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的练习题
- 格式:pdf
- 大小:81.17 KB
- 文档页数:2
《分香蕉》练习题
1、填一填。
15 ÷ 5 = 3 9 × 3 = 27 ()()()()()()2、在O里填上“+、-、×或÷”。
12 O 2=6 9 O 9=0 2 O 8=16
32 O 4=8 18 O 4=14 5 O 5=1
3、列式计算
(1)把6朵花平均放入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朵。
列式:
(2)平均每只小象有()个球。
列式:
4、○ ○ ○○○ ○ ○○ ○ ○
○ ○ ○○○ ○ ○○ ○ ○
(1)如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个。
列式:
(2)如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
列式:
5、二年级一班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4个人,可以站6行,如果每行站3个人,可以站几行?
一、应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看图列式
○○○○○○○○○○○○○○○○○○
(1)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列式:
(2)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列式:
(3)每份3个,有几份?列式:
(4)每份9个,有几份?列式:
2、列式计算。
(1)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2)有16个梨,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3)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
二、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1、下周要开家长会了,一年级36名同学的家长都来开家长会。
现在准备了36把椅子。
那我们怎样安排呢?
2、我们班的同学要去秋游,总共24名,我们怎么排队才好?。
小学-数学-打印版
第4课时分香蕉
1.27个圆环,能组成多少个由3个圆环组成的图形?
2.32个柿子,平均装在4个筐里,每个筐里装几个?
3.一筐橘子,数量在20个到30个之间,把它们平均分,分给的人数与每人分得的个数正好相等。
这筐橘子有多少个?
4.王梅的妈妈病了,医生建议她多吃一些水果,懂事的王梅就用自己攒的12元零花钱去买水果。
到了水果店,她看到有3种不同标价的橘子:①每千克2元;②每千克3元;③每千克4元。
王梅的12元钱如果都用完,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买法?(假设买的都是整千克数)
1.27÷3=9(个)
2.32÷4=8(个)
3.5×5=25(个)
4.略
小学-数学-打印版。
7.4《分香蕉》第一课时1.填一填15 ÷ 5 = 3()()()2.填“+”“-”“×”或“÷”。
12 2=6 9 9=0 2 8=1632 4=8 18 4=14 5 5=13.列式计算(1)把6朵花平均放入3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朵。
(2)平均每只小象有()个球。
4.(1)如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个。
(2)如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个。
5.二年级一班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4个人,可以站6行,如果每行站3个人,可以站几行?第二课时一、填一填。
二、说一说,画一画。
16个小朋友,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算式:__________-三、下面哪个问题用乘法计算,哪个问题用除法计算,再列式计算。
第三课时一、填一填。
(1)每两辆汽车编成一组,可以编成()组。
(2)每4辆汽车编成一组,可以编成()组。
二、结合图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三、下列说法对吗?1、在20÷4=5中,被除数是4,除数是20,商是5。
()2、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用除法算式表示是6÷2=3。
()3这种分法是平均分。
()4、把20块糖平均分给淘气和他的4个好朋友,每人可以分到5块糖。
()5、18÷3=6,读作:18除3等于6。
()四、看图写算式。
五、看图计算。
算式:_________________第一课时答案:1. 被除数除数商2. ÷ - × ÷ - ÷3. 2;44. 5;45. 4×6=24(人) 24÷3=8(行)第二课时答案:一、12 2×6=12 12÷3=4 12÷4=3 12÷6=2二、16÷4=4三、(1)把10块砖按每2个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用除法,10÷2=5(次)(2)求4个5是多少,用乘法。
4×5=20(棵)第三课时答案:一、8 4二、24 24 这两个算式6个4等于24。
《分香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与25÷5得数相同的算式是()A. 64÷8B. 5×2 C. 28÷7 D. 1×52.一个数的5倍正好是30,这个数是()A. 7B. 6C. 103.下列正确的是()A. 15÷5=5B. 21÷3=8 C. 28÷4=74.下列错的是( )A. 24÷8=4B. 54÷6=9 C. 28÷4=75.36÷4=()A. 11B. 10C. 9二、判断题1.54÷3=21 ()2.把25个荔枝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到5个()3.52可以被4整除()4.40÷5=8 ()5.81÷9=9 ()三、填空题1.30÷3=________2.36里面有________个9。
3.小明有32个棒棒糖,他想分给8个小伙伴,那么每个小伙伴可以分到________个棒棒糖。
4.现在有42个鸡蛋,要把杯子分给3个蛋盒,每个蛋盒可以分到________个鸡蛋。
5.把64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吃________个。
6.21÷3=________7.用容积4毫升的小瓶装48毫升的药水,共需要小瓶________个。
8.有4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________个苹果。
9.有12只兔子,平均分成3份后,每份各为________只兔子。
10.有●40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________个。
四、计算题1.把24个气球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个气球?2.一根绳子长52m,对折4次后,每段长多少米?3.一共有45只兔子,每9只放一个笼子,可以放多少个笼子?4.现在有饼干72块,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块?5.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花猫,每只小花猫分到几条?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45÷3=15,其中64÷8=8、5×2=10、28÷7=4、1×5=5,所以选D【分析】考察除法的使用2.【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题意一个数的5倍正好是30可知30÷5=6,所以答案为B【分析】考察基本除法的运算3.【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性质15÷5=3、21÷3=7、28÷4=7、可知C为正确答案【分析】考察除法基本运算4.【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性质24÷8=3,54÷6=9,28÷4=7可知A为正确答案【分析】考察除法基本运算5.【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简运算36÷4=9可知C为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北师版二级上册《分香蕉》习题一、基础过关1.填空:三()十二()六十二()()十八()()十八2.把 12 根香蕉按以下方式分一分。
( 1)均匀分红 2 份,每份几根?□÷□=□(根)( 2)均匀分红 6 份,每份几根?□÷□=□(根)( 3)每份 3 根,有几份?□÷□=□(根)( 4)每份 4 根,有几份?□÷□=□(根)二、综合训练连一连。
(使用“学乐师生” APP摄影录音录像,分享给全班同学。
)①把 10 均匀分红 2 份,每份是几?10÷5② 2+ 2+ 2+ 2+2 27 ÷ 9③有 10 个,每 5 个放一盘,能够放几盘?10 ÷ 2④ 27 除以 9,商是多少? 2 × 5⑤有 5 个盘子,每盘放 2 个,一共需要多少个?32÷ 8⑥被除数是 32,除数是8,商是多少? 5 × 2三、拓展应用小明同学搬出18 张椅子,每行摆 6 张,摆 3 行。
得出18÷ 6=3请以此写出以下摆法得出的等式。
(1)每行摆 3 张,摆 6 行。
(2)每行摆 2 张,摆 9 行。
(3)每行摆 9 张,摆 2 行。
(4)每行摆 1 张,摆 18 行。
(5)每行摆 18 张,摆 1 行。
参照答案一、基础过关1. 4,2; 2; 3, 6\2 , 9; 3, 6。
2.( 1) 12, 2,6(2) 12, 6,2(3) 12, 3,4(4) 12, 4,3。
二、综合训练略。
三、拓展应用1.( 1) 18÷ 3=6(2) 18÷ 2=9(3) 18÷ 9=2(4) 18÷ 1=18(5) 18÷ 18= 1。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学科:小学数学册数:二年级上册单元数:第七单元知识领域:数与代数内容专题:数的运算题型试题知识要点难易程度认知过程数学核心素养填空计算选择判断问题解决其它基础变式拓展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一、圈一圈,填一填。
1.1【答案:5,15÷3=5】A.认识除法A1.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 1.2【答案A.认识除法A1.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30÷6=5】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 1.3【答案:(1)5,10,2,5】A.认识除法A1.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 1.4【答案:(2)2,10,5,2 】A.认识除法A1.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 1.5【答案:18÷2 =9】A.认识除法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填空2.1【答案:15除以5等于3,15,5,3】B.认识除法算式B1.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 2.2【答案:18÷6=3,18,6,3】识除法算式B1.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2.3在20÷4=5中,“20”是(),“÷”是(),“4”是(),“5”是()【答案:被除数,除号,除数,商】B.认识除法算式B2.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
√√√√√2.4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用除法表示()【答案:2,10÷5=2】A.认识除法A1.在解决平均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意义。
√√√√√ 2.5【答案:3,6,2,3,被除数和,除数,商,6除以2等于3,6棵树苗,2人,每人栽3棵树】识除法算式B2.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意义。
小学数学分香蕉练习题1. 某个班级有30个学生,老师带学生去采摘香蕉,在果园中每个学生分摊采摘的香蕉。
如果每个学生平均分到12个香蕉,那么果园中有多少个香蕉?解答:首先,我们知道每个学生平均分到12个香蕉,而这个班级有30个学生,所以总共有 12 × 30 = 360 个香蕉。
答案:果园中有360个香蕉。
2. 小明每天早上吃2根香蕉,小华每天中午吃4根香蕉,小红每天下午吃6根香蕉。
如果他们连续吃了5天,他们总共吃了多少根香蕉?解答:首先,我们可以计算出小明每天吃的香蕉数量:2 × 5 = 10根香蕉;然后,计算出小华每天吃的香蕉数量:4 × 5 = 20 根香蕉;最后,计算出小红每天吃的香蕉数量:6 × 5 = 30 根香蕉。
将它们相加:10 + 20 + 30 = 60 根香蕉。
答案:他们总共吃了60根香蕉。
3. 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合作去采摘香蕉。
甲和乙一天可以采摘30根香蕉,乙和丙一天可以采摘40根香蕉,甲和丙一天可以采摘50根香蕉。
请问他们三个人一天可以采摘多少根香蕉?解答:设甲、乙、丙三个人一天可以采摘的香蕉数量分别为x、y、z。
根据题意得到以下三个方程:甲 + 乙 = 30乙 + 丙 = 40甲 + 丙 = 50解方程组得到:甲 = 20,乙 = 10,丙 = 30。
答案:他们三个人一天可以采摘60根香蕉。
4. 如果10个学生平摊100根香蕉,每个学生可以分到多少根香蕉?解答:首先,我们知道10个学生平均分到100根香蕉,所以每个学生可以分到 100 ÷ 10 = 10根香蕉。
答案:每个学生可以分到10根香蕉。
5. 有一大筐香蕉,共有48根。
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他和他的两个朋友。
问小明和他的朋友们每人可以得到几根香蕉?解答:首先,我们知道一共有48根香蕉,小明和他的两个朋友要平均分。
所以每个人可以得到 48 ÷ 3 = 16根香蕉。
《分香蕉》同步练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单选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下面与25÷5得数相同的算式是()“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分香蕉》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面与25÷5得数相同的算式是()A. 64÷8B. 5×2C. 28÷7D. 1×52.一个数的5倍正好是30,这个数是()A. 7B. 6C. 103.下列正确的是()A. 15÷5=5B. 21÷3=8C. 28÷4=74.下列错的是( )A. 24÷8=4B. 54÷6=9C. 28÷4=75.36÷4=()A. 11B. 10C. 9二、判断题1.54÷3=21 ()2.把25个荔枝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可以分到5个()3.52可以被4整除()4.40÷5=8 ()5.81÷9=9 ()三、填空题1.30÷3=________2.36里面有________个9。
3.小明有32个棒棒糖,他想分给8个小伙伴,那么每个小伙伴可以分到________个棒棒糖。
4.现在有42个鸡蛋,要把杯子分给3个蛋盒,每个蛋盒可以分到________个鸡蛋。
5.把64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吃________个。
6.21÷3=________7.用容积4毫升的小瓶装48毫升的药水,共需要小瓶________个。
8.有4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________个苹果。
9.有12只兔子,平均分成3份后,每份各为________只兔子。
10.有●40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________个。
四、计算题1.把24个气球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几个气球?2.一根绳子长52m,对折4次后,每段长多少米?3.一共有45只兔子,每9只放一个笼子,可以放多少个笼子?4.现在有饼干72块,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请问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块?5.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花猫,每只小花猫分到几条?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D【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45÷3=15,其中64÷8=8、5×2=10、28÷7=4、1×5=5,所以选D【分析】考察除法的使用2.【答案】B【解析】【解答】根据题意一个数的5倍正好是30可知30÷5=6,所以答案为B【分析】考察基本除法的运算3.【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性质15÷5=3、21÷3=7、28÷4=7、可知C为正确答案【分析】考察除法基本运算4.【答案】A【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性质24÷8=3,54÷6=9,28÷4=7可知A为正确答案【分析】考察除法基本运算5.【答案】C【解析】【解答】根据除法的简运算36÷4=9可知C为正确答案。
一年级数学分香蕉的练习题题目一:找出不同数量的香蕉(1000字)1. 请你帮小明找出不同数量的香蕉。
2. 小明有一桶香蕉,桶里有10根香蕉。
他已经数过5根了,请问桶里还有几根香蕉?3. 小红有一袋香蕉,袋里有8根香蕉。
她已经数过7根了,请问袋里还有几根香蕉?4. 小李有一箱香蕉,箱子里有12根香蕉。
他已经数过4根了,请问箱子里还有几根香蕉?5. 小丽有一篮香蕉,篮子里有15根香蕉。
她已经数过9根了,请问篮子里还有几根香蕉?6. 小明、小红、小李、小丽四个人,他们手中的香蕉数目如下:小明有2,小红有3,小李有5,小丽有4。
请你算一算,他们共有几根香蕉?7. 小红有2个桶,每个桶里有6根香蕉。
她已经数过5根了,请问两个桶里还有几根香蕉?8. 小明、小红、小李、小丽四个人,他们手中的香蕉数目如下:小明有4,小红有7,小李有3,小丽有2。
请问他们手中共有几根香蕉?9. 小明、小红、小李三个人,他们手中的香蕉数目是一样的。
小明给了小红4根,小明给了小李3根。
请问现在他们手中共有几根香蕉?小红5根。
请问现在他们手中共有几根香蕉?题目二:加法练习题(1000字)1. 小明手里有2根香蕉,小红给了他3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2. 小明手里有4根香蕉,小红给了他2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3. 小明手里有5根香蕉,小红给了他1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4. 小明手里有3根香蕉,小李给了他2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5. 小红手里有3根香蕉,小李给了她2根香蕉,请问小红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6. 小明手里有5根香蕉,小红给了他3根香蕉,小李给了他2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7. 小明手里有6根香蕉,小红给了他4根香蕉,小李给了他5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8. 小明手里有7根香蕉,小红给了他2根香蕉,小李给了他3根香蕉,请问小明手中现在有几根香蕉?给了小红2根,小明给了小李3根。
分香蕉的数学作业
1,填空。
1、32除以4等于多少?列式( )
2、5个6的和是多少?列式( )
3、18÷3=6,读作:( )
4、把3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
5、被除数是27,除数是3,商是( )
二、计算题
5×4= 25+48= 61-25= 16÷4= 17+49= 6×3= 9×2= 91-16= 91-47+36= 18+19+37= 100-29-36=
三、列式计算
1、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4个7的和是多少?
3、除数是4,被除数是32,商是多少?
四、解决问题
铅笔每支2元,钢笔每支8元
1 6支铅笔一共多少钱?
2 3支钢笔一共多少钱?
3 6支铅笔和3支钢笔一共花了多少钱?
4 你会如何支付这些钱?
5 妈妈付了1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32÷8=4
2、5×6=30
3、18除以3等于六,或者(3除18等于6)
4、9
5、9
二、计算题
20 73 36 4
66 18 18 75
80 74 35
三、列式计算
1、21÷3=7
2、4×7=28
3、32÷4=8
四、解决问题
1、6×2=12元
2、3×8=24元
3、24+12=36元
4、3张十元和6张一元
5、100-36=6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