同桌两个人说一遍。我们都累了玩一个游戏吧!开火车读大屏幕的词语。认识自理图。那接下来该完成你自己的任务了,把你圈画的生字住上音,住完同桌互相检查。 六、分析课文 1.字词没有问题了,下面我找一位同学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小评委,看他是否看准字形,读准字音了。然后齐读,齐读之前思考一个问题,这首诗歌用来什么修辞手法? 2.指名读。分析每一句。我们来交流一下吧。重点解决: 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妈港”这个名字的来历。(1553年葡萄牙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在澳门的妈阁庙前登陆。后来葡萄牙人就将澳门称为“妈港”。英文写为Macao)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你通过哪句话知道的?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

14圆明园的毁灭 优秀说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 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围绕这一中心,作者着重写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突出了它是“园林艺术的精华,建筑艺术的瑰宝”;二是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胆敢如此为非作歹,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估、煌”等10个生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会写“毁灭、不可估量”等24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关键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情感的变化。 3.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重难点: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根据本课的目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提问,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开课,出示几幅圆明园毁灭后的废墟图,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情感做一个铺垫。 (二)质疑问难,自主学习。 在引入新课之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分组学习,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对2-4自然段,引导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再让学生交流体会: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这既培养了学生快速捕捉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形成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知识、主动质疑的习惯。 (三)品读体会,想象画面。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圆明园“众星拱月”的布局,突出圆明园风格各异的景观。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昔日圆明园的布局和景观之后,师再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去研读、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通过默读画出关键词“青铜礼器、名人字画、奇珍异宝”来说明圆明园的文物多,课件出示画面,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从而激起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四)领悟表达,升华情感。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

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 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 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是用朴实深情的情感来唱) 3,朗读歌词。(结合刚刚说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说明全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母亲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回归的爱国之心。) 4,模唱。(1),播放音乐〈七子之歌〉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轻声哼唱,熟悉其中的旋律。 (2),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拉”模唱。

五年级音乐《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七子之歌——xx》教学设计 课题:《七子之歌——xx》 课时:40分钟 教材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上册里已学过有关友谊、亲情的歌曲,本学期延伸到爱祖国,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材利用听、唱、奏、视、动、写、忆、创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在美的音乐中建立对祖国的爱,以及期盼祖国完整统一的愿望。 教学内容: 《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响彻中华大地的歌曲,歌曲深情而诚挚的音调,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歌曲,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同学们耳熟能详,唱起来非常流畅。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抒情优美;第二乐段旋律热情激昂,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历史与今天、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期盼完整统一的赤子情感。 2、体会“七子”的内涵,能够用充满渴望、深情的歌声去演唱《七子之歌》,抒发对澳门回归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唱《七子之歌——澳门》,能注意情绪、力度和音高的对比。 2、歌曲处理:歌曲中第11小节,六度大跳;休止符。 教学难点:

感受与表现旋律的走向致使歌曲情绪的多层变化,并进行创作表现。.教学内容组织: 诗歌导入——结合视听——学唱歌曲——创编活动——综合表演教学媒体准备: 课件、钢琴、竖笛、图片、xx区旗等 教学思路: 1、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到澳门回归祖国当天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认识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3、在学生会唱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创作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4、最后在综合表演中结束,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方法: 1、本课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的体验与感知上。 2、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本人更多地让学生多听多感受,从听入手,并在听的基础上学会唱、视、动、创等,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并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3、为了培养学生可贵的创造性,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多方面的音乐活动,老师作为引导者,通过对各方面不同的提问、示范去诱导和启发学生多想、多说、多动、多做、多创等,不断发展感受、理解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xx问好 二、诗歌导入 [出示组诗《七子之歌》中首篇《xx》]

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1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说课稿 教师 张建勤 2015.4.5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是中河中学教师张建勤。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二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由于本节课教材内容少, 学生对这段历史很难掌握,因而需要大量的图片和史实加强知识外延。为此,我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对这段历史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生动形象地把这段历史真实的展示给学生,希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在地位和作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十二课。本课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地位,祖国统一是现代中国的大事。港澳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尤其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奋发进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教材。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介绍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及其含义。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等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含义;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 (2)、能力目标:由于本课是多媒体教学,有很多图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由于要联系旧知识,教会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通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香港澳门被割占的历史,让学生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中国共产党顺利解决港澳历史遗留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是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也说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中国顺利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本课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很好素材。 2、重点、难点: (1)重点:“一国两制”的内容;港澳回归的时间和意义。 (2)难点:对“一国两制”深刻内涵的理解。 三、说教法: 1、媒体运用:多媒体电教室。 2、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把要授课的重要知识点、难点等一一讲清楚。 3、教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澳门及《七子之歌》创作背景。 2、理解歌曲表达情感,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及其内涵的理解, 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3、用深情的歌声淋漓尽致的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 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是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东方之珠》,你们学会了吗? (好,我们来复习一下,老师给你们领个开头) 教师对同学们的演唱做简单的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新歌《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过程: 一.展示 1.《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3. 聆听歌曲二.歌曲初步了解:

二.1.了解作者闻一多,作曲家李海鹰 2.歌曲创作背景 3.“七子”的来历(教师提问) 4. 澳门概况 5. 学习集体诵读《七子之歌——澳门》 三.学习歌曲: 1.第二遍放音乐 2.教师提问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你感觉这首歌曲的情绪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心情? ) (深情、激昂……表达了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急切心情,思念祖国妈妈等) 3.教师分析乐曲中的难点 *《七子之歌—澳门》为单二部曲式。第一乐段旋律比较平稳,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思念中的母亲作着真诚的倾诉。第二乐段(第11小节之后)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六度大跳,旋律多在高音区回转,它好像是在呐喊,在表现一种盼望回归祖国的强烈感情。 第二乐句是稍加变化的重复。它进一步使这种情绪变得更加浓烈。 最后一个乐句深情而又肯定,把渴望回归的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4.第三遍放音乐 *(提问:在歌曲中曾几次出现了呼唤母亲?每一次有什么意义? 在演唱中需要如何处理? 第一次表达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 汨罗市白水中学:吴定军《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我零零总总执教过十几次。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课件设计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是怎样施教的。 一、教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只有一千多字,但所选事例典型,语言诗化,抒情性的议论也洽到好处,使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文章结构严谨,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作者以议论结构文章,前后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形成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此文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是学习写作的好范文。 二、目标 结合单元目标,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3、,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4、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2、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作者对闻一多的赞美敬重之情。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对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对文言词语的准确把握。 四、教法 (一)教学方法:结合新课标,采用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具体表现为: 1、采用先学后教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通过设疑、讨论、朗读、理解,教师适当点拔,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 3、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做”的最最重要性。 (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学法 我们学校正在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大都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文章主旨明了,而部分字词一定让学生学扎实,这一环节可留给

歌曲《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七子之歌——澳门》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案之五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 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法、类比法、分析、讨论与实践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音画同步法”引导欣赏 1、欣赏交响乐《1997·天地人》序曲。 2、思考:乐曲表现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乐曲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情 感描绘的意境? 3、议论:曲作者用那庄严的钟声、美妙的歌声和乐声谱写一曲中华儿女的 爱国心声。作品形象再现“1997香港回归”交接仪式那神圣、令人难忘的时刻。乐曲不但唤起我们对往日的记忆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乐曲还唤起每一位炎黄 子孙的民族自豪感与深深的爱国情。

4、师:《1997·天地人》序曲让我们再次认识:音乐作为声音的艺术,它 具有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功能,它还能通过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感染人、影 响人,所以,作者常利用乐曲表现生活感受,抒发情感。从人的审美能力发展看,认识音乐所具有的表现功能是不够的,我们还应通过作品,走进作家的内 心世界,了解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他们对情感的表达。那么,请大爱与我 一起再欣赏两首同风格、同题材的作品。 二、比较欣赏 1、拖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 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 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 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 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 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 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 (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 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 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 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4)归纳: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教学设计 (1)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下,国歌在什么场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动人呢?(同学回答)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其实你们刚才听的国歌曾经就在澳门回归的现场演奏过,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在澳门回归的那一天,你门都举行了哪些活动啊? 二的确,在那一天的中国处处是欢歌笑语,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这之前澳门同胞们都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呢?下面我们就追随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当时澳门同胞的苦难和抗争! 三、朗读课文,找出诗歌中你们认为最具震撼力的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划出来并说明你们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梦寐不忘 四、再把课文朗读一遍,结合文中插图分析图中那些画面给你的感触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坚定的学者 面容狰狞且趾高气扬的侵略者 阴森森的铁制的刑具 五、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给你震撼呢?学者既是闻一多的写照,也是广大澳门同胞的写照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门 同胞受苦受难最好的见证 六、同学说的都不错,那请你们在把课文读一下,然后思考: 1、从你们的震撼中可以发现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表达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七子之归来其在旦夕乎(见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加强这种表达效果的呢?(通过拟人手法,把祖国比成母亲,通过 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来增强这种表达效果) 七、看来同学都已经对诗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题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请哪位同学唱一下? 八、和书后面的光碟上的录音对比,说说你认为哪一首最能体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各抒己见) 同学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之下,澳门已经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那你们想一下,闻一多的“七子归来” 之愿望实现没有啊?(台湾) 十、确实,当其他六子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安然入睡时,台湾正隔着台湾海峡孤苦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台 湾回归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学最大的愿望,那我们假设明天台湾就能回到祖国的怀抱了,作为漂泊多年 的游子,它最可能说的话是什么?思考几分中,用最简洁的话说出来。 同学门说的都不错,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台湾之回归一定回实现,让我们静静地等待着 吧!这一节可就上到这里,下课!!! 作业设计: 思考:澳门的回归对祖国和澳门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响? (2 )诵读欣赏《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说课稿教学文案

《七子之歌一一澳门》 说课稿 尊敬的专家、评委你们好! 我是17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子之歌一一澳门》。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兀的欣赏学习类歌曲。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这四个方面分别阐述我对 《七子之歌一一澳门》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七子之歌一一澳门》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欣赏歌曲,这是闻一多先生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的其中一首。这首歌曲是C大调4/4拍子,速度中等。乐曲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是以可爱的童声领唱,诉说对祖国母亲的深深思念; 一第2部分是此曲高潮部分,以童声合唱的形式重复演唱“那三百年来............ ”); 第3部分则是用混声大合唱反复吟唱“我要回来…”体现了澳门同胞迫切的希望早日回到祖国怀抱的深深期盼之情。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要求学生掌握以下三个内容: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播放视频短片和音频聆听使学生了解澳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七子之歌一一澳门》这首歌曲的深刻含义,切身感受澳门同胞对祖国的热爱,树立爱国的情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自主创造力,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使学生掌握对音乐正确的审美观念; 3、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欣赏,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歌曲节奏、节拍、音长音高,并能够深深的体会国土不可分割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的体会到国土不可分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投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怎样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歌曲的深刻含义,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歌曲的思想情感。 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兴趣性,我选用:澳门回归短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歌曲视频、歌曲音频、钢琴等教学工具以辅助教学。

七子之歌—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 七子之歌—澳门 课题:七子之歌—澳门 课型:综合课 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教学目的:指导学生有表情,自然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强弱关系,把握好切分音的节奏。2.歌曲的情绪体验,用优美纯净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歌曲中五,六度音程的把握。2.歌曲情绪,格调的把握。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卡片,钢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入教室。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表现了人民不畏压迫,起来反抗的精神。 师:很好,由这首歌曲可以看出他们的坚定信念,他们这样奋起抗战,为的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收复失地。 在历史上,我们国家有名的七个地方都曾被帝国主义侵略者占领,至今有的地方还未回归。,闻一多先生 在1925年还专门为这七个地方创作了《七子之歌》组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的歌词就出自组诗,歌曲的 名字是〈七子之歌--澳门〉。出示歌曲卡片。 2,欣赏歌曲,让学生欣赏后回答: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情感来演唱的? 3,朗读歌词。 4,模唱。 生讨论回答。

七子之歌——澳门 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认本课生字和新词,识记7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诗歌和搜集交流澳门的相关资料,理解体味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海峡两岸盼回归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海峡两岸期盼回归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 录音带《七子之歌》搜集有关澳门的区徽、区旗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七子之歌》吗?有好多同学会唱这首歌,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的。诗中的“七子”指的是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的我们祖国的七个地方,其中就有澳门。在澳门回归之时,曲作家李海鹰将它谱成了曲,就是我们今天唱的《七子之歌》。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 (4)分组读课文。 (5)齐读诗歌。 2、再读诗歌,学认生字,记忆字形。 3、巩固练习;认读一类字。 三、作业:根据练习中的提示搜集和澳门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在读中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有感情地学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二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指名读诗歌,思考:诗歌中的“母亲”和“儿子”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2)自由练习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诗人企盼回归祖国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3)练习读,师生探讨,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首诗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6)放录音,学唱这首诗歌。 三、作业:把这首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所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或唱这首诗歌。 2、听写一类字。 二、完成书后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读一读。 (1)练习读这些词语。 (2)指名领读词语。 (3)齐读词语。 3、写一写。先读再写。 4、做一做。交流搜集到的澳门的相关资料。 三、作业: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

高中音乐《花非花》说课稿

初中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的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初一上册第一单元《爱我中华》 (进门鞠躬、说完板书) 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具体的阐述我说课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第一,教材的分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因为是本册的第一单元,所以对于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开篇引导的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歌颂祖国的歌曲。从中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伟大和各民族的团结,加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并扩大学生们的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新课标理念,以及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欣赏、聆听、学唱《爱我中华》、《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绪。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习,树立起要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信心和愿望。 第三,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本着对初中新课程的理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唱、欣赏,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情感 难点:歌曲旋律、歌词等特点的掌握,象《我和我的祖国》中的三拍子节奏等。 第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由于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初中生的生活范围以及对于生活的认知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而生活体验及自身的创新能力也都有所增强;在心理特性上,初中生具有不平衡性、不稳定性、自主性、前瞻性及闭锁性等心理特性。因此,我将根据初中生所获得的新的生活能力及新的心理特性有机的整合视觉图像法、兴趣导入法、聆听欣赏法、提问及小组讨论法并附之一些具有互动性质的小游戏等等教学方式。 第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我将播放一首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在澳门回归时传唱久远的歌曲《七子之歌》来导入 本课。让学生自由讨论歌曲的特点、以及歌曲表达的海外赤子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们较快的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爱我中华》: 欣赏歌曲:让学生通过初次聆听,对歌曲的旋律有一个初步印象,为下一步学唱打下基础。 重复欣赏、生成讨论:由于学生们的性格、爱好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听完后,我将让学生自由讨论,加深他们对于音乐作品的感受及体会。无论学生回答的如何,我都首先予以肯定,然后再做补充! 随音乐哼唱歌曲:哼唱的目的是熟悉歌词,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轻声唱法、气息运用、咬字吐字等歌唱知识的掌握程度。出现问题,当场示范改正。 难重点解决:首先是让学生找出不易学唱的地方和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 学唱歌曲,激情表现:通过不同形式的学唱、演唱、欣赏等方法,学生的歌声中一定会有最真挚的爱国感情表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对《爱我中华》歌曲的深刻理解。 (2)歌曲欣赏,感情升华。

七子之歌——澳门 教案

七子之歌——澳门教案 第1节课 一、情感导入与歌曲欣赏体验 1、导入:以轻声的《七子之歌—澳门》的歌曲录音为背景音乐,教师板书或用字幕打出一段格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2、提问:这句格言出自哪位诗人?他与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有什么关系? 3、师生共议:这句格言出自我国现代著名爱国诗人、学者、烈士闻一多先生,它镌刻在清华大学闻亭下的闻一多先生雕像后面的石壁上。正是闻一多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爱,使他创作了《七子之歌》的爱国诗篇,在1925年7月4日发表在《现代评论》上。《七子之歌》是一部组诗,组诗一共分七章。它们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澳门》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1997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作曲家李海鹰,用深沉、诚挚的曲调为《澳门》这首诗谱上了曲。自此,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4、请同学们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七子之歌—澳门》。 5、师生共议:片中担任领唱的年仅七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林的那双充满童真的眼中仿佛注视着400年的澳门沧桑,荡澜着40万澳门同胞的炙泪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 二、歌曲演唱与处理 1、请几位会唱这首歌的同学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不同的形式,演唱或演奏《七子之歌—澳门》。 2、师生评议、讨论如何更好的表现作品:(1)要将表现歌曲的感情置于核心的地位。(2)歌曲的第一乐段要以真诚的倾诉为基调,去表现仿佛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3)歌曲的第二段要以急切的呼唤为基调,去抒发离别已久的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3、在以上分析歌曲情感的基础上,教师用钢琴弹奏歌谱,师生共同演唱歌谱,做进一步的体验。引导学生以音乐为本,感悟作品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1)旋律线的

《七子之歌》教案

《七子之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认本课生字和新词,识记7个一类生字和8个二类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反复吟诵诗歌和搜集交流澳门的相关资料,理解体味诗歌大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海峡两岸盼回归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期盼统一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海峡两岸期盼回归统一的情感。 教具准备: 录音带《七子之歌》搜集有关澳门的区徽、区旗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识记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唱《七子之歌》吗?有好多同学会唱这首歌,那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歌呢? 老师告诉大家,这首歌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写的。诗中的七子指的是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的我们祖国的七个地方,其中就有澳门。在澳门回归之时,曲作家李海鹰将它谱成了曲,就是我们今天唱的《七子之歌》。 二、教学新课: 1、初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的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在小组内练习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4)分组读课文。 (5)齐读诗歌。 1、再读诗歌,学认生字,记忆字形。 2、巩固练习;认读一类字。 三、作业:根据练习中的提示搜集和澳门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在读中感悟作者的爱国之情,有感情地学唱这首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一、二类生字。 2、认读词语。 二、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1)指名读诗歌,思考:诗歌中的 母亲 和 儿子 分别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2)自由练习读诗歌,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诗人企盼回归祖国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3)练习读,师生探讨,应该带着什么感情来读这首诗歌?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5)放录音,学唱这首诗歌。 三、作业:把这首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背诵诗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所学内容,完成书后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