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加工方法对猪苓药材质量的影响_王天媛
- 格式:pdf
- 大小:232.17 KB
- 文档页数:5
中药提取工艺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作者:孙鑫磊张玉恒张灵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2期[摘要]中药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效果决定中药制剂的疗效,而中药提取工艺技术决定了药物提取效果的质量。
因此,先进的中药提取工艺技术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也影响着我国中医药发展的进程。
本文结合中药提取工艺的主要原理,分析中药提取工艺对药品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提取工艺;药品质量;影响中图分类号:TP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2-0386-0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提取工艺得到了改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药的治疗效果。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提高中药的市场份额,加大中药提取工艺的提升与改进工作是一项非常必要的举措。
1中药提取工艺的发展史中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国是中药主要的生产国,同时也是中药的出口国。
中药的成型离不开提取工艺、烘焙工艺、萃取工艺等相配合,但其中提取工艺为提取时最重要的一步。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中药的提取工艺也在不断的创新,提取工艺上创新步使得提取出的中药药效由显著提高,产量也大幅增加,因此近年来我国中药出口量增加,药品的生物价值更加明显。
近年来中药临床处方不断增加。
但仔细研究中药的发展史,存在许多由于提取工艺而导致中药质量产生问题的事件,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中药的质量问题可由中药提取工艺决定,因此提取工艺出现问题时,不但药品生产商受到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更是无法保障。
所以,我们要尽量仔细研究分析中药提取技术对于中药的药品质量存在的影响,对中药提取工艺进行变革,不能让中药提取工艺止步不前。
过去由于提取工艺偏低,资金投入不足,也没有先进的提取设备等因素,导致提取工艺难以进步,中药的提取工艺整体水平无法提高。
并且当时中药生产商所注重的是中药所能带来的利益,而缺乏对药品质量的关注,导致很多药品质量不达标,中药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干燥方法对黄芪药材质量的影响路莎莎;王凝;王黎;赫媛媛;任娟【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24(20)1【摘要】目的:研究五种产地加工干燥方法对黄芪药材的外观性状、内在成分的影响规律,以期选出最佳的黄芪药材产地初加工干燥方法。
方法:对新鲜黄芪药材进行晒干、阴干、热风干燥(50、60、70℃)的处理,比较干燥速率随干燥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对A药材外观性状、浸出物、复水比;采用HPLC-ELSD测定黄芪甲苷含量;HPLC-UV法测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UV-Vis测定黄芪多糖含量,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经对实验数据分析,黄芪物效含量为60℃烘干>晒干>阴干>50℃烘干=70℃烘干,其中60℃烘干和晒干的贡献得率达93.936%,具有绝对优势。
阴干,晒干,50℃、60℃、70℃热风干燥五种干燥方法使黄芪达到安全含水(10%)所需时间分别为132 h、60 h、13.5 h、9.5 h、4.5 h。
结论:从黄芪外观性状与内在成分含量等因素考虑,其产地加工方法以60℃热风干燥为宜,但综合经济因素考虑,晒干亦较为适宜。
【总页数】6页(P45-50)【作者】路莎莎;王凝;王黎;赫媛媛;任娟【作者单位】河西学院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四种干燥方式对芜菁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4种干燥方式对山药脆片香气品质的影响3.基于多元成分的黄芪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4.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干燥工艺对香菇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5.不同干燥方法对佛手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如何影响药材活性成分中药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炮制则是中药材在应用前必不可少的加工过程。
炮制工艺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中药材活性成分的含量、性质和药效,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多种多样,包括净制、切制、炒制、炙制、煅制、蒸煮燀制等。
每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目的。
净制主要是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如泥沙、杂质、霉变部分等。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对药材活性成分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净制,能够减少杂质对有效成分的干扰,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质量。
例如,在处理百合时,去除其外层的黑瓣和须根,能使有效成分更加集中,保证药效。
切制是将药材切成一定的规格和形状,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调配。
切制过程中,药材的表面积增大,有助于在煎煮或提取过程中活性成分的溶出。
但切制的厚薄、大小等也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临床需求来确定。
如黄柏切成丝后,其小檗碱等活性成分更容易释放。
炒制是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分为清炒和加辅料炒。
清炒又包括炒黄、炒焦、炒炭等。
炒黄能使药材中的酶失去活性,防止有效成分被分解,如王不留行通过炒黄,能增加其爆花率,增强活血通经、下乳消肿的作用。
炒焦能缓和药性,增强消食健脾的功效,如山楂炒焦后,酸味减轻,增加了消食止泻的作用。
炒炭则能增强止血的效果,如地榆炒炭后,鞣质含量增加,止血作用显著增强。
炙制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共同拌炒,常见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盐水等。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如蜜炙甘草,可增强其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效。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如酒大黄,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实热。
醋炙能增强疏肝止痛、收敛解毒的作用,如醋延胡索,能增强其止痛效果。
盐水炙能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如盐知母,能增强其滋阴降火的功效。
煅制分为明煅和煅淬。
明煅能使药材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如牡蛎、石膏等。
煅淬则能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强疗效,如炉甘石煅淬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应用。
不同液体发酵条件对猪苓多糖提取量的影响戚淑威;赵琪;程远辉;侯志江;和琼姬;徐中志【摘要】This articl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from grifola by liquid fer -mentation through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oculum size , culture temperature , rotate speed of oscillator , culture duration , as well as carbon source , nitrogen source and metal salt in medium all had effects on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 -ride from grifola.When 3 pieces of mycelia were inoculated and cultur ed for 15 days at 25℃, the rotate speed was 150 r/min, and the medium contained glucose , peptone and KH 2 PO4 , the mycelia of grifola grew best , and the extraction quantity of grifola polysac-charide was the highest , reaching 0.093~0.121 g.%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液体发酵条件对猪苓多糖提取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培养温度、振荡器转速、培养天数、培养基碳源、氮源及金属盐类等因素对猪苓多糖的提取量均有影响;当接种量为3片菌丝、培养温度为25℃、转速为150 r/min、培养15 d、培养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金属盐类为KH2 PO4时,猪苓菌丝生长最好,猪苓多糖的提取量最高,达0.093~0.121 g。
论中药材提取工艺优化及药效成分研究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应用。
中药材的提取是将有益成分从植物中提取出来,以获得草药的药效成分。
提取工艺优化及药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草药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讨论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和药效成分的研究。
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工艺参数,提高中药材提取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药用价值。
中药材提取的主要方法包括浸提、煮炖、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在这些方法中,浸提是最常用的一种。
浸提方法是将中药材与适量的溶剂接触一段时间,使溶剂能够溶解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得到提取物。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工艺参数的选择对提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工艺参数是指影响提取工艺效果的各个参数,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比例等。
这些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提高药材提取的效率和产量。
例如,提取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药效成分的降解,提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需要通过对中药材的性质和目标成分特性的研究,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
目前,通过改变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优化中药材提取工艺,提高提取物的产量和药效。
除了提取工艺的优化,对中药材的药效成分进行研究也是至关重要的。
药效成分是指中草药中具有药理活性和药用价值的化学成分。
了解药效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可以深入了解药材的药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为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的药效成分研究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核磁共振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
中药材中含有多种药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活性作用。
因此,研究中药材中的药效成分对于揭示中药的药效机制、提高中药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药材中药效成分的研究,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中药的提取工艺,提高中药疗效,减少副作用。
总之,中药材提取工艺的优化和药效成分的研究是中草药研究的重要方向。
第27卷第4期2009年4月河南科学HENAN SCIENCEVol.27No.4Apr.2009收稿日期:2009-01-13基金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522030200)作者简介:雷高明(1982-),男,河南封丘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和药学研究通信作者:杨云(1955-),女,河南南阳人,教授,主要从事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研究.文章编号:1004-3918(2009)04-0429-04炮制加工对茯苓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雷高明,李晓坤,杨云(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郑州450008)摘要:从浸出物、多糖和总糖含量、HPLC 色谱图等方面来考察趁鲜加工和发汗后加工对茯苓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趁鲜处理的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发汗后处理的饮片,对碱溶性浸出物影响不明显;趁鲜处理的茯苓片总糖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片,茯苓丁相反;炮制加工前后的茯苓饮片HPLC 色谱图中主要峰群的整体图貌基本一致,但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的差别.炮制加工对茯苓饮片的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茯苓饮片;浸出物;总糖与多糖含量;HPLC 色谱图中图分类号:R 283.3文献标识码:A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 )的干燥菌核,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约占茯苓干质量的93%)和三萜类化合物已酰茯苓酸、茯苓酸、3β-羟基羊毛甾三烯酸[1],还含有树胶、蛋白质、脂肪酸等.现代研究表明,茯苓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抗肿瘤、抗炎、利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抗肝硬变、减轻卡那霉素中毒性耳损害、抗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CMC 诱导的精子畸变等.由于茯苓有着重要的生物活性和应用价值,尤其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急剧增加.本文以茯苓中的有效成分为指标,根据炮制前后茯苓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考察茯苓炮制加工方法的优劣,为茯苓饮片炮制加工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1材料1.1仪器UV-2201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DHG-9146A 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METTLER AE240电子分析天平(瑞士);TP 600超声波提取器(北京天鹏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BS210S 型电子天平(北京塞多利斯公司)LC-20AT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大连伊利特Hypersil-ODS (4.6mm ×250mm )高效液相色谱柱;工作站CBM-102;检测器SPD-20A .1.2药品与药材茯苓药材采集于河南省商城县,由河南中医学院董诚明教授鉴定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葡萄糖对照品(基准);乙腈为HPLC 纯,水为双蒸水(经0.45μm 微孔滤膜滤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2实验方法与结果2.1趁鲜与发汗后处理茯苓饮片浸出物含量对比2.1.1茯苓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比较取60℃干燥后的趁鲜处理和发汗后处理的0.2cm 厚茯苓片与1.0cm ×1.0cm ×1.0cm 茯苓丁,按照文献[2]的方法将饮片粉碎后,进行水溶性浸出物测定,结果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cm ×1.0cm ×1.0cm )、片(厚0.2cm )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2.46%,2.29%,2.15%,2.28%.2.1.2茯苓饮片碱溶性浸出物含量比较取茯苓饮片粉碎,过20目筛.取供试品约2g ,精密称定,置于100m L 锥形瓶中,加0.5mol /L NaOH 溶液50m L ,密闭,于4℃提取3h ,用干燥滤器过滤,滤渣水洗至中性后,将滤纸连同滤渣一并干燥至恒重,称定重量,以供试品的质量减去残渣的质量得到碱溶性浸出物的质量,并计算第27卷第4期河南科学供试品中碱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结果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cm ×1.0cm ×1cm )、片(厚0.2cm )的碱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分别为92.11%,93.10%,93.83%,92.79%.2.2趁鲜与发汗后处理茯苓饮片总糖与多糖含量比较取60℃干燥后的趁鲜处理和发汗后处理的0.2cm 厚茯苓片与1.0cm ×1.0cm ×1.0cm 茯苓丁饮片药材粉末各2g ,精密称定后置锥形瓶中,加水100m L ,称重,浸泡20min ,煎煮40min ,煎煮过程中随时加水量至近似原体积.将药液放凉后称重,补充水分至原重,过滤,滤液备用.精密吸取粗糖滤液10m L ,置水浴蒸干,加水2m L 溶解,再加无水乙醇10m L ,放置4h ,过滤,沉淀用质量分数85%乙醇适量洗涤2次,残渣用热水溶解并洗入100m L 容量瓶,冷却,加水定容至刻度,为多糖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粗糖滤液1m L ,置10m 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作为总糖供试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0.1000g ,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 L ,制成对照品溶液;490nm 测定样品多糖和总糖的吸收度,并计算总糖与多糖的含量,结果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片(厚0.2cm )总糖与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7%,1.13%,0.89%,0.85%,趁鲜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1.0cm ×1.0cm ×1.0cm )总糖与多糖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3%,0.12%,0.88%,0.87%.2.3趁鲜与发汗后处理茯苓饮片HPLC 色谱图对比2.3.1色谱条件大连伊利特Hypersil-ODS (4.6mm ×250mm )高效液相色谱柱;检测器:SPD-20A ;工作站CBM-102;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流速1.0m L/min ;柱温30℃;检测波长242nm .2.3.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60℃干燥后的趁鲜处理和发汗后处理的0.2cm 厚茯苓片与1.0cm ×1.0cm ×1.0cm 茯苓丁,粉碎,过40目筛.取粉末约1.0g ,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加95%乙醇25m L ,超声提取20min ,过滤,残渣加95%乙醇重复提取2次,合并滤液并挥干乙醇,用色谱甲醇定容于10m L 容量瓶中,临用前用0.45μm 微孔滤膜过滤,即得供试品溶液.2.3.3结果不同炮制加工方法的茯苓饮片HPLC 色谱叠加图见图1.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见表2和表3.图1不同炮制加工方法的茯苓饮片HPLC 色谱叠加图Fig.1Superposition chart of HPLC chromatograms of Poria cocos through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表1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Tab.1Gradient eluted procedure of mobile phase 时间/min 乙腈/%0.05%磷酸水/%0.015644255644356733656733430--2009年4月雷高明等:炮制加工对茯苓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影响表2茯苓饮片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表Tab .2Relative retention times of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Poria cocos herbs 表3茯苓饮片特征峰相对峰面积表Tab.3Relative peak areas of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Poria cocos herbs3结论3.1炮制加工对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以上实验数据显示趁鲜处理的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发汗后处理的饮片.3.2炮制加工对碱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论是趁鲜处理的茯苓饮片还是发汗后处理的茯苓饮片,碱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都很高,达到90%以上,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碱溶性成分的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3.3炮制加工对多糖和总糖含量的影响趁鲜处理的茯苓片总糖和多糖含量均高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片;趁鲜处理的茯苓丁总糖和多糖含量均低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丁.3.4炮制加工前后茯苓饮片HPLC 色谱图的对比炮制加工前后的茯苓饮片HPLC 色谱图中主要峰群的整体图貌基本一致,峰形较好,特征峰的数目相同,各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RSD )小于0.216%,但特征峰相对峰面积RSD 较大,即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不尽相同,可见不同炮制加工方法对茯苓饮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4讨论4.1茯苓的加工茯苓的加工包括干燥和切制[3].目前,在茯苓的产地加工主要是由当地种植户来进行的,各家各户在采收完以后,对于茯苓加工过程中的“发汗”问题,几乎没有统一的做法,茯苓的切制规格也全靠药农自己的经验掌握.干燥方法主要为自然晒干,这导致茯苓炮制品规格不规范,饮片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对茯苓的加工进行规范.峰号丁(1.0cm ×1.0cm ×1.0cm )片(厚0.2cm )RSD /%发汗趁鲜发汗趁鲜10.2170.2170.2170.2170.14520.2670.2660.2660.2660.15430.2920.2910.2910.2910.21640.3130.3120.3120.3120.17350.3510.3490.3490.3490.16160.4090.4070.4070.4080.15670.5150.5140.5130.5140.10880.5940.5920.5920.5930.13590.8880.8880.8880.8880.026S 1.0001.0001.0001.0000.000111.3931.3961.3961.3940.094峰号丁(1.0cm ×1.0cm ×1.0cm)片(厚0.2cm )RSD /%发汗趁鲜发汗趁鲜10.1130.1200.3200.08458.74320.1060.0490.0920.08425.31130.0990.1320.0860.10416.04540.3020.1420.1880.18928.71650.9380.7050.7680.68212.93660.1750.1110.1050.10224.31071.2320.9480.8430.78917.96380.4300.3490.3500.33410.29490.2560.1920.2870.38825.221S 1.0001.0001.0001.0000.000110.1410.1190.4200.59662.439431--第27卷第4期河南科学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茯苓的炮制方法为:取茯苓个,浸泡,洗净,润后稍蒸,及时切取皮和块或切厚片,晒干[4].但以上工艺对浸泡和润的时间以及蒸制时间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另外晒干需要时间较长,是否可用烘干代替;烘制的适宜时间、温度也没有经过探讨,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4.2趁鲜处理的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发汗后处理的饮片趁鲜处理的饮片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大于发汗后处理的饮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发汗后处理的茯苓经过发汗、浸泡、润制、蒸制等一系列过程后,部分水溶性成分损失,导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较低.4.3炮制加工工艺的影响炮制加工对茯苓饮片的化学成分有一定影响,因此,炮制加工工艺对茯苓饮片的品质至关重要.茯苓中所含主要成分为茯苓多糖.茯苓多糖有抗肿瘤、抗癌、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以茯苓饮片的浸出物、多糖和总糖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茯苓炮制加工工艺,可为茯苓品质控制以及饮片加工与规范化炮制提供数据参考.参考文献:[1]胡斌,杨益平,叶阳.茯苓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2006,37(5):655.[2]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XD ,57.[3]胡珂.茯苓的采收及产地加工方法[J ].基层中药杂志,2000,14(1):41-42.[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66.Effect of Processing M ethods on C hemical C onstituents in Poria cocos H erbsLei Gaoming ,Li Xiaokun ,Yang Yun(Pharmacy C ollege ,Hen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ngzhou 450008,China )Abstract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were done from thecontents of extract ,polysaccharides and the total suger ,HPLC chromatogram.The content of water-soluble extract of fresh Poria coco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oria cocos after transpiration.It did not affect on alkali-soluble extract obviously .The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the total suger of fresh Poria cocos table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oria cocos tablets after transpiration ,contrary to blocks .The whole graphs of main peaks in HPLC chromatograms of Poria cocos from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were basically in accordance ,but the contents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had certain difference.Processing methods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Poria cocos herbs.Key words :Poria cocos herbs ;contents of extract ;content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total suger ;HPLC chromatogram432--。
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王天媛;张飞飞;任跃英;冷世和;冷冰冰;舒志明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7(51)4
【摘要】综述近年来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猪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甾体类、蛋白质、氨基酸类、维生素类及微量无机元素类等,其药理作用包括利尿、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保肝、抑菌、促进头发生长等。
【总页数】4页(P109-112)
【作者】王天媛;张飞飞;任跃英;冷世和;冷冰冰;舒志明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白山嘉和特产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1
【相关文献】
1.利尿药茯苓、茯苓皮、猪苓和泽泻的化学成分及其利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猪苓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3.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猪苓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浅述
5.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分析作者:王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疗效的影响。
方法:对中药饮片水处理、加热炮制、切片炮制等进行观察,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饮片质量的影响。
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质量有明显影响。
结论:中药炮制方法的应用可明显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饮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1-03--02目前临床中应用的大部分中药材均取自原生植物、矿物以及动物,其成分复杂程度较高,且部分药物还具有较为明显的毒副性,因此临床直接用药后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直接对原发疾病的治疗造成影响[1]。
近期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中药炮制方法的应用可明显改善中药饮片质量,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2]。
1 炮制方法①药材净制:針对药材不同部位进行细致鉴别,后根据疗效作用进行取舍,参考各部位功效入药,并使用净制方法清理药材非药用部位及药物中所含的杂草、泥沙等非药用物质;如紫苏叶可缓解鱼鳖毒性,茎干可安胎宽中,其子具有平喘止咳效果。
②切片炮制:主要是将常规水处理过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并使用刀具直接将其切制为一定规格的片、段、块、丝的炮制工艺。
③加热炮制:主要应用是提升药物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消除药物本身存在的一些毒副作用。
如马钱子内所具有的番木鳖碱、马钱子碱均存在较强的毒性,临床用药过程中稍不注意可导致患者出现中毒反应,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针对马钱子需进行沙制处理,消除有毒成分后可供临床使用。
2 不同炮制方法对饮片质量的影响2.1 净制对饮片质量的影响在采购的中药原药材中,通常混有大量杂草、泥沙等杂质及其他非药用部位,如部分根茎类药材中常混有药物枝叶、绒毛等非药用部位;需要去核的药材如:山楂、乌梅、金樱子、山萸肉等,核去除的不彻底,若不能及时清理非药用杂质,极易对中药饮片药效造成影响。