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环境规划的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4.34 MB
- 文档页数:29
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第一节环境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一、环境规划的目标(一)环境规划目标的概念环境规划的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和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作的规定。
(二)环境规划目标的基本要求1、具有普通发展规划目标的共性环境规划目标必须有时间限定和空间约束,可以计量并能反映客观实际。
2、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环境规划目标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进行综合平衡,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保证目标的可实施性可实施性主要指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达性以及目标本身的时空可分解性,便于管理、监督、检查和实行。
4、保证目标的先进性目标应能满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环境的要求,保障人们正常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质量;同时应考虑技术进步因素,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三)环境规划目标的类型1、按管理层次划分(1)宏观目标:总体上的规定(2)详细目标:具体的规定2、按规划内容划分(1)环境质量目标:依据不同的地域或者功能区而不同,其由一系列表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来实现。
(2)环境污染总量控制目标:主要由工业或者行业污染控制目标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构成。
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质上是以功能区环境容量为基础的目标,即把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功能区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多余的部份即作为削减目标或者削减量,削减目标是污染总量控制目标的主要组成部份和具体体现。
3、按规划目的划分(1)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在规划期内要把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浓度控制在一定的标准范围内,包括各项质量指标和污染管理指标。
(2)生态保护目标:包括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规划目标,同时还有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的规划目标。
(3)环境管理目标:包括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目标,同时还包括实施环境规划,执行各项环境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等管理目标。
4、按规划时间划分(1)短期:即年度计划,目标要准确、具体、定量、可操作;(2)中期: 5〜10 年,包含具体的定量或者定性目标;(3)长期: 10 年以上,主要是战略意义的宏观要求。
环境规划学重要概念第三章环境规划的内容1 如何进行环境规划中的可达性分析:A 环境保护投资分析,逐项计算完成各项指标所需资金,在留有余地的前提情况下得出一个总投资预算,同时,考虑环境保护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B 技术力量分析(1)环境管理技术;(2)污染防治技术;(3)技术人才与技术推广;C 污染负荷削减能力分析,对规划区污染负荷削减能力的分析直接关系到环境目标能否实现。
一现有的削减能力,二潜在的削减能力。
D 其他分析,政治,经济,群众,执法管理部门,综合分析。
2 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的类型和原则:概念:是指进行环境规划定量或半定量研究时所必须的数据指标总体。
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适应性原则;选择性原则;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指标;以及相关指标(主要指经济社会和生态指标)。
3 环境规划中环境预测的类型和主要内容:警告性预测;目标导向性预测(理想型);规划协调性预测(对策性);社会和经济发展预测;环境容量和资源预测;环境污染预测;环境治理和投资预测;生态环境预测。
4 环境功能区划的目的和基本内容:是环境实现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它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合理划分。
是为了合理布局,其次是为了确定具体的环境目标;再者是为便于目标的管理和执行。
基本内容:在所研究的范围内,根据各环境要素的组成自净能力等条件,合理确定试用功能的不同类型区,确定界面设立监测控制点;在所研究范围的层次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功能区为单元。
提出生活和生产布局以及相应的环境目标与环境标准的建议;在各功能区内,根其在生活和生产布局中的分工职能以及所承担的相应的环境负荷,设计出污染物物流和环境信息流;建立环境信息库,以便对生产生活和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处理,及时掌握环境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并通过反馈做出合理的控制决策。
5 综合环境规划与部门环境规划的区别:城市综合环境区划主要是以城市中人群的活动方式以及对环境的要求为分类准则,一般可以分为重点环境保护区一般环境保护区,污染控制区,和重点污染治理区等;部门环境规划:大气环境规划,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区,噪声功能区等。
环境规划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环境规划的定义(名词解释):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行政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2.环境规划的实施主要以为主导。
3.实质:一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科学决策活动。
4.环境规划的内涵(简答题)环境规划的对象是:“”复合生态系统(必考)环境规划的任务(目的)是使该系统协调发展,维护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环境规划的依据是社会经济原理、生态原理、地学原理、系统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先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
环境规划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作出的综合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全国性环境规划要有全国宏观综合考虑5.环境规划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行为以的投资获取的环境效益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基本依据6.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7.环境规划的类型:按时间分:(必考)长远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一般跨越时间为5-10年,5年环境规划一般称五年计划。
五年环境计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并纳入其中;年度环境保护计划实际上是五年计划的年度安排,它是五年计划的分年度实施的具体。
按环境要素划分:按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划分:(必考):环境保护服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按性质划分8.例题:什么是环境规划;如何理解其内涵?环境规划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预先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是政府履行环境职责的综合决策过程之一,是约束和指导政府环境行为的纲领性文件。
内涵:其实质是一种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盲目和主观随意性而实施的科学决策活动。
第二章:环境规划的理论基础1.环境系统: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由丰富多样、层次不一的元素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结构,并能不断依靠和的输入、输出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