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高一生物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原卷版)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七章《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④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对达尔文进化学说及其各内容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B.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斗争C.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D.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3.下列哪一项不是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的作用()A.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变异,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B.自然选择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自然选择使生物的变异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是新生物类型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探究类4.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5.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B.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C.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D.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综合提升类6.达尔文在克格伦岛上考察时发现,岛上的昆虫一般呈现两种类型:许多昆虫不能飞,而少数能飞的昆虫却翅膀异常发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能飞和能飞的昆虫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岛上的强风环境引起昆虫的多方向变异C.岛上环境对昆虫进行了长期、定向的自然选择D.翅膀发达的昆虫比不能飞的昆虫更能适应岛上环境二、综合题(共32分)7.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总分:5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2. 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体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3.依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视力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B.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和前肢都很长C.尺蠖工业黑化现象是因为受煤烟熏黑的结果D.北极熊为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不同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5.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错误的认识是()A.它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经过不断修定、补充与完善而形成的科学理论B.种群共用一个基因库,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种群密度的变化对其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影响作用D.“突变”是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6.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7. 桉601药刚问世时,可治疗病毒性感冒,疗效很高;几年后,疗效渐渐降低,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抗药性个体的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后来的药量用少了,产生了抗药性变异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9.在一个种群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24%,基因型Aa的个体占72%,基因型aa的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24%,72%B.36%,64%C.57%,43%D. 60%,40%10.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忻州市2016-2017年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同步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总分:6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1。
第一位提出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相抗衡的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孟德尔 D.沃森、克里克2.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②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③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实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④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未能解释的是()A.生物进化的原因 B.现存生物适应性的原因C.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D.遗传和变异的本质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长期地理隔离一定能达到生殖隔离,如东北虎和华南虎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生物能完成有性杂交就是同一个物种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7.1 现代生物进化论同步精品讲案(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知识点讲解】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内容:(1)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的基础。
(2)生存斗争:生物进化的动力和选择的手段。
(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
(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
先进性: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局限性: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未阐明自然选择对遗传变异选择的认识;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典型例题】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不正确理解是:()A.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B.选择是不定向的C.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生物的有利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答案】B【点拨】自然选择选择生物有利性状,使生物朝着该性状方向进化,是定向的。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讲解】(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③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隔离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②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③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④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必修2 7.1-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复习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自然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D.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2.(2013·合肥质检)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
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3.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55%和42.5%C.45%和42.5% D.45%和32.5%4.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该种群两年内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下列与这对基因有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的进化C.该种群的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5.(2013届马鞍山模拟)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6.德国科学家利用高度纯合的植物界中基因组最少的拟南芥为研究材料对基因变异的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致使生物进化的基因变异速率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速率快得多。
对此科研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快速的变异速率可使一些植物迅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通过基因变异提供的C.该项研究结果显示的基因变异速率或许同样适用于人类的脱氧核糖核酸D.快速发生基因变异是一些植物仅在几代后便能抵御特定除草剂的原因之一7.(2013年银川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8.(2013·烟台调研)假设某动物种群中,最初一对等位基因B、b的频率B=0.75,b =0.25,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B基因的频率不断降低,若干代后B、b的基因频率B=0.25,b=0.75,则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群体中基因型为Bb的频率变化规律是( ) A.不断增加B.不断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基本不变9.(2013·银川二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B.隔离产生后,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是有差别的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定向的,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也是定向的D.某种抗生素长期使用药效下降,这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10.(2013·温州模拟)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8·南昌高一检测)下列符合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内容的是()A.物种是神创的B.物种是不变的C.种群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用进废退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析】选C。
物种是神创的,物种是不变的都是在达尔文以前进化理论的观点,故A、B错误;达尔文以后对于自然选择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了以种群为基本单位,故C正确;用进废退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内容,故D错误。
2.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解析】选B。
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断变化的,由低等向高等进化。
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符合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符合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观点。
3.肺鱼在夏季如遇池塘干涸,常藏身于泥中进行夏眠,直到雨季来临时才“苏醒”。
下列各项均是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这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C.环境迫使肺鱼产生这种变异D.肺鱼与环境长期斗争的结果【解析】选C。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肺鱼能进行夏眠渡过干旱的季节,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解析】选D。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通过自然选择保留的性状就是有利的,通过繁殖(也就是遗传)传给下一代并逐渐积累。
【变式训练】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过度繁殖引起的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解析】选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的相关内容。
本次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计划课时为一节课。
本节内容包括: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和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其中重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课程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明白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和其他科学理论的发展一样,不是简单的新理论对旧理论的否定和排斥,而是新理论对旧理论的修正、深入和扩展。
此外,本次课程也是对第二节相关内容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生物进化的简单内容,知道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理解生物科学理论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并且对相关内容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学生对拉马克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和局限性以及达尔文以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尚不了解,所以本次课程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2)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3)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几个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2)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通过学会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生物界的一些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界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 )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生物进化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重难点分析1.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3)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2.难点(1)处理好本节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2)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教育.(3)处理好基本观点及学术界中的争论的关系. 解决措施.五、教学流程:7.板书设计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小课堂: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7.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观点(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2.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鼹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3.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理论C.最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D.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了科学的道路4.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是()A.获得性遗传B.用进废退学说C.自然选择学说D.中性学说5.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6.一只雌蛙能产卵4 000~5 000个,卵受精后只有5%~10%能发育为成体。
(满分60分,40分钟完成)
班级姓名总分
一、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新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②④⑤⑥⑦
B. ②③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③⑤⑥⑦
2. 囊性纤维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
在欧洲人群中,每2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此病。
如一对健康的夫妇有一患有此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又与另一男子再婚。
再婚的双亲生一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是()
A. 1/25
B. 1/102
C. 1/100
D. 1/625
3.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是()
A.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一定发生改变
B.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种群的进化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B.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没有影响
C.小麦吸浆虫在接触敌敌畏后能产生抗药性的个体,敌敌畏的使用能增强小麦吸浆虫的抗药性
D.多倍体育种过程中二倍体母本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证明了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
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狮虎兽”的诞生说明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若后代基因型频率改变,则表明其发生了进化
D.一个种群内的基因频率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6.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B. 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说明二者之间无生殖隔离
C.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必须在有性生殖前提下才能发生
D.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
7.下列与生物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纯合高茎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 一片林中的黑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
C. 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可育出三倍体西瓜,表明这两种西瓜并无生殖隔离
D. 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
8.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图①~③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的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9. 在—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
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经长期的自然选择()
A. 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
B. 对显隐性基因的比例影响很小
C. 会使隐性基因灭绝
D. 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10.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某地区每1600个人中就有1个患者。
不考虑变异的情
况下,下列有关该病的分析中,错误
..的是()
A. 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不一定患病
B. 该地区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40
C.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
D. 患者的一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
二、非选择题(30分,每格2分)
11.(16分)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 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 X N、X N Y等均视为纯合子)。
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F1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
③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____。
(2)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
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
F1中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
12.(14分).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
下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第二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
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
①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牛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选择F1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 F2白色牛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
F2中f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从F1到F2代,基因F(f)控制的性状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___。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DdFf和DdFf的牛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